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是男人就要有信仰
“龐青云,趙二虎、姜午陽,三兄弟,殺……”,電影里的京劇唱腔一直在腦海里回蕩,“殺”字也著實點出了電影里的主要動作。三兄弟結義要各殺一外人,之后“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所以,手起刀落之處,鮮血如注。
三兄弟共患難,卻不能共榮辱。大哥不信“投名狀”,殺了二哥,毀掉了他們的信仰,三弟殺了大哥,為二哥也為信仰;二哥曾為莽匪卻很真誠,到死還惦記著大哥的安危。納“投名狀”帶著血腥和原始氣息,但其意義好比后來的“發誓”、“簽合同”,都是一種承諾的方式,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誠信度。
宗教宣傳時常提到三個字:信則靈。大環境從“信”到“不信”的轉變也許就從某個人的背信開始的,反之亦然。當今有個影視紅人叫許三多,他的一根筋和死心眼已經成為社會的稀缺資源。許三多引發的社會熱潮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也許可能因為某個人的“信”而能使信仰再次傳遞、蔓延、樹立起來!期待那般堅不可摧的信仰!
《投名狀》上映一周票房過億,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一種信仰。人們對大腕明星的信仰,對導演的信仰,而他們的演繹的確沒讓人們失望。李連杰之狠和獨,劉德華之草莽氣息,金城武之赤誠直率,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整體場景氣勢磅礴,流淌著英雄史詩片的熱血。
《集結號》集結了冬天里的溫暖
說《集結號》是一部很溫暖的影片,似乎有些另類,因為他以戰爭的殘酷和血腥開場,但誰都不能否認我們被它感動了,或深或淺。
這部亦是很男人的影片,自有它的可愛之處。連長谷子地以下的47名戰士,有人只露了一個臉,有人只說過一句話就在影片中陣亡了,他們是渺小的,就像影片后來說的那樣:幾百萬的軍隊,誰在乎一個小小的你啊!可是,谷子地不信這個,每個孩子都是親爹親媽生的,他們在乎。當我們看到像王金存那樣從怯懦到英勇殺敵的可愛的戰士們時,觀眾也不信這個。
戰爭結束了,他們真的被人遺忘了。谷子地不服氣。為了找到他們的遺骸,出現了一個雙眼基本失明,兩鬢染霜的老兵在昔日的戰場執著地挖山不止的側影。有影評人如是稱:人的價值的主體作為一個主題終于出現在《集結號》這樣的中國戰爭電影之中,并最終放大為一種儀式,預設于人性善與真的期待之上。不論正式公映后是贊美或詆毀,它對終極價值的可貴而真誠的影像探索,無疑是值得敬重和守望的。
其實影片不僅強調了人的價值主體,更可貴的是演繹出了人性的真實。“褲襠里跑手榴彈,頭頂上飛子彈,就是神仙也得尿。”很“爺們”的谷子地時常透露出些許老兵油子的氣息;戰場上,戰士們謊稱聽到了集結號:擁有許三多風骨的硬漢谷子地,他的一根筋其實摻雜著贖罪的成分;谷子地是被人從谷子地里撿回來的,沒名沒姓……所有這些都是平凡而真實的。
《集結號》的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真誠地希望每一次真實都能被銘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