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灣漳北朝墓壁畫;壁畫修復;壁畫保護
【摘要】磁縣灣漳北朝墓壁畫出土于1987年,1989年進行了揭取保護。因保存條件不理想,加之頻繁外出參展,近年來壁畫出現明顯開裂、起甲、酥粉等嚴重病害,2007年,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與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選取兩塊病害較為嚴重的壁畫進行了第二次保護維修,本文介紹了這一修復過程。
灣漳北朝墓壁畫1987年出土于河北磁縣灣漳村,其規模宏大,畫師技藝純熟,所繪人物逼真,是一幅生動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珍貴畫卷。出土時對壁畫進行了揭取保護,至1989年完成,計108塊,總面積320平方米。20年時間過去了,因保存環境不夠理想,加之經常外出參展,壁畫出現了明顯的開裂、起甲、酥粉、起鼓、褪色、地仗層脫落、可溶鹽侵蝕等病害,造成畫面模糊不清和缺損,一部分原來保存相對較好的壁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如不進行必要的修復保護,以抑制和延緩病變的發生,則可能使文物完全損壞。2007年,由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與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選取了兩塊病害較為嚴重的壁畫進行了第二次修復,現對這一工作過程做簡單的記述。

為留下準確的歷史資料,修復前用數碼相機對壁畫的病變情況做了詳細記錄,輔以手工繪圖,對病變較嚴重的部位做近距離放大拍攝,然后制成卡片,逐一編號存入電腦。
從壁畫破裂處和周圍仔細觀察,可見壁畫共分四層。第一層為顏料層;第二層白灰加麥秸桿,第三層白灰加麥秸桿和細砂,此二層為原始地仗層;第四層白灰加麻刀,為1989年所做地仗。后背為1989年所做的環氧樹脂加玻璃纖維布的支撐體。
在做了充分的先期準備工作后,修復工作正式開始。
1、除塵。灰塵是影響壁畫畫面效果的主要物質。首先用軟毛刷和手術刀做清掃、剔除,然后用吸塵器在距畫面10厘米處做傾斜吸塵,對不易去除的灰塵則用脫脂棉球蘸1∶1丙酮、乙醇混合溶劑軟化,再用脫脂棉輕輕擦除。
2、預加固。起翹是一種常見的壁畫病變,也是造成畫面丟失殘缺的主要因素。用美國產PARALOIDB72混合溶劑對表面松動和脫落部分進行回貼,是在正式修復前必要的工作過程。
3、去除1989年所做的三甲樹脂保護層。將裁成5×10厘米的德國產綿紙平鋪在畫面上,用畫筆蘸1∶1丙酮、乙醇混合溶劑多次涂刷,直至綿紙貼實、不再起泡為止。待溶劑揮發到80%時,用鑷子取下綿紙,再用手術刀、脫脂棉球去除保護層。
4、貼紗布加固。用濃度為30%的桃膠做黏結劑,均勻地涂刷在畫面上,鋪上紗布,用軟毛刷敦實。紗布需貼兩層,目的是加固畫面,避免錯位、丟失,為下一步去除后背的環氧樹脂支撐和地仗處理做準備。
5、去除環氧樹脂后背。制作與壁畫規格一致的模板,鋪一層塑料薄膜,并用釘書器固定,以避免后面步驟中使用加固劑時壁畫和模板發生黏結。將模板翻壓在壁畫上,用板條、鐵絲等固定,然后整體翻轉,使壁畫后背朝上。
拆除1989年所做的木龍骨架后,可見壁畫后背有5層環氧樹脂層,3層玻璃纖維布。根據熱能可使環氧層老化酥粉的原理,我們使用德國產(BOSCH)電吹風機,功率1600瓦,溫度最高可達300~500℃。操作時電吹風距離壁畫地仗30~50厘米之間,邊加熱邊用鉗子慢慢拉開玻璃纖維布,使環氧層與玻璃纖維布分離,同時要避免大的動作和熱量過大,以免傷害壁畫地仗。
