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微車市場正成為中國主流汽車廠商爭奪的重要戰場之一,目前國內排名前4位的大型汽車集團都已經涉足微車領域,曾經大型汽年集團鮮有參與的微車格局,已經變化為上汽、一汽、長安、東風等四大集團的競爭。《汽車觀察》2007年十月刊曾經推出過微車的系列報道, 《微年給三大排序》、《微車異動》,詳細地報道了微車行業在2007年的發展。進入到2008年,微車行業首先面對的,也是,一個流行的術語:整合。
四月的車市,奪人眼球的當然是北京車展,各個廠商密集發布的新車,讓人一時眼花繚亂。而在微車領域,也在發生著一些事,有悄悄的,也有大張聲勢的。所有這一切的背后,無不在昭示著,微車行業的異動在2008年仍在繼續。
諸強介入
目前,東風與哈飛的合作談判已進入尾聲,雖然其詳細合作內容無從得知,還需要在未來觀察,但東風公司主導的這場入股并購,完全彰現了東風全面介入微車領域的決心。東風和哈飛的簽約雖然低調,但是因為早前各路媒體對東哈戀情的詳細披露,所以,這次簽約還是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而與這一事件形成較大反差的,則是不動聲色的擴張與股權轉讓。
還是在4月初,一汽華利(天津)汽車有限公司,被持有其全部股權的中國一汽集團以人民幣30萬元掛牌出讓。與華利僅一墻之隔的一汽夏利最先做出反應,與一汽集團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以人民幣30萬元收購華利100%的股權。一汽夏利的快速反應讓其余的買家還沒反應過來,天時、地利讓一汽夏利占盡便宜。其在公告中稱,為了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制定了“二次創業”的發展規劃,計劃用低成本快速擴張的手段,5年內推出7款新車,形成40萬輛的產能。
同樣是在四月底,東風渝安收購武漢中譽在沌口開發區占地450多畝的廠房及汽車生產設備,用于生產自主品牌微型轎車。據透露,將于今年底投產的東風渝安轎車工廠設計產能為每年20萬輛,加上十堰生產基地,東風渝安的產能,在2008年底將急劇地擴張到30萬輛以上。儼然,渝安已經成為一個讓對手無法忽視的勁敵,繼續扮演著微車行業的“黑馬”角色。
相對于一汽和東風在微車領域的咄咄逼人之勢,現階段微車領域的真正強者上汽通用五菱和長安集團都沒有視而不見。
長安集團徐留平在北京車展期間公開表示:長安的發展一直堅持“以微為本,以轎為主”。長安絕對不會放棄微車。相反,2008年,長安集團將繼續加快微車產品的投放,力爭在微車領域實現20%的增幅,達到年銷售45萬輛的目標,直指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上汽通用五菱,也許,在徐留平眼中,在微車領域,自己的對手只有上汽通用五菱一個。
而對于處于微車霸主地位的上汽通用五菱來說,盡管自己在微車領域已經一騎絕塵,但是,正如其總經理沈陽自己所說的:“我們在細分市場是暫時的領先者,但目前領先是相互交替的,大家都有機會。微車這幾家企業都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大,但是誰也沒有把這一個地位鞏固下來。”
強者更強
微車是一個集中度很高的行業。2007年,微車行業的前三位銷量占了整個市場的85%以上。上汽通用五菱最高,占43%,長安占29%,哈飛是14%,其他的都不超過6%。這一“高”格局的形成,經歷了很多年充分的市場競爭。相對于這兩年乘用車行業司空見慣的“價格戰”來說,微車行業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了。
十幾年前,也是這么多家微車企業,但經過不斷的市場競爭,微車行業形成了各企業獨特的運營模式和特點。在以前,微車領域的同質化很嚴重,主要是以引進的技術為主。然而現在的微車開發當中,沒有哪一家微車企業是需要國外的技術平臺或者核心技術來支撐,其中,包括車身、動力總成等,幾乎所有的微車企業都完全具備了自主開發的能力。

微車領域發展到這個階段,規模化又成了微車發展當中遇到的新問題。在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沈陽看來,微車企業的每一個階段都很有意思:年銷售10萬輛是一個臺階。這時候企業的運作組織和模式跟20萬輛的規模是不一樣的,相對應的是,20萬輛跟30萬輛不一樣,30萬輛以上又不一樣。
實際上,對于中國的微車企業來說。任何市場都是新的。沈陽說,到10萬輛的時候,微車企業沒有可以參照的企業。他在十年前參加的一個專家座談會中聽到,一個企業到30萬輛的規模時,企業經營者會看到成本下降,組織架構優化和效率提高,還有企業的外在競爭力會加強。但是十年前,沈陽想象不到這種場景。因為,當時上汽通用五菱連10萬輛的規模都不到。
沈陽坦言,“那時候,我怎么能夠想象30萬輛?但現在我們在做。”
規模效應對微車行業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而在實踐當中,各種整合又是必然的事情。在眾多微車企業中,上汽通用五菱的整合起步最早。從2002年到現在,整整六年的時間,上汽、通用、五菱三方各自的力量積聚在一起,所產生的作用力之大,也超出了投資三方的預期。
理所當然的,對于上汽、通用、五菱來說,整合的目的實現了雙贏、多贏。上汽、通用跟五菱在合資發展的合資過程中,都是贏家,沒有輸家。
事實上,對于微車行業的整合來說,各個模式和各個方式都會產生。在過去,微車行業的整合,很多是由政府和各種外在力量來主導。但是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現在微車行業的整合,更多的是由內在主動的需求所產生。
沈陽認為。微車的整合是很好的態勢,提高了各微車企業的競爭力,他說:“中國要成為微車王國,不是一個企業能夠做到,而是一個行業才能做到。所有微車公司都強大了,微車王國的時代就到來了。”
對于這個時代的到來,沈陽領導下的上汽通用五菱在做著精心的準備。青島30萬輛產能的微車發動機廠,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對于重卡行業中“得發動機得天下”的規律來說,微車領域同樣適用。上汽通用五菱,顯然又走在了前面。這是否也意味著,上汽通用五菱的霸主地位在不斷整合的微車行業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無法被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