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五個方面分析貴陽市物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根據貴陽市的區位優勢、交通資源、通信及信息資源、運輸市場、商品流通及貨源等物流優勢資源,提出了構建基于大西南交通樞紐的區域物流中心政府和物流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物流產業;物流資源;對策;貴陽市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4-0015-03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ng the region logistics center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Southwest transportation hing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Guiyang logistics industry, section advantages, transport resourc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transportation market, commodity currency and supply of good, etc.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logistics resource; countermeasures; Guiyang city
1貴陽市物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1.1發展概況
貴陽市傳統物流業發展始于1926年,經八十多年來的發展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網,連接城鄉,溝通全省;以商業儲運、供銷儲運、物資儲運為主的倉儲業及以公路運輸公司為主的公路運輸逐步建立,為發展全省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從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來看,貨運量的增長速度高于經濟增長速度,1978年至2006年貴陽市的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率為14.05%(國內生產總值為11.05%),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公路運輸量年均增長率為最快。從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輸機構來看,公路貨物運輸量占主要地位,為貨運量的54%。貴陽市交通運輸發展態勢較好。
1.2物流企業結構
根據市統計局普查數據顯示,貴陽市交通運輸、倉儲、裝卸搬運企業及其輔助性企業共162家,其中交通運輸、倉儲、裝卸搬運企業94家。根據統計:(1)公路運輸企業比重較大,運輸企業共41家,公路運輸企業34家,占83%;(2)國有企業比重較大,國有企業72家,占總數的76.6%;(3)以人數標準劃分,大部分為小企業,職工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小企業79家,占總數的84%。
企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發展速度加快、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方式多樣化,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1.3貨運站場結構
1.3.1公路貨運站場。貴陽市公路站場為4個,總占地面積12 575平方米。其中:貴陽貨運北站位于三橋與北站之間,占地
2 075平方米,建筑面積1 467平方米;省汽車三場零擔站位于延安西路,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倉儲面積300平方米,每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 000噸;貴陽聯運公司集裝箱、零擔中轉站,位于火車東站,占地面積9 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 500平方米,堆場面積1 500平方米,倉儲面積2 000平方米,每年吞吐量15萬噸,貴陽三橋駕駛員城,位于三橋與二橋之間,占地面積為1 000平方米。
1.3.2鐵路站場。目前,貴陽鐵路分局管轄的鐵路貨運站共31個,包括貴陽南站、貴陽東站、谷立站、大土站、貴陽北站、大寨站、都拉營站、蓬萊站、貴陽西站、花溪站等。貴陽南站為貴陽鐵路樞紐唯一的編組站,該站管轄貴陽東站大型貨場、南站貨場及銜接的專用線。通過完成改擴建工程,接發解編列車設備基本完善,其設計能力為日均辦理車輛數8 000輛以上,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2001年,完成貨物到發量為902.1萬噸。
1.3.3民航貨運站場。1997年5月貴陽龍洞堡機場建成通航,當年龍洞堡機場完成貨物運輸0.81萬噸,雖然近年來貨運量增長較快,但龍洞堡機場的主要功能仍是為客運服務,因此近期還不可能形成可觀的貨運能力。
目前,貴陽還沒有一個設施比較完善,功能比較齊全的貨運綜合型站場,只有一些運輸公司(場)自用倉儲設施和停車場,其設施極其簡陋落后,功能比較單一。
1.4物流信息建設情況
目前,貴陽市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已在少數企業初見規模,最為典型的是貴州省長途汽車運輸公司的貨運信息中心。該中心依托華夏交通在線,為用戶貨運交易提供信息交換的平臺,收集和發布信息,為零擔及批量貨物集裝、分發、中轉、儲存提供綜合性服務的信息系統。
1.5存在的問題
