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1904—1987年),12歲拜在楊澄甫門下為徒,先生一生愛拳如命,為繼承、發展楊式太極拳的技藝精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尤其是他晚年編寫的《楊氏太極拳述真》一書,為后人沿著正確的方向習練、研究太極拳鋪設了一條坦直的小徑。現選擇其關于勁的論述內容,介紹如下。
老拳譜中講的勁法很多,比較繁瑣,這里著重對滾、錯、折、磨、彈、冷、正、側、定、斷、刀、鋸、拍、撣、拽、擎、踏、重、離,這19種比較重要的勁法,進行一些解說。
1.滾勁:“滾”是以立圈旋轉的意思。與對方一接觸,就在接觸點上根據接觸方式向上下或左右滾動。滾動時要內外相合,使對方勁頭落空,并將己之內勁滲入對方體內。
2.錯勁:“錯”是前后移動的意思。在與對手接手時,在接觸點根據接手方式向前后錯動,避開對方頂力,將內勁滲入對方體中。
3.折勁:“折”如翻板或折板,起著杠桿作用,上下翻滾向內外折動。與對方一接手,就在接觸點使用折勁,對方來的勁頭即陷入翻板而落空。“折板”上翻,內勁由下方滲入對方體內;“折板”下壓,內勁由上方滲入對方體內。
4.磨勁:“磨”是研磨的意思。即接手時,在接觸點以平圈轉動,圈的大小根據來力情況而定,使來力陷入圓圈之內而落空。在練時,主要是手與肘的相互配合,好像研墨的動作一樣。手與肘轉動的圓圈大小不同,內外旋轉也不同。向外轉時,要有拋出之意,來力必被甩出;向內轉時,要如旋渦向里旋入,來力必墜入旋渦之中。
5.彈勁:即是彈簧力,在用時要先有蓄力而后彈出。彈勁借對方之力蓄好彈簧,然后將其彈出。彈簧力取決于內氣的鼓蕩、體內“鐘錘”的前后擺動。
6.冷勁:發冷勁要突然,在對方身體重要的部位突然以短暫、剛堅的內勁擊之。冷勁被形象地比喻為柔中剛、軟中硬,擊到對方軀體上要不傷表皮而使其內臟不適。冷勁易造成內傷,不可輕易使用。
7.正勁:即正直之勁。與對方一接手,要很快聽出對方發出的正直之勁的兩端。一端是勁頭,一端是勁源。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勁頭之側,由側點向勁源發力,點到勁源。對方勁頭無論有什么變化,都不要放松對勁源的控制。
8.側勁:與對手一接手,避開對方來力的頂峰(即勁頭的正面),而是接頂峰周圍(即接側),使對方使出正力來。接到側點后,可利用側點控制對方的勁源,然后由側點向對方勁源發內勁(即發側勁)將其擊出。接側點和發側勁是為了避開對方來力的正頂,迂回進攻。
9.定勁:與對方接手后,首先要聽對方力的變化情況。如果對方旋轉靈活自如而無定向,此時發之必然落空,必須先把對方靈活變動的身形定住,然后才能發之。定勁有兩種。一種是“指定”,亦稱“點定”。就是要在對方身體上任意一部位,以手指的刺勁向其勁源刺點,對方必做出反應,我借此反應發之。第二種是“吸定”。如上面所提及的,當對方變動不定,我無發勁之機可乘時,可用手法聽出對方來力的方向,用掌心吸引其來力,使對方感覺一空而產生暫時的停滯,我可借此時機擊發對方。
10.斷勁:拳譜中講要“勁斷意不斷”。斷勁亦不能斷意,必須在沾、連、黏、隨的基礎上,掌握對方中心,然后與對方脫離接觸(手距對方身體不可過近或過遠,以利于吸引對方和利于我發勁為宜)。斷后即拍,為“斷拍”,發拍勁如投石。拍勁影響人的內氣。用斷勁順對方來力方向吸引稱為“斷吸”或“斷引”。用斷勁憋住對方的內氣,稱做“斷截”。用斷勁要求得機得勢,掌握好時機是非常關鍵的。發勁時必須用手法找出對方的缺陷,一斷即發。
11.刀勁:由“手如刀鋸”而來。刀勁要以肘部窄立面切入對方接觸處,切時要肘往腰圈沉墜。刀勁要求短促。刀勁決非用肘部在對方接觸處像割肉一樣去切對方,而是要以意想象自己肘部窄立面如鋒利刀刃,用內力切入對方身內。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擠、采內勁,向后切要配合以采、 捋、■內勁。
12.鋸勁:亦由“手如刀鋸”而來。在刀勁未能切入時,肘部立即內旋,用肘部內側向前或向后銼鋸,肘為后援力。往前未鋸成,就向后鋸。使用鋸勁時腰圈要攤開與肘虛接。鋸勁要長,要以意想象自己的前臂好像鋸銼,將內勁鋸向對方中心。向前鋸配合以采、按、擠內勁,向后鋸配合以采、捋、 ■內勁。
13.拍勁:要求手不用力,腕部靈活不能僵硬。以腰部內勁由肘通向掌,由掌拍出手外。拍時,掌不能與肘、腰接死。腕部只有松活,內勁才能由手拍出。拍在對方身上如同把東西從手中投出,對方不應感到疼痛。拍要拍在對方的頂力上,哪里有力就在哪里使用拍勁。對方被拍后,會像皮球那樣跳起。如果拍一次不能將對方拍出,可連續拍之,直至將對方拍跳而起。
14.?搖撣勁:就是要像撣東西那樣,用手將內勁撣出,擊向對方重心。使撣勁時,自己之手必須離對方中心近,否則就撣不動對方。發撣勁,內勁必須先到手,再由手撣出。只有撣得既快又準,對方才能被擊出。
15.拽勁:這種勁可看成是向對方扔過去的勁,與拍勁相似。與對方接手時,中指根要虛接,然后手一張,將內勁由中指根拽出。同時要以腰作為后援,才能把對方發出。
16.擎勁:遇對方來力的頂點,要先下按其頂點,再將下按之手用擎勁微提(但仍將對方的點擎在手中),使對方腳根提起。然后,立即將肘下沉,朝對方中心發之。
17.踏勁:與對方接手,我即將意念放松,隨之肩肘松沉,手的動作如同足之下踏一樣,將內勁踏向對方臀后或足跟,踏勁與采勁相似。踏勁不能用在頂點上,而應用在頂點之側,踏可有微左、微右、微上、微下的變化,使內勁沿頂點周圍踏出。踏勁有三種使用方法。
①踏發:用接、擠、彈簧勁、螺旋勁等勁法的混合踏勁,將對方發出,稱“踏發”。
②踏離:踏上對方又急分開,使對方失中,并將對方打來之勢引向我的身后側,絕不能有任何阻攔對方的動作將對方順利引出。
③踏斷:是踏上對方后,再用斷拍勁,將對方發出,步驟為:踏上、分開、斷拍。
18.重勁:與對方接觸時,將自己的松沉勁施放在對方重心上。自己的內力越充足,對方便越感沉重。
19.離勁:在對方欲聽我勁時,我要以似離非離、似黏非黏之勁,不讓對方聽清我之勁點,此勁稱為離勁。與對方接手,我即化離而不暴露我勁。若對方欲發我時,我即用離勁引化,同時要聽清對方的力,再以內勁將對方發出。
(祁美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