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三路 蓋馬迎風勢
1#1049008;甲、乙抱拳
甲兩腳并攏,身體正直站立,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兩眼平視前方(圖3-1)。兩腿保持正直站立,兩手握拳,由身體兩側提于腰間,兩拳心朝上,目視前方(圖3-2)。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
2#1049008;甲、乙十字捶
甲身體保持立正姿勢不變,兩手握拳在胸前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內,兩拳心朝內。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圖3-3)。
3#1049008;甲、乙順勢單鞭
甲左腿向左跨一步,成左弓步,兩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兩側平展,左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
乙左腿同時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3-4)。
4#1049008;甲、乙勒馬停勢
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右手握拳不變,左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左平視。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3-5)。
5#1049008;甲躍步單鞭,乙腰里捶
乙重心移于左腿,左手順勢向前扶推對方左肘外側,同時右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成左弓步站立(圖3-6)。
甲重心移于右腿,左臂在含胸的同時由外向內拐肘,右手握拳收于腰間(圖3-7);上動不停,甲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成平拳向身體左側平架,右手成平拳向前擊打對方頭面部(圖3-8)。

6#1049008;甲兩手捋,乙迎面捶
乙左手向下拍擊對方右拳,借勢反手向前成立拳擊打對方面部,右手握收于腰際。
甲右手向回屈肘掛于耳畔,由內向外攔擋對方左拳,左手由對方左肘下穿過,接抱對方手臂(圖3-9)。
7#1049008;甲護腮,乙頭撞
乙向前擠步成左弓步站立,以頭撞擊對方面部。
甲將右手置于左腮前,接拍對方頭額側前部位,左手捋帶對方左臂于左腋下,成左弓步站立(圖3-10)。
8#1049008;甲封捶,乙撩陰貫耳
乙向回抽出左手,順勢向前擊打對方襠部,右手握拳收于腰際;甲移重心于兩腿,成馬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回抽帶,攔掛對方左手撩陰捶,右手握拳收于腰際(圖3-11)。
上動不停,乙左手順勢反手向上擊打對方耳門右太陽穴部位;甲左手反手向上格擋對方耳門捶(圖3-12)。
9#1049008;甲下拍,乙當頭炮
乙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架于頭頂,右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
甲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上架于頭頂,右手向下拍按對方右拳(圖3-13)。
10#1049008;甲彈腿(右),乙撤步下拍
甲左手握拳上架于頭頂,右手握拳置于小腹前,拳心朝上,起右腿向前彈踢對方襠部,力達腳尖,腳面繃平。
乙向后撤左步,成右弓步站立,雙手隨身勢向下拍擊對方腳面(圖3-14)。
11#1049008;甲、乙順勢單鞭
甲右腿向前落一步,成右弓步站立,右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左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
乙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握拳向外格擋,左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3-15)。
12#1049008;甲、乙勒馬停勢
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左手握拳不變,右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右平視。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3-16)。
13#1049008;甲躍步單鞭,乙腰里捶
乙重心移于右腿,右手順勢向前扶推對方右肘外側,同時左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成右弓步站立(圖3-17)。
甲重心移于左腿,右臂在含胸的同時由外向內拐肘,左手握拳收于腰間(圖3-18);上動不停,甲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成平拳向身體右側平架,左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面部(圖3-19)。
14#1049008;甲兩手捋,乙迎面捶

乙右手向下拍擊對方左拳,借勢反手向前成立拳擊打對方面部,左手握收于腰際。
甲左手向回屈肘,掛于耳畔,由內向外攔擋對方右拳,右手由對方右肘下穿過,接抱對方手臂(圖3-20)。
15#1049008;甲護腮,乙頭撞
乙向前擠步,成右弓步站立,以頭撞擊對方面部。
甲將左手置于右腮前,接拍對方頭額側前部位,右手捋帶對方右臂于右腋下,成右弓步站立(圖3-21)。
16#1049008;甲封捶,乙撩陰貫耳
乙向回抽出右手,順勢向前擊打對方襠部,左手握拳收于腰際;甲移重心于兩腿,成馬步站立,右手握拳向回抽帶,攔掛對方右手撩陰捶,左手握拳收于腰際(圖3-22)。
上動不停,乙右手順勢反手向上擊打對方耳門左太陽穴部位;甲右手反手向上格擋對方耳門捶(圖3-23)。

17#1049008;甲下拍,乙當頭炮
乙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架于頭頂,左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
甲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上架于頭頂,左手向下拍按對方左拳(圖3-24)。
18#1049008;甲彈腿(左),乙撤步下拍
甲右手握拳上架于頭頂,左手握拳置于小腹前,拳心朝上,起左腿向前彈踢對方襠部,力達腳尖,腳面繃平。
乙向后撤右步,成左弓步,雙手隨身勢向下拍擊對方腳面(圖3-25)。
19#1049008;甲、乙順勢單鞭
甲左腿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左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右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
乙左弓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3-26)。
20#1049008;甲、乙收勢
甲左腳向右腳并攏,兩手握拳隨身勢提于腰間,兩拳心朝上(圖3-27);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恢復成立正姿勢,兩眼平視前方(圖3-28)。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
四路 蹬脯把路攔
1#1049008;甲乙抱拳
甲兩腳并攏,身體正直站立,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兩眼平視前方(圖4-1);兩腿保持正直站立,兩手握拳,由身體兩側提于腰間,兩拳心朝上,目視前方(圖4-2)。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

