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北;臨城;宋代;墓志
【摘要】宋氏墓志是早年從臨城王氏家族墓地盜掘出土的。宋氏乃北宋名臣宋之女,王之妻。該墓志不僅記述了宋氏生平事跡,而且對研究北宋臨城王氏家族以及宋、王之間的姻親關系等頗具價值。
宋氏墓志是早年從臨城王氏家族墓地盜掘出土的,現保存在私人收藏者手中。墓志的主人宋氏系宋工部侍郎、知樞密院事王[1]之妻,史料價值較高。
墓志志蓋已失。志石青石質,長61厘米,寬59厘米,厚10厘米。志文正楷,32行,滿行32字,共計748字(圖一)。錄文如下:

宋故安康郡太夫人宋氏墓志銘并序」
侄朝奉郎、尚書主客員外郎、輕車都尉、賜緋魚袋選篆蓋」
侄新授將仕郎、守陳州項城縣令迪撰文」
侄太廟齋郎適書丹」
夫人姓宋氏,樞密副使、贈司空之女,贈兵部尚書、忠穆王公之妻。」曾王父而下皆有顯德,為時名臣。夫人之生,司空嘗語族人曰:“茲雖」女子,音容不常,當為公侯之配。”方髫總,司空薨,母夫人嘗以婚事托參知」政事王公化基。王于司空為附(肺腑)之親,且矜其孤,多治宋氏家事之闕,以」夫人都美賢婉擇所宜歸。一日,夢人為謁門下,號尚書公。即寤,頗識其異。詰旦,有布」衣請見,氣骨英偉,肖所夢者,即先忠穆公。因以今夫人妻焉。后舉進」士,擢甲科。至景中,知樞密院事。及薨,果贈戶部尚書。夫人享封仁壽郡,」進封安康郡太夫人,從子貴也。慶歷七年二月戊辰,以疾終,春秋五十有六。子二人:」曰正思,守將作監主簿;曰正路,殿中丞,溫粹敏毅,克紹先烈。女二人:長適國子博士」張景山,次歸西染院使向綬。長女暨正思皆早亡。孫五人,尚幼未立。」夫人性純重,不事侈靡,門雖日貴盛,凡服用費計,一若寒儒。家治閨閫,不嚴其色,莫」不肅恭。而雍雍無間言,卒至小兒女子無敢輒高語出聲,戲其傍。初,」皇上始有儲嗣,夫人與外內命婦皆進賀中禁。上乘喜以金錢雜寶」玩散擲殿陛,俾從其所取,謂之利市。繇是,多相奪攘,喧忿不恭。夫人獨避」去,立東廡下,無一有取。上數顧,問宦者,進對曰:某臣之妻。上特嘆美,賜予」優異,宗族靡不稱道。忠穆公居要位也,夫人以謹素之風多所翊助。」公常語人曰:“吾保是貴仕而不危厲,仁壽之助也。”夫令德若是,而享年不」修,豈其命歟?豈其命歟?自考終后六十有四日,開龜協祥,歸于先忠穆公之」封。正路以夫人之侄子迪為知行實之詳者,累然泣請為銘。迪抱棺長號,」持筆延悼,思備紀述,故不敢讓。嗚呼,士之服儒語,口以道其業,履一小善,足信于人,」固為異行,而爭相輕重,況婦人能謹身正家,盛德若此,而通識遠趣,資」先公之賢如安康者乎?其銘曰:
家人能為,或嚴而離。行人能思,或勉而違。」夫人其賢,粹和而不疵。為配聞人,謹嚴以輔。」訓子睦姻,聲猷并著。善人之賦,宜壽而昌。」今胡不淑,烏天道之不將。信其不充,留裕厥后。」子孫令賢,往焉無疚。」
汾陽郭隨鐫」
宋氏,京兆長安人,生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卒于仁宗慶歷七年(1047年),同年葬于臨城龍門鄉兩口原,“歸于先忠穆公(王)之封”。
宋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曾祖始“皆有顯德,為時名臣”。其父宋,字持正。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與王化基、李沆等同朝為官,官至樞密副使。卒贈吏部侍郎,又加贈刑部尚書,謚忠定。宋人對其評價較高,載曰:“風貌秀整,有醞藉,器識沖遠,好學,美文詞,善談論飲謔,曉音律,妙于奕棋。筆法遒媚,書帖之出,人多傳效。喜引重后進有名者,又好趨人之急,當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2]《宋史》有傳。
