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政府采購制度的逐步推進和裝備采購制度改革的深入,怎樣對裝備采購項目的效益進行評價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論文擬對裝備采購效益建立評價指標,進而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試圖為評價裝備采購效益提供一個新的方法。
關鍵詞:裝備采購;效益評價;模糊綜合
中圖分類號:E2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2-0064-04
Abstract: With the pushing of the governmental procurement system and the deep-going of the reformation on equipment acquisition system, how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the equipment acquisition is becoming a hard issu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benefit evaluation on the type equipment acquisition project, and then builts the fuzzy synthesis model of evaluation in order to find a new way for evaluation on the benefit of the specific equipment acquisition project.
Key words: equipment acquisition; evaluation on benefit; fuzzy synthesis
裝備采購,是指軍隊裝備機關、有關部門依據國家法律和《裝備采購條例》的規定,采購武器、武器系統和軍事技術器材等裝備的活動?!堆b備采購條例》明確要求:裝備采購工作必須積極引入競爭、評價、監督、激勵機制,貫徹效益最佳的方針。毋庸置疑,從每個裝備采購項目完成情況及實現效果中,可以充分反映出裝備采購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可以說裝備采購項目效益是裝備采購工作效益的具體(微觀)體現。當前,如何科學評價裝備采購項目的效益,貫徹好效益最佳的方針,已成為裝備采購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1裝備采購項目的效益分析
效益,是指效果和利益。效果是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例如花了多少勞動,取得多大成果。利益就是好處,是指這種效果能不能使人們得益,有沒有用處。效益必須包括效果和利益兩個方面,因為有效果并不一定有利益,例如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對效益進行評價,一般把勞動消耗、勞動占用同勞動成果和利益聯系起來,考核它們之間的對比關系。無論何種活動,同樣的勞動消耗量和勞動占用量,所取得的勞動成果量越大,效益就越好;反之,同樣的勞動消耗量和勞動占用量,所取得的勞動成果量越小,或同樣的勞動成果量,所耗費的勞動量和占用的勞動量越大,效益就越差。
裝備采購項目的效益,是指在裝備采購項目活動中所取得的符合國家或軍事需要的勞動成果與相應的勞動耗費和勞動占用之間對比關系。它可以理解為在符合國家或軍事需要的前提下,裝備采購項目的效益一方面表現為一定的裝備采購耗費支出能夠形成的有效成果的大小程度;另一方面表現為形成這種有效成果過程中裝備采購耗費支出的節約程度。用公式表示即為:裝備采購項目效益=。
裝備采購項目效益,它是由國防建設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不同于其他領域的經濟效益,有著自身的一系列的特點。
1.1裝備采購成果的特殊性
衡量裝備采購項目效益,首先要弄清的問題是什么是符合軍事需要的裝備采購成果。從《裝備采購條例》對裝備采購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裝備采購的成果是武器、武器系統和軍事技術器材等裝備,衡量這一成果是否有效的標準是提高部隊戰斗力。因此,裝備采購成果的特殊性表現在:從存在形式看,它不象其他領域的成果那樣,直接表現為一定的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它只能作為一種特殊的消費品、作為進行戰爭的一種能力存在,消費的對象不是個人,而是國家。從其用途看,它既不能用作生產資料,也不能用作生活資料,只能作為戰爭的消費品。它在消費過程中,一般不生產出新的物質資料,消費的結果是破壞和殺傷。從生產目的看,它不象其他領域的成果那樣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為了一種特殊需要,即保衛國防安全。裝備采購的成果這些特點,給我們科學評價裝備采購項目效益帶來了一定困難。
1.2裝備采購項目效益把軍事效益放在首位
與一般項目相比,裝備采購項目所產生的效益除了表現為由于存在經濟性產出而存在的一般的經濟效益,如采購費用的節約等;還表現在由于存在非經濟性產出而存在的軍事效益如武器裝備體系的完善、部隊戰斗力的提高等。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評價裝備采購項目的效益還應考慮社會效益如提升國防企業的綜合實力、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因此,一般而言,裝備采購項目效益由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組成。
在裝備采購項目效益的三個組成部分中,軍事效益是主體效益,其它為擴展效益,只有在滿足軍事效益的前提下,其它效益才會被考慮。如使用不同的工藝和方法生產同一種武器,一種方法生產的武器質量低、性能差,但成本低;另一種生產的武器成本稍高,但威力大、性能好。這時應首先比較武器的性能和作戰能力是否滿足軍事需要,然后再考慮成本問題。在英阿馬島戰爭中,當阿根廷使用“飛魚”導彈攻擊英“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時,該艦處于二級戰備狀態,本可組織還擊和攔截,但因該艦電子偵察系統是第一代產品,無法對掠海飛行的小目標進行偵察,而該艦用肉眼觀察到“飛魚”來襲到導彈命中目標,中間只有6秒鐘,已來不及組織攔截。若“謝菲爾德”號有更為先進的偵察設備,即可爭取30秒左右的時間,就有可能攔截擊毀“飛魚”導彈。
可見,比較武器的性能、威力和部隊戰斗力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評價裝備采購項目效益時,必須把軍事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準確地說,在已確定預定軍事目標的情況下,講求裝備采購項目效益,應先衡量裝備采購成果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然后再考慮裝備采購耗費的情況。在沒有確定預定軍事目標的情況下,則應比較在同樣多裝備采購耗費的情況下,哪個方案所取得的成果大。
1.3裝備采購項目效益應注重綜合效益
