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徽,是每一屆奧運會的圖騰。會徽的意義超越獎牌、吉祥物、主體育場造型等一切奧運元素,它具有跨越國界的力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辦國家及城市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伴隨著現代奧運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奧運會徽也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與進化。從早期復雜的招貼畫式會徽到今天簡約抽象的藝術性徽記,城市與民族的痕跡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屆奧運會徽的上面。
第1屆雅典:天神競技重回人問
19世紀末期,在法國人顧拜旦的不懈努力下,奧林匹克運動在歐洲開始復興。1896年4月6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奧運會總結報告的封面被公認為本屆奧運會的官方會徽。古樸的會徽帶有明顯古希臘繪畫風格,雅典的守護神雅典娜手持橄欖枝,注視著山腳下重新修復的古希臘奧運競技場,雅典娜頭部上方776-1896的字樣,標示出古奧運會停止與現代奧運會興起的時間。
第2屆巴黎:女性登上奧運舞臺
1 900年巴黎奧運會從5月20日開幕到10月28日閉幕,歷時5個多月,成為一屆“馬拉松”型盛會。由于與巴黎世界博覽會同時舉辦,所以本屆奧運會在實質上變成了世博會的一部分,成了招攬觀眾的體育表演,因此本屆奧運會的大部分宣傳品上都沒有出現”奧林匹克”的字樣。雖然被“淹沒”在世界博覽會中,但女性運動員的首次參與還是開創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
第3屆圣路易斯:博覽會中“日常節目”
1904年的圣路易斯奧運會再一次成為世界博覽會的犧牲品。比巴黎奧運會更加可悲的是,從圣路易斯奧運會的會徽上根本無法看出一絲世界級體育競技盛會的影子。主辦城市圣路易斯城的大幅圖片成為本屆會徽的主題,圖片下方巨大的”路易斯安那采購博覽會”字樣使人們無法將這個會徽與奧運會聯系起來。
第4屆倫敦:“白城”是英國的驕傲
1906年,原定舉辦第四屆奧運會的羅馬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因意大利政府財政困難,無力興建體育場館,宣布放棄主辦權。國際奧委會不得不臨時與英國政府合作,將奧運會易地在倫敦舉辦。因此,本屆奧運會的會徽就是以“白城”運動場為主題的。一名跳高運動員正從以“白城”運動場為背景的畫面中心跳躍出來,透視繪畫手法的運用,使整個畫面具有了一定的空間感。
第5屆斯德哥爾摩:復古會徽打上“補丁”
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無疑是奧運會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官方認可的會徽在本屆奧運會上首次亮相。幾個揮舞所有參賽國家旗幟的裸體運動員成為會徽的主體。但設計者這種“復古”的做法卻極大地震驚了國際奧委會,因此,當官方的會徽被正式印刷出來時,處于畫面正中的裸體運動員身前被“藝術”地加上了兩條細長的橙色絲帶。但即使這樣,許多國家仍拒絕公開展出這個被打了“補丁”的會徽。
第7屆安特衛普:主辦城市打上烙印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后,1914年國際奧委會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會議確定了國際奧委會五環旗,會徽,并做出了一些對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意義深遠的決議。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原定于1916年在安特衛普舉行的第6屆奧運會推遲到了1920年。本屆奧運會的會徽與上一屆的設計如出一轍。
