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晴
是誰?在夤夜敲擊我的心扉,讓我傾聽床腳蟋蟀的淺吟。
是誰?在雨中撩撥我的心弦,讓我獨坐小樓聽雨聲。
是誰?在湖畔蕩滌我的心靈,讓我安靜守候著凡爾登。
是你,如海般深邃的語文,如水般靈動的語文。總能在你的雙眸里看見不同的世界,總能在你心中找到屬于我的那方天地。
你是向導,引導我游歷名山大川,憑吊名勝古跡,讓我足不出戶卻心騖八極。你引領我來到壯美的草原大漠,聆聽著和親使者王昭君幽怨的琵琶聲;你引領我來到杏花煙雨、小橋流水的江南,那噠噠的馬蹄,敲破了青石小巷的寧靜,在戴望舒的雨巷中邂逅了一位丁香花般美麗的姑娘;你還帶我穿越時空隧道,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駐足,傾聽卡西姆多敲響悅耳的鐘聲;在海明威的大海上航行,目睹著一位老者與一群鯊魚惡斗的場景……無論何時,你總能讓我游目騁懷,極享視聽。
你是導師,賜我智慧給我啟迪。讀孔子“生無所息”,我懂得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讀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懂得了執著信念、永不言棄;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懂得了傲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讀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懂得了愛憎分明……你是一位智者,總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為我指點迷津,讓我認請方向。
有時,你又像是我相知多年的朋友。歡樂時,有你相伴;痛苦時,有你相隨。多少次秉燭達旦,多少回輾轉難眠,我們默默相對,傾心交談。我曾為黛玉的癡情潸然淚下,我也為茶花女的苦命扼腕嘆息,我還為阿Q的精神勝利忍俊不禁……你用你神奇的魅力,左右著我的喜怒哀樂。
語文,你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我是一片貧瘠的荒原,有你的滋潤,才有了五彩鮮艷的花朵;我是干坼的黃土地,有你的灌溉,才有了蓬勃的生機;我是一棵枯萎的小樹苗,有你的滋養,才變得蓊蓊郁郁,搖曳多姿!
語文,多么希望你是那江樓的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安徽省東至縣第二中學604班
★知識鏈接★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28年發表在葉圣陶編輯的《小說月刊》上,當時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寫信稱許戴望舒為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這首詩寫成于1927年春夏之交,正是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此詩反映了這種郁結在詩人心頭的大革命失敗后的彷徨苦悶的時代情緒,是詩人心靈的寂寞痛苦的歌唱,是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在青年詩人心境中的反映。
這首詩是一首既有新月派音樂美,又有現代派朦朧美的象征詩。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于音樂美的追求。詩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詩還回蕩著一種流暢的節奏和旋律。詩中重疊反復手法的運用也強化了音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