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南方紅豆杉屬我國珍稀樹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材用價值,應加強保護南方紅豆杉,使其自然生息繁衍,擴大人工繁育,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 南方紅豆杉;保護;開發;利用
野生觀賞植物是指目前還處于野生或半野生狀態,沒有被引進園林栽培的觀賞樹木和花卉,是創造未來栽培觀賞樹木和花卉新品種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研究野生觀賞植物,保護、開發和利用野生觀賞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方紅豆杉系瀕危植物,中國特有樹種,屬我國一級保護植物,白堊紀孑遺,產于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及陜西南部有分布。
南方紅豆杉(Taxus mairei)別名美麗紅豆杉、杉公子、赤椎、榧子木、海羅杉、紅葉水杉等,紅豆杉科,紅豆杉屬植物。常綠喬木、高約達16米。小枝互生,稠密。樹皮紅褐色,淺縱裂。葉螺旋狀著生,排成二列,條形,微彎,近鐮狀,先端漸尖或微急尖,邊緣通常不反曲,上面中脈隆起,下面有條黃綠色氣孔帶,中脈帶上有排列均勻的角質乳頭狀突起點。種子倒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縱脊,生于紅色肉質的杯狀假種皮中,種臍橢圓形或近圓形。3-4月開花,10-11月種子成熟。
南方紅豆杉屬強陰性慢長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谷溪邊雜木林中,呈零散分布。喜排水良好,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對中性土及鈣質土的山地也能適應。引種到平原干燥坡地栽培時,高生長明顯受抑制,常形成灌木狀,而耐寒性遠較羅漢松強,入冬后葉由深綠色轉為暗紫綠色。
南方紅豆杉集觀賞、藥用、材用于一體,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一、南方紅豆杉枝葉濃密,終年深綠蒼翠,樹姿古樸、端莊,加之秋日成熟的種子鮮紅,散布在綠葉叢中,十分鮮明奪目,故人們又稱它為“美麗紅豆杉”,是優美的常綠觀果樹種。最宜植于庭園陰處作園景樹,或與其它高大喬木組成觀賞樹叢,或于風景林中作為中下層樹種配植。南方紅豆杉也可作為灌木型用于盆栽、盆景,因其枝葉茂盛,通過人工修剪可形成圓形、傘形、塔形等多種藝術形狀。由于在地球上生活了250多萬年,故在民間傳說中,素有“風水神樹”之稱,受到人們的喜愛。
雖然南方紅豆杉是園林綠化和室內盆景的優良樹種,但由于人工繁育起步較晚,近幾年才有少量苗圃種植,適用于園林綠化的大苗極少,造成南方紅豆杉市場價格高昂,甚至價格沒有參考標準。高昂的價格為進入這一領域設下了門檻。南方紅豆杉在園林綠化、庭院觀賞領域的開發只能算剛剛起步,目前作為盆景或大型盆栽在重要場所租擺還可以,要想大面積推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二、南方紅豆杉藥用價值突出,可以利用南方紅豆杉提取紫杉醇,紫杉醇是當今世界上廣譜性最好,活性最強的抗癌新藥,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過去10年抗癌藥最大的發現,未來10年最有希望的抗癌藥,高純度的紫杉醇市場上每千克價格高達百萬美金,其價值是黃金的十余倍,故南方紅豆杉有“植物黃金”之稱。由于南方紅豆杉屬珍貴稀有樹種,資源稀少,生長緩慢,原材料供應不足是目前制約紫杉醇提取的主要“瓶頸”。
三、南方紅豆杉木材紋理直,結構細,堅實耐用,也是優質用材。
南方紅豆杉集多種開發利用價值于一體,是一種能產生較高經濟效益的優良樹種,因其分布地域狹窄,生長環境條件苛刻,基本處于自然生長狀態,因此加強對南方紅豆杉實行引種、馴化、人工繁育,并形成產業化育苗,建立基地,滿足林業和園林綠化用苗是我們植物和園林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南方紅豆杉可用播種、扦插及分株等方法繁殖。由于種子休眠期長達1年以上,所以種子宜隨采隨播。如作春播需經低溫層積催芽,或將種子埋藏1年,否則要2-3年才陸續萌芽出苗。播種時覆土厚度為1-2厘米,應經常保持濕潤與遮蔭。扦插以夏初嫩枝生根較快。幼苗生長緩慢需留床2年后才可分栽。如用于園林綠化,應選用10齡左右的大苗,用于提取紫杉醇,種苗移栽種植3年即可采收原料(當年嫩枝),每棵可采2千克左右枝條。移植時苗需帶土球,栽植地應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并有庇蔭條件。
