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已成為WTO成員國,對外開放和發展經濟都需要和國際接軌。所以必須發展現代物流,必須按照供應鏈理論深化物流體制改革,聯系上下游企業,積極促進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加快建立適合國情的物流管理體系,積極促進供應鏈的形成,推進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的進程。同時還必須提高我國物流人員的素質,鼓勵并倡導我國物流企業與全球物流接軌。
關鍵詞: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發展對策;設想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2-0011-03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embers of W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need to contact with the world. So 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 modern logistics. We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ation of logistics system on the basis of supply chain, join the bigger and smaller enterprises, encourag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establish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to the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encourage to form the supply chain as quickly as we can, fasten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standard and informat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stuff in China, encourage and initiate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contact with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development tentative idea
隨著世界物流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傳統的物流渠道的概念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生產、流通與消費之間聯系日益緊密的形勢,由此,產生了供應鏈的概念,供應鏈管理成為公司渠道管理的新發展。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在現代科技發展、產品極其豐富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它涉及各種企業及企業管理的知識與實踐,是一種跨行業的管理?;谶@一管理思想,供應鏈管理應當是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和其他成員企業共同組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我們要整合上下游的資源探究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策略。
1我國物流業的現狀分析
1.1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現狀
物流作為一種服務性行業,其發展與整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長,2002年增長8%,全年經濟增長總量首次超過10萬億元,預計2006年將達到20萬億以上。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將其生產制造基地遷到了中國,建立配套的產業群,全球零售業、物流業巨頭也競相在中國設點布陣,如沃爾瑪、聯合利華公司、美國家得寶(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國公司分別在深圳特區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梢?,新興的物流業在我國原有流通業發展的基礎上,正在朝著更寬更廣的方向發展。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已有20多個省市和30多個中心城市開始制定物流發展規劃,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物流企業如海爾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已使其增值服務能力大大提高,并在逐步從企業物流向社會物流拓展;中遠物流則是通過整合國內系統網絡和物流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了“中遠物流城際快運”服務,這為中遠物流發展家電物流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砝碼。因此,有人稱現在是我國物流發展的春天。
1.2我國發展現代物流的必要性
物流不僅對經濟的發展是必要的,而且對促進經濟的穩定也發揮巨大的作用。在亞洲經濟危機時,我國香港和新加坡受到的沖擊較小,香港的增長率為負5.1%,而新加坡為正1.5%,究其原因,經專家分析,這兩地強大的物流產業保障著對經濟危機的抵抗力。我國正處于物流發展的春天,現將我國發展現代物流的必要性簡述如下:
(1)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由于市場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制造業進入了一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的發展階段。由于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品生產成本下降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只有通過有效的物流管理,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才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2)流通方式創新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我國商品市場出現全局性買方市場的格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必須由單純靠一買一賣賺取價差的營銷方式,向以增值服務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轉變,以此來達到適應市場的目的。
