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我們的產銷計劃是8萬輛,沒有想到,僅上半年就銷售了近6萬輛,最終,全年完成銷售超過10萬輛,比去年增長了67%,并且一舉登上了中國重卡銷量冠軍的寶座。”中國重汽副總經理王文宇談起2007年企業銷量的高速增長,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在2007年同樣收獲喜悅的,還有宇通客車的董事長湯玉祥。在國內大中型客車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客車行業的龍頭老大宇通,全年銷售客車25522輛,同比增長41.5%;其中,出口3319輛,同比增長84%……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07年1-11月,國內商用車產銷230.08萬輛和228.91萬輛,同比增長23.83%和24.12%,高于同期全行業同比增幅的22.25%和23.19%。其中,客車產銷21.98萬輛和21.99萬輛,同比增長24.74%和28.83%;貨車產銷139.81萬輛和139.54萬輛,同比增長17.14%和17.38%。雖然,中卡、大中型客車等其他商用車細分市場的表現沒有重卡那樣搶眼,公交車市場還出現了下滑,但是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市場低潮之后,2007年,跑贏“大盤”的中國商用車行業,還是體會到了揚眉吐氣的滋味。
重卡“井噴” 2008能否越過“政策檻”
翻開2007年國內重卡市場的月度銷量增長表,“井噴”兩個字的含義便躍然紙上。
——在2006年全年銷量30.7萬輛的基礎上,同比增長超過58%,一舉突破48萬輛大關;
——雖然從4月開始,重卡銷量便平穩下滑,往年九、十月份的第二個銷售高峰也沒有出現,但是,與2006年相比,每個月的銷量都出現了大幅增長;
——近60%的行業增幅,不僅超出2006年30.55%的增幅近一倍,與銷量大跌的2005年相比,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去年年初,一份商用車年度預測報告中曾對2007年重卡市場做出過這樣的預測:“雖然宏觀環境將繼續支持重卡快速增長,但不支持重卡暴增。因此上半年,重卡市場還將繼續維持強勢,但下半年的增長幅度將會回落,預計2007年全年重卡增速會在20%左右,但不可能達到2006年的增長水平。”
是什么讓分析師們對重卡市場看走了眼?中國重汽副總經理王文宇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宏觀經濟走勢。2007年,中國GDP增幅與基本建設投資增幅均在高位運行,大大刺激了重卡市場的需求。二是計重收費的大范圍推廣,讓運輸車輛的最高載重噸位明顯下降,為確保運力,運輸企業必須購買更多的大噸位重卡。三是商用車國III標準將于今年7月1日在全國正式實施,鑒于國…商用車的成本明顯高于國II車,導致一部分購買力提前釋放。四是重卡出口大幅攀升,全年出口量超過10萬輛。今年,國家將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嚴格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防止經濟從偏快轉為過熱。這一明顯的宏觀調控信號,對于商用車行業又將意味著什么呢?“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重型車企業就有希望。”王文宇認為,雖然基本建設投資增幅將有望放緩,但是,2008年中國經濟依然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在這個大背景下,重卡市場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應該沒有問題,增幅預計在15%與20%之間。“中國重汽制定的2008產銷計劃是必保12.5萬輛,爭取13.5萬輛,增幅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王文宇對此很有信心。
需求不足國內客車市場亟待開拓
相對于宇通全年銷量41.5%的同比增長,2007年的客車市場,特別是6米以上大中型客車細分市場,就顯得平淡了很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去年1-11月,包括輕客、客車底盤在內,全行業客車產銷21.98萬輛和21.99萬輛,同比增長24.74%和28.83%,整體跑贏了車市大盤。主打公路客運、公交、旅游、通勤市場的6米以上大中型客車,2007年前11個月銷量增長僅為14%。尤其是公交車市場,總量還出現了下降。“2007年大中型客車的市場表現并不樂觀”。中國公路車輛機械總公司集團工作部副主任余振清告訴記者,在2007年前11個月大中型客車總體14%的增幅中,70%的增量是靠出口來拉動的,國內市場增幅在10%以下。余振清認為,國內市場大中型客車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和大規模客運專線建設,不可避免地擠占了公路客運市場;二是以北京為代表的奧運城市,大規模替換公交車的高峰已經提前完成,并影響到其他城市公交車替換訂單;三是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統)越來越多投入運營,對普通城市公交車的替代作用十分明顯;四是鑒于缺乏燃油等政策補貼,亟待發展的農村客運市場難以啟動。“我對明年的客車市場抱謹慎樂觀態度。”余振清解釋說,根據以往經驗,緊縮銀根對客車消費影響不大。
今年7月1日商用車實施國III標準,會促使客車廠家引導用戶提前消費,因此,上半年客車市場有望出現一波銷售高峰。7月以后,市場會有大的落差。不過,在國際市場旺盛需求的拉動下,今年的市場增速應該不會低于2007年。需要指出的是,要徹底改變國內客車市場需求不足的局面,企業需要在開拓市場方面狠下功夫,政府也要在啟動農村客運市場上盡快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從企業角度看,2007年市場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的態勢非常明顯。以“一通三龍”(宇通、蘇州金龍、大金龍、小金龍)為代表的四大企業,由于具備品牌優勢、管理優勢、產品競爭優勢、出口競爭優勢,2007年占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今年,上述龍頭企業還會繼續擠占其他企業的份額。當然,客車市場的發展也存在變數。余振清認為,鑒于燃油成本在客運企業成本構成中比重過大,僅靠客運企業自身努力又難以消化,“如果明年出臺燃油稅的話,對客車市場就不要抱任何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