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的報告中指出“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表明了國家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視與關注,更加堅定了老區群眾對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決心和信心。興國縣是國定貧困縣,幾年來,為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全縣上下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績。
一、在選點辦法上有新突破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起步階段,為做好新農村建設的示范,一般由縣鄉兩級黨委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群眾認識較高的自然村落作為示范點。選點在地理位置上是零散的,獨自成為風景。這樣的選點辦法對于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現在選點辦法已從三個方面發生了轉變:一是從分散型選點轉變為整村推進。在一個行政村內以30到50戶為一個點集中幾個或十幾個點,以求通過一年的工作使該行政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得到整體提升。二是選點由政府指定變為群眾自主申報,由待定點上80%的群眾簽字后由村級組織向縣鄉提出申請,確保了群眾主體意識的到位。三是選點的位置及基礎條件發生變化,從交通要道邊向山村角落延伸,從“景上添花”向基礎條件差的自然村落擴展。三個方面的轉變,強化了群眾對新農村建設工作內涵的認識,調動了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群眾建設新農村的創造力。
二、在項目內容上有新突破
一是不斷豐富村莊整治的內容,由“三清三改(清路障,清污溝,清垃圾,改路,改水,改廁)”到“三清六改(清路障,清污溝,清垃圾,改路,改水,改廁,改環境,改櫥,改欄)”,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全縣涌現了幾十個“太陽能村”、“沼氣村”,而且制訂了村莊整治的質量標準體系,統一了全縣村莊整治的內容及操作辦法、獎補標準。二是堅持新農村建設內容的同步推進。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不僅注重村莊整治,也把農業產業的培育、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村級班子的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使各村的產業建設有成效,我縣把“一村一品”工程列入全縣農業發展規劃,把煙葉、雜交水稻制種、臍橙、茶油示范村作為發展的重點,積極引導把“一村一品”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格局,形成發展長效機制。同時,將產業規劃到戶,引導農戶根據各自實際,將生產,加工、銷售的某一環節鏈接到“一村一品”中去,幫助農戶做大做強致富項目。把革新生產手段、生產方式作為產業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改造傳統農業,推行無公害種植、科學配方施肥、生物滅蟲、大棚種植和大規模養殖等農業技術。目前,全縣有煙葉專業村13個,種植面積達5000畝,帶動全縣發展煙葉生產1.2萬畝;臍橙專業村19個,種植臍橙21萬畝,帶動全縣發展臍橙生產8.5萬畝;還有制種等十三個農業主導產業專業村70個,并有3個市級“一村一品”專業村。一個個臍橙、煙葉、灰鵝等專業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依托產業協會及工業企業的用工需求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強化勞動力的自身發展能力,今年共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及勞動技能培訓班651期2.6萬人次。同時在新農村建設中注重水利,“新農村,新校園”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整體推進“五新一好”的同時,把水利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內容,對全縣需要維修的小型水陂、小河堤、小山塘等農村“七小”水利設施進行調查摸底,弄清村組水利設施現狀后予以安排急需解決的項目,在驗收合格后給予一次性補助投資的50%。大力實施農村中小學“新農村建設進校園工程”,圍繞“條件變、環境美、硬件新、生活便”的目標,將校園路網、校舍改造、體育設施統籌列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今年以來,全縣已有98座“小水利”工程竣工驗收,總投資達210萬元;有37所鄉村學校實施了工程建設項目,投入資金375萬元(其中鄉鎮村自籌139.2萬無,上級補助235.8萬元),農村校園環境因此得到了較大改觀。與此同時,把農村交通安全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范疇,在全省首次推廣了農村交叉路口減速設置等措施,在通往國道、省道、縣道的鄉村公路上設置了交通安全標志和減速帶或減速壟,促使農村交通安全建設與村莊整治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考核驗收,促使支路車輛駕駛員減速慢行和防止便道上的車輛快速進入主干道,提高農村平交路口的安全保障系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投入40余萬元,設置了交通標志143個、安全警示牌108個、減速帶143條、減速壟123個。自從在平交路口建立了減速帶后,我縣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事故同比下降了73.5%。通過立項扶持解決項目建設資金的方式加大邊遠山區公路、電網等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籌集200萬實施20個項目。
三、在激勵政策上有新突破
一是對新農村建設點實行分類指導。對新農村建設點實行分類獎補、分類考核,盡可能地發揮分類指導的調度作用。二是對在村莊整治及實施農業產業化工作中做出特色的新農村建設點給予特殊的獎勵辦法。今年興國縣龍口鎮來溪村抓了6個點,涉及農戶343戶1338人,通過掛點幫扶單位的資助,在原來種植烤煙臍橙的基礎上新增綠殼蛋雞、肉兔養殖、蓮藕等農業特色產業項目3個,產業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把新農村建設當作干部能力鍛煉、作風轉變的平臺。實行干部離崗專抓、輪流專抓。在每個新農村建設點安排副科以上干部輪崗駐點指導和安排擬提拔重用干部離崗專抓。按照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原則,注重提拔業績特別優秀的輪崗離崗專抓干部,同時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干部作出組織處理,以調動干部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此舉適應了當前農村工作的重心變化對改善干群關系提出的新要求。
四、在操作辦法上有新突破
一是廣泛征求意見。在布置下一年度新農村建設工作以前,安排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各新農村建設工作組認真組織縣鄉村干部、理事會成員、群眾代表,通過座談會或個別征求書面意見的形式圍繞縣里擬定的新農村工作思路廣泛征求意見,然后集思廣益形成下一年度的工作方案。二是實行點評制度。為使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平衡全縣新農村建設的進度和做法,實行了每季一次的點評會制度,對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對策。三是突出群眾主體。主要是:保障農民的決策權,對修建村組道路、水利設施等涉及群眾籌資籌勞的事項都普遍征求意見,取得大多數群眾的同意后再由理事會拍板定案;保障農民的評判權,今年起,在新農村建設點檢查驗收時組織理事會成員及群眾代表對新農村建設點的“五新一好”建設情況及工作組的實績進行滿意度調查,作為考核工作組實績的依據,群眾不滿意不驗收,直到群眾滿意為止。四是整合資金,全力推進。除縣財政正常安排的獎補資金外,整合涉農部門的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點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鄉村道路建設、農業種養技術及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五是實行縣直單位掛點幫扶制度。從縣直單位中挑選了90個單位與基礎條件較差、產業發展前景較好的新農村建設點,在村莊整治、產業發展、班子建設等方面一對一掛點幫扶。
興國縣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做到及時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不斷地探索適合貧困地區特點的工作路徑,豐富和發展了新農村建設的理論成果,讓貧困群眾越來越清晰的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燦爛前景,樹立了貧困群眾對創建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