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產業聚集區主要表現為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些特定區域。論文針對湖北省的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提出基于產業聚集的區域綜合型物流發展模式。該模式是以區域內的產業聚集區各產業組織為主要服務對象,為各產業組織供應鏈物流活動提供終端物流配送服務和區域性物流服務的現代物流模式。并在對該模式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基于產業聚集發展區域物流的對策。
關鍵詞:產業聚集;物流模式;高新技術產業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2-0008-03
Abstract: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Chinese industries cluster i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other specific reg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regional synthesis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dustry cluster, it is in the light of Hubei Province's superiority industry that is high-tech industry. The model works for the various industry organizations which gather in the region, provide terminal logistics services and regional logistics service model of modern logistics. It also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industry cluster which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Key words: industry cluster; logistics model; high-tech industry
0引言
發展區域物流是促進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要素之一,針對一個地區的區域經濟特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選擇適宜的區域物流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湖北省具有發展物流業的產業基礎,本文針對湖北省的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提出基于產業聚集的區域綜合型物流發展模式,并提出了基于產業聚集發展區域物流的對策,以此促進湖北省物流業的發展。
1基于產業聚集發展物流業的基礎
1.1經濟發展較快,物流基礎設施完善
以武漢、黃石、鄂州為基地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依托湖北科教及產業資源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在中部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形成以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葛店高新區、黃石磁湖高新區等為依托的武黃高新技術產業帶。特別是以武漢光谷為代表的武漢東湖高新區更是一枝獨秀。目前,該區已積聚高新技術企業1 600多家,其中過億元企業64家,過10億元企業6家,有15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2004年全區科工貿收入580多億,建區以來,年均增長速度高達48.8%。在建的國家五大實驗室之一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將在年底投入運行;并正加緊建設我國唯一的生物安全最高等級的P4實驗室和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東湖高新區正在成為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和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光纖光纜產銷全國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50%,光器件占有率40%,激光設備占有率60%。長飛、郵科院、精倫電子、楚天激光、武漢NEC、長江通信等在國內同行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1.2企業間合作意愿強烈
企業追求核心競爭力、不斷的創新、市場的競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意愿也往往促進地區的產業集聚。一般地講,當產業集聚到一定程度,產業鏈中相關企業的價值和分工得到一定的體現,同時產業的集聚又能夠起到很強的地區輻射作用的時候,在需要物流業的強有力的支撐的同時,物流業的發展就有了基礎。從某種程度而言,控制了物流就能控制商流。
2基于產業聚集的區域綜合型物流發展模式
基于產業聚集區的區域綜合型物流模式,是以區域內的產業聚集區各產業組織為主要服務對象,為各產業組織供應鏈物流活動提供終端物流配送服務和區域性物流服務的現代物流模式。在我國產業聚集區主要表現為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些特定區域。在這些區域中,產業組織之間的關聯程度有強也有弱,這其中主要原因是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引導的結果。在產業組織關聯度強的產業聚集區中,物流業的基本模式更多地表現為供應鏈一體化模式;而在產業組織關聯度弱的產業聚集區中,由于產業組織對物流服務的時間性、流體、流向、流程、流量、載體等方面的差異性較為突出,因此,對物流服務的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物流業的活動則表現為綜合物流服務模式。如圖1所示。

供應物流:主要功能是本區域或其他區域的供應商向產業聚集區內的產業組織(企業)提供各種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件等供應品及中轉品。
原材料、配套件、中轉物品的倉儲:主要功能是存儲產業聚集區內的產業組織所需要的供應物品,如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件等;同時倉儲的功能還承擔區域貨物中轉、分撥等區域物流倉儲的主要功能。
專業化、定制化流通加工:主要功能是將供應商提供的整批、整件和大宗物品(原材料等),根據產業聚集區產業組織的產品要求,進行定制化的簡單加工,如鋼材的剪切、配套件的預裝、組裝等,為產業聚集區內的產業組織的準時化生產配送提供準備。
專業化、定制化生產配送:主要功能是根據物流服務對象的訂單和生產計劃的要求,進行準時化生產配送物流服務,為產業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保障。
產成品的流通加工、終端配送:主要功能是將產業聚集區內的產業組織生產出的產成品、半成品等,根據用戶的要求進行相應的包裝、流通加工,再將其配送到最終用戶。由于產業聚集區中企業的用戶分布不同,配送到終端用戶的物流形式和內容也不相同。
對于國際物流活動,該物流模式中還要包括海關、商檢、保稅等口岸功能。
在空間布局上,以產業聚集區內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基礎,以交通條件為依托進行空間布局。如國內許多經濟開發區建立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
