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河南省1978~2006年區域物流與GDP增長進行了協整分析與因果關系檢驗。研究結論表明,河南省區域物流與GDP之間存在著長期的穩定關系,GDP的變化是引起區域物流變化的原因,且GDP對區域物流的長期正向拉動更為顯著。
關鍵詞:區域物流;GDP增長;協整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4-0010-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base from 1978 to 2006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and GDP growth in the area of Henan province, proceed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long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revealing GDP growth is the granger reas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the long-pull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 regional logistics; GDP growth; cointegration analysis; granger causality
河南省地處中原,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譽,是東部產業轉移和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在全國經濟布局和物流業發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逗幽鲜窠洕蜕鐣l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河南省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把現代物流業發展成優勢產業。最近幾年來,對于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關系的研究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很多學者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一些文獻采用了實證的研究方法,如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1-2]、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2]、基于二乘法的一般回歸模型[3]、Logistic模型[4]等,但這些模型因其指標選擇與計量模型存在的問題而值得商榷。例如對于非平穩的時間序列,不能使用傳統的回歸理論來建模,容易產生偽回歸問題,從而導致回歸結果偏差。加快區域物流的發展正在成為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者與政府的關注?;谝陨峡紤],本文運用時間序列動態均衡關系分析方法,對河南省1978~2006年區域物流與GDP增長的有關數據變量進行協整分析與因果關系檢驗,探討河南省區域物流與GDP之間是否存在著長期的穩定關系。
1中國物流業與經濟發展的實證檢驗
1.1數據收集與整理
1.1.1代表性指標的選取。第一個指標是區域物流規模指標。我國目前尚未建立關于物流的統計體系,無法找到一個完全反映區域物流發展的衡量指標,在相關統計數據中只能查到貨運量與貨物周轉量兩個指標。其中,貨物周轉量指標的統計數據較為準確、全面。本文選用貨物周轉量(億噸公里)作為代表性指標[2],以Logistics表示。根據區域物流業發展現狀,貨物運輸業是物流業的主體,以貨物周轉量作為主要指標表述區域物流發展水平還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個指標是經濟發展水平指標,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綜合反映。本文選取實際GDP衡量。
1.1.2研究數據的處理。分析使用的數據取自1978~2006年的年度數據,共29個樣本值,數據來源于《河南省統計年鑒—2006》[5]。對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時間序列數據,以按1978年不變價格進行修正,以消除價格因素變動的影響。貨物周轉量是一個實物指標,不受價格水平波動的影響,不需要進行價格因素調整。為了保證數據的可比性和容易得到平穩序列而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改變原來的協整關系,并能使趨勢線性化。對原始數據GDP和Logistics進行自然對數處理,分別記為LGDP和LLogistics。圖1和圖2分別描述了區域物流和GDP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梢钥闯觯叨加胁粩嘣鲩L的趨勢,變動方向較為一致,經計算二者的相關系數高達0.969,可以初步認為它們之間存在某種相關的發展關系。
1.2模型的建立
1.2.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由于本文各變量的時間序列可能具有非平穩性,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首先對時間序列國內生產總值(LGDP)和貨物周轉量(LLogistics)進行平穩性檢驗。運用Eviews5.0計量軟件對1978~2006年間的時間序列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得出:時間序列國內生產總值(LGDP)和貨物周轉量(LLogistics)在5%的置信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但所有變量經過一階差分平穩,所以是一階單整序列。因此,它們均為非平穩的時間序列,不能使用傳統的計量經濟學理論來建模,因此下面使用現代計量經濟學中的協整理論以及誤差修正模型來研究上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
