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20年來,從《中國西瓜甜瓜》到今天的《中國瓜菜》,老中青三代作者把自己用心血和智慧書寫的論文像種子一樣播撒在這片園地。通過她把科研成果、學術思想和從實踐探索中提煉的新技術、好經驗以及融合了世界科技文化精華的諸多創新理念傳播到四面八方,使其扎根于古老中華民族的土地,造福于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本刊由一本薄薄的內部刊物,發展成為內容豐富、新穎實用,在業內具有較高專業水準和良好信譽并充滿希望的瓜菜科技期刊和重要平臺,再到去年成功入圍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廣大作者勞苦功高!是你們承擔起了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在自己的崗位上刻苦鉆研,勇于創新,腳踏實地,默默奉獻,才有了《中國瓜菜》諸多優秀含金量高的論文,才使《中國瓜菜》能夠承擔起科技期刊服務“三農”的重任,才使《中國瓜菜》的園地里百花盛開、百家爭鳴、百菜興旺,從而挺立于科技期刊之林,最終贏得廣大讀者的信任和喜愛。在此,我們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您!謝謝您20年來的寶貴信任、巨大支持和無私奉獻!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瓜菜》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提升稿件質量至關重要。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各行各業都面臨著諸多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挑戰,科技期刊編輯也在思考與探索。今借刊物創辦20周年之際。我們懇望與作者朋友探討交流和稿件質量有關的若干問題。歡迎您百忙中參與,通過討論達成共識改進工作。以此激勵我們今后更好的合作,使您的稿件較好較快地得到發表,把《中國瓜菜》打造成一個更好更高更寬的瓜菜科技與產業平臺。下面。我們把對稿件質量的認識、在提高稿件質量上的主要做法以及目前來稿質量上存在的問題和編輯部受理過程中的困難等問題。開誠布公地向作者匯報。
1 為提高稿件質量。《中國瓜菜》所實行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1 根據不同學科、不同欄目需要,在全國建立了一支以編委為主,由老中青專家學者組成,具有較高水平、認真負責的審稿隊伍
《中國瓜菜》的審稿專家以全國瓜菜領域科研、教學方面的骨干和行業組織的領導為主,他們的指導、參與和把關是辦好刊物的重要保證。質量是期刊的生命,而稿件的質量猶如人體的心臟。依靠審稿專家學者對稿件進行審查把關是確保稿件質量、提升刊物專業水準最重要的環節。本刊主要分為科研、生產和論壇三大版塊,不同版塊設有不同欄目,不同欄目的稿件有不同專業特長的審稿人把關。研究版塊的審稿人多為各大學、科研院所身居一線的學科帶頭人或課題主持人,能對稿件的科學價值、創新性和專業內容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和把關:生產版塊的審稿人以理論和實踐兼具,且長期深入生產一線、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專家為主。他們對來自基層的稿件鑒別力強,使得許多真正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推廣應用價值的新技術、新成果、好經驗的稿件得以盡快發表,而照本宣科、東拼西湊、抄書而成的稿件被“拒之門外”,保證了有效信息的傳播。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和市場日益成熟的標志。論壇版塊立意高遠、具有真知灼見的稿件對產業發展具有積極重要的指導意義,但遺憾的是較多稿件雷同空洞,缺乏創新思路,難以為政府出謀劃策。這就要求審稿人眼光高遠,能把握行業發展的大勢,同時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全面的專業知識。論壇版塊聘請行業領導、資深和熟悉全局及當地情況的專家為主審,以對稿件提出有針對性客觀具體建設性的審查意見。
1.2 嚴格執行稿件審查制度
