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之所以一直被人們鐘愛而盛行不衰,那是因為武術有著動人的靈魂,有著不朽的精神。這種靈魂固于內而表于外,發于質而見于形,散發著永久的動人魅力。
武術就是武打的技術,它首先是用來防身的。它那一招一式不僅實用,而且在注重技擊性的同時更給人帶來一種高度的視覺享受。那一抬手一踢腿,那協調的手眼身法步的配合,那行云流水般的完美動作,無不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它是內與外的結合,是力與美的統一,能釋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欣賞武術,就如同欣賞一場高水準的藝術表演,演練者痛快淋漓,觀看者賞心悅目。
武術對人的鍛煉是雙重的。首先它鍛煉了人的身體。武術具有健體強身的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很多功法還具有祛病的功效,那更是妙不可言。然而武術更讓人推崇的是它對人的意志和精神的磨煉。俗話說“南拳北腿一招藝,披星戴月十年功”,它需要習武者持之以恒的鍛煉,幾十年如一日的勤練不輟才能得到真功夫。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恒心和毅力呀!武術煉就了人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自然是任何事業成功的基本保證,武術磨煉出的人的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向著目標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更是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讓人終身受益。
武術在對人的思想陶冶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武者在習武的同時,更應注重對品德的修養。與其他任何修身養性的理論相一致,武術也強調積極向上的人性和高尚善良的品格,歷代習武者無不重視武德的修養。只重武不修德,勢必終落于下乘。只有兩者并重、德武兼修,才是我們倡導的習武觀。
技擊性與觀賞性的水乳交融,身體和意志的雙重鍛煉,習武和修德的雙管齊下,三者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武術的靈魂。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今天,需要我們去發掘和繼承中華武術這一燦爛的文化。我們新一代的武術人要秉著辯證的繼承觀,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宗旨,將武術中蘊涵的積極的內容發揚光大,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努力將其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一面吸收到武術中來,促其日益完善,使中華武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散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