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物流是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開創的“第三利潤源泉”,是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當今現代物流人才應是具備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物流專業人才相對短缺。為此,加快物流人才培養是目前我國高校及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大問題。
關鍵詞:現代物流;復合型人才;物流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2-0085-03
Abstract: The modern logistics is developed as the third source after the reduction of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of labor productivity. It is the latest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refore, the modern logistics talents should be the versatile personnel with various knowledge and skills. However, as some reasons in the history, there is a relative shortage of logistics talents in China. So it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both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enhance the talent training in logistc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versatile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in logistics
現代物流是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是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現代物流業兼有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勞動密集的特點,它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在物流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貫穿于各個環節之中,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市場開拓和業務操作等工作需要具備各種知識和技術。因此,現代物流人才應是具備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多面手即復合型人才。但是,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物流人才短缺,物流人才培養模式還停留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被動式教學模式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策劃組織能力、信息獲得和加工能力較弱。日本是世界上物流產業甚為發達的國家,無論是在現代物流管理的理論研究、實踐經驗方面,還是在現代物流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本文擬從日本物流人才培養的特點,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1日本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物流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之一,并且是工業化生產與物流管理相結合最為有效的國家。在日本許多大學都設有物流專業,許多大企業也都設有專門的物流研究、咨詢、培訓機構。物流教育和培訓已形成體系,有效地解決了物流人才短缺問題。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大學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日本大學的物流教育從總體上大致分為基礎課程、專業引導型課程和兩類專業課程。基礎課程以英語、數學、物理為主;專業引導型學科主要包括輸送總論、環境總論;第一類專業課程主要包括:輸送力學、材料力學(包裝試驗)、計算機工學、中轉站論(美國循環促銷問題)、最適化法、交通計劃論、交通經濟論、信息處理、輸送信息開發演習;第二類專業課程主要包括:物流管理論、智能工學、物流系統論、國際交通論、信息系統論、信息環境論、環境經濟學、輸送信息開發演習、海上輸送系統論、港灣工學。從日本大學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安排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大學專業課課程設置不僅強調多元化,而且突出特色,在“寬口徑、厚基礎”上下功夫,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整個課程體系設置使數學、物理、計算機、物流管理、情報開發、環境經濟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課程設置中不僅包括輸送情報開發演習、包裝試驗等實踐研究型課程,還包括海上輸送系統論、港灣工學等有特色的學科。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學生知識面較寬,可以適應物流領域的多方位需求。
1.2企業制定物流人才培養的長期發展規劃。物流人才培養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因此物流人才培養與短期人才培養計劃不同要制定出中長期的培養方針。再者,培訓如果是獨立進行的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要在綜合的有計劃的體系中進行。雖然培訓體系是固定的而且是長期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也必須進行各種適應時代的改善。日本企業對公司內部物流人才培養也非常重視,每年公司根據不同的職位要求進行系統的相關培訓。下面分別以旭化成(如表1)和NEC(如表2)為例透視日本企業進行物流人才培養的體系。

從表1、2兩個公司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我們不難看出,日本公司非常注重OJT(員工的在職培訓),而且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本公司人才培養。為了達到提高整體人員素質的目的,公司制定很多相應的措施以提高公司各層人員的學習熱情。比如,對積極參加并取得良好實績者給予相應的物質鼓勵,并直接與獎懲掛鉤、與個人升遷聯動等等方法,極大地激發員工們的學習熱情。當前,在我國現代物流發展中,物流人才缺乏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此,要借鑒國外經驗,重視人才培養,建立培養機制,使人才成為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動力。
2日本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帶給我國的啟示
現代物流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我國更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隨著物流服務的展開,我國物流人力資源,尤其是物流高級管理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需求。未來我國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借鑒與學習日本的成功經驗,著重做好以下幾個層面的工作:
