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劉楓會長擔任總顧問,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200多位師生自編自導,歷時一年創作的大型茶文化主題舞臺藝術呈現——“中國茶謠”,5月15日晚在杭州蕭山大劇院進行了小范圍的封閉式專場演出。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第18屆會議的配套節目的“中國茶謠”,成為400多位各國專家的專屬文化享受。
用茶,向世界展示中國
“中國茶謠”集歌、舞、誦、音樂、說書、茶藝等形式為一體,以華夏民族的生命形態為主線,時間上契合了中華民族的驚蟄、清明、立夏、芒種、立秋、白露、中秋、大雪、春節等傳統節氣。把人的生命過程與茶葉的萌芽、采摘、炒制等環節完美結合。具有濃郁的茶文化的風情。把茶文化的歷史積淀的典型形態用舞臺藝術的各種手段完美呈現給觀眾。有別于傳統的舞臺劇。同時也結合了“中國茶禮”的舞臺呈現。以儒家茶禮、道家茶禮、佛家茶禮為內核。集中國茶文化中的俗文化和雅文化為一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了深度開發,高度整合,不失為文化產業的一大創舉,也為浙江正在打造的“文化大省”添加了一塊重要基石。
校園文化走上世界舞臺
“中國茶謠”也是一種校園文化的創新,對于沒有專業演職人員、所有人員均為非專業演員的學生和教師來說,“中國茶謠”的誕生可謂歷經艱辛。從2007年開始萌生構想,到2008年初開始實踐鍛煉,“中國茶謠”從一個學院的項目開始,逐漸獲得了全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在創作實踐過程中,動員了來自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旅游與健康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各個學科的力量,包括文學、歷史、民俗、傳播、儒學、道學、佛學、音樂、服裝、數字媒體、體育、攝影、舞美、陶瓷等及學校的現代教育中心、大學生藝術指導中心等。浙江林學院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多學科協作,營造了濃郁的集體氛圍。以茶為載體,以“中國茶謠”為抓手,整個校園出現了全新的文化氣象。
事實上,在正式演出前。 “中國茶謠”已經歷了多次專家級的檢驗和市場考察。農業部及省農業廳領導專家還專程赴校觀看排練,為學生們加油鼓勵。 “道家茶禮”還受邀參加了2008年杭州(國際)名茶博覽會,“佛家茶禮”受邀出演了第三屆中國普陀佛茶文化節。在佛教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在接受了400多位各國專家的審閱。獲得巨大成功后,“中國茶謠”奔赴湖州長興。參加5月28日的第十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進行正式的首場對外公演。
專家點評
“茶在日本叫茶道。在韓國叫茶禮,而在中國卻被稱為茶藝。事實上,茶是我們中國的本源,作為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向世界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名,展示中國文化的優雅儒禮、天人合一的哲學心靈。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有著很多可挖掘的地方,茶文化是我們最熟悉的文化,最傳統的東西也可以是最美的,也是有市場前景的。”
——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院長俞益武教授
“中國茶謠”是茶文化發展的一個歷史事件,用史家的眼光來看。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個突破,它選了一個好的切入點。構架了一個茶文化的體系。同時,還將產生大量的理論成果。
——著名的茶文化專家,“中國茶謠”的說書人和主持人陳文華先生
“中國茶謠”是對校園文化的創新、茶文化藝術的創新和舞臺藝術定位的創新。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原浙江省文化廳長沈才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