(3)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與全球經濟融合的步伐顯著加快,經濟全球化吸引了國外大型跨國物流企業的進入,也促進了國內物流企業加快調整,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我國物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慢、起點低,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缺少一批優良的物流企業,特別是第三方現代物流企業,物流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是制約企業開展物流服務的首要原因?,F代物流理論認為,現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由于缺少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導致物流成本巨大。因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
(2)物流設施的建設與發展滯后,未形成一條完整的供應鏈。目前我國專業化的配送中心不多,條塊分割體制,“大而全”、“小而全”。在物流量大的地方,擁擠、阻塞現象不斷,既導致了運輸費用、存儲費用和商品破損率的增加,又延遲了交貨時間,影響了企業的形象,削弱了企業物流服務水平。保管涉及的問題也很多,如質量的維護、貨物的堆放、庫存的控制,以及倉庫的設置等。
(3)物流服務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設與現代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目前我國網絡技術發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統建設相對滯后,很多物流企業還沒有實現網上作業,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傳遞和控制方法。他們的信息流主要是建立在書面基礎上,因而信息滯后、失實,這不僅降低了物流服務水平,也很難與國際慣例接軌。入世后,包括物流在內的服務貿易領域將逐步對外開放,國外先進的物流企業將進入我國,國內物流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4)缺乏物流專業人才: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物流發展的瓶頸。在物流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各企業只能靠經驗來制訂物流服務標準,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務老套成規,不具新穎性,缺乏活力與競爭。
3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對策與設想
盡管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我國物流業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存在著城鄉和區域差異,但物流業的發展最終趨向平衡。我國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擴大內需政策,擴大內需必將極大促進物流量的增加,給我國物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西部大開發將有數以萬億元的資金投入到中、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交通運輸工程,西部鐵路網的建設首先將和東部已有鐵路網的主干道相連接,同時連接西部各省,將成為東西部交流和西部各省相互聯系的重要通道,為西部地區協調統一發展提供支持條件;此外,新亞歐大陸橋也作為西部鐵路網的一條主干線,為西部地區經濟走向國際、發展國際物流創造條件。這必將推動中西部與東部的商品交流以及對外貿易的增加,拓展我國物流市場發展的空間。我國國情使物流業首先在經濟發達地區得以發育、成長,并且在這些區域中物流業首先在城市中興起,使城市成為物流業發展的中心,帶動周圍地區和臨近城市的發展,然后向區域中的農村地區輻射、蔓延,最后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最終形成覆蓋全國,并且與世界物流業發展接軌,與全球物流業融為一體,形成遍及全世界的物流網絡。為此,我們應當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1)主動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物流原來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與存取而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最近,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又再次修正了物流的定義,這個定義明確了物流只是供應鏈的一個組成部分,物流是指為滿足顧客需求,對來源點到使用點的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和儲存進行計劃、執行與控制的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 供應鏈管理是指對供應鏈中的物流、業務流、價值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它是在社會化生產分工越來越細,產品生產日趨全球化的過程中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目前正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它的目標是提高整個供應鏈運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為整個供應鏈上所有的貿易伙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只有明確物流只是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才能從整體看問題,去發展現代物流,適應供應鏈管理的新發展。
(2)應用現代物流技術,融合信息流,使供應鏈管理更加科學。信息時代的到來,每天在全球范圍內發生著無以計數的交易,每一筆交易的背后都伴隨著物流和信息流。供應鏈上的貿易伙伴都需要這些信息,以便對產品進行發送、跟蹤、分揀、接收、存儲、提貨以及包裝等。在全球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物流與信息流的相互配合體現得越來越重要。物流技術是指與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所有專業技術的總稱包括各種操作方法、管理技能,如流通加工技術,物品包裝技術、物品標識技術、物品實時跟蹤技術等,它還包括物流規劃、物流評價、物流設計、物流策略等。當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普及后,物流技術綜合了許多現代技術,如條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應用這些技術使物流與信息流結合,發揮更大的作用,使供應鏈更加科學。