2.1大學物流專業的設置與布局要注意調整和優化。由于受我國物流業管理體制條塊分割的限制,物流業的發展在行政上要受到交通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物流協會、經貿委政策影響,行業內又分割為鐵路、航空、海運、公路、郵政等各自為政,形成一個網狀結構,導致物流專業的設置方向過多,進而導致學生過于強調本專業方面的重用性與本部門的局部利益,違背了物流產業總體利潤最大的目標,使學生認識不到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利于學生形成大物流的觀念。并且我國許多大學物流專業課程設置主要涉及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兩方面。一些院校的管理學院設置的物流管理專業強調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包括供應鏈物流、供應鏈管理、戰略與應用、戰略采購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與物流及相關的分析管理技術和方法。如管理學、運籌學、財務管理以及法律與商業之間的交叉學科。交通運輸學院開設的物流課程主要包括:運輸系統分析、智能交通與車輛系統、運輸管理與政策、道路網絡管理系統、交通流理論、地理信息系統等。工業工程學院的物流專業開設的課程包括運營規劃與控制、工業物流、庫存系統、仿真技術等學科。雖然我國部分高校引進國外現代物流的最新理論用于實際教學中,如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學、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學等,但課程設置以專業理論課為主,而實踐教學環節明顯不足,主要因為缺乏必要的教學條件和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
對比我國物流管理專業和日本高校物流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不難看出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一般由管理系、交通運輸相關院系或者經濟系演變而來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時候不是物流管理專業應該設置什么樣的課,而是老師會教什么相關課程就設什么課。因此現有的課程設置極大地受到“母專業”的影響,造成我國現在的物流管理專業很難做到“寬口徑、厚基礎”。未來我國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借鑒日本大學的經驗。
(1)課程設置(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基礎課設置方面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一般都有外語和高數,但是物理一般的物流管理專業是不設置的。作為物流管理人員在進行庫存管理及運輸管理時,首先遇到的也許就是涉及到物理方面的知識,所以基礎課設置方面應該借鑒此點。在專業基礎課方面我國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往往受到“母專業”的影響較大,所以教給學生的知識不一定是最新的或者最實用的知識,并且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很難做到讓學生更多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課,一般情況是制定出死板的課程和學分讓學生被動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學到的知識面不夠寬,所以高校在設置課程的時候應該從社會需求的實際出發,合理利用自己的師資力量,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將數學、物理、計算機、物流管理、情報開發、環境經濟學等與物流相關的多方面知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設置更加符合實踐和企業需求的課程。
(2)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方面,各大學雖然已經開始重視此方面的教學,但是還沒有更有效果的實踐教學課程。大多數的實踐教學也只是利用半天或一天的時間去企業走馬觀花式地看看,根本達不到真正實踐的目的,造成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極差。日本的大學一般都有演習課,在上演習課時“講課”的主角是學生,學生們可以通過這樣的課將所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得到重新認識;而且日本大學也很重視學生的實際動手及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通過真正的實踐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我國各個大學也可以在這個環節借鑒日本大學的經驗,在實踐教學當中加入與企業的聯合,為企業量身定做出既懂理論又會操作的人才。
2.2企業物流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日本企業進行物流人才培養是一個有計劃的長期的系統工程。日本企業本身就很重視在職人員的培訓,他們甚至把入職以后的培訓看得比學歷和資格證書還重要。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表1、2中兩個代表性企業培訓體系的完整。兩個企業都是有層次地進行員工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地對員工職業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培訓,使得企業內部人員的素質可以不斷提高,這樣既有利于員工個人素質的提高又有利于企業整體的不斷發展。
我國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與日本企業相比相差甚遠,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形成培訓體系的企業。物流企業本身是新興企業,比起其他行業差距更大,企業內部人才培養更是擺在物流企業面前的一大問題。參照日本企業的做法,我國物流企業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員工進行相應的培養。
(1)對新進公司的職員進行掃盲式的基礎教育并在各個相關部門實習。可以借鑒NEC公司(參照表2)對新入職員工進行分階段的培訓,比如先進行入職研修、集體研修等基本研修,之后進行實際操作性的實習以便熟悉更具體的業務知識。
(2)對骨干員工、領導層、管理層人員分別制定適合本公司情況的相關培訓。可以借鑒表1、2中兩個日本企業對骨干人員及管理層進行業務提高式培訓的方式,企業內部編輯必要的專業知識手冊在各部門內進行學習;各部門抽調相關人員在公司內部定期(以一年4至5次為標準)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定期進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訓,以提高公司整體業務水平;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經營管理等方面培訓。
(3)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來激發員工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一些相應的獎勵措施,比如對在培訓過程中表現積極并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員進行企業內部公開表揚;對拿到某些相關資格證書的人員進行相應的物質獎勵等方法激勵員工提高業務水平的熱情。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流教育,應當注重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避免空洞的、艱澀的、公式化、脫離實際的教育。物流是一門現場的學問,課堂上是講不了整體物流,應該更多地結合物流現場、環境,結合物流設備的技術去講物流知識。物流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是一個包括高校學歷教育、物流職業教育、企業崗位教育、社會培訓機構繼續教育互相結合、多種層次、互為補充的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潘冬青. 現代物流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及其培養[J]. 柳州師專學報,2006(9):76.
[2] 陳舜,趙剛. 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 中國大學教育,2006(8):22.
[3] 楊放. 關于高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培養物流人才的探索[J]. 寧波大學學報,2006(2):37.
[4] 張娟. 開放教育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1):249.
[5] 菊池康也(日). 物流人材育成戦略[M]. 日本:中央経済社,1995: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