以千年老街為背景,四周是近年勃發的新街景:漂亮的住宅區、街心花園、包羅萬象的商業中心、高級百貨公司。在上海西區,虹橋再往西,這方面要數七寶體現得最突出了。
十六年前,城市版圖擴展,這里先后有了萬科城市花園、大上海國際花園及其他樓盤。南國人北上抓商機,在古北國際新移民區域形成后,紛紛選擇在這里落腳。當時,除古北外,萬科城市花園是個較像樣的地方。第一期住宅內住下的近一半是臺灣人、香港人和美籍華人。萬科城市花園進門處,十根羅馬柱弧形挺立,極有質感的拱型大門前,噴泉與綠化相當別致。此景設計,在早年樓盤中非常少見,因此在當時,外面人跑到此,恍如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十年前,女友闊別上海多年后回滬在此小住,深夜有兩位異性死黨來看望,帶他們去天堂咖啡廳坐,聊起兒時理想、任性漂泊和現世折騰,月色下,俊男靚女,像《欲望都市》的素材。
1999年,樂購大賣場落戶萬科旁,新樓盤在萬科前后紛紛建立。各種生活設施在樂購兩旁一一登場,巴黎春天、家樂福、屈臣氏、永樂電器、上島咖啡、工商銀行、吳良才眼鏡、老鳳祥銀樓、臺灣鹵肉飯、臺灣寒舍、來天華飯店、麥當勞、肯德基及美式眼鏡。包括以前由七寶菜市場改成的七寶商城及七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隨之,大批異域人北上,外省人南下,七寶成了一個新上海人的匯集點。
如今,七寶的高尚住宅區底樓摩肩接踵的小店都很有腔調:有臺灣面包師當日烘焙火熱面包的瑪麗咖啡店,有供應各種小菜小食的情趣小木屋,還有設備新穎的美容、干洗、寵物店、24小時服務的餐館等。中午十二點鐘進餐廳吃早餐,夜半二點電話叫送宵夜,賓客之間無不皆大歡喜。
日前,臺灣人投資的高級百貨公司匯寶購物廣場在這里開張,通往城市四面八方的地鐵站就設在其中,加上以前各類商業中心,七寶成了最適宜人居的地方。
基本生活無憂后,春暖花開時去水鄉踏春,不需跑遠,站在萬科方位,走過樂購,再過兩條馬路就是七寶老街。
在老街門牌左右,長期掛著兩長排大紅燈籠。大門右面一大堆石頭山上是一個石頭亭子,是老街重建的古建筑。門牌中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塔。左面是一家飯店。
七寶老街,有史可據已逾千年,形成于后漢時期。由于地理位置位于附近兩條主干河道交匯點,漕運運輸非常發達,在明清時,七寶老街就相當繁榮了。
重建后的老街其所有文化內容名人館舍、鐘樓,楹聯、匾文、浮雕、壁畫,都事出有據;原有的沿水酒肆、舊式茶樓,三道石橋、三座涼亭,長廊曲徑,牌坊、鐘樓、碑廊也一應俱全。
七寶老茶館是江南古鎮中唯一可品茶聽戲的茶館,古早醬園、算命、鐵鋪、作鋪、秤匠、典當行、釀酒鋪、微雕館、蟋蟀草堂、文化名人張充仁等人的紀念館也一一成了當今的觀景點。
像任何江南小鎮一樣,進老街門牌后,接下去在長長的石階上,老街兩旁是接踵比肩的小店。與其他古鎮不同的是,老街商業街與河垂直,呈“非”字型格局。修復的老街也保留了‘非’字形格局。狹窄老街,明清店招,一片粉墻黛瓦馬頭墻的明清式建筑。
小店里,有賣藍底白花衣服、水晶鏈、牛角梳等。其中小吃店最多:八珍糕、豆沙芝麻花生糯米糕、芝麻糖、花生糖、青豆筍絲、五香豆、紅薯條、紅薯干、烤魷魚、烤肉、臭豆腐、鹵鴨肫、白切羊肉、牛雜件湯、糖藕糯米、老鴨粉絲湯、老街湯團、七里香餛飩、蟹粉小籠、海棠糕……其中糟肉、方糕、七寶羊肉是老街街粹。
在長長的老街上,數小食店生意最好。如果在出門前,想好今天要在老街上篤悠悠地吃一碗老鴨粉絲湯,或者一只豆沙餡海棠糕、一只鮮肉餡刺毛團,要作好需要較長時間等候的準備。
漫步去看黑瓦白房,弧形小橋,河畔柳絲,河中倒影,及與周邊的江南小鎮一樣格式的明清式房屋,再吃點小吃,一個下午,在邊走邊吃中很快就會過去。
如果感到乏力,可以在一條馬路之隔的匯寶購物廣場門前坐一坐。坐在白色的遮陽傘下,抬頭觀賞這座七莘路上最高級的建筑。高大的建筑面中間,有一個屋頂像巨型汽車方向盤的圓型樓面,充滿了設計感。廣場正門口,一家三口外出購物的雕塑別有情趣。
稍坐片刻后再回到出發處,樂購門前,車馬川流不息,人聲鼎沸。樂購外底層都是小吃:麻辣燙、烤魷魚、烤雞翅、奶茶、水果茶、中國式披薩、鴨頭頸、臺灣肉松、福建蛋卷、肯德基……
樂購廣場空地上,到處是人。派發單頁廣告的人,帶小孩在兒童樂園滑梯上玩的人,坐在木椅上的人,在肯德基談保險事喝可樂的人、遮陽傘下推廣商品的人……
如同十年前一樣,我在這片鼎沸的人聲中,沒有找到一家書店。
在七寶,新移民眾多,他們是為上海輸入新鮮血液、活力和方便的人,他們和幾百年前來上海尋找機會的外省人一樣,上海是他們的興奮劑和福地。在這些新冒險家和新上海人中,成就卓越的早已超越了當年的沙遜。成績平平也相當自豪地涌入了現代上海建造的洪流。離城市最近的七寶,一個新老街景都非常特殊的七寶,是他們進退自如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