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大學生個性發展是大學生成才的關鍵,是實現國家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大學生個性發展與健全人格是辨證統一的關系,大學生個性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呼喚著學習自由,亦或說學習自由有助于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大學生個性得到發展又能促進大學生享有更多的學習自由,兩者是相互聯系,密切相關的。
關鍵詞 大學生;個性發展;學習自由
一、個性概念之厘清
1、個性的概念
個性在不同的學科中有不同的含義,在哲學中個性指一個人區別于另一個人的內在本質屬性,與“共性”相對,組成辨證法的對范疇。在倫理學中,“個性”是指個人在一定的社會道德尊嚴、為人道德品質的總和體現。在心理學中,“個性”指一個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心理學當中的個性具有獨特性和共同性的特點。現實意義中的“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政治傾向、學識水平、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價值取向等一貫的綜合體現即體現個性差異。本文主要結合心理學和哲學對個性進行闡述。
2、個性發展與健全人格
個性的形成有先天的影響,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環境當中形成的。在后天的形成過程中,個性的發展與健全人格是什么樣的關系?培養健全的人格是否會遏制個性發展?
首先,健全人格是指潛能、意識、感情、品格、應付環境、感受社會影響等各方面特質的完滿統一。所謂個性,即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比較固定的特性。有人常常把見風使舵、人云亦云的人稱之為沒有個性的人,其實這些正是他的個性特征在個體身上的表現。而這些個性特征是阻礙個人、社會發展的。從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天才如凡高、尼采等是人格不健全者,是否如果他們有健全的人格就會抹殺他們的創造力?從尼采和凡高的傳記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兩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驚人的聰明才智、敏銳的洞察力、富有激情、勤奮好學等優良的個性品質,而且凡高和尼采的天才是在他們人格比較健全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正常人也會有心理上的困擾,調適得好,就能正常地生活,心理問題積聚太多就有可能導致人格障礙,如分裂型、偏執型、沖動型等。因此馬斯洛認為專業的心理治療學家每天都在轉變和改善著人性,每天都在幫助人變得更強大、更有道德、更有創造性、更和藹、更利他、更安詳。而心理治療學家就是通過心理治療使人自知,然后達到自我改善之目的。馬斯洛還認為,人的大多邪惡是由于人的軟弱和無知,這也正是許多人做壞事,造成自己的悲劇和自毀的原因,同時也是他們墮落和生病的原因,但這種軟弱和無知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寬恕的,而且也是可以治好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凡高、尼采等天才正是因為他們人格中不健全因素導致他們悲劇的人生,才是他們真正痛苦的根源。在現代社會當中,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在個性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如考試的焦慮、就業的壓力、學費的負擔等等,對他們的個性加以適當的引導,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使他們更堅強地接受現實,挑戰現實。
其次,在引導大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應該培養哪一些人格特征才是健全的人格。很多學者對健全人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馬斯洛、Havingurst、羅杰斯、奧爾伯特、弗洛姆以及我國學者高玉祥等。筆者結合各位學者的觀點認為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悅納自我也接納他人。能夠積極地開放自我,正確地認識自己,在接受自己優點的同時也同樣真誠接納自己的缺點,并對生活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對他人要寬容以待,心胸開闊,善于接納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二是獨立自尊。在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之時,不要過分地依賴于他人,保持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獨立性,用自己的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在并非主要涉及他人的事情上,個性應當保持維持自己的權利,這是可取的。凡在不以本人自己的性格卻以他人的傳統或習俗行為的準則的地方那里就缺少著人類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具有堅強的意志力。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難,要能坦然地面對,要有一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四是有創新意識。一個家庭主婦可以利用她的創造性使褒湯成為一門藝術,大學生在生活學習當中要時常想一些新點子,創造性地生活,發現生命的意義并選擇有意義的生活。
二、大學生個性發展之重要性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斷定:“與我們應該成為的人相比,我們只蘇醒了一半,我們的熱情受到了打擊,我們的藍圖沒能展開,我們只運用了我們頭腦和身體資源中的極小一部分?!瘪R斯洛也指出每個人身上都有偉大的潛力,但又難以預測。既然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但起點相同的人過了若干年之后會有很大的差異,其中當然有偶然因素的影響,而個性恐怕是關鍵的因素之一。美國的心理學家特爾曼和他的學生從1921年開始,對1582名超常兒童進行追蹤觀察研究,歷經近50年。他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證明:“個性與成就的關系遠大于智力與成就的關系”。因此,特爾曼對人才研究的著名論斷,即“智力與成就具有重要相關性,但不具有完全相關性”,“性格品質與成才具有重要相關性”是很有價值的科學結論。愛因斯坦也說:“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比缫粋€大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執著,思想上有標新立異之精神會促使他不斷地探索生命當中之奧秘,進而做出一番成就。試想一個大學生如果得過且過,懶惰又自卑,死記書本上的知識而不能靈活運用,要想成才恐怕只是“海市蜃樓”而已,因此良好的個性是大學生成才的關鍵。
