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季度,對于大多數汽車巨頭來說是個不錯的開始,他們在各自的地盤上盈多虧少,并在總體上實現了增長。
豐田第一季度的銷量超過通用汽車,排行世界第一。在日本本土市場銷量為218萬輛,占有率創記錄地達到了42%;在北美和歐洲的銷量保持穩健,分別為290萬輛和128萬輛,同比均有小幅上升;業績增長最快的是亞洲市場,同比增加了16萬輛,達到95萬輛,這得益于新雅力士(Yaris)在印尼和泰國的強勁銷量。豐田的卡羅拉和凱美瑞在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良好業績。
通用汽車在第一季度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其64%的銷量在北美以外的地區取得;在北美地區,因油價上漲和美次貸危機的余波,銷量也下降了10%;北美以外的地區銷量增加了8%。在南美,中東,非洲和亞洲等汽車市場不飽和地區其銷量都創了歷史最高峰。通用這一季的省油型產品(小型車)的銷售在北美走強,共有4款小型車銷量上了北美銷量榜的前十名。只是,全球汽車業老大的位置終于讓豐田奪走。
大眾集團第一季度業績良好。中國市場成了大眾集團的最大市場,共銷售26.8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增長32.4%。大眾旗下8個品牌中的5個銷量實現了增長。其中大眾品牌銷售了92萬輛,增長8.3%;奧迪25萬輛,增長1.3%;斯柯達銷量是17萬輛,增長15.7%;意大利的超級跑車蘭博基尼則有639輛送到買家手中,增長21.5%;大眾商用車銷售了12.3萬輛;而西耶特銷量下降了7.5%,只賣出10萬輛;英國豪華車本特利則下降了17.8%,賣了2292輛;而超級跑車布加迪則只在市場上賣了15輛。第一季度大眾集團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9.8%。
第一季在歐洲和南美洲市場的強勁增長,成為福特扭虧為盈的關鍵。福特旗下品牌只有沃爾沃出現虧損,其他的品牌都實現盈利。此外福特在這一季度終于打包出售了美洲豹和路虎這兩個虧損的英國汽車品牌,接手者是印度塔塔汽車;假如沃爾沃仍繼續虧損的話,那沃爾沃也有可能被福特甩賣出去。本年度,福特預測持續虧損,但情況會比去年好,福特去年虧損26億美元。
本田在第一季度汽車銷售同比大增10%。在其所有地區的市場,銷量都增長了。但營業額卻下滑了3%。而利潤率更是從9%環比急降到3.4%,為近兩年最低。其中在日本的本土市場表現最為糟糕,在營業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其營業收入環比下降了96.5%,僅為2000萬美元,毛利潤只有0.2%。
日產第一季度的報表大放異彩,凈利潤達到12億美元,同比有95%的增幅。而這得益于日產從政府處獲得了更寬松的稅務政策,以及第一季度順風順水的運營。
雷諾在第一季度也實現了業績的增長。雖然在歐洲市場上份額下降了2%。但在美國實現10.5%的增長,在亞洲和非洲則有41%的大幅增長,在東歐則增長了20%。各款車型中,表現最好的是新梅甘娜和小型車Twingos。

現代汽車,這家世界第六大汽車制造商的第一季利潤下降了10.2%,為3.3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5個利潤下降的季度了。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現代的勞資糾紛拖累了現代的業績:1月份工人罷工13天,損失估算為2.8億美元。此外,激烈的國際競爭和美元對韓元的走軟也讓現代叫苦連天。
菲亞特汽車集團第一季度賣出56萬輛汽車。其銷量在本土意大利下降了10%,但在其他的西歐市場實現了2.8%的增長。菲亞特熊貓和菲亞特500是集團最具盈利能力的車型,在同級車中,是歐洲市場上銷量最好的。
戴姆勒集團上一季銷售50萬輛汽車。在品牌方面,奔馳品牌的小汽車銷量同比大增17%,達32萬輛;奔馳商用車銷售了6.8萬輛;戴姆勒卡車因美國市場需求的萎縮,銷量只達到10萬輛左右;戴姆勒客車實現了11%的增長,銷售了9200輛。奔馳的小汽車業務的營業額為115億歐元,達到整個集團業績的一半。在地區方面,西歐市場實現營業額115億歐元,為集團最大市場。
寶馬集團在第一季共銷售了35萬輛汽車,其中寶馬品牌銷售了29萬輛,迷你品牌銷售了5.8萬輛;勞斯萊斯品牌銷售了183輛。地區方面,寶馬全球最大的市場北美銷售了6.8萬輛,下降了9.2%;而在歐洲最大的德國市場,共銷售了6.4萬輛汽車,增長了6.7%;在中國,寶馬延續了其強勁的銷量增長,銷售了14574輛汽車,比去年的10177輛增長了43.2%。
起亞汽車——韓國第二大汽車制造廠,迎來連續第三個虧損的季度:銷售27萬輛汽車,營業額達到42億美元,但卻虧損3300萬美元。公司發言人說主要原因是韓元相對美元的走強(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累計上升了3.7%)以及起亞在水原市工廠的一條新生產線投產的失敗。
還有不可忽視的克萊斯勒,賣出了102萬輛汽車,北美45萬輛,其他地方57萬輛。這家公司“正準備”脫離戴姆勒集團。但還沒完全脫離,而其季報也沒有發行。甚至這“102萬輛”的銷售數字也是在戴姆勒的季報里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