(3)高質量服務和總體低成本的最佳平衡是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原則之一。企業創造效益的途徑之一是降低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的成本。成本降下來,產品降價就有了空間,這也是許多企業通過價格戰來占領市場的原因。但是,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如果價格戰使產品售價低于成本,企業將會承受不起。所以,企業逐漸開始用服務,特別是個性化服務去占領市場。高質量服務就需要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而且供應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盡可能堅固。這需要在供應鏈的每一個階梯都選擇最優秀的公司與之合作,還需要建立新的商業系統和流程,以使產品、信息和資金的流動更為有效。在公司內部供應鏈關系被理順后,將迅速與重要顧客和供應商建立牢固的合作關系;建立供應鏈和物流等方面的評估體系,對服務與質量進行評價,為公司的發展定出相應的計劃與策略。戴爾公司成功的原因與其說是它提供的個人計算機,不如說是它提供一種特殊的服務。這種服務不僅使戴爾的產品滿足了不同的客戶,也使客戶離不開戴爾的服務。目前,戴爾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軟件,將其網上服務系統結合到客戶自身的企業資源計劃軟件中。這樣,當某個客戶向戴爾公司訂貨時,這位客戶不僅能使戴爾公司及其供應商作出反應,同時還啟動了客戶自身的經營系統,如審批、預算、庫存等。這時,客戶想轉向另一家計算機供應商訂貨,將不那么容易了。分析戴爾盈利的原因,可以發現它把公司的經營系統同供應鏈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憑一份訂單就自動引發公司內部所有的配件訂貨系統,同時也引發了生產和發運時間表的制定。戴爾公司還建立了針對具體公司的網頁,向每一位客戶提供大量有關其訂貨情況的信息。
(4)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使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更加完善。美國權威機構統計,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務,企業物流成本會下降11.8%,物流資產下降了24.6%,辦理訂單的周轉時間從7.1天縮短為3.9天,存貨總量下降了8.2%。據調查統計,在工業企業中,原材料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完成的占18%;商品銷售物流僅占16%。目前我國還沒有太多大型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是當前物流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也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在600~700億元,不僅規模小,而且高度分散,在1萬至1.5萬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能占到2%以上的市場份額,大多數物流公司只是局限在供應鏈功能的一小部分,無法滿足客戶的一體化物流服務需求。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運輸質量和運輸效率,提高客戶服務能力,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也是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發展第三方物流是提高社會物流合理化、效率化的重要途徑。我國政府應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企業的發展。對從事運輸服務、倉儲服務、貨運代理服務和批發配送服務的企業,允許其根據自身業務優勢和市場要求,延伸物流服務范圍和領域,使其成為部門或全程物流服務的供應商,在規范市場準入標準基礎上鼓勵多元化投資主體的物流企業進入物流服務市場;鼓勵物流企業實現跨區域經營,并及時調整工商稅收;鼓勵一些具有一定物流業務專長的大型物流企業加速向第三方物流轉變,形成競爭優勢,使其成為我國現代物流的領先者。
(5)借鑒外國經驗,選擇自己的物流模式。我國物流業還剛剛起步,需要積極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物流發展經驗,但國外經驗必須與我國國情相結合,不能照抄照搬,要有所創新。如日本的物流業,是采用自動化和立體化倉庫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減少占地面積,而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則無須照搬日本的管理模式。物流業屬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發展現代物流時,要根據項目要求和具體條件設定符合本企業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們在發展現代物流時,要從國情出發,堅持需求引導、效益為本、循序漸進的原則,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流之路。
(6)積極推進標準化和信息化,國外物流的發展經驗表明,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是推進物流現代化的基礎。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標準化、信息化程度差距很大。物流作業環節所用的設備,以及包裝、運輸和裝卸等流通環節,都缺少必要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導致物流效益普遍不高。同時,我國物流企業大多還沒有物流信息系統,信息缺乏相互連接和共存。因此,要相應成立全國物流標準化委員會,完善物流標準化協調機制,切實從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出發,推進物流標準化、信息化進程政府在基礎信息化建設中形成的基礎信息資源要盡快向社會開放。我國已經在第二代身份證上加裝了芯片,在全國鐵路的所有車廂上也安裝了RFID,很快在汽車、集裝箱等物流裝備上也會加裝RFID。但是如果這些措施僅滿足政府管理的內部需要,不能向社會開放,那么將大大降低這些投資的效益,延緩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步伐。因此要采取措施,在不影響國家安全和行政監管的條件下,逐步開發基礎信息資源,為社會服務。
(7)迅速提高物流人員的素質,當前,我國物流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缺乏實用型的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人才。政府要積極支持和引導有關物流的科學研究工作,支持應用技術和基礎理論研究,使我國物流與全球物流業接軌。世界級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培養多層次、多種專業的人才,適應我國現代物流發展需要。政府還應倡導學校開辦物流專業,為現代物流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思維的創新,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正成為公司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以往的競爭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后的競爭將是供應鏈的競爭?,F代物流作為供應鏈的一部分,需要更好地去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為企業和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陸江. 我國物流業應向什么方向發展[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1):1.
[2] 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A]. 北京:中國調和出版社,1999-2003.
[3] 彭志忠. 物流管理學[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4] 沈文,云俊. 物流供應鏈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