由上可以看出,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已被越來越被企業所認識和了解。當然,不可否認,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缺乏整體物流規劃或已規劃的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貴州省交通廳、貴陽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對貴陽公路樞紐作了總體布局規劃,確定貴陽公路主樞紐貨運系統建設5個綜合性貨運站、1個集裝箱中轉站、6個貨運站。①但該規劃僅從公路運輸角度進行考慮的,沒有納入國民經濟大系統來抓,尚未制定具體的發展目的,未建立專門組織實施部門。
(2)企業對物流認識不足,物流市場尚待培育。貴陽市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較大,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嚴重,由于就業因素、部門利益等傳統因素的影響,企業無一例外地有自己的運輸車隊。物流尚未納入供應鏈管理的整個環節。
(3)物流技術落后、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貴陽市的運輸、倉儲的現代化水平較低,物流技術尚為20世紀80年代水平,基本上為機械程度不高的設備,導致物流費用較高、成本較大。專業化程度不高,物流作業過程中效率低下,很難為合資企業或外資企業提供綜合服務。
(4)物流管理水平低下,服務方式單一。從客觀而言,物流管理缺乏統一規劃,物流企業處于小、多、散、弱的狀況,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絡。從單個企業而言,企業市場意識不強,包袱沉重,人才缺乏,為了擺脫企業的困境,不少國有物流企業搞多種經營,如批零市場等,即使硬撐下來的物流企業,其服務方式單一,僅靠零擔貨運等單一運作,管理手段落后。
(5)支撐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匱乏。傳統的物流企業的職工知識更新慢,年齡老化、知識結構老化,人力資源面對現代物流技術所必需的物流技術管理、物流財務管理、物流營銷管理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顯得極為貧乏。
2物流資源現狀
2.1區位優勢
貴陽市作為交通部規劃的45個主樞紐城市之一,是貴州省政治、經濟、文化、旅游中心,又是綜合性工業基地和開放型、多功能型的現代化城市,地處西南交通樞紐,是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要依托的重要中心城市。是西南重要的鐵路、公路交通樞紐,湘黔、川黔、黔桂、貴昆四條干線在此交匯,貴陽南站鐵路編組站位居西南第一;也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航空港和通信樞紐之一。
2.2交通資源
貴陽市是全省和西南交通樞紐,201國道、312國道及102、301、103、104、306、302省道等8條公路交匯于此,構成以市區為中心,連接城郊區縣(市),溝通省內外的放射狀公路網絡。隨著全國“二縱二橫”高等級公路網絡的形成,道路運輸快捷、門對門、機動靈活的物流服務和一定運距內的經濟技術優勢將愈來愈明顯。全市公路總里程為2 091公里,公路密度為26.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貨運量為2 527.8萬噸,周轉量78 882.4萬噸公里(1998年資料),目前共有營運汽車17 615輛,總噸位59 152.9噸,道路營運輛密度9.3輛/公里。
2.3通信及信息資源
貴陽市電信業務發展很快,鄉級政府以上駐地電信光纜已開通,都可以利用計算機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換。據不完全統計,貴陽市信息配載中心約有30家左右。
2.4運輸市場已基本形成
零擔運輸業務發展較快,目前已發展到四十多家,如穗黔物流、全程物流等企業已初具規模。省內外線路主要是浙江、廣州、福建、湖南、云南、重慶等。業務內容主要是收貨、發貨、分揀、倉儲、整車裝運。零擔運輸量7 250噸/月,月創產值200萬元以上。
2.5商品流通及貨源
貴陽市商品流通較大的企業是集貿市場和商業企業,貨源主要有百貨、建材、鋼材、蔬菜水果、家電等,每月進出量在100~12 000噸不等,最長運距1 500公里,總貨運量3.5萬噸/月。工業企業的大宗貨源主要是企業原材料和產品的進出,總運輸量20.2萬噸/月,周轉量1 298萬噸公里/月,運輸產值每月近百萬元。
3發展物流產業的對策
關于整合區域物流資源及相關的工作,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原則,針對貴陽市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及比較優勢,構建基于大西南交通樞紐的區域物流中心政府和物流企業采取相應的對策如下:
3.1政府應作好物流總體規劃,保證物流管理的統一與協調
(1)貴陽市政府應把現代物流產業作為貴陽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來抓,制訂符合現代物流要求的發展規劃,打破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地方封鎖,按照國家有關物流規劃,構建貴陽市物流通道。并且政府應調整適合發展現代物流的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物流產業的整體水平。為物流產業營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經濟環境。
(2)有重點、分階段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要以大西南物流量作為依據,與西南各地區物流結點應協調統一,并作為西南物流集散地來考慮,同時應避免物流中心的重復建設。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對申請開辦物流企業的經營者進行從業人員、經營場地、經營能力、管理技術條件等方面的資格審查,限制不合格者進入物流市場,控制惡性競爭。強調總體規劃的嚴肅性、統一性,避免物流“泡沫”出現。
