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成群聚于茶莊時,優雅的工夫茶藝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而個人獨處時,貪圖隨意自在,如能省去沏茶的些許步驟,讓身心完全沉浸于茶香與閑情中,獨自聆聽心靈與佳茗的對話,便能算得上是人生的一件賞心樂事。
遙想古人的自斟自飲,我也擺上一套自斟茶具,沏出一道好茶,來一次暢快淋漓的自斟自飲。
自斟茶具的誕生
茶具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一、從粗糙到精致的過程。隨著“茶之為飲”,茶具也就應運而生,并隨著飲茶的發展、茶類品種的增多、飲茶方法的不斷改進而不斷發生變化,制作技術也不斷完善。簡單地說,早期用陶罐煮茶。注入陶碗內喝茶,后來有了紫砂壺和杯,蓋碗和飄逸杯,近來又出現了自斟茶具,從結構和原理來說它是壺、蓋碗和飄逸杯的結合。
自斟茶具品類介紹
手按式自斟茶具
手按式自斟茶具是由蓋碗、座柱、底盤、出水機構、控制器組成,座柱裝在底盤中部,上部與蓋碗杯連為一體,座柱的一端設有一出水口,出水裝置是設置在蓋碗杯內下止閥和設置在座柱內的落水頂尖。使用時,把茶葉放入蓋碗內,倒入開水沖泡一會,就可將茶海放在底盤的杯座上,輕輕按一下蓋碗杯蓋頂上的按鈕,茶湯就會從蓋碗經海豚頭部,再從海豚嘴部注入茶海,即手按式自斟茶具。
磁性感應式自斟茶具
磁性感應式自斟茶具,又稱電磁遮光式自斟茶具,其標準規格為自流壺和泡茶壺各一,配著八盞茶杯,其中感應茶壺高為23公分。它是由壺體、座柱、底盤、出水機構、控制器組成;座柱裝在底盤中部,上部與蓄水壺體連為一體,座柱的一端設有一出水口,出水機構是設置在蓄水壺體內下止閥和設置在座柱內的落水頂尖;控制器裝在底盤內,并與落水頂尖連接。使用時茶葉放在茶壺內,倒入開水沖泡些時,然后將茶湯倒入主機的茶壺內。飲品時只需將茶杯放在底盤的杯座上,茶湯立即從壺底流向海豚頭部,再從海豚頭部從海豚嘴部自動注入茶杯。并且當茶湯注入到八分滿時,即自動停止,這就是磁性感應式自斟茶具。
原來,這套茶具的頂部與底部都安有磁鐵,形成正負兩極的磁場,一個杠桿和活塞被安在磁場當中,泡茶者可利用磁場對杠桿的作用,拉動活塞進行工作。只要茶壺內放好一定量的開水和茶葉,在活塞的作用下,每次磁場的變動都可準確地在杯內倒上茶,倒出的茶水量保持不變。
這種具壺、蓋碗和飄逸杯的結合——自斟茶具的出現,使茶具在保持傳統造型的同時,融入現代科技,具有現代科技特色。
臺灣底流式茶壺
談了壺、蓋碗和飄逸杯的結合——自斟茶具后,有必要補充一件與自斟茶具有關的事,即:在20世紀90年代,臺灣曾研發出一種類似自斟茶具的“底流式茶壺”。著名的臺灣壺藝家鄧丁壽取壺碗杯口大、底小的造型,研發出看不到壺嘴的底流式茶壺,在當時來說是傳統茶具的一大創新。
戀上自斟自飲
在忙碌喧囂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戀上了自斟自飲的那份寧靜與暢快。忙里偷閑時來自斟自飲,說幾句話給自己聽,講幾個理讓心放寬,扯一段往事讓自己懷念一下過去,留一段回憶給自己的將來,交幾個知己互通情誼,實為酣暢淋漓的快事。
“或有數斗酒,閑飲自然歡”,古人自斟自飲的是酒,他們需要在迷蒙塵世中身心皆醉;我們自斟自飲的是茶,茶是回歸清凈,只讓人心醉而身不醉的良方。當一個人擁有豐厚的物質生活時,總想精神生活再豐富一些;當一個人單享于精神生活時,可物質上的空缺會感到很慘淡。生活往往就是如此,人人都不可能隨時隨地如愿,否則那真是一種樂不知疲的完美生活。此時此刻還是自己去倒杯熱茶慢慢品嘗,做一個物質和精神都擁有的幸福人,算是自斟自飲心醉一回吧。
使用小貼士
1、使用中,茶葉放入壺內,倒入開水待茶葉泡開后,把茶水倒入茶海里,把杯放置出水嘴下端位置,水自動流入杯內,直至7分杯水自動關。第二次倒茶時必須停頓2至3秒時間再把杯放進出水嘴位置,過早放杯時不能達到7分杯水,杯底有剩水時使用會過滿,按上述循環使用就可。
2、壺體和茶海里各裝有過濾網,長期使用應注意清洗,以免產生細茶沫堵塞,會產生滴水,清洗時,用杯放在出水嘴下端,不斷吸動,細沫自動流出,直至無細茶沫為止。
3、茶葉不要直接放進茶海里,以免產生細茶沫堵塞。會出現滴水現象。
4、杯底含有磁性,清洗杯時,最好不要把杯放進熱水中泡,以免產生磁性退化造成磁力不足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