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正是抗戰勝利的第二年,上海舞臺呈現一片浮華的繁榮景象。京劇、越劇、滬劇、淮劇、電影、話劇、滑稽、評彈等演藝品種群相爭艷。作為國劇的京戲,自然位居主導地位。當時上海灘演京戲的戲院就有十幾家之多,劇目大都是海派連臺本戲,如大舞臺的《三俠劍》、中國大戲院的《血滴子》、共舞臺的《七劍十三俠》、卡爾登戲院的《文素臣》、皇后大戲院的《白蛇傳》、黃金大戲院的《英雄走國記》等,真可謂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武俠豪客,神鬼妖怪,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這些劇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光怪陸離的機關布景、纏綿縈繞的曲折情節,對觀眾有著極強的誘惑力。為迎合觀眾的口味,戲院老板們竭力排演這類新戲。京劇《荒江女俠》,就是其中十分著名的一個。

白玉艷原籍東北內蒙左旗,曾遷居寧波,后落戶上海。她的父親白叔安是“大世界”乾坤大劇場的后臺經理,科班出身,腹笥淵博,文武昆亂不擋。他不但將畢生所學傾囊傳授給愛女,還為她重金聘請了文武老師練功學戲。白玉艷12歲時開始學戲,文戲主要由李琴仙、碧玉貞、趙綺霞、金碧艷等教授,武戲由郭坤泉教授,“靠把戲”則由水上飄教授。這幾位教師爺都是在30年代時有斤兩的梨園好角——趙綺霞的腰腿毯子功、郭坤泉的出手把子功、水上飄的翎子靠把功均為響當當的獨門絕技。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加上白玉艷天資聰穎,不久后便將眾師之長熔于一爐。
白叔安是“大世界”乾坤大京班的臺柱,日夜兩場,十分繁忙。他演出時有意把女兒帶在身邊,讓她在戲院現場浸泡熏陶,甚至有時戲中缺少小配角時,就讓女兒上臺當替補。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秦香蓮》的英哥冬妹、《汾河灣》的薛丁山等角色,白玉艷從小就在臺上演了。白叔安覺得,“大世界”是出人才的好地方,孟小冬、露蘭春不都是在這里久經考驗而唱紅的嗎?他同樣希望自己的女兒也在這里成長、成熟、成名。
白玉艷首次掛牌登臺是在1937年1月20日,演出劇目是《小放牛》,那年她才15歲。從1939年起,父親決定讓女兒單獨搭班演出,白玉艷先后去黃金大戲院、共舞臺的戲班充當底包(基本演員)。那時候的白玉艷,身上已有20多出文武傳統折子戲打底,心中十分踏實。她的演出劇目大致是《辛安驛》、《拾玉鐲》與《盜仙草》、《金山寺》等開鑼折子戲,但主要應工還是刀馬旦。滬上資深京劇評論家蘇少卿看了白玉艷的戲,在1940年8月的《申報》上撰文——
觀坤伶白玉艷演《金山寺》居然大打出手,且打得精彩,內有一手,身軀斜坐在地上,以假裝小足彈回下場門神將擲來之槍,此一式可名之曰“喜鵲蹬枝”焉。這一個“喜鵲蹬枝”架式俊、眼光準、足力穩、真妙品也。尤可貴者,剛健裊娜兼而有之,可稱為坤角打出手之巨擘。扮相十分好看,面部長形,雙目頗美、鼻形尤佳,口齒亦好。

《荒江女俠》是民國初年名聞遐邇的俠義言情小說。1928年,著名小說家顧明道應上海《新聞報》副刊主筆嚴獨鶴之邀,在《快活林》專欄連載該小說,以筆法新穎、文白夾雜、用語時尚而大受讀者青睞。小說充分發揮了顧氏言情小說的特長,將俠義與柔綿之情交融起來,女俠方玉琴與男俠岳劍秋英雄美人,形影不離,俠骨柔腸,既有“琴心”、又有“劍膽”,是這部小說最為出色之處。《荒江女俠》于1930年出單行本后,即被拍成13集長的電影,由徐琴芳主演方玉琴,也風靡一時。
見《荒江女俠》火爆如此,上海大舞臺老板即請梨園文人張白云改編并導演京劇連臺本戲《荒江女俠》。張白云欣然應允,編出4集京劇《荒江女俠》;從第5集開始,改由李振武編劇,曹慕髡導演,共演8集。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后,戲院在《新聞報》、《申報》、《大晚報》等滬上著名報紙和電臺打出廣告,標以“轟動劇壇俠情名劇出世”新聞術語,大造輿論,先聲奪人,以期搶占市場。
經人推薦,大舞臺老板親自出馬邀請此時遠在新加坡的白玉艷出任主角。1946年初夏,白玉艷乘船回國,稍作休整便投入排練。為向上海觀眾展示闊別滬上4年來的演藝,白玉艷決定在10月4日正式演出《荒江女俠》前,先加演三天打炮戲——10月1日雙出《宇宙鋒》與全部《梁紅玉》,10月2日雙出《蝴蝶夢》、《大劈棺》與全部《金山寺》,10月3日《大英節烈》。
熟悉京劇的觀眾都知道,這三天打炮戲的戲碼是極為吃重的。《宇宙鋒》是唱做并重的青衣戲,《梁紅玉》是全身披掛的刀馬旦戲,《蝴蝶夢》與《大劈棺》是當時的時髦戲、叫座戲。《金山寺》是一出正宗武旦應工戲,白玉艷首創踢16桿槍,踢得是滿臺飛舞,讓人眼花繚亂。《大英節烈》則是跌打滾翻并重的武打折子戲,尤其是在反串娃娃生時,若沒有高亢響亮的嗓音是難以勝任的。白玉艷敢于亮出這樣硬檔的文武雙出戲碼,足見其深厚功底。
頭集《荒江女俠》公演時,大舞臺裝飾煥然一新,霓虹燈閃爍熠熠生輝,就連對面的“天曉得”與“采芝齋”兩爿蘇式糖果糕餅店也人聲沸騰,門庭若市。二馬路(九江路)東西兩側的馬路旁,人滿為患,“黃牛”與行人混雜一起,軋得水泄不通。再看大舞臺門前,人山人海,“客滿”招牌早已高高掛起,三天戲票已告售罄。看著眼前盛況,戲院老板的臉上浮起抑制不住的笑容。白叔安的心中也是甜絲絲的,昔日投下的“血本”,沒有白費......
頭集《荒江女俠》連滿47場,創下滬上京劇票房收入之冠。8集《荒江女俠》前后演了一年零兩個月,幾乎天天客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