2#1049008;甲、乙十字捶
甲身體保持立正姿勢不變,兩手握拳在胸前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內,兩拳心朝內。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圖4-3)。
3#1049008;甲、乙順勢單鞭
甲左腿向左跨一步,成左弓步站立,兩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兩側平展,左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乙左腿同時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4-4)。
4#1049008;甲、乙勒馬停勢
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右手握拳不變,左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左平視。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4-5)。
5#1049008;甲上紅捶,乙上臂崩
甲身體向后轉體180°,成右弓步站立,左手向下摟按收于腰際,同時右手握拳向前成立拳擊打(圖4-6);上動不停,身體向后轉體180°,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前成立拳擊打對方面部,右手握拳架于身后(圖4-7)。
乙的動作與甲的動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6#1049008;甲撩陰貫耳,乙封捶
甲提右步向左腳內側震腳,右手向前上挑架對方左臂(圖4-8),左腿向前上一步成馬步,左手隨身勢向前撩擊對方襠部;乙向后撤一步,成馬步站立,左手向襠內攔擊對方左手(圖4-9);甲左手迅速上翻,扇擊對方耳門;乙左手攔擊后迅速上翻,向外格擋對方擊打耳門的拳頭(圖4-10)。
7#1049008;甲當頭炮,乙下拍
甲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架于頭頂,右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
乙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上架于頭頂,右手向下拍按對方右拳(圖4-11)。

8#1049008;甲勾踢,乙提膝
甲左手抓握對方左手腕,身體稍向左擰,同時起右腿向前勾踢對方左腳腳踝部位,右手變勾手自然后擺。
乙則迅速向上提左膝,右手握拳護于左肋下(圖4-12)。
9#1049008;甲崩跨,乙獅子張口
甲身體稍向左轉,擰腰發力,同時右腿向后崩跨,左手變勾手架于身體左側,右手成立掌向前下擊打俯按,成左弓步站立。
乙身體向后轉體360°,左腿向后蓋跳,落步的同時,左腿獨立支撐,提右膝成獨立勢,左手變掌架于頭頂,右手握拳落于右膝蓋之上(圖4-13)。
10#1049008;甲、乙順勢單鞭
甲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右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左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
乙向前落右步,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握拳向外格擋,左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4-14)。
11#1049008;甲、乙勒馬停勢
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左手握拳不變,右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右平視。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4-15)。
12#1049008;甲上紅捶,乙上臂崩
甲身體向后轉體180°,成左弓步站立,右手向下摟按,右拳收于腰際,同時左手握拳向前成立拳擊打(圖4-16);上動不停,身體向后轉體180°,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握拳向前成立拳擊打對方面部,左手握拳架于身后(圖4-17)。
乙的動作與甲的動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13#1049008;甲撩陰貫耳,乙封捶
甲提左步向右腳內側震腳,左手向前上挑架對方右臂(圖4-18),右腿向前上一步成馬步,右手隨身勢向前撩擊對方襠部;乙向后撤一步,成馬步站立,右手向襠內攔擊對方右手(圖4-19)。上動不停,甲右手迅速上翻,扇擊對方耳門;乙右手攔擊后迅速上翻,向外格擋對方擊打耳門的拳頭(圖4-20)。

14#1049008;甲當頭炮,乙下拍
甲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架于頭頂,左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
乙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上架于頭頂,左手向下拍按對方左拳(圖4-21)。
15#1049008;甲勾踢,乙提膝
甲右手抓握對方右手腕,身體稍向右擰,同時起左腿向前勾踢對方右腳腳踝部位,左手變勾手自然后擺。
乙則迅速向上提右膝,左手握拳護于右肋下(圖4-22)。
16#1049008;甲崩跨,乙獅子張口
甲身體稍向右轉,擰腰發力,同時左腿向后崩跨,右手變勾手架于身體右側,左手成立掌向前下擊打俯按,成右弓步站立。
乙身體向后轉體360°,右腿向后蓋跳,落步的同時,右腿獨立支撐,提左膝成獨立勢,右手變掌架于頭頂,左手握拳落于左膝蓋之上(圖4-23)。
17#1049008;甲、乙順勢單鞭
甲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左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右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
乙向前落左步,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4-24)。
18#1049008;甲、乙收勢
甲左腳向右腳并攏,兩手握拳隨身勢提于腰間,兩拳心朝上(圖4-25);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恢復成立正姿勢,兩眼平視前方(圖4-26)。

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