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對近幾年家庭檔案研究的文獻進行了分析,并對研究中的幾個主要問題作了簡要的評述。總結研究成果,尋找不足,旨在促進家庭檔案研究更深入開展。
關鍵詞:家庭檔案 家庭建檔 研究綜述 檔案家庭
家庭檔案的形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在我國真正把家庭檔案作為一個概念正式提出并系統加以論述,正式推廣家庭建檔卻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情。1984年山東省濟南市檔案局孫嘉焯同志在《家庭》雜志第九期上發表了《談談建立家庭檔案》一文,文中主要論述了家庭檔案的種類、特點與管理、家庭檔案的作用等問題,這篇文章引起社會有關方面特別是檔案界的關注,《文匯報》、《黑龍江檔案》、《山東檔案》等十多種報刊轉載或摘要刊用。此后全國相當數量的有關家庭問題的報刊也登載了不少研究家庭檔案的文章,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來,對家庭檔案的研究呈逐漸升溫之勢。本文擬對筆者視野范圍內的家庭檔案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和評述,以備日后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國內對家庭檔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家庭檔案基礎理論研究
關于家庭檔案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涉及家庭檔案的概念、特點、分類、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這使人們對家庭檔案及其管理有了一個初步、客觀的了解。
在家庭檔案的著作和一些家庭檔案的理論研究文章中,對家庭檔案的概念都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討。關于家庭檔案的概念。眾說紛紜。有的學者將家庭檔案的形成限定在家庭這個整體范圍內。有的限定為家庭及各個家庭成員:有的學者將家庭檔案的形成范圍局限在私務活動中,有的則認為在私務活動和社會活動中都有可能形成家庭檔案:有的學者將家庭檔案的價值局限在家庭,有的則認為家庭檔案對家庭乃至國家社會都具有保存價值:有的學者將家庭檔案的保存場所限定在家庭,有的則沒有做限定。目前比較有影響的家庭檔案的定義是沈陽“檔案專家”荊紹福界定的家庭檔案的定義:“家庭檔案是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中形成和在社會活動中形成可歸屬個人的。保存備查的文字、圖表、音像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歷史紀錄。”同時荊紹福還認為應將家庭檔案區別于家庭圖書和家庭收藏。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還需繼續探討,家庭檔案雖與大多數家庭圖書和家庭收藏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是有些圖書的確很難說清楚它是否屬于家庭檔案;由于文物與檔案的關系密切,家庭收藏與家庭檔案的區別很難界定,按《文物法》對檔案的定義,文物實為檔案,只不過是站在不同角度的認識而已。文物部門稱收藏品為文物。檔案部門稱收藏品為檔案。
在家庭檔案的特點方面。私有性、社會性、隱私性、廣泛性是得到廣泛認可的。云南潘新榮認為家庭檔案還具有多樣性、歷史的真實性、一定的保密性、具有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江蘇卞龍云認為家庭檔案還具有珍藏性,這些特點是所有檔案包括國有的、私有的檔案所具有的共同的特點,而不是單單家庭檔案所獨有的。當然。有人認為家庭檔案還具有繼承性(或流動性)、隨意性、不規范性等特點,細細品味起來,這些是值得肯定的。
在家庭檔案的分類方面,起初人們試圖尋找一種固定的、科學的分類方法,但是在不斷分析研究時發現,各個家庭的家庭檔案各具特色,這就決定了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案,“檔案專家”荊紹福則將家庭檔案分為寶寶康樂檔案、學生時代檔案、戀愛婚姻檔案、工作成果檔案、家庭理財檔案、醫療保健檔案、家庭歷史檔案、物品珍藏檔案、綜合類檔案9大類。還提出也可按照家庭檔案的形式、家庭成員等進行分類。家庭檔案的分類方法很多,我們在分類時只要遵循集中存放、統一管理的原則。分類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做到分類體系涵括性好,有序化,查找方便,有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了。
2 家庭檔案的作用和家庭建檔的重要意義
關于家庭檔案的作用與家庭建檔的重要意義的研究在家庭檔案研究論文中占很大比重。縱觀20多年的家庭檔案研究歷史,人們對家庭檔案的作用與家庭建檔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研究初期,人們僅認識到家庭檔案對家庭的重要作用,突出強調了家庭檔案對家庭的價值,而對家庭檔案對社會、國家乃至檔案工作的重要意義則較少關注。如果說人們當時沒有意識到家庭檔案對社會和檔案工作的重要意義似乎不太可能,或許是為了讓人們深刻了解家庭檔案對自身的重要價值。從而鼓勵人們從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建立家庭檔案倒是可以理解。
隨著對家庭檔案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家庭檔案作用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化。逐漸認識到了家庭檔案及家庭建檔對社會發展和檔案事業有著重要的作用。2007年9月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在“中國,沈陽家庭建檔與和諧社會建設高層論壇”上的講話中指出。家庭建檔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會,有利于檔案工作。并分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將家庭檔案作用和家庭建檔的重要意義的研究推向了高潮。但是筆者感覺人們對家庭檔案的作用及家庭建檔的重要意義的分析似乎有些混亂,讓讀者認識上有些模糊。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理清思路。