宋十分喜愛其女宋氏,曾說:“茲雖女子,音容不常,當為公侯之配。”可惜愛女尚未成年,宋即離開人間,其母只好將婚嫁之事托給參知政事王化基。王化基,字永圖,真定人,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進士,歷任工部侍郎、參知政事、禮部尚書,卒贈右仆射,謚惠
獻[3]。自王化基之后,其子王舉正、王舉元,其孫王詔皆為名臣。王化基與宋不僅同朝為官,而且是姻親關系。據為王撰寫墓志銘的王舉正之言,王化基娶宋之妹,宋系王舉正的舅舅,王舉正與宋氏為表兄妹關系。
關于宋氏與王的婚配,《宋史》與墓志記載不甚一致。《宋史·王傳》載:“少時,館禮部尚書王化基之門,樞密副使宋見而以女妻之。宋氏親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富貴矣。’果如所言。”[4]從文字上看,王是王化基的門生,是宋見后喜歡而把女兒嫁給王的,此說當有誤。王墓志言:“公(王)初就舉以文贄先君(王化基)中令,先君一見,許其遠到,時仁壽(宋氏)未纓,甫擇嘉對。先君因以公名字語宋族,遂卜妻焉。”宋氏墓志記述的更為明白:“(宋氏)方髫總,司空(宋)薨,母夫人嘗以婚事托參知政事王公化基。”這說明是王化基為他們保媒的。在保媒之前,還發生一件離奇的故事:王化基夢見有人來訪,號尚書公,醒來覺得奇異,清晨果然“有布衣請見,氣骨英偉,肖所夢者,即先忠穆公。因以今夫人妻焉”,“及(王)薨,果贈戶部尚書”。兩方墓志銘分別由王舉正和宋迪撰寫,王舉正是宋氏的表兄,宋迪系宋氏的侄子,對王和宋氏的婚配情況記述基本一致,較為可靠。據考,宋死于咸平二年(999年),宋氏生于淳化三年(992年)。當時,宋氏僅8歲,王則22歲,宋生前給他們訂婚的可能性幾乎無存。
宋氏性情穩重,勤儉持家,體貼丈夫,教子有方。仁宗有太子,宋氏參加了進宮慶賀,仁宗興起,散金錢寶玩于殿前臺階上,讓眾人拿搶,引起爭吵。唯宋氏不為所動,嫻靜地站在廊廡下。仁宗看了多次,問旁邊的大臣,知為王之妻,異常高興,大大賞賜。王對宋氏非常滿意,他常常對人說:“吾保是貴仕而不危厲,仁壽之助也。”
宋氏墓志篆蓋、撰文和書丹者都是她的侄子。宋迪、宋適不見史傳,唯宋選在宋的傳記中提到一句,即宋卒,以“侄孫選同學究出身”。王去世時,宋選的頭銜是朝奉郎、守殿中丞、通判天雄軍府兼管內河堤勸農同群牧事、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宋氏去世時,其頭銜為朝奉郎、尚書主客員外郎、輕車都尉、賜緋魚袋。
志文中的“孫五人,尚幼未立”,是指王和宋氏第二子王正路之子,即王蘧、王適和王等,詳見王氏家族世系表[5]。
墓志照片由張慧女士提供,檀彥坤、楊超先生為本文付出了不少勞動,在此一并感謝。
————————
[1]謝飛、張志忠:《〈王墓志〉〈江氏墓志〉考》,《文物》2008年2期。
[2]《宋史》卷287,中華書局。
[3]同[2],卷266。
[4]同[2],卷291。
[5]謝飛、張志忠:《〈王康墓志銘〉〈向氏墓志銘〉〈張氏墓志銘〉淺釋》,待刊。
〔責任編輯:張金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