稿件審查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是辦好刊物不可缺失的原則,是《中國瓜菜》不斷進步的標志,同時也是刊物得到眾多作者信任的理由之一。《中國瓜菜》根據科技期刊和自身的特點與現狀,對所有來稿進行審查:(1)編輯初審。稿件先由編輯根據不同欄目的要求、特點和需求情況,進行初步審查、評價和篩選,對過于粗糙或明顯不符合本刊發表或不符合刊物當前需要的稿件做退稿處理;對選題好、內容和結構基本完整但不夠規范全面的稿件做退修處理,作者對稿件修改完善后再送學科專家審查;通過初審的稿件直接進入第2個程序。(2)學科專家審查。對研究版塊稿件審稿專家主要從學術方面把關,提出具體可行的審稿意見,稿件的創新性是重要的審查內容。生產版塊文章審稿人主要從創新性、導向性、實用性和推廣普及的角度進行把關。(3)主編決審。主要欄目的重要稿件或存在爭議的稿件呈請主編決審。主編對稿件的學術內容、刊物的學術導向進行審查把關。對一般稿件,審稿專家的審查意見即為決審意見。(4)編輯審查加工。對通過決審的稿件進行認真審理和加工是編輯主要的日常工作,也是保證稿件質量非常細致和重要的程序。目前稿件粗糙是個共性問題,編輯由較單純的對稿件進行規范化處理和文字加工,變為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文稿內容的諸多細節進行推敲和處理,然后逐一逐項提出問題與作者溝通,待作者修改完善后,編輯再作進一步梳理定稿。
1.3 重視稿件退修工作,與作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保證發稿質量
稿件的退修是保證論文發表質量的關鍵環節,對《中國瓜菜》的很多作者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個負責而繁瑣的工作需要作者與編者的高度理解和信任,需要認真敬業的科研態度,需要作者與編者的共識、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在此,我們負責地對辛勤耕耘在《中國瓜菜》這片園地的作者說,《中國瓜菜》稿件退修率較高,一次就通過審查直接加工后發表的稿件比例較小,包括“栽培與植保”欄目的實用性稿件在內,個別稿件甚至退修3次以上,審者的意見尤其是一些老專家的審稿意見常常就是一篇短小評論,研究版塊有的論文編輯要認真審讀2~3遍,從編輯規范的角度和文章結構上提出具體細致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再匯總審稿人的意見一并通告作者。對此,絕大多數作者理解這是審、編者為在作者用心血凝結的成果上錦上添花,表示了由衷的感謝,并給予積極的合作,從而使論文得到改進和提高甚至較完美的表達。在這個講求效率和效益的時代,《中國瓜菜》要堅持上述審稿模式和原則實屬不易,最終是為了讀者、作者和刊物的最高利益。
1.4 對清樣精細加工審讀,確保刊物高質量出版
《中國瓜菜》的編校是按精品期刊的標準運作的。對編輯校對3遍后的清樣認真進行最后的加工審讀,實施步驟為:(1)作者通讀校對。本刊研究版塊的文章和其他欄目重要或問題較多的文章請作者通讀校對,減少或避免出錯。(2)在美編委審定英文部分。刊物要提高和體現專業水準并逐步走向世界,適當的英譯摘要內容必不可少。幾年來,美國先正達公司西瓜甜瓜首席育種家張興平博士百忙中義務承擔了本刊英譯摘要內容的審定工作,我們對他無私的貢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誠的謝意。(3)責任編輯加工審讀。責任編輯潛心認真的加工審讀非常重要,會發現一些前期審稿或作者修改后的某些錯誤,最后堵住漏洞;同時通過對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及版面設計的全面掌控,把握刊物的整體質量。
1.5 開辟“綠色通道”,保證優稿優先優酬發表
對選題新、創新性強、撰寫規范的論文,對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或國家和省級重要項目等論文:對生產上具導向性、創新性,有較大應用推廣價值的論文;對立意新、關注產業發展熱點、視野開闊、有新思路的論文均可優先在不同欄目發表,并且稿酬從優,版面費酌情減免。
一本優秀期刊的培育和一項成果的取得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國瓜菜》由于實行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了提高稿件質量的措施,使得刊物質量穩定提高,從而廣受作者、讀者的信任和肯定,發表的各級基金項目論文、重要項目論文、成果論文和面向生產應用的優秀論文日益增多,于2007年入圍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這是作者、審者、編者、讀者和業內各界人士集體創造、集體智慧、集體奉獻、集體合作和努力的結晶。
2 對當前科技期刊發展和稿件發表質量若干問題的思考與處理
2.1 科技期刊發展中的商業化傾向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是科技期刊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許多科技期刊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和單位的“包養”模式中走向市場,逐漸程度不同地與市場經濟接軌,這之中有許多刊物實現了自我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良好結果。《中國瓜菜》理應當之無愧地歸入此列。面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一些科技期刊日益鮮明的商業化傾向,面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尚不富裕的農業、農村和農民,《中國瓜菜》始終把刊物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稿件的處理上重質量和價值,多年來版面費始終維持在較低水準上,并對貧困地區的作者適當予以減免,未出現過不當收取版面費而發表低劣稿件的事情。這是《中國瓜菜》作為農業期刊的社會良心和歷史責任。