3 個人家庭檔案實例
關于個人家庭檔案的研究在家庭檔案研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研究者多是介紹自己或一些有代表性的家庭檔案的收集、保管等相關情況。如四川邱森林的家庭檔案,令人大開眼界的石或家庭檔案,首家私人檔案館——屈干臣家庭檔案館等。
這些例子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廣州首家私人檔案館——廣州屈干臣家庭檔案館。私人檔案館在國外早就出現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可在我國真正建立私人檔案館的卻很少。這家私人檔案館是由廣東省經貿委離休干部屈干臣斥資20萬元創辦的,產生了一種家庭檔案文化效應。屈干臣家庭檔案館里的每一份檔案都塵封著一個故事,“14張選民證見證了廣東人大50年發展史。一個煙盒紀錄了陳毅、葉劍英之間的深厚友情……”它在引導市民保存家庭歷史資料,總結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歷程,豐富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這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讓我們對家庭檔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包括分類、管理等各個方面,并且躍躍欲試,想要建立自己的家庭檔案。這些文章產生的社會效果讓我們感覺家庭檔案并不遙遠,家庭建檔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4 全國各地家庭檔案工作活動紀實
關于家庭檔案活動紀實的文章主要是對沈陽、山東、廣東等家庭建檔活動開展較好的地區家庭檔案工作活動的紀實。隨著家庭建檔的不斷推廣,沈陽市2002年啟動了“檔案進家庭”活動。《蘭臺世界》2003年以來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對沈陽市“檔案進家庭”活動進行了連續追蹤報道。廣東省2005年也舉行了“檔案進家庭”活動。《廣東檔案》對這一活動進行了報道。2006年《中國檔案》刊載文章記述了上海市徐匯區家庭檔案展的情況……
沈陽市是開展家庭建檔活動的典范。2002年7月19日,沈陽市檔案局、文明辦、總工會、婦聯、民政局、教育局聯合召開了全市“檔案進家庭”活動動員大會。到目前為止,該活動已經開展將近6個年頭。“直至2007年5月為止,全市已有12.53萬戶家庭建立了家庭檔案。五年時間長盛不衰。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老百姓對家庭檔案的認同和歡迎超出想象,新聞媒體對家庭建檔的關注從未有過,各級領導對家庭檔案非常關心、重視。”沈陽家庭檔案工作的發展讓我們每一個人驚嘆不已,并且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他們所采取的家庭建檔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家庭檔案活動紀實有力地宣傳了家庭檔案,使人們準確、快速、及時地了解到家庭檔案的動態信息,有利于全國性的家庭檔案工作的開展,同時也擴大了檔案的影響,增強了社會的檔案意識,有利于檔案工作廣泛深入地開展。
5 家庭建檔的相關問題研究
隨著家庭檔案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家庭建檔活動的廣泛開展,人們開始嘗試著探索家庭建檔的有關問題。2005年,孫嘉焯、張魏在《山東檔案》第4期上發表了《對檔案部門如何采用新模式履行歷史責任搞好家庭檔案工作的幾點認識》一文,該文論述了檔案部門、家庭、社會有關單位三者在家庭建檔活動中的歷史責任,指出“家庭檔案具有與其他檔案不同的特點。與社會許多方面聯系密切。因而必須采用新的模式。走新的路子。即要在各級檔案部門的統一組織指導下,聯合社會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共同把家庭檔案工作搞好。”
山東省利津縣檔案局2007年在《山東檔案》第1期上發表了《建立家庭檔案傳承社會文明促進和諧社會發展》一文。首先介紹了利津縣家庭檔案建設工作的主要做法。最后指出“只有把家庭檔案建設當作一項社會工程來做,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建檔的自覺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檔案的文明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探討家庭建檔問題時,談的較多的是各地成功的經驗,對一些家庭建檔面臨的問題很少提及,有些文章即使提到了也僅僅是一提而過,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沒有明確具體的解決措施。任何事物都有兩方面,家庭建檔有成功的經驗,也會呈現許多問題。
此外,自從1987年12月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陳波著的《家庭檔案及其管理》一書后,關于家庭檔案的著作也相繼出版。到目前為止已有8本,這些著作大部分涉及到家庭檔案的意義、范圍、收集、鑒定、管理、編研等一系列問題,家庭檔案著作的出版表明我國對于家庭檔案基本理論的研究已經初見成效,反映了家庭檔案理論研究的活躍程度,也體現了家庭檔案研究的深度。
2007年9月15日至16日中國檔案學會主辦、沈陽市檔案局承辦了“中國·沈陽家庭建檔與和諧社會建設高層論壇”,來自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的40余名領導及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就家庭建檔與和諧社會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論壇討論通過了《家庭建檔沈陽宣言》,這標志著我國對家庭檔案的研究進入了一個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