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強烈地震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這給檔案館建筑安全設計帶來·了啟示:檔案館防災必須堅持一定的原則,在重視應急預案的同時,還要從建筑本身入手,從提高抗震標準、進行科學選址、加大開放空間和優化設計方案等方面入手,利用建筑本身的防災能力防止或減弱災害對檔案館的威脅,從建筑設計上盡最大可能保證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關鍵詞:自然災害 地震 檔案館建筑安全設計
自然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是巨大的,其中地震、臺風、海嘯、火災、水災等對檔案資料造成的損害是無法彌補的。今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強烈地震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同時,也給四川省地震災區檔案部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損害。據四川省檔案局統計資料顯示,阿壩、綿陽、德陽、成都、廣元、雅安等6個重災區的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共4257379卷,有612848卷檔案處于嚴重受損的危房之中,43915平方米檔案館舍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北川縣檔案館1000平方米館舍被泥石流沖毀。汶川、理縣、茂縣館藏116000卷檔案受損情況不明。另外,還有10余個市(州)、30余個區(縣)檔案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面對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的襲擊,檔案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從思想上重視災害、認識災害,規范災害預防工作,制定系統的應急預案。除此之外,檔案館防災還應從建筑本身人手,利用建筑本身的防災能力防止或減弱災害對檔案館、檔案工作人員的威脅。
1 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提高抗震標準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許多房屋倒塌及重大人員傷亡,使得公共建筑的防震、抗震設防標準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檔案館建筑作為一個載體和場所,在檔案館功能實現、屬性體現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檔案館建筑通常都與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等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一同被視為現代城市和文明的象征。從地震預防的角度出發,檔案館建筑應該有更高等級的抗震設防標準,在災難發生時能夠盡其所有最大限度保證檔案的完整與安全?,F有的法規中關于檔案館建筑的抗震標準設置都有明確的規定,
2000年國家檔案局與原建設部聯合修改、頒布的強制性標準《(JGJ25-2000)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規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區應按基本烈度設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區重要城市的檔案館庫區建筑可按七度設防”,同時要求“檔案館建筑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p>
《(GB 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規定:“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博物館和檔案館中,大型博物館,存放國家一級文物的博物館,特級、甲級檔案館,抗震設防類別應劃為乙類?!薄疤丶墮n案館為國家級檔案館,甲級檔案館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檔案館,其使用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奔最惤ㄖ獙儆谥卮蠼ㄖこ毯偷卣饡r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
《(GB 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把第3.0.2(1)條款(城市抗震防災規劃中的抗震設防標準、城市用地評價與選擇、抗震防災措施應根據城市的防御目標、抗震設防烈度和《(GB 5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等國家現行標準確定,列為強制性條文。
盡管國家及有關部門制定、頒布、實施了這么多的關于建筑抗震的標準,但汶川地震仍然有那么多的建筑倒塌。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抗震設防烈度定得低。根據我國把地震烈度分為十二度來看,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也不同。如7~8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9~10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11~12度毀滅性的破壞。這次汶川地震震中烈度達到11度。而當地的抗震設防烈度才7度。黨和政府在汶川大地震后已經認識到抗震設防烈度對房屋建筑的影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今年6月8日簽署的526號國務院令《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第50條規定:“對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商場、交通樞紐等人員密集的公共服務設施,應當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增強抗震設防能力?!