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在孩童時期就對武術產生了興趣,開始了壓腿、踢腿、窩腰、劈叉等基本功的練習。在20世紀70年代,我學習了國編套路長拳、刀、槍、劍、棍等。80年代初,在“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時代背景下,我又學練了簡化太極拳,以后相繼學習了國家競賽太極拳、劍和傳統太極拳、器械套路等。
我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市第七醫院工作,是一名主管檢驗師。院領導為了增強干部職工的身體素質,活躍職工文體生活,讓我教全院干部職工學練簡化太極拳。干部職工們喜歡太極拳,也非常愿意學練,熱情很高踴躍參加,并且每天堅持鍛煉。(圖:我院干部職工利用工間操時間打簡化太極拳,領練者為薛銀秋。)通過練習太極拳,干部職工不僅鍛煉了身體、增強了自身免疫力、驅除了病魔,身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也從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悅、生活上的充實、事業上的成功,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我在多年的練習武術過程中,身體很少得病,因而繁忙的工作從未耽誤過。從習武中嘗到甜頭,我的武學追求就不僅僅局限于強身健體了,我也開始嘗試著邁向更高的層次——技擊。
一個星期天,我到公園去練拳,看到有不少人正在跟在太極拳比賽中多次擔任裁判長的王鋒朝老師學習太極拳拆解,他們中有的曾經在省、市太極拳比賽中多次獲得名次,有的還在海南三亞舉辦的“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上獲獎,也有學過少林、八極、形意、散打的習武者,還有上了歲數的太極拳輔導站的教練們……
一位年輕拳友用拳向王老師頭部打去,只見王老師雙手一起一落,年輕人便是一個后滾;接著或是他主動進攻或是王老師先上,王老師也只是雙手一起一落年輕人便向后滾去。我一看,這不就是用的簡化太極拳的起勢嗎?后來小伙子換用右鞭腿踢打王老師的左肋部,王老師這次不躲不閃,張開十字手接腿,扭腰轉身將他放倒在地。王老師沾黏連隨,不丟不頂,隨曲就伸,引進落空,動作輕松自如干凈利索,使我目不暇接敬佩不已。
休息時,我向他提出也要在套路基礎上深入學習,王老師微笑著說:“那就先從簡化太極拳拆解開始,學會弄通一招一勢的攻防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學習推手,然后進入散推、散手階段。只要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勤于動腦,認真訓練,你的太極拳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王老師的一席話使我認識到拆解練習是太極拳習練者提高技藝的必經之路。
太極拳的科學修煉一般經過基本功、套路、拆拳、單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階段。簡化太極拳的拆解通過對整個套路中每個具體拳勢的技擊含義分別闡釋、攻防演練,明白拳勢的應用意義,檢驗自身盤練拳架的正確與錯誤、掌握內勁技術要領的程度,可以進一步提高技擊能力。
王老師在給我拆拳之前,首先介紹防止受傷、倒地自我保護的要領,然后講解每個勢子的攻防含義、技術要點,根據我有一定基礎的實際情況,手把手地做出示范,讓我親身體驗每一個拳勢的攻防過程和變化。
拆解“野馬分鬃”這個拳勢時,我順步右沖拳擊打王老師頭部,王老師閃身右手外接擄抓我右手腕部,左臂穿靠于我腋下,同時上左步轉腰松沉,我想抗勁可使不上勁,只覺得忽忽悠悠,身不由己向后仰身失去平衡。我有點莫名其妙,王老師的動作看著就跟練套路時的拳架一樣,怎么效果就這么好呢?王老師接著又示范了幾遍,我才漸漸明白。王老師動作的技術要點是:上步到位管住對方的腳,然后轉腰讓對方失去平衡,同時重心前移順勢松沉,右手隨送,轉腰與重心前移要協調一致,整個動作連綿不斷協調自然,由于運用的是整體勁力,對方在勢背狀態下便無力抗衡。
“攬雀尾”是太極拳的代表性拳勢,包含太極八法中掤、捋、擠、按四法,交手運用中可以分用,也可以連用。例如掤的運用,我順步左拳直擊王老師頭部,只見王老師身形略下沉,隨即上左步踏入我中門襠后位置,同時左臂向斜上方穿滾掤起我左大臂,瞬間我全身一緊、兩腳騰空而起,被發放出兩三米遠。這次我親身感受了“掤”的勁道,里面包含著上穿、旋滾、撥架等各種不同的要素。王老師這次左臂在接觸點上旋滾的角度并不大,起到拔跟的作用就行了,如果再加大旋滾,被“掤”發放出的人就會倒在地上,由此我對交手實用中的分寸把握問題也有了點感悟。
我與拳友一起按拳勢拆解的內容反復對練,雙方由不接觸狀態開始,進而搭手接觸施技到分出勝負為止。我在練習中認真體會感知著對方的著力點、勁力大小,以及方向、路線、剛柔、虛實、重心變化、發力時機等信息。老師邊觀察,邊不斷地糾正錯誤、深入講解、親手示范,用實踐(戰)作為檢驗自己打拳是否正確的基本標準。
我們先按照簡化太極拳的原勢逐一進行攻防演練。待掌握比較熟練以后,王老師要求我們“明規矩而守規矩,守規矩而合規矩,合規矩而脫規矩,脫規矩而神規矩”,簡化太極拳套路每一招一勢的攻防含義都可能有數種的變化,要根據實際交手需要而變化運用,做得更為合理、科學、巧妙,逐步達到無招無法,出手見輸贏的水平。
技擊性是太極拳的基本屬性,傳統太極拳與國編太極拳套路都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形式,每個勢子的技擊功能都經過交手實踐檢驗,有著極其豐富的技法。“不知攻守,何以為拳”。不知攻防含義、內勁運用,練拳時怎能做到“運勁順達、手法準確、內涵充實、武術的特點與風格突出”?因此,我們在把太極拳用于健身鍛煉的同時,也應向高層次、更全面的方向發展,同時掌握太極拳技擊的內涵。太極拳理論內涵豐富,技擊方法奧妙無窮。“功夫不到總是迷,一層不到一層迷,處處不到處處迷”。在有真修實練的功夫、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能運用祖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的運動力學、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科學原理指導太極拳修煉的明師指導下,經過拆解練習,便可撥開層層迷霧,指明修煉方向,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拆解練習使我對太極拳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通過簡化太極拳的拆解練習,我對太極拳“松靜為本”、“陰陽相濟”、“以柔克剛”的基本原則,沾黏連隨、不丟不頂、松彈圓活、隨曲就伸、舍己從人、以退為進、以守為攻、避實擊虛、借力打力、引進落空、后發先至等操作原則,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有一次我和拳友交手,對方擄住我的手腕用力下采,我順勢松肩垂肘,借著他的勁往前一送,他便坐倒在地,我自己一點沒有用力,體驗到了“隨曲就伸、借力打力、用意不用力”的感覺。拆解訓練使我練習套路的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體會到了練拳時“眼前無人似有人”的意境。
太極拳習練者要想使自己技術水平提高,必然要經過拆解階段的練習,這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