第8屆巴黎:奧運會徽正式誕生
在本屆奧運會以前的6屆奧運會中,海報一直是賽事組織者進行宣傳的最主要工具。本屆巴黎藝術家用盾形的巴黎市徽作為主體,創造出了奧運歷史上的第一個“紋章”樣的會徽,這使會徽更便于記憶和傳播,為本屆奧運會的宣傳帶來了便利。
第9屆阿姆斯特丹:藍色情結寄予希望
荷蘭人在開幕式上放飛了象征和平的白鴿,并模仿古代傳統,用采自希臘的火種點燃了體育場火炬。從此以后,放飛白鴿的儀式和奧運會期間持續燃燒的圣火,就成為奧運會和平的象征和不變的傳統。1928年,正值荷蘭人在北海填海造地的關鍵時期,與藍色結緣的荷蘭人將民族的形象與世界的奧運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簡約的色彩、大膽的構圖創造出了一個現代氣息濃郁的優秀會徽。
第10屆洛杉磯:奧運五環登上會徽
與第三屆圣路易斯奧運會徽濃重的歐洲高雅藝術痕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屆會徽帶有明顯的美國大眾化藝術的特征。醒目的美國國旗、似乎隨意勾勒出的橄欖枝、灑脫俏皮的文字,都在宣告著美國本土文化強勢時代的到來。此外,在本屆的會徽上,首次出現了象征五大洲團結的奧林匹克五環標志,這是奧運會微設計史上個重大的轉折點,標志著奧運會徽設計正逐步走向規范和成熟。
第11屆柏林:納粹猖獗奧運受辱
會徽中,一只納粹黨徽上的普魯士鷹昂然站立在被扭曲的奧運五環之上,象征著德意志帝國絕對的霸權與征服。奧林匹克鐘的邊緣部分用德文寫道:“我召集全世界的年輕一代”,昭示了德國法西斯借奧運會向全世界宣揚納粹思想的險惡用心。
第14屆倫敦:戰爭影響奧運倒退
1940年和1944年兩屆奧運會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停辦,戰爭的破壞不但使本屆奧運會的運動成績全面下滑,還使組委會無暇在會微的設計上投入許多精力。會徽上,著名的“大本鐘”的指針指向4點鐘,這是本屆奧運會的開幕時間。
第15屆赫爾辛基:標槍之國紀念英雄
芬蘭是傳統的田徑大國,有著“標槍之國”的美譽。為紀念“芬蘭標槍之父”——奧運會冠軍馬蒂·雅爾維寧,芬蘭人在赫爾辛基運動場旁邊為雅爾維寧修建了一座白塔,塔高7271米,這正是1932年雅爾維寧在洛杉磯奧運會獲標槍金牌的成績尺度,本屆奧運會徽也以這座白塔作為主題。
第16屆墨爾本:現代與古典的碰撞
1956年,奧運會首次來到南半球。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全世界的思想與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碰撞交融,這培養了澳洲人強烈的創新精神。橢圓形跑道的會徽造型突破了以往會徽的矩形邊框,鮮亮的綠色透露出勃勃生機。在橄欖枝花環的映襯下,奧林匹克的圣火在澳洲大陸上點燃。
第17屆羅馬:母狼養育亞平寧
羅馬城的象征為一只母狼哺乳兩個嬰兒的青銅像。在“母狼育嬰雕像”下方,五環代表了奧運會的到來,羅馬數字1960標明了舉辦時間。
第18屆東京:會徽設計的里程碑
1964年奧運會首次登陸亞洲,來到了日本東京。本屆的會徽帶有顯著的地域烙印,會徽下方“東京1964”的字樣標明了奧運會舉辦的時間和地點,會徽正中由金色奧運五環托起的日本國旗太陽圖案十分醒目,昭示著日本借奧運會的機遇重新振興國家的心情。
第19屆墨西哥城:文化底蘊現代表現
強烈的眩暈效果和無限的空間感是本屆會徽帶給人的第一印象。來自紐約的設計師萊曼用現代派光譜藝術手法,借助一根根帶有律動感的平行線條營造出流動的畫面效果。奧運五環標志在黑與白的襯托下非常醒目,并精妙地成為了數字“68”的一個部分。
第20屆慕尼黑:無限“宇宙”透出新意
本屆會徽是一個被稱做“宇宙”的螺旋體,這個運動感十足的符號營造出一種接近無限的視覺幻想,表達出本屆奧運會“光明、清新、慷慨”的主題。這為未來奧運會微的設計開創了一條新的思路,蒙特利爾和洛杉磯的會徽都清晰地反映了這個設計的影響。
第21屆蒙特利爾:簡約風格返璞歸真
