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四川汶川8級特大地震震驚全國,破壞性巨大,重災區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遇難人數截止至發稿時已達6萬人以上,財產損失更是無法統計。眾多中國車企在踴躍賑災的同時,自己也成為受害者。尤其是災難發生后。受災地區車企承受更大壓力。一方面他們需要從參與者的角度參加災后援救,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多方化解災害對自身造成的負面影響。
那么,5.12大地震究竟對國內車市影響幾何?
四川周邊地區汽車業遭重創
四川一汽豐田距離震中汶川映秀直線距離不到60公里,是距離震中最近的汽車生產企業。受地震影響,該企業已停產數日。5月19日雖短暫復工,但受余震影響再次停產。綿陽也是此次受災較重地區,華晨汽車綿陽生產基地也受損嚴重,至今未能恢復生產。長安福特馬自達及重慶力帆、長安鈴木盡管也受到地震影響。但工廠廠房和生產設備未遭破壞,估計生產不會受太多影響。
除此之外,位于成都周邊的汽車銷售目前幾乎處于全面癱瘓狀態,包括東風標致、廣州本田、上海大眾以及上海通用的經銷商在成都以及周邊災區的4s店大多數處于無限期停業狀態,位于重災區的德陽、彭州、溫江等地區的4s店及展廳、車輛均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總體損失數千萬元。地震發生之后,為了救助從災區轉來的傷員,成都車管所已經停止新車上牌工作,轉由其他經銷商代為上牌。預計川渝周邊地區的汽車銷售恢復差不多要等到震后一個月左右,而地震造成的首要沖擊將是汽車行業成本可能繼續攀升。
四川作為全國私家車第三大消費市場,成都對于眾多汽車企業來說,不僅僅是銷量的巨大支撐,還對西南市場有輻射作用和風向標意義。此次地震災害,不僅直接影響到當地的購買力,同時由于各類資金大量向支援災區傾斜,也會間接影響其他地區機構消費者乃至私家車消費者今后一段時期的購買計劃,此外四川災后的巨大重建預計會繼續沖擊潛在的公務車購買。
即使車企迅速恢復生產,但災后汽車物流體系必然受到考驗,川渝地區集中了許多汽車和零部件廠商,交通要道的中斷、阻塞,企業的產品能否運得出來?生產所需的零部件能否送得進去?同時物流運輸要服從國家向災區運送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物資,進出的物流將受考驗。由于聯動效應作用,川渝地區物流成本上升,同樣會延伸到與該地區廠家相關的其他整車和零部件企業。
對國內車市運行將產生負面影響
汶川特大地震引發的道路中斷,基礎設施被毀,影響的不僅是川渝境內的整車企業。由于川渝地區聚集大量零部件企業,與轄區外地區的整車企業聯系緊密,一旦物流中斷,受災害影響車企可能擴展至更大地區。很多國內汽車制造商生產計劃也在這場災難中受到影響。由于綿陽發動機廠受損嚴重,比亞迪從那里采購的發動機零配件,被迫緊急尋找替代品。神龍在綿陽的一個為新愛麗舍供應轉向柱的零部件企業廠房倒塌,神龍需要盡快尋找替代產品,不排除從法國直接采購相關零部件的可能。本田公司設在武漢與廣州的合資工廠14日停止了部分生產,原因是成都的日企廠商因震災中斷了零件供貨。
此次大地震暴露出國內汽車工業供應體制還存在較大缺陷。一些企業沒有實現就近配套,一旦出現危機,可能出現零部件供應中斷,生產癱瘓。此外,在突發事件面前,一些廠商沒有應急措施,甚至沒有后備零部件,加上物流、采購和計劃系統銜接出現問題,最終造成停產和限產。
此次大地震災難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給二元體制下本已相對脆弱的中西部經濟再加壓力。房屋坍塌,路橋損毀,大量基礎設施亟待重建,這對水泥、鋼材等基本材料形成巨大需求,但如此一來,無疑會繼續拉高目前已經高企的原材料的成本,包括鋼材、PP件在內的原材料成本可能會在下半年迎來更大的增幅。
車市信心正在恢復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地震對車企造成的影響基本上局限在川渝周邊地區,即使是成都、重慶等直接受災區域的廠商也只是遭遇“階段性”受阻,目前車市信心正在恢復。雖然目前的汽車消費處于停滯狀態,但是市場對于汽車剛性的需求是存在的。德陽、綿陽、什邡、都江堰這些地方受災情況不同,但購買力都很強。預計今年6~9月份,用于運輸生產資料的車輛消費和私車消費都會有一個爆發式增長。
“災后經濟”對于中國汽車行業并不陌生,問題是在經濟轉型、調控緊縮和災后重建一連串因素作用下,車企必須找準自身定位,積極調整應對,準確解讀政策走向和把握市場預期,企業應該適當調整在四川地區全年的銷售目標,這樣經銷商的壓力也會減輕。地震之后,上海通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對四川境內所有授權經銷商二季度按照最高標準進行返利。哈飛、東風本田、雪佛蘭等品牌減少對經銷商的考核,調低今年在成都的銷售目標。有些企業還加大緊俏資源對成都的供應,例如東風本田CRV目前優先供應成都市場。
可以說,2008年的困難是中國汽車廠家在年初所不能完全預料到的,地震帶來的災難突如其來,帶來的影響更是估計不足。在困難的形勢下,惟有堅持降低成本的策略,保證良性的現金流,才能在未來的一年內保存自己,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