基于產業聚集區的區域綜合型物流模式,要求物流組織建立具有覆蓋整個區域內外的完善的物流網絡,以定制化的物流服務實現顧客的物流服務要求。專業化、定制化的物流企業在運行機制上,靈活性、柔性是關鍵,突出第四方物流企業承擔整合各專業化物流企業功能,實現顧客物流服務的要求。因此,物流活動方式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集運、多式聯運等都成為其經常性的活動。
依托區域產業集聚發展物流業的核心是重點依托區域產業集群所帶來的產業鏈、各種產業要素的集中和規模效應,輔之以適當的政策引導和發展環境,促使物流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達到高起點、快速發展物流產業的目的。依托區域產業集聚發展物流業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優勢。
(1)使物流業的需求旺盛、客戶集中
產業集群不是眾多企業的簡單集中,而是以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為基礎,大、中、小不同等級企業并存,不同類型企業共生互補的生態化企業群體,因此,產業集群是眾多相互關聯企業圍繞某一特定領域集聚發展的,其發展方向始終是產業鏈縱向與橫向的拓展。當集群區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打開了區域內的市場需求空間,集聚對分工更細、專業化更強的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也相應增加,從而帶來了相對成熟的物流市場發展環境。
(2)使物流業發展的要素資源豐富
產業集聚的過程中,企業由分散到集中,有利于共享公共設施、吸引優秀人才、獲取市場信息、集聚生產要素、取得規模效應,從而帶來物流業發展所需要的豐富的要素資源,有利于釋放其發展潛能。
(3)促使物流業向規?;l展
產業集群還可以利用群體效應,集中宣傳,形成“區位品牌”,拓展國際市場。這同樣給物流業的發展帶來規?;涂焖侔l展的可能性,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與此同時,物流業的發展對區域內的其他相關產業也會起到帶動作用。物流從縱向看,涉及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為以上各個環節提供裝備和配套服務的諸多領域,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從橫向看,物流服務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方面,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滲透能力與帶動效應。區域內物流業的發展,將會帶動新一輪物流基礎設施、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投資;將會促進區域內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與變化;將會推動區域內流通領域的現代化,提升消費服務水平,使區域的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
3基于產業聚集發展區域物流的對策
3.1充分利用市場規律,輔之以適當的政策措施,調動市場發展潛力
集群內研發機構與生產企業優勢互補,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成果,生產企業進行產品和市場開發,做到互惠互利、共同促進。由于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服務業逐步從生產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從而派生出一批服務型企業,包括包裝、運輸、倉儲、信息、咨詢、貿易、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企業生態群不斷得到完善,增強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從中可以看出,物流業是與產業集群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物流業發展,實質上是整合區域中的現有物流資源,建立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快捷高效的綜合物流體系的過程。因此,依托產業集聚,需要充分運用區域經濟理論,來指導區域物流系統的設計,規劃物流基礎設施的設計、布局、籌建與運營機制的完善,并注重運用市場規律,調動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來謀取共同發展。
3.2規范市場,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在產業集聚市場激烈的競爭中,政府應該注重加強物流行業的法規建設,規范競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為物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環境。在這一點上,一是要堅決制止行業保護,打破各地政府對本地物流業發展的保護作用,使物流資源在區域范圍內合理運用;二是要排除有礙公平競爭的壟斷行為,使各物流企業按市場規律競爭;三是要支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提高產業集聚地區的物流產業經濟輻射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3.3充分吸引國際、國內資源,積極培育產業發展的基礎
產業集聚地區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不斷進行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發展物流業的咨詢、信息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傳遞、技術咨詢、創業指導等服務,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同時,應依托開放型經濟所形成的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調動國內外兩種資源,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
3.4重點扶持一批大型、有發展潛力的物流服務商,帶動中小物流業者
要鼓勵物流企業發展增值加工服務,提升服務水平。注重商品流通中對商品的加工增值服務,按照客戶和消費者的需要,對商品進行分揀、包裝等各種增值服務,從而提升物流服務商的服務價值含量,促進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
4結束語
湖北省具有發展物流業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從分析湖北省的經濟與物流入手,提出了基于產業聚集來發展物流業,使得區域產業聚集效應能夠促使物流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有效配置,進而達到快速發展的目的。區域物流的發展依托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區域物流又對區域經濟的增長起著推動作用,加快湖北省物流業的發展,讓物流為經濟增長服務,讓經濟增長帶動物流發展。
參考文獻:
[1] 海峰. 區域物流理論:理論、實證與案例[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2] 馬燕,李焱. 依托產業集群發展長、珠三角物流業[J]. China Storage Transport Magazine, 2006(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