蒙特利爾奧運會以其巨大的虧損而著稱,與失敗的經營同時登峰造極的還有本屆奧運會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會徽,疊加了蒙特利爾的第一個字母“M”的五環就是會徽的全部內容,加拿大人用返璞歸真的簡約設計體現了他們的創意。本屆會徽以加拿大國旗的紅色作為基調,在造型上結合了體育場跑道與領獎臺造型的元素。
第22屆莫斯科:“斯大林風格”的會徽
兩條交匯的跑道用簡單的弧線勾勒出一棟“斯大林風格”的前蘇聯標志性建筑,鮮艷的紅色代表了社會主義的赤色政權,最上方的五角星既是建筑的一部分也象征著前蘇聯強大的國力,這樣的設計顯然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味。但由于前蘇聯在1979年武裝入侵阿富汗,導致本屆奧運會遭到許多國家的聯合抵制,前蘇聯政府舉辦歷史上規模最大奧運會的夢想就此破滅。第23屆洛杉磯:“運行之星”獨具匠心
本屆奧運會提出了“加入我們”的口號,圍繞這個口號,設計師魯尼恩打造出了個被稱做“運行之星”的會徽。他放棄了近幾屆奧運會徽追求的簡潔風格,而用巧妙的構思營造出一種運動的美。會徽中由美國國旗紅白藍3色構成的5個五角星相互重疊,象征著五大洲的融合,13條粗細不一的橫線又代表著美國崛起于英國的13個殖民地。
第24屆漢城:提倡“人類和諧”
由于南北朝鮮長期的分裂與對立,韓國人在本屆奧運會中突出了和平的主題,提出了”人類和諧”的口號,并使用高麗民族共有的喜慶顏色和太極圖形來強化民族統一的愿望。“三太極”中黃,紅、藍三種顏色的色帶仿佛運動場上的跑道,代表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三色條帶外旋象征世界的繁榮與進步,內旋則寓意各國運動員的團結和友誼。
第25屆巴塞羅那:藝術光芒照亮五環
隨意涂抹的一點,一鉤、一橫飄逸灑脫,當人們厭倦了復雜的結構,工整的設計后,終于在這個打破所有造型概念的會徽中找到了清新的水源,它平靜地清洗我們腦中的一切陳規俗套。在本屆奧運會“藝術與文化”的主題下,大師的思想光芒照亮五環。
第26屆亞特蘭大:“綠油油”的百年慶典
1996年,現代奧林匹克的第一個百年慶典。在這個基調下,數字100,奧林匹克五環、希臘柱,火把,和平鴿,五角星就成為了構成本屆會徽的全部元素。100年的奧運,構筑了奧運發源地希臘建筑的代表形式;希臘柱上燃燒5顆星用拼畫手法構成了奧運的圣火,象征著五大洲的參與;第2顆五角星變形為和平鴿,表達了奧林匹克和平的理想;火焰最上方3顆醒目的小星星,則代表著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格言。
第27屆悉尼:世紀更替文化交融
本屆奧運會徽采用了大海的藍色,澳洲大陸的紅色,陽光的黃色和空氣的白色作為基調,象征了澳大利亞綺麗的風光和清新原始的自然環境,契合了本屆“綠色奧運”的主題。澳洲土著人的原住民文化在會徽設計上得到了空前的尊重,3支土著人狩獵用的回力標組成了一個奔跑的運動員形象,土著人的圖騰“蛇”則裝飾在構成運動員雙腿的回力標上。運動員手中燃燒的圣火,則由悉尼歌劇院經典的屋頂造型演化而成。
第28屆雅典:橄欖枝回歸愛琴海
愛琴海,古希臘文明的搖籃,一片充滿詩意的夢幻藍色。人們手牽手環繞成為橄欖枝花冠。橄欖枝,和平與榮耀的象征。三個簡單的要素表達了“奧運發源”的主題。讓我們在2004回歸,回到奧林匹克的故鄉,在承載起橄欖枝花冠的愛琴海濤聲中,細細品味奧林匹克的真諦。
第29屆北京:舞動的“中國印”
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瀟灑飄逸,充滿張力,寓意是舞動的北京,她是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神韻的中國漢文化的符號,象征著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國形象:她體現了新北京,新奧運的理念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內涵,再現了奧林匹克友誼和平進步,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