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面對全球興起的能源革命,汽車業老大們的頭腦受到極大的沖擊。面對哪條路才是汽車真正的“未來之路”的討論,有些人“有一說一,王婆賣瓜”,還有些人在后面觀察,茫然無措。
從高效能柴油車、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到氫動力汽車,全球各大汽車巨頭都推出自己的觀點。最終的贏家不止一個。但最適合的路只有一條,我們應該排哪個隊呢?
最美好的憧憬——氫動力
“寶馬的氫動力技術已經日趨成熟,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政客和能源工業的配合下,將我們長期以來共同的理想轉化為現實。”寶馬集團對氫動力有著堅定的信念,并且是這一領域的領跑者,其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就開始氫動力的研究了,于2004年發布氫動力版本的寶馬7系,并在歐洲和北美建了加氫站。
毫無疑問,氫動力汽車是人類對未來自己汽車的最美好憧憬:只排放清水,開車渴了的時候可以拿杯子在若干年前還是尾氣排放口的地方接清水。
氫能源是真正意義上一勞永逸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地球上乃至整個宇宙中,氫元素的含量最高,在地球上獲取氫的來源是水。氫不產生污染,最為潔凈,其燃燒后的產物是水。氫的燃燒值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燃燒氫所產生的能量比燃燒同等質量的汽油要高3倍左右。
但氫作為能源還要面對兩個絕對挑戰:如何低成本而又大量地制造氫氣;如何低成本而又方便地儲存氫氣。
無可否認,對汽車來說氫動力確是最理想的能源。但到目前為止,距離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對人類來說還是太遙遠。假如把實現氫動力看作是一條不太現實的直線的話,面對愈發緊急的能源緊缺,我們需要的是“曲線救國”。
舊酒新瓶——柴油車
“在中國,下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動機就是柴油機。”大眾集團的柴油汽車就是標致性的產品,也是第一個推出柴油版高級小汽車(奧迪A8)的企業。
柴油車的歷史與汽油車差不多悠久。近期十幾年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讓柴油車脫離了只作為商用汽車的小范疇,進入私家車領域。在能源利用率方面,柴油車對汽油車的優勢是發動機熱效率更高,高出10%~20%。因而柴油車更省油,此外還有動力性及成本優勢。
但面對日益枯竭的石油,柴油車能為我們通向“未來之路”嗎?從近幾年開始,我國就不斷出現柴油緊缺的現象。經常看到停在在加油站邊的幾十輛貨車排著長達一公里的隊伍等著加油,等到的時候又不能按需加油,像是用糧票買糧一樣的限制性供應。
我國經濟、國防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耗用柴油。假如民用小汽車也大量使用柴油機的話,這將導致柴油會更加緊缺。而且從原油中提取出來的柴油比例不能有所提高,仍屬于傳統能源,不具有“未來之路”的潛力。2007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就取消了對小汽車用柴油發動機支持的明確提法,也有這個原因。
而CNG(壓縮天然氣)、LPG(液化石油氣)和乙醇燃料都在我國作為公共交通能源改革而曾經大力地推行過試點。但無論是天然氣還是石油氣,作為石油的副產品,也是不可再生資源。ONG和LPG現在的供應也日趨緊張,明顯的例子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俄羅斯正籌劃建立“天然氣歐佩克”,力圖控制世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乙醇燃料的生產則需要消耗糧食,今年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疑似糧荒”,汽車與人搶糧,汽車必敗。
繼續等待——純電動車
“想想每天減少100萬輛車的尾氣排放而換來的藍天白云,您就知道‘零排放’多么的可貴。F3e代表了未來新能源汽車方向性的東西。”比亞迪代表著電動車在國內發展的最高水平。
電動車是“零排放”、“零污染”的汽車。因為電動車的動力源是只消耗電力的機電馬達。而作為“未來之路”的候選方案,它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塊高效率的電池對于一輛電動車就像一個健康的心臟對于動物來說那么重要。而現在電動車的技術就“卡殼”在電池上。電動車的電池必須能方便地用普通電源充電,而且還要能快速充電。這也衍生出充電時間要多短,人們才會適應的問題。人們當然要求其動力要像汽油車那么強勁,充電要像汽油車加油那么快,當然售價也得像汽油車那么實惠。這要等多久才能等到哪天呢?
另一個問題是電動車需要電能,而目前我國電力的77.7%是煤電。電動車所需的電能仍從污染大的煤電中獲得。電動車不燒油,卻需要燒更多的煤,燒油的污染轉移到燒煤中去。作為以“零排放”、“零污染”標榜的電動車在我國其實并不是“零排放”、“零污染”,甚至會導致更大污染,這與開發電動車的初衷是相違的。而這跟我國的電力結構有關,假如要實現“零排放”或者是降低排放污染,那只能跟著國家電力結構的改革速度了。
“未來之路”——混合動力汽車
自從1997年底世界第一款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PRILJS)由豐田發布以來,普銳斯的銷量已達到了100萬輛。十幾年的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日益成熟,售價也下降了不少。市場上各款混合動力車售價雖然比同級別的汽油車貴,但良好的節油特性讓其得到市場的肯定。
隨著豐田的突圍,全球其它的汽車巨頭大眾集團、福特、通用汽車等都忙不迭地推出油電結合的混合動力產品。雖然他們嘴里還嘟噥著“這只是過渡性的產品”,“并不比燃燒汽油節省多少”,但混合動力汽車良好的市場表現讓他們不得不“口是心非”了。
在目前對新能源苦苦尋覓而無功的時候,市場需要便宜又省油的汽車。而市場已對混合動力汽車作出了傾斜,使用“過渡產品”或許就是我們曲線通向“未來之路”必須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