裝備采購項目的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之間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關系。關系部隊戰斗力提高、國防安全的軍事效益是第一位的和起主導作用的,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則是服從并服務于軍事效益的。割裂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聯系,過分強調某一方面的評價將導致項目評價結果的扭曲,從而導致采購項目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因此,從軍事、經濟、社會三個角度綜合分析,運用現代系統觀點和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建立一個比較系統、完善、可信性高的裝備采購項目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則顯得格外重要和緊迫,這對于確保采購目標的實現,正確認識、評價和提高裝備采購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2裝備采購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裝備采購首先是一項軍事活動,判斷裝備采購項目軍事效益的高低,要看所采購的裝備實現軍事效果的程度。簡單地說,就是對部隊戰斗力所產生的影響程度。圍繞提高部隊戰斗力這一核心問題,根據裝備采購工作的任務要求,對軍事效益可以建立3個指標來進行評價:裝備的性能先進U、裝備的質量優良U和裝備的配套齊全U。
2.2經濟效益U
裝備采購項目經濟效益是指裝備采購活動對裝備采購資金運用的有效性,主要表現為采購裝備所支付的價格是否合理、裝備采購項目的進度控制是否科學。具體包括預算資金節約U、市場價格節約U、進度控制科學U3個指標。
2.3社會效益U
裝備采購活動不只是國家財政資金的消耗,它同時增強國防實力,增大國防安全系數,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全的環境,由此直接產出了軍事效益和經濟效益。另外,還間接產出了較多的社會效益。
首先可以提升國防生產企業的綜合實力U。通過在裝備采購項目中引入評價機制,可以促進國防工業部門的競爭,進一步促進國防生產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提高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進而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其次可以增加社會福利U。通過裝備采購活動,拿到裝備生產合同的企業,可以增加職工的工資收入,改善生活福利,甚至可以增加社會就業崗位。
第三可以改善生態環境U。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趨于惡化,情況不容樂觀,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裝備采購應帶頭采購國家綠色環保產品,通過政策導向作用向生產有利于環保的新產品和運用有利于環保的新工藝廠商傾斜,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
3裝備采購項目效益評價模型
由于影響裝備采購項目效益的因素較多,既有軍事效果方面的影響,又有經濟性方面的影響,還需考慮社會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有的不易量化,它們與裝備采購項目效益的關系是一種模糊的關系。此外,評價一個裝備采購項目,本質上是要看項目的效果,效果好的裝備采購項目應加大投入,追加采購計劃,促進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建設,提高部隊戰斗力,否則應減少采購計劃,甚至取消不合理、不經濟的采購計劃,盡量減少對國防建設的損失。但效果的好壞本身也具有模糊性。針對這些特點,本文選用綜合模糊評判的方法來評價裝備采購項目效益。
3.1評語集的確定
3.2確定評價因素集
根據上述評價指標將因素集分類,其中,
3.3各評價因素的權重確定
對于一個裝備采購項目,雖然軍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對其綜合效益有顯著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需要確定各評價因素相應的權重系數。因此,可請熟悉問題的專家,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評價因素的權重系統。
3.4確定模糊矩陣
(1)指標取值范圍的確定
根據裝備采購工作的調查分析,在征求專家意見后對各指標等級的取值范圍確定為:非常好:90分以上,好:80分~90分,一般:70分~80分,差:60分~70分,非常差:60分以下。
(2)建立隸屬度函數,確定隸屬度
為消除兩個等級相連區域等級躍變帶來的不合理現象,對過中點的數據進行模糊處理,具體做法是:將每個等級區間的中點作為分界點,當指標進入區間的中點時,該指標對等級的隸屬度為1,進入相鄰區間中點時,對該等級的隸屬度為0。量化各指標對各等級的隸屬度關系見圖2。
(3)評價矩陣的計算
(4)綜合評價
4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使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可以較好地對裝備采購項目效益進行評價。但本文結合裝備經濟建設和發展政策以及我軍裝備采購制度改革政策所提出的裝備采購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僅是一個初步嘗試,許多相關問題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對其進行評價時,有許多可變因素不易把握,特別是在指標體系的確定和權重的分配上,很難科學準確地把握,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謝季堅,劉承平. 模糊數學方法及其應用[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42-46.
[2] 朱松山,等. 武器裝備經濟基本理論[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5-7.
[3] 王學義,孫德寶. 部隊裝備綜合保障能力評價[J]. 通用裝備保障,2002(6):37.
[4] 焦秋光. 軍事裝備管理學[M].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270-272.
[5] 劉飄楚. 軍品采購系統工程(上)[M]. 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4:251-259.
[6] 陳志英,果增明. 軍事經濟管理學概論[M].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3:243-25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