2.2 發表的稿件內容低水平重復的問題
在本刊創辦20周年之年,編輯部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甜瓜西瓜育種家吳明珠先生的賀詞,她寫道:“20年來,在《中國瓜菜》這塊園地里,鮮花盛開,百家爭鳴”;她肯定刊物在“先進育種手段,特色、設施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及市場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促進交流、互相探討、共同提高的作用。《中國瓜菜》是為‘三農’服務,為科技界、企業界、瓜菜基地服務的好期刊”。她同時“誠懇地希望(刊物)今后更好地貫徹‘十七大’精神,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內容質量。力求避免部分內容低水平的重復”。
我們深深理解吳院士作為當年創辦《中國西瓜甜瓜》的發起者之一和老一代杰出的科學家對刊物的殷切期望和隱含的對刊物質量存在“內容低水平重復”的批評指正。稿件內容低水平的重復是限制刊物向更高水準發展的桎梏,是眾多科技期刊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和難點問題。《中國瓜菜》要重視和改進,一是審稿上嚴格把關;二是進一步提高刊物質量,擴大刊物的影響力,吸納更多優質稿源;三是懇望作者朋友,在科研活動中多創新多探索多挖掘多總結。然后撰寫出讀者所需要的含金量高的論文投給本刊。
2.3 晉職論文日益增多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各地晉升高級職稱要求發表論文規定的出臺,科技期刊受理的晉職論文日益增多,且呈越來越多的發展態勢。這就給辦刊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保證發表的晉職論文質量,既照顧到作者的需求,同時又必須顧及到讀者的利益——避免讀者花錢又花時間去閱讀無用的信息?我們堅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晉職稿件正常送審。但服務作者也是我們的職責,編輯部會盡快送審和通告審稿意見,對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做退稿處理,對更多不夠完善的稿件采取退修形式,在稿件經作者修改達到要求后予以發表。我們深知,擬晉職稱的作者絕大多數是身居一線的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腳踏實地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同時我們真誠希望擬晉職稱而投稿給《中國瓜菜》的朋友尤其是基層作者,請把自己多年辛勤積累的工作成果總結梳理好,將提煉后的精華有重點的撰寫成優秀論文投給本刊,奉獻給我們的讀者,讓大家分享和受益。
2.4 一稿多投問題
一稿多投現象近年來較為普遍,常表現為3種情況:一種是將同一稿件同時投往2個或更多的刊物:另一種是將稿件投往某刊,在該刊規定的審理時限內尚未答復時,就將稿件另投他刊:還有一種是在文章發表后,將其改頭換面甚至略作修改后又另投他刊。個別作者可能對此不以為然,實際上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事關個人的誠信。每個刊物都刊出了投稿須知,作者投稿給某個刊物,即表明愿意接受該刊公示的各種約定,如不遵守,就是違約行為。本刊遇到的一稿多投現象多屬于上面提到的第1種情況。
需特別向作者說明的是,因編輯部收到的來稿較多,審稿專家大多很忙,有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有時會因出差、出國或播種調查等原因,一時難以很快顧及稿件的審查,因此審稿有周期性。本刊對稿件的審理時限為3個月,如投稿3個月后。作者尚未收到編輯部回復的電子郵件或電話,即可將稿件另投他刊。本刊特設有一稿多投作者的檔案。在此,提出2點建議供相關作者參考:(1)若稿件有急用,請與編輯部溝通,或在投稿時附函說明。編輯部會予以考慮,一般會在1個月內告知審稿結果。(2)若稿件需盡快發表。最好盡早準備,可先鎖定本刊的具體欄目。參閱該欄目的文章體例,最好能關注一下征稿啟事,了解稿件需求情況。做到胸中有數,再動手撰寫稿件,命中率就會高得多。(3)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很強,農業科技期刊也講究農時,因此。“栽培與植保”等欄目的實用性稿件應提前3個月左右到位,如通過審查,編輯將依據農時及時安排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