6、地仗層處理。地仗層分兩部分,一部分是1989年新補的地仗,由白灰加麻刀組成,現酥粉非常嚴重,呈粉末狀,已沒有拉力和硬度,因此首先去除。
另一部分是原始地仗層,可分兩層,主要由白灰加麥秸稈組成,厚0.5~0.6厘米,疊壓處達1~1.2厘米,因在地下多年受水浸泡和微生物腐蝕,白灰中的有機硅成分已失去粘性,麥秸稈腐蝕嚴重,不僅失去拉力,而且形成空洞,成為微生物寄居的場所,致使壁畫地仗出現酥粉、開裂、變色、剝離、脫落等現象,有的部位在厚0.3厘米處已形成剝離狀。因地仗層過厚,為了保證加固劑能夠完全滲透到畫面層,形成一個整體,起到理想的加固效果,因此做了鏟薄處理。
為防霉菌滋生,先用乙醇軟化已有霉菌,用手術刀和脫脂棉擦拭去除,再以霉敵—乙醇溶劑進行除霉殺菌。
加固地仗層直接影響著壁畫的展覽效果和壽命,是一項最關鍵的環節。采用6%PARALOIDB72加入1∶1丙酮、乙醇混合溶劑進行加固,用軟毛刷蘸溶劑做反復、均勻涂刷,直到不再滲透為止。待48小時固化后,再重復操作,每次涂刷時溶劑的配比濃度逐漸減少,直至不再滲透,達到要求的硬度。加固溶劑對氣候、溫度有一定要求,濕度在30~60%、溫度在20~35℃之間最佳。加固完畢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以減緩溶劑揮發速度,加強其滲透力,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在石粉中加入75202PrimalAC33、78600
Entshaumer去泡劑、Werkstatt增稠劑,濃度為50%,攪拌成糊狀,用軟毛刷在加固后的地仗上反復涂刷,以填補縫隙,找平地仗。再配制70%的上述粘合劑,用毛刷和膩子鏟均勻地涂刷在地仗上,然后鋪上纖維布,用軟毛刷敦實。
徹底晾干后,壁畫背面的工作全部完成,即可將壁畫翻轉過來,進行正面的工作。
7、去除紗布、桃膠和后補地仗。用干凈的白色熱毛巾平鋪在壁畫上,慢慢注入80~100℃的熱水,待1~3分鐘后桃膠受潮熱失去黏結力,用毛巾反復擦拭,待紗布活動后慢慢揭取。殘存桃膠用干凈的濕熱毛巾或海綿塊(毛巾不要有過多的水份)輕輕擦拭,直到畫面沒有亮光。縫隙中的桃膠可用機械方法去除。
對于畫面上殘存的后補地仗,用滴管吸蒸餾水軟化后,用手術刀做粗切割,再使用牙科鉆和其它工具慢慢去除。
8、制作后背支撐物。合金鋁航空板具有硬度高、重量輕、耐酸堿、抗腐蝕、拉力強、抗擠壓,在高溫150~300℃、低溫零下50~80℃時不變形、不收縮等特點,是做壁畫支撐物的理想材料。先將所選用材與地仗接觸面用砂紙打磨、沖擊鉆鉆孔,以增加摩擦力。黏合劑用AC33加石粉攪拌均勻成糊狀,加入適量增稠劑、去泡劑,濃度60~80%為宜,待30分鐘后即可使用。將黏合劑均勻地攤在航空板上,再將修正好的壁畫平鋪在上面,從壁畫的中心部位向四周用力擠壓壓實,最后在畫面上壓上沙袋,直至完全黏和。板材背面做兩個掛扭,以適應懸掛布展。
9、補全缺失顏料層的殘缺地仗。將上述黏合劑用小膩子鏟均攤,厚度略低于原畫面,再用濕海綿敦實、敦平。
10、畫面清洗、做舊。用脫脂棉蘸乙醇、丙酮混合溶液浸泡污漬,待軟化后用手術刀和牙科鉆輕輕去除,再用毛巾蘸熱水去除剩余的桃膠。然后用礦物顏料在新補全的地仗上著色做舊,使畫面效果基本一致,色差有所區別。
經過以上步驟,這兩塊原本病害嚴重的壁畫(圖一、二)修復保護完成。
這次工作雖然只完成了總面積約4.5平方米的兩塊壁畫的修復,但在歷時4個多月的修復過程中,我們邊干邊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今后修復余下的壁畫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