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強化成本觀念、樹立經營理念,實現提高檔案工作效益的目標,是新時期檔案人員的新選項。
1 檔案工作者應樹立成本意識
當前,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使檔案文件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庫房、檔案裝具等資源越來越緊張,檔案工作者數量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檔案事業要發展,需要爭取政府和所在單位的支持,主要靠檔案工作者轉變觀念,走加強內部經濟核算之路,壓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益。這要求檔案工作者講經濟。樹立成本意識。因此,我們要冷靜地審視日常工作,主動地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這對檔案工作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2 檔案工作應該講經濟
在經濟學上,勞動力、物質資料、時間等,都屬于經濟成本的范疇。衡量檔案工作的各個環節是否經濟。必須綜合考慮這些要素。
2.1 檔案價值應科學評估。“宜長不宜短”是鑒定檔案價值的經驗之談。但讓不該歸檔的東西混入其中,是對人力物力的浪費。本應短期保存的。卻長期保存,本應長期保存的卻永久保存。要講經濟,就必須徹底摒棄這種做法,科學判斷檔案的價值,合理確定其保管期限。這就要求我們敢于負責,鉆研業務,提高工作標準。真正把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弄明白。
2.2 檔案整理要利用好現有基礎。檔案組卷、編目是為了科學保管、方便利用。還要形式美觀。工作中,達到以上目的就行,無需另生枝節。比如,檔案裁邊極其煩瑣,還會裁掉有用的內容。這樣既增加工作成本,還破壞檔案的原貌。過去,每當新的檔案管理辦法出臺,檔案部門就要對檔案進行折騰,似乎上溯的年代越久遠,貫徹上級的要求就越徹底。這種重復勞動應予制止。
2.3 檔案銷毀應落到實處。當前,鑒定、銷毀檔案仍是一大難題。“只進不出”為害已久。造成這種局面的其實是人為因素。一是不忍割舍檔案材料,二是怕擔責任明哲保身。其結果是浪費資源增加成本。因此,克服這種思想是當務之急。同時,對鑒定方法也應有所改進。傳統的定性分析、定性判斷的方法,標準過于抽象,主觀性太強,銷毀時常會難以下手。計算機的運用為我們作定量分析提供了便利條件。定性、定量方法若能有機結合。鑒定、銷毀檔案時就會果斷得多。
2.4 檔案利用應兼顧兩個效益。提供利用是檔案工作的終極目的。提供優質服務,是指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利用者提供最全的檔案信息。檔案材料有自己的特點,提供利用必須遵循一定的章程。應做到能就地閱讀的,不再借出:能摘抄的,不復印;能提供復印件的,不動用原件:能提供編研材料的,不提供檔案材料。無論借閱還是借出。都應盡量縮短時間,減少檔案損壞幾率,提高利用效率。
用“經濟”的新視角審視檔案工作,用經營的理念開展檔案工作,相信我們摯愛的檔案工作會更加有所作為,必將為所在單位乃至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