边@里雖然沒有明確講檔案館建筑要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但實際上在《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與博物館同樣被劃為乙類建筑的檔案館建筑,在設計時同樣要高于當地房屋的抗震標準。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課題組提出的“國家檔案局與國家地震局合作,繪制一張全國地震帶檔案館建筑防震標準示意圖,明確標注哪些區域的檔案館建筑應該達到哪一級防震標準,同時規定處于強地震區的檔案館,應將特別珍貴的檔案備份或寄存于弱地震區的檔案館?!边@一建議是非常及時、科學的。國家有關部門要從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訓。在檔案館建筑上要提高抗震設防烈度,根據國家制定的檔案館建筑防震標準示意圖,選擇合理的抗震基本烈度,對檔案館減災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如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唐山是不設防的6度區。遭遇1l度的地震烈度,絕大多數建筑都倒塌了。但是有一個面粉廠沒有倒,因為它是按照烏魯木齊的圖紙蓋的,而烏魯木齊是8度區。所以這個面粉廠在遭遇11度的地震烈度時,雖然有破壞,但是沒有散架。這個例子說明設置合理的抗震設防烈度對檔案館建筑的抗震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2 堅持遠離危險源的原則,進行科學選址
從地震對檔案館建筑造成的災害來說,檔案館建筑倒塌的原因有四個:第一個原因與距離震中遠近有關系。離震中越近,震動越大,檔案館建筑越容易倒塌。第二個原因是滑坡。斷層運動。山體就不穩定。就會垮塌。陡峭的地形更容易滑坡。這也與巖石的地質結構有關,如果巖石的質地很軟,那就很容易滑坡,而汶川地震中處于斷層帶上的山體,又陡峭,又軟,所以滑坡現象非常嚴重?;潞苋菀装阎苓叺姆课菅诼?。第三個原因,檔案館建筑建在斷層上,造在斷裂帶上的建筑無論多結實,一旦發生地震一定會倒塌。北川縣雖然不是本次地震的震中,但由于北川縣城處于地震的斷層上,結果造成很多房屋倒塌。第四個原因,滑坡會形成一個個堰塞湖,一個接一個,形成上下游的關系。如果下雨。蓄水沖破“堤壩”,很容易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發生難以估量的大災害。
由于我國的地震活動分布很廣,主要在10個地區的30條地震帶上。5月12日發生在北緯31°,東經103.4°的汶川一帶大地震,正處在龍門山斷裂帶上。這一地區主要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推擠,使得西藏高原東北角的松潘一甘孜地塊與上揚子地塊(四川盆地位于其上)交界的龍門山引發一系列斷層。這條斷層裂帶位于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四川盆地的西北緣,由幾條大致平行的北東向斷層構成。全長500多公里。以西龍門山斷層的規模最大。汶川大地震就發生在北川至汶川斷層活動強烈的地段上。這也是汶川大地震中房屋倒塌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檔案館建筑在設計之前。館址的選擇對檔案館的防災來說十分重要,盡可能地遠離危險源是基本原則。在當地盡量選擇水文地質條件較好、地勢相對較高的地區,避免在發生水災時,檔案館首先受到沖擊;在沿海地區的檔案館應盡量遠離海岸線。減低臺風、海嘯對檔案館的危害:在山區的檔案館應盡量遠離山體,避免或降低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對檔案館的威脅;遠離油庫、加油站、化工廠等易燃、易爆場所,避免外來火災對檔案館的威脅。從防震的角度來看,檔案館建筑不能建在斷層上。否則會遭遇北川縣城同樣的命運。
3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大開放空間
汶川大地震中,緊鄰重災區北川的安縣桑棗中學在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和上百名老師。僅用1分36秒,全部沖到操場上,無一傷亡。這一成功的自救,固然與桑棗中學數年的安全教育和緊急疏散演習有關,但足夠逃生的“綠色通道”也起了重要作用。每個班的疏散路線、樓梯的使用、不同樓層學生的撤離速度、到操場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亂。井然有序。其以人為本的思想值得檔案館建筑借鑒。
檔案館建筑具有公眾性特點。這與檔案的安全保密并不是對立的。通過合理、科學的空間規劃設計,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對照國外的相關經驗。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應當根據人口密度開辟應急避難場所。一旦發生大地震、火災等,可以有效減輕人員傷亡,政府可以最快的速度實施救援。對于檔案館建筑而言,不一定建立如此規范的應急避難所。但應有一定的室外開放空間。既可以成為用戶平時休憩的場所,又可以成為地震發生時作為人員疏散和臨時安置場地。
傳統的檔案館只是單獨地從保管檔案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建筑,而現代的檔案館作為文化事業機構,逐漸成為服務公眾的重要場所。目前,我國有很多綜合檔案館大都建在當地機關的“高墻內院”,缺少一定的空間。因此,檔案館在重建或改建時都要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重在提供利用服務的精神。增加安全空間,方便用戶在使用檔案時享受更好的服務環境。因此。檔案館建筑設計時,在考慮其安全防火、防潮、防水、防光、防塵、防污染、防有害生物(蟲、鼠、霉菌等)和防盜的同時。要考慮地震以及戰爭、恐怖襲擊中的防范和救生。按照開放性公共場所的理念。檔案館建筑設計要考慮安全的需求,增大開放空間,使檔案館建筑與建筑物周邊的環境保持暢通,充分體現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活動空間與設施,充分體現檔案館建筑的開放理念。同時,設置應急避險場所是防震減災法等國家法律所規定的,也是城市公共安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檔案館建筑也不例外,要加大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力度,保證在突發事件來臨時有一個足夠的疏散人員的空間和搶救檔案的“綠色通道”。
