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始喝鐵觀音的時候,有些茶客笑說:“學觀音啊,那得先‘拜山頭’。拜了山頭,觀音就學會一半了。”安溪鐵觀音因其清新的茶香、獨特的觀音韻而深受茶人的喜愛,一些鐵觀音的愛好者還講求一些特別的地域的獨特韻味,也就有了“觀音山頭”的說法。
鐵觀音新茶初上,恰好借著嘗鮮的機會,邀請幾位資深茶客到蘇氏名茶品茗,聽聽蘇總和茶客們的“山頭”之說。
四款新茶鑒“山頭”
表過來意后,蘇總說,在過去,“觀音山頭”以感德、西坪、祥華為鼎足之勢,近幾年,有不少“山頭”異軍突起,產出的鐵觀音品質也不遜色于老“山頭”。不過現在市面上的鐵觀音漸漸淡化了“山頭”之分,為了迎合市場口味。有些做茶人選擇了拼配。
聽了蘇總一席話,我們都有點失望,看來要想在一處茶莊喝上好幾處“山頭”的觀音并非易事了。見此情景,蘇總笑道:“我這里的‘山頭’的確也不全,但是拿出四處‘山頭’是沒問題的。”
我們馬上喜出望外了,有這番心里起伏,品茶的興致更加高昂了。不薦多說,擺上器具,燒水,泡茶,出湯。
感德茶
干茶:顏色鮮綠。顆粒相對較小,干茶略呈條形,蘭花香氣顯著。
茶湯:湯色清綠,色澤明亮。
口感:香氣濃郁,沖泡揭蓋時,香氣溢滿全室。滋味輕柔,口感清爽,回甘快。舌翼微酸。
葉底:葉底較嫩,顆粒舒展較快,便于釋放茶香。
“山頭”特色:近年來,感德茶逐漸成為新茶客的寵兒,其香氣和輕柔的口感易于迎合大眾口感。
西士豐茶
干茶:顏色翠綠帶黃,顆粒飽滿。色澤油亮,帶圓潤感,香氣明顯。
茶湯:湯色偏黃,明亮。
口感:香味清幽,滋味韻明,茶質穩定平和,口感爽朗,回甘清甜,喉部順滑。
葉底:葉底舒展完整柔軟,肥厚亮澤。
“山頭”特色:鐵觀音的發源地,當地茶農秉承傳統制茶法,茶質保持平穩,沒有濃香感。
劍斗茶
干茶:顏色青綠略帶紅,顆粒飽滿,香氣不明。
茶湯:湯色清淡,黃綠中泛著紅。
口感:香氣較弱,滋味偏酸,略帶澀感;口腔生津明顯。
葉底:沖泡后色澤偏黃,缺乏肥厚感。
“山頭”特色:劍斗地區作為最早制作“拖酸”茶的地區,迎合了部分喜好“酸韻”的茶客。
祥華茶
干茶:顏色墨綠,顆粒緊實,色澤油亮。
茶湯:湯色黃綠,厚實,有稠感。
口感:香氣緩慢釋放,口感醇厚茶味充溢,回甘爽朗持久,滋味綿長,茶氣強烈。
茶底:葉底完整均勻,肥厚油亮。
“山頭”特色:名聲在外的祥華茶,味醇回甘力強,也因此擁有著忠實的愛好者,通常都為一些口味較重的老茶客。
好“山頭”還要好工藝
在品茶過程中,聽著蘇總的介紹講解,我們對“觀音山頭”也有了個大概的了解。同一地區的茶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別,當然和“山頭”海拔、地域氣候、土壤、樹齡等因素有關,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但除此之外,在制茶工藝上的偏重,更使得各個“山頭”的茶有了如此不同的特點。近年來茶客對鐵觀音的喜愛及對各種滋味的偏好也是促使各“山頭”茶各放異彩的主要原因,畢竟緊握市場脈搏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后記
后來蘇總告訴我們,有些山頭的茶是他出于愛好自制自賞的,沒有定價,但是我們今天喝的四款春茶的品質相當。說到新茶,蘇總坦言今年的鐵觀音與往年相比,品質有些高低分化,高檔鐵觀音的質量起伏不大,倒是中低端的新茶會略遜于去年,因為采摘的時候遇上雨季,雨后茶的品質也會稍好于雨前茶,但是總體價格變化不大,持平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