采取人工種植,開發利用南方紅豆杉資源,有利于帶動園林綠化、醫藥等行業的發展,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有利于發揮地方資源優勢,促進地方種植業結構調整,使農民增收,農產品增值;還能有效地促進和保護國家一級珍稀樹種南方紅豆杉的生長、繁衍。
我們在開發利用南方紅豆杉資源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對野生南方紅豆杉的保護。目前有以下幾方面對我國野生南方紅豆杉資源造成極大的危害。
一、為快速提高綠化效果,許多地方提倡“大樹進城”、“把森林搬進城市”,造成一些不良苗木供用商大量采挖野生觀賞樹木,如樟樹、楊梅樹、竹柏、羅漢松、繼木、桂花、紫微等,給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也難逃厄運。南方紅豆杉是野生觀賞樹木中特難移栽成活的,從野外移植的南方紅豆杉大樹死亡率極高。2005年春季,我縣一個林場曾組織人到山里挖了二十多棵南方紅豆杉,規格在直徑4-15cm不等,種植在廠內道路兩旁。為了保證移栽成活,專門到湖南請了一個搞苗圃的師傅進行技術指導,移栽時除采用了一些常規移栽措施(疏枝打葉、修剪、傷口包扎、草繩纏干、施生根粉、立支架、扎遮蔭網)外,還到山里南方紅豆杉原生地運來土壤,實行換土移栽。經過精心養護,這些移植的南方紅豆杉從春到夏長勢良好,不斷地抽出新芽,碧綠的嫩葉實在惹人喜愛。到了秋天,有些樹木的樹葉就開始變黃枯萎,一些長勢較好,熬過了秋、冬的大樹,到了第二年也全部死了。原來南方紅豆杉具有假活現象,結果這20多棵南方紅豆杉,除了2棵直徑約4-5cm的小苗至今成活外,其余的已全部死亡,真讓人嘆惜。
二、近幾年南方紅豆杉人工育苗取得很大的進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南方紅豆杉小苗、種子、插穗緊缺,價格不斷走高,致使一些苗圃大量雇用農民或慫恿農民進山采挖野生南方紅豆杉的小苗、種子、插穗。大量農民涌進山里對野生南方紅豆杉進行無序亂采、亂挖、亂剪,甚至采取“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的方式把樹木砍倒來采種、剪枝,給南方紅豆杉種質資源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三、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實行林改,使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林農朋友在領到林權證后,生產責任心、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把山林當作責任田一樣經營,植樹造林精心呵護。林改政策無論對國家還是對林農增收都大有好處,是一項深得民心的好政策,但對保護野生觀賞植物,保護植物種資資源,維護生物(植物)多樣性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林農要求的多是單純經濟林、速生林,如杉木林、松樹林、毛竹林等,而對一些雜木(包括野生觀賞樹木、珍稀名貴樹木)則一概砍去。野生南方紅豆杉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喜生于山谷溪邊雜木林、混交林或毛竹林中,在南方紅豆杉生長區域,林農過多的植樹造林,撫育除雜、對山林的改造,使南方紅豆杉的原始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不利于南方紅豆杉的繁衍、生長。
為了保護我國特有的珍稀野生觀賞樹木——南方紅豆杉,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林業部門應加強林政監管,嚴禁砍伐、采挖野生南方紅豆杉(包括小苗),對砍伐、采挖和運輸者處于重罰,情節嚴重者應追究刑事責任。
二、對達到一定規格的南方紅豆杉樹木需建檔立冊,掛牌保護,并與林農簽訂責任狀,誰家山上的樹木由誰家保護。
三、對于一些南方紅豆杉自然分布較多、較集中的林地,政府或林業部門應劃定保護范圍,確保其原始生態環境不被破壞,讓其自然生息繁衍,政府可適當對擁有林權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補償。
四、在人工培育南方紅豆杉苗木時,應以有性繁殖為主,盡量避免無性繁殖(扦插育苗)。進行有性繁殖時,進山采種應在種子充分成熟后,對樹木的種子采一半留一半,以保證野生南方紅豆杉在原生長地的繁殖。如需要進行無性繁殖,必須做到:一是報國家林業部門審批后方可進行;二是組織專業隊伍采集插穗;三是林業部門進行監督;四是景區、景點周圍不能采集。
五、南方紅豆杉苗木不能外運,如確需外運,必須報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責任編輯 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