與此同時,大學生個性發展也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美國學者英格爾指出:“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化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為現代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真正稱之為現代化國家?!币簿褪钦f,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呼喚著個性的現代化,一個國民的人格是健全還是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民族的前景是光明還是黯淡?!皞€性發展實質上是全面發展”、個人個性的充分發展,個人潛能的充分挖掘,才能開創國家更美好的明天。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一支未來的主力軍,其個性發展,創造能力的培養對國家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大學生個性發展與學習自由
在中國的很多大學中,對大學生嚴加管束,如早檢晚檢,甚至規定統一自習,認為在嚴格的紀律管理之下,大學生能養成嚴謹自律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整個教學質量,并認為是培養了高質量的學生。正如許多人所想的“樹木剃了平頭或者剪作動物形狀之后要比自然所給的本來面目要好看得多?!倍叭祟愐蔀樗伎贾懈哔F而美麗的對象,不能靠著把自身中一切人性的東西都磨成一律,而要靠在他人權利和利益所許的限度之內把它培養起來和發揚出來。”約翰·格雷認為,“大自然的創造物把自己的特性賦予了他所創造的一切東西。他使植物具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在照料植物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每一種植物的特點,就要在我們的知識和技能可能的范圍內,保證每一種植物得到它所需要的土壤、特殊的地勢和溫度?!币虼耍瑒撛焓勾髮W生具有自己的特性、自己的自然權利和使用這些權利的環境,如果我們要使大學生達到按其天性所能達到的完善程度,或者至少接近這種完善的程度,那么我們就應當使大學的一切規章制度能適應他們的天性。也就是說大學生的個性應該在一個自由的、寬松的環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發展。由于大學生以學習為主體,因此要享有充分的學習自由。筆者認為大學生學習自由的主要內容體現為思想自由、討論自由、選擇自由。選擇自由包括自由決定學習什么(自主地選擇或變更主修專業、課程等),如何學習(自由地選擇學習的途徑、手段和方法),向誰學習(選擇教師等),在哪學習(選擇或變更學校)的權利等。只有讓學生大膽置疑,大膽地進行思想的交流,大膽地對學校不合理地規章制度、人和物進行評價,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反思為何國內的一些高校課堂當中一片沉寂,無法展開熱烈的討論,原因之一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害怕自己提的問題、講出的觀點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而這和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把詾樾穆暋?,內心的自由就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大學要加大力度鼓勵學生追求真正的自由。大學管理者和教師都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學生提出的意見、觀點是錯誤的,都不可壓制。密爾認為,“一個人,其欲望和沖動是他自己的——這些是他自己的本性經過他自己的教養加以發展和校改的表現——就成為具有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其欲望和沖動不是他自己的,就沒有性格,正如一架蒸汽機之沒有性格。一個人的沖動如果除了是自己之外還加上強烈的,并且又在強烈的意志管制之下,那么他就算有一個富有精力的性格?!贝髮W生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專業,自己所喜歡的老師,自己所喜歡的學習途徑,因為一切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當然,大學生可以在老師及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自己進行恰當地選擇,但老師只是引導而不是強制),一切聽從于內心的呼喚,因此也就促進了大學生個性的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有可能造成兩極分化,有人指出最好的大學在美國,最差的大學也在美國,這和美國強調自由競爭是有關聯的。但曾任斯坦福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的“硅谷之父”——特曼有一句名言:“一個運動隊里與其個個都能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個能跳7英尺高?!泵軤栆仓赋觯鐣陌l展“永遠需要有些人不但發現新的真理,不但指出過去的真理在什么時候已不重要,而且還在人類生活中開創一些新的做法,并做出更開明的行為和更好的趣味和體會的例子?!币簿褪钦f社會的發展需要天才,“而天才的人乃是而且大概永是很小的少數”,他們好比是地上的鹽,“沒有他們,人類生活就會變成一池死水”。因此,大學不能為了提升整個教學質量而對大學生嚴加控制,這樣少數的天才可能就在種種束縛之下夭折。如一個人的靈感是稍縱即逝的,具有突發性、突破性、突變性等特點,大學生突獲創作的靈感,他會忘了身在何處,忘了時間的流逝;也有的大學生會因看一本好書至深夜,而早上卻被嘈雜的喇叭聲、早檢人員的敲門聲吵醒,導致一天的精神萎靡不振。有學者指出“大學根本就不應該設置任何禁例,惟有對學問的無限探究支配一切”。這對于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是極其重要的。
此外,大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他們更敢于去追求學習自由,從而使自己享有更多的學習自由。大學生個性未得到充分發展,他們會自己喪失一部分自由,如思想自由、討論自由等,對權威的盲目崇拜,對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逆來順受,對管理者言聽計從,導致“學術自由的自我丟失”,喪失獨立人格。有質疑才可能發現問題,有不滿才會有進步。所以大學生有著獨立的人格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也才能進一步促進自由學習環境的形成。
因此,在筆者看來,大學生個性發展呼喚著學習自由,只有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個性發展又促進學習自由,兩者是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的。
責任編輯 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