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RW汽車集團近年來完成了兩件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一是在底特律汽配普遍衰退之際成功保級;二是在亞太尤其是中國高歌猛進。
上海虹漕路是一條介于老上海灘傳統里弄和新經濟區摩天高樓的“中間式”街道,道路兩邊的樓房很少超過10層,大多數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單就外表而言,這里的吸引力遠不如前兩者,但是當你走進去必會驚訝于此間主人的非富即貴,它們往往是那些一腳三顫的狠角色,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最早入駐中國的世界級企業。
其中,兩棟相似的6層樓房毗鄰而居,一棟的主人是攜程旅行網、智邦科技和樂通電信,另外一棟則是全球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年銷售額過130億美元的美國TRW汽車集團(TRW Automotive,以下簡稱TRW)的亞太區總部。不過,目前的“居住條件”已不能滿足其發展勢態,街對面一棟即將裝修完成的6層新樓是它的新家。和即將喬遷新居的喜悅相比,在中國蓄勢14年、藏劍虹漕路的TRW近年做的兩件事情更令它驕傲:一是在底特律汽配普遍衰退之際成功保級,二是在亞太尤其是中國高歌猛進,從而保證其全球業務基本不受影響。然而,它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寧
底特律:抗衰的保健專家
底特律的汽車工業衰退大勢難逆。福特虧損126億美元,戴一克經營困難勞燕雙飛,通用差點被豐田趕超,三者的美國市場更是被國外尤其是日系車沖擊得厲害。受整車影響,美國的汽配巨頭們一個個也遭受城門失火之災瀕臨破產,但是,這里面卻有一個另類存在,它就是TRW,不僅在北美受損較小,且全球業務還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尤其是亞太區更是一路高歌猛進,TRW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首先,TRW有一個先天優勢——無家室之累。通用和福特經營困難,榮辱與共,和它們血脈相連的德爾福和偉世通必受波及。相比之下,相對獨立的TRW雖受影響,但卻能很好控制住局面,這一點在江森自控身上也得于體現。另外,客戶基礎多元化,不依賴于某一兩個大客戶的興衰也是TRW保持不敗的法寶。
其次,TRW現金流充裕。TRW亞太區業務開發總裁孫星原不久前告訴《汽車觀察》記者,TRW有強大的現金流控制能力,TRW以先進的安全產品庫、領先行業的產品多元化結構和全面的成本控制三管齊下的措施確保了TRW的財務優勢。
再就是TRW戰略得當,眼光長遠,提前動手,回避了美國汽車工業的普遍危機,且善于分擔風險。“在過去幾年里,TRW成功關閉了17個不盈利的北美工廠,這對于降低TRW生產成本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孫如是告訴《汽車觀察》記者。
亞太區:專業的安全專家
在北美減輕負擔的同時,TRW同時在世界其他地區開廠大力布點從而保證其全球業務能力不受影響,僅2007年以來TRW就在亞太地區開展新項目多達6個之多。和德爾福的大而全、博世的多元化相比,TRW產品門類相對集中,主要專注于汽車的主動、被動安全產品和集成化安全技術,對專精此道的TRW而言,它們是真正的汽車安全專家。這也是TRW的一個優勢,這意味著在北美汽車工業衰退的時候TRW受到的影響也要小得多。
和許多企業做大理念不同,TRW精于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專業領先。對此,TRW亞太區負責人告訴《汽車觀察》記者:“我們很專業,集團80%以上的業務來源于汽車安全產品。TRW的汽車主、被動安全系統種類之齊全、繁多,在同行業中無出其右,并具備獨一無二的開發集成安全產品的能力,比如,我們領先的傳感技術為智能化的汽車安全提供了各種可能。”TRW的產品能夠專精到行業領先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擁有3個自己的寒帶汽測試場,所有TRW產品都會在測試場中得到最為苛刻的測試。和做產品一樣,TRW經營寒帶試車場同樣將專注理念進行到底。TRW亞太區車輛測試檢驗負責人David Kay先生告訴《汽車觀察》記者,TRW位于黑河的亞太寒帶試車場完全按TRW世界級的歐美寒帶試車場標準建設,是亞太地區寒帶試驗場中測試條件最優越、項目最全的寒帶試車場,其中有許多TRW獨一無二的測試項目。這個試車場將兼備湖面和陸地測試區域,擁有諸如加熱對開路面在內的各種高級測試設施,同時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
近年來,TRW致力于亞太尤其是中國區安全產品的市場開發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眼下,在國內的大多數在售汽車上都可以看待TRW的身影,榮威750、奇瑞第100萬輛車甚至解放J6重卡都配備有TRW的產品,“現在國內大多數主流汽車企業都是TRW的客戶,今后TRW會進一步開發其他客戶”。TRW的成功因素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它能夠提供靈活的供應和服務,并以客戶利益為上,積極和其他供應商合作來為客戶解決系統難題,TRW一位歐洲負責人告訴記者, “比如,我們帶領著許多零部件供應商為福特某車型平臺提供工程系統整合服務,其中不少供應商也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目前,中國社會各界都對汽車安全提高了關注度和要求,甚至國家還專門成立了汽車安全條例來予以保障,這無疑為TRW提供了大好的時代性機遇和市場,相信TRW會把握住機會更好地拓展市場,當然來自于其他期望在亞太拯救北美的汽配巨頭的壓力肯定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