(3)建立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一是由政府綜合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協調各個相關部門的政策;二是組成由相關政府部門為成員的部門聯席會議或部門間的促進物流發展政策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制定和協調物流成員發展的相關政策,其具體辦事機構可由政府綜合管理部門來承擔。
(4)建立物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的作用,指導和協調物流行業的發展。
3.2培育物流市場,促進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1)物流產業發展的初期,在市場不成熟的條件下實行行政聯姻。2002年初,貴陽市貿易合作局選擇了國內知名的深圳招商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和省內的貴州穗黔物流有限公司、貴州商業儲運(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物流提供方針對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主力電器(貴陽)有限公司、貴州西洋肥業有限公司等3家物流需求方的物流需求項目,開展了“推進第三方物流試點工作”。諸如此類的物流行政聯姻,提高了物流企業的競爭意識,引入了先進的物流理念,有利于培育物流市場,促進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2)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現代物流管理的宣傳,積極引導工商企業優化企業物流管理,引導企業調整經營組織結構,剝離低效的物流部門,逐步實現企業物流社會化。對實行物流外包的工商企業,按一定的比例給予稅收優惠。
(3)取締馬路貨運市場及路邊停車場,形成有序的市場格局。引導海關、商檢、工商、稅務等行政部門進駐物流中心,與物流企業協作,促進物流市場的發展。
3.3盤活物流資產存量多途徑整合物流資源
(1)母體裂變。傳統物流企業可以實行“母體裂變”設立物流分公司。把企業中具有競爭力的物流服務業務分離出來,作專業型、功能型物流服務。例如,可以把企業中的零擔業務獨立出來,組建快運公司,開展門對門、戶對戶的運輸業務為用戶提供專門化服務。
(2)鼓勵物流企業根據發展的需要置換存量資產,對不適應的設施、不適合發展現代物流的土地(如市中心的土地)置換變現,用于新的投入。對因置換存量資產發生的稅費應給予政策性扶持。
(3)打破行業壁壘,鼓勵強強聯合。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社會其它企業之間,以現代物流服務為目的,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有運輸能力的運輸企業可以與有倉庫、有網絡的企業組合,也可以與公路、鐵路、民航組合,形成具有多種服務的物流服務公司,組建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型物流集團。
(4)政府應積極引進境內外物流企業參與本地物流資源整合,以帶動區域物流的發展。
3.4重視發展物流配套產業,大力培養物流人才
(1)發展物流相關的IT產業、機械、電子、物流規劃及咨詢業,形成物流產業鏈,促進貴陽市區域物流良性發展。物流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為物流企業輸送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而物流企業管理、技術人才可以為IT產業、機械、電子、物流規劃及咨詢業介入物流產業提供人力資源。
(2)注重培養物流人才,政府有關管理部門要制定中長期物流人才發展規劃,運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建立一支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的高素質隊伍,以人力資源為核心贏得市場。
3.5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1)貴陽市應建立一家權威的數據交換平臺,按“政府推動,企業運作”的方式組織實施。構建覆蓋大西南的物流信息網絡,基于Internet技術,使用VPN結構把物流信息網絡連結起供應商、制造商、下游顧客以及區域物流結點。
(2)物流企業應利用物流網站作平臺,建成物流信息化網絡,接入政府數據交換平臺。同時在物流管理中裝備、CIS地理信息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EOS電子定貨系統,以及在倉庫中使用條碼技術、射頻技術、GPS技術等,提升物流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以適應構建大西南區域物流中心的需要。
3.6開展大西南區域物流中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貴陽市政府應以大西南區域經濟為背景,精心挑選一批物流重點工程項目,從資金、政策及融資渠道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建成一批與“中心地”和“增長極”相適應的西南地區的物流形象工程。這樣,既能滿足區域物流各結點物資集散的需要,又能帶動地區物流經濟的發展。目前,交通部45個公路主樞紐工程——貴陽二戈寨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已經通過貴州省計委的審批,現已進入實施階段,它的建成將會對貴陽市政府規劃的二戈寨物流園區起到示范作用。
注:①貴州省交通廳,貴陽市人民政府《貴陽公路主樞紐總體布局規劃》,1998。
參考文獻:
[1] 王茂春. 因地制宜、適度發展——綜合物流中心建設設想及前景展望[J]. 物流技術與應用,2002(4):43-44.
[2] 王茂春. 貴陽二戈寨物流中心建設設想及前景展望[J]. 貴州交通通訊,2002(3):35-36.
[3] 楊挺,孫家康. 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模式[J]. 物流技術,2002(3):30-31.
[4] 陳文玲. 中國物流產業發展前景與政策建議[J]. 物流技術與應用,2001(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