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學研究進展》是武漢大學《數字時代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論叢》的成果之一,是首部系統總結近年來檔案學研究成果的著作。該書由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朱玉嬡教授主編,2007年7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57.9萬字,分16個專題,以文獻綜述的形式介紹了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事業、文書學、電子文件、檔案文獻遺產保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檔案法規、檔案學高等教育、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研究進展。
《檔案學研究進展》作為一部對檔案學研究成績進行總結與展望的學術著作,詳細論述了檔案學近年來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通過對檔案學主要研究領域成果的梳理與分析,使讀者能清晰地了解檔案學理論研究的前沿。縱觀全書,主要特點體現如下:
1 選題廣泛,緊扣熱點
《檔案學研究進展》一書對傳統檔案學研究領域、現代信息技術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等各個方面的研究課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與全面的分析,并對有關熱點問題進行重點論述。
首先,充分肯定了傳統檔案學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該書重點分析了檔案學基礎理論、中外檔案事業、文書學、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遺產保護、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法規及檔案學高等教育等8個方面研究的內容,涵蓋了傳統檔案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傳統檔案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和進展。
第二,高度關注信息技術對檔案領域產生的深刻影響。該書對電子文件、數字檔案館等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給檔案學研究帶來的新課題進行了及時總結。《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研究綜述》、《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綜述》、《近年來檔案信息組織與檢索研究進展》、《我國數字檔案館研究進展》、《我國檔案計算機管理核心技術回眸與展望》等5大專題的論述,詳細介紹了在電子文件、數字檔案館、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等檔案信息化領域近年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三,著力拓展了檔案學研究的新領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公布及電子政務工作的不斷推進。檔案界對政務信息資源建設方面的研究開始關注,涌現出一大批研究成果。《檔案學研究進展》一書的作者及時地把握住這一研究熱點。通過《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研究綜述》、《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研究進展》及《近五年來我國電子公文研究綜述》等3大專題的論述,使讀者了解了電子政務領域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對于推動電子政務研究工作的開展和拓展檔案學理論研究領域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2 客觀公正,視角多樣
《檔案學研究進展》一書的寫作涉及大量文獻材料,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并非對這些材料進行簡單的堆砌,而是在相關領域研究的基礎上對所涉及材料進行組織和評價。在對某些觀點或理論進行評價時,作者都從客觀、公正的視角出發,通過對各種不同觀點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全面了解檔案學研究現狀,體現出較高的學術修養和良好的研究精神。如在《我國數字檔案館研究進展》一文中,作者首先就數字檔案館基礎理論、技術、標準、模式等問題列舉了各方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向讀者客觀地展示了數字檔案館研究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數字檔案館建設中存在著基礎研究、標準研究、服務研究等方面的不足,為進一步研究數字檔案館指明了方向。
《檔案學研究進展》一書從不同的角度對相關專題開展論述,使該專著的研究視角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有的作者按專題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論述,綜合各種不同的觀點進行分析和比較,如在《近年來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述評》一文中。作者從檔案、檔案館、檔案學及其理論等方面人手,全面介紹了檔案學基礎理論在這方面的研究進展,重點對檔案本質屬性的爭議、公共檔案館功能與模式、檔案學術規范、檔案學研究范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科學的分析。有的作者以“理論——實踐”的模式進行論述,如《近年來檔案管理學研究進展》一文從檔案管理理論研究、檔案實體管理程序和方法研究以及專門檔案管理研究三方面開展論述,將檔案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豐富了檔案管理學研究的內容。有的作者按“成果——現狀——展望”的框架開展論述,如《我國檔案計算機管理核心技術回眸與展望》一文通過檔案計算機發展概況、成果回眸、核心技術應用及展望四個部分論述了計算機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有利于讀者了解檔案計算機管理的核心技術及其發展、研究狀況。
3 內容詳實,資料新穎
在閱讀《檔案學研究進展》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所傳遞的巨大的信息量。在每一個專題的論述中,作者都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將涉及該專題的有代表性的理論和成果列舉出來。如《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研究綜述》一文中列舉了清華大學檔案館《關于機讀(電子)文件歸檔的暫行規定(試行)》、《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浙江省電子文件歸檔電子檔案管理辦法》等10余部各級各類電子文件管理標準,使讀者對電子文件管理標準有了全面了解,為電子文件管理標準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檔案學研究進展》一書在注重通過引用大量文獻資料對理論進行分析、闡述的同時。部分專題還引進圖示加以說明,使相關技術和理論成果更為清晰明了。如《近五年來我國電子公文研究綜述》一文通過8個結構示意圖,詳細論述了“電子公文的流轉系統”,方便讀者了解電子公文系統的結構和電子公文的流轉過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研究綜述》一文利用6個示意圖,描述了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層次、模式和總體管理框架,將有關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直觀,便于理解。
通過該書的引文可以看出,文獻資料大都取自《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等核心期刊近10年的文獻,從而保證了資料的權威性及時效性,及時向讀者傳遞了檔案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相關信息。
《檔案學研究進展》一書行文流暢,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學術視角多樣。該書猶如一座檔案知識的倉庫,承載了近年來檔案學研究領域的各類研究成果。作者將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為搭建倉庫的建材,倉庫的整體結構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與個人風格,體現了作者的專業水平和高度的綜合、歸納、分析能力。
作為首部系統總結近年來檔案學研究進展的著作,《檔案學研究進展》對檔案學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不少具有創新性研究的方向和內容,為今后檔案學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思想積淀,具有重要的推介作用。通過本書的系統梳理和總結,我們不難發現檔案學界近年來在檔案本質屬性、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全宗理論、傳統檔案保護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電子文件管理、數字檔案館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還剛剛起步,諸如電子文件法律效力、數字檔案館建設環境、數字檔案館用戶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加深。
當然,作為第一部系統總結檔案學研究進展的著作,該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有的文章對某一專題文獻的收集還不夠全面,導致分析不夠準確;大多數專題集中于探討國內檔案學研究的進展情況,對國外檔案領域研究進展的介紹相對欠缺,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總之,《檔案學研究進展》的出版開啟了我們的研究思路,為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力地推動了當代檔案學理論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并為現實的檔案工作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檔案系 來稿日期: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