1.2.2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協整關系檢驗的目的是研究向量單位根過程的各分量間是否存在某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但它們某種線性組合卻表現出平穩性,則這些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性,即協整(Cointegration)關系。目前關于協整關系的檢驗和估計有許多具體的模型和技術,常用的有EG(Engle-Granger)兩步法和JJ(Johansen-Jusdius)跡統計量法(或稱最大特征值法),本文采用Engle-Granger兩步法進行檢驗。而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是一種具有特定形式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它的主要形式是由Davidson、Hendry、Srba和Yeo于1978年提出的,稱為DHSY模型。根據Granger定理,一組具有協整關系的變量一定具有誤差修正模型的表達形式存在。
首先,將貨物周轉量(LLogistics)作為自變量,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LGDP)作為被解釋變量,使用OLS方法進行靜態回歸,經過反復對比最終得到:
模型(1)的擬合效果較好,樣本決定系數高達99%,D.W檢驗值為2.225。由于模型中增加了AR1和AR2項,此時DW檢驗失效,改用BG方法檢驗。LM統計量為2.745,相伴概率為0.087,表明模型消除了自相關影響;ARCH統計量0.751,相伴概率為0.395,表明不存在條件異方差。下面,繼續對回歸殘差進行ADF平穩性檢驗,殘差ADF檢驗統計量為-3.611,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為-1.955。這表明殘差RESID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也就是說GDP與區域物流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通過引入(1)式的誤差項,建立ΔLGDP和ΔLLogistics之間的短期波動誤差修正模型,模型的估計結果如下:
模型(2)的擬合優度較高,回歸系數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并且模型的誤差項不存在自相關性和異方差。從誤差修正項E的系數(-0.954)來看,具有較強的反向修正作用,該項系數反映了誤差修正規模自身偏離均衡誤差的作用機制。從模型中參數的估計量來看,GDP的變動將引起的區域物流的同向變動,如果GDP增長1%,區域物流規模將增長0.38%。同時,區域物流受其滯后一階的影響也較為明顯。從GDP彈性上看,GDP的短期彈性系數(0.383)小于其長期彈性系數(0.455),據此可以認為GDP的長期拉動效應比短期效應更為顯著。
1.2.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利用協整檢驗可以得到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在這種均衡關系中,誰作為自變量,誰是被解釋變量,或者二者是否可以相互替換,這就需要利用因果分析繼續進行研究。在對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時,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通常是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精確定義如下:如果兩個經濟常量X、Y在包含過去信息條件下對Y的預測效果要好于只單獨由Y的過去信息對Y的預測,即變量X有助于變量Y預測精度的改善,則稱X對Y存在Granger因果性關系。下面我們用Granger Causality的因果關系檢驗法研究物流業規模與GDP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
由表2中第一列是滯后年份,第二列是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零假設,最后一列是F統計量在零假設成立時的概率顯著性水平。可以得出:在滯后期為1年時,區域物流發展不是GDP增長的Granger成因的原假設被拒絕,GDP增長不是區域物流發展的Granger成因的原假設被接受。可以認為,區域物流與GDP增長之間存在著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即河南省區域物流是帶動GDP增長的Granger原因,區域物流增長越快,越是有利于GDP的提高。
2結論及建議
通過實證分析,河南省區域物流與GDP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關系,非平衡序列LLogisticst和LGDP經過一階差分后平衡,均為一階單整,即LLogisticst~I(1),LGDP~I(1)。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并運用Granger因果檢驗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論如下:
(1)GDP與區域物流之間存在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長期穩定關系以正向0.945的調整力度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GDP的變動將引起的區域物流的同向變動,如果GDP增長1%,區域物流將增長0.38%。
(2)GDP對區域物流的長期拉動效應比短期效應更為顯著,制定區域物流政策時應以長期政策為主,以保證GDP對區域物流的長久持續的正向拉動作用。
(3)GDP與區域物流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是單向的,即GDP增長是帶動區域物流規模擴大的Granger原因,但區域物流并不是帶動GDP增長的原因。
河南省在促進區域物流快速發展的政策上,應采取長期政策為主,而非短期政策,以保證其長久的正向拉動作用。在對具體的區域物流產業布局和規劃上要統籌全局,優化和調整物流產業布局,著重抓好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避免重復建設投資,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
參考文獻:
[1] 劉秉鐮,趙金濤. 中國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05(6):101-106.
[2] 蘇為華,戴賢榮. 浙江省區域物流增量與GDP增量關系的計量分析[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7):22-25.
[3] 李莉,張建華,周海燕. 物流產業發展與國民經濟整體水平提升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機械工程,2003(10):884-887.
[4] 周君. 區域物流業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06(4):109-112.
[5] 河南統計局. 河南省統計年鑒2006[Z].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