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作的二次創業,對地質檔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斷研究地質檔案工作的新情況,拓寬對地質檔案管理的新思路,積極探索市場經濟體制下地質經濟及多種經濟活動中地質檔案工作的新路子。
1 全面收集地質科技檔案
首先要擴充“存貨”,解決目前地質檔案館(室)藏單一,門類不齊全的問題。特別要做好地質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及利用工作。各地質單位檔案部門是地質生產、地質科研工作利用檔案的中心,因此,通過擴充各級地質檔案館的館藏和各基層單位檔案室的室藏兩個方面來實現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內容完整、數量充裕的館藏目標。例如:地質檔案部門要根據現階段情況,建立地質找礦、工程施工、礦產開發和商貿等支柱產業的生產科技檔案。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以發展的、動態的觀點來確定館藏內容。眼睛不只是盯在館內的庫存檔案上,要眼睛向外。從地質項目立項就開始了解全年地質工作內容。在年度終了時按照所掌握的目錄進行收集,同時還可以通過與外單位檔案交流的方式取得地質檔案內容,這樣可以使館藏地質檔案信息資源擴充幾倍。如我單位近年來通過向新疆地質資料館、內蒙古地質資料館交流的方式獲取了地質檔案資料100多份,這些資料的收集不但豐富了我們的室藏,而且使我們在這兩個地方的地質找礦工作取得了進展。
2 更新檢索手段
檢索手段要新,所編制的地質科技檔案檢索工具必須具備四大功能:查找線索功能,揭示地質科技檔案內容的功能,對地質科技檔案進行科學管理的功能。進行地質科技交流的功能。要以計算機檢索取代手工檢索。利用掃描儀、繪圖儀逐步實現庫藏地質科技檔案數字化,在數字化的同時要嚴格遵循地質科技檔案管理中的保密制度,同時要通過借閱、編研等多種形式提供優質服務。只有具備齊全、完整,實現了規范化、系統化管理的地質科技檔案才能讓用戶感到最方便,甚至如同用傻瓜照相機一樣,普通人一接觸就會使用,才能給地質檔案信息的開發提供有利條件。我們已經根據庫存檔案編制總賬、分類賬、分類目錄卡片,特別是電子版本的1/1萬、1/2.5萬、1/5萬地形圖接圖表及外來資料速查表的編制,使地質科技人員不但可以很快檢索到本省資料,而且可以檢索外省資料,并且可以進行對比,及時發現新的地質工作空白地,為地質工作的立項提供充分的證據。
3 提供快捷服務
地質科技檔案部門及時將檔案信息加工整理后。向地質生產及科研部門提供利用。地質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地質系統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中心工作,檔案部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緊緊圍繞本系統生產單位的中心工作。對地質資料進行“優”選,及時發布。依據地質科技檔案工作特點,可以考慮在地質檔案部門設立“檔案信息利用服務中心”。該“中心”在開展業務時,必須同外界保持廣泛聯系,組織協調好內外關系,以“中心”為紐帶,建立起檔案信息中心網絡,把各部門的地質專業骨干以及專兼職檔案員聘請為“中心”聯絡員,建立一支專家型、高素質的檔案編研骨干隊伍,開發一批能夠充分體現地質科技檔案特色和滿足地質科研工作需要的檔案信息。所開發的檔案信息要講究時效性,依據不同工作階段,對信息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檔案信息。在地質項目立項時,要抓好方向性、超前性信息,所提供檔案信息要側重于系統。有助于啟發開拓思維:在地質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提供具體的地質工作先例。這樣有助于節約精力:在地質工作完成后要及時提供綜合性地質信息。我們編制的《許昌市礦產開發規劃圖》。以及《河南鉛鋅礦成礦遠景區劃資源總量預測》,就是對地質科技檔案編研的成果。它們為我單位進行礦產勘查開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述“全”、“新”、“快”三個方面,是發展地質檔案工作的關鍵所在。三個環節密切相關,好比工廠的生產工序一樣,收集貯藏檔案好比工廠進貨環節,沒有原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利用工作就成了無本之木。圍繞地質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工整理檔案好比工廠的加工環節,為使以上三個方面能更加協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分步驟有計劃地整合地質檔案信息資源,既要擴大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外延,也要豐富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內涵。擴大地質科技檔案接收征集范圍。按照“體現地質科技檔案特色”的思路改善地質科技檔案收藏結構,實現地質科技檔案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發揮計算機管理地質科技檔案目錄和索引方面的優勢,搭建網上檔案檢索平臺,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與網絡工具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提供技術支撐和實現手段。
地質科技檔案工作正面臨市場經濟的挑戰,地質經濟的發展需要地質檔案部門及時、準確、全面、系統地提供檔案信息服務,以推動地質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地質檔案工作自身也必須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將為地質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領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在地質工作二次創業中,地質檔案工作者應該有所作為,也一定能夠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