4 堅持科學規范的原則,優化設計方案
在汶川大地震中,重災區大多數建筑被夷為平地,但是也有一些極少數建筑屹然傲立于廢墟中。如北川劉漢希望小學、安縣紅武村希望小學、江油白玉漢龍希望小學、江油含增鎮長春村小學、北川擂鼓鎮漢龍教學大樓等,而且這些學校均是由同一個建筑商承建,汶川大地震未能撼動其中任何一幢。師生也毫發未損。無獨有偶,“5·12”地震后,甘肅省文縣碧口鎮幾乎百分之百的房屋倒塌或被損毀而無法居住,然而在碧口鎮竇家壩村。有一棟兩層民房卻屹立不動。除了輕微的墻壁裂紋,這棟磚木結構的民房與往常無異,這些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希望小學”和“史上最牛民房”成功的秘訣就是高度重視工程的設計和質量。對于檔案館建筑來說。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其實用性。而衡量實用性的標準正是質量的好壞,而設計是任何建筑建設的第一關,設計的水平如何直接關系檔案館建筑的質量好壞。
國內外的地震經驗教訓反復表明,嚴格執行工程建設設計標準,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設防。對原有未經抗震設防工程進行抗震加固等,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我國新疆伽師地區。嚴格按抗震規范設計建造的工程,經歷了近幾年多次地震均未發生損壞:云南麗江地區經過抗震加固的房屋。經受了1996年的7.0級地震后仍完好無損。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直把提高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作為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基本手段。2001年3月1日美國西雅圖發生7.0級強烈地震。由于建(構)筑物和市政設施等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未發生任何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堪稱奇跡。這些事實充分表明,雖然人類目前尚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但切實可行的抗震措施使人類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輕地震造成的災害。
檔案館建筑是百年大計,必須遵循科學規范的原則和方針。這也是由檔案館的功能和屬性決定的。我國《檔案館工作通則》指出:“檔案館是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是永久保管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薄皺n案館的基本任務是在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前提下,集中統一地管理黨和國家的檔案及有關資料。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積極提供利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痹谠S多國家,檔案館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一起,是很具品位和特色的文化場所,其建筑是與所在行政區域或國家歷史相匹配的標志性建筑,所以優化檔案館建筑的設計方案是影響檔案館質量的重要問題。
溫家寶總理在2000年的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各項建設工程都要按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檔案館建筑要把抗震工作貫穿于檔案館建設的全過程,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質量監督各階段都要對抗震設防嚴格把關。一定要樹立嚴格的質量意識。堅持設計審查一票否決,絕不能讓設計中的地基基礎和結構安全等方面存在隱患。在檔案館建筑的源頭上首先要把好關,特別是借鑒國外成功的抗震設計方案。如美國紐約的42層高層建筑物。建在與基礎分離的98個橡膠彈簧上。日本的建在弧型鋼條上防地震建筑物,前蘇聯的建在與基礎分離的沙墊層上的建筑物,這些剛柔性隔震、減震、消震建筑結構與抗震低層樓房加層結構,都十分成功地應用于工程實踐中,有明顯的抗震效果。檔案館建筑從開始就優化設計方案,抓好工程建設的質量關。對抗震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總之,地震是威脅人類安全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根據中國地震局的預測,目前我國大陸已進入了第五個地震活躍期。近幾年來,一些國家和我國部分地區相繼發生了強烈地震,造成很大的損失?,F有條件下地震的監測預報還是世界性的難題,很難做出準確的臨震預報,而且即使做到了震前預報。如果建筑設施的抗震性能薄弱,也難以避免各種損失。因此,實施有效的抗震設防是檔案館建筑的一項重要任務??拐鸱罏墓ぷ髫熑沃赜谔┥?,檔案部門應當以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態度,切實提高對抗震重要性的認識,增強防災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檔案館建筑上從設計開始就做到未雨綢繆,先行謀劃,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建筑標準建設,盡最大可能把自然災害對檔案館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實現檔案館建筑防災減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