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被朋友約到一個名叫“天海堂”的茶莊,理由是能讓我喝到與眾不同的茶。好茶對于我是極有誘惑力的。故不到約定時間,我便提前到了那家茶莊,隨后朋友才到,見我就笑道:“料定你要比我先到的。”
約好的人陸續來了。要在以前,我更喜歡獨自一人細品。因為自從和茶打上交道后,我就覺得茶是好靜的靈物,不管是生長著,還是被人存儲著,茶都是在安靜地醞釀著自己的滋味。后來,結識了一群好茶的朋友,時常被約到一起品茶,倒是有了另一番味道,很多感覺在相互的言談點撥中有所升華,能被更深刻地感悟出來。
接著,那道讓我們聚到一起的茶被請了出來。單看干茶,的確特別,幾片嫩黃的小葉有層次地包裹著,葉面上附著有銀白色的絨毛,像極了袖珍型的小筍尖,我們挺好奇,這樣的小東西能泡出哪般味道呢?
“小筍尖”被放進透明的玻璃壺里,燒開后的水先倒進玻璃茶海里,輕晃幾下,再倒入玻璃壺里。沏茶的人說:“這些芽苞很嫩,如果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容易破壞芽苞的完整,口感也不佳。”經過熱水浸泡的“小筍尖”顯得清亮柔軟了許多。沏茶的人不敢深泡,很快出水了,淡淡的香氣在出湯的同時擴散在空氣中,這讓我們幾個都不由深吸了幾口氣。
茶店老板向我們介紹著這款茶的來歷。這款茶名為“報春芽”。其芽葉生長在云南喬木茶樹上,因它們在立春前發芽,故名報春芽。此茶發芽和其他茶不同,發出來的并不是卷曲著的嫩葉,而是一個個白色的芽苞,嫩葉則藏在芽苞里面。葉片沒長出來時,入口較甜,而葉片長大之后,入口則較酸,有點像檸檬果茶的味道。開湯之后,香氣迅速擴散開來,讓品茶者若臨百花園內,醉在其中,故又名醉芽、百花香。
言談中,淡黃透亮的報春芽茶湯送到了我們面前,幾位朋友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沒待主人請,都各自端杯品飲開來。報春芽的茶湯入口飽滿柔滑,香氣極純且清淡不烈,有一股玫瑰花香的味道,卻沒有玫瑰花茶的那般華麗,像是幽蘭與玫瑰結合后的恬淡,由口到喉到胃都能感受到暢快的感覺,呼吸間仍有留香。一位茶友給予報春芽一句精妙的評價:“柔滑回甘源于古樹,清淡如荷來自嫩芽,厚重與脫俗能如此結合,如名門閨秀,實在難得。”
茶店主人說,他到云南采購這款茶時,特別交代茶農采摘后直接曬青,大部分報春芽是經過炒青的,顏色顯得深沉些,也失去了最原始的口味。后來,有一個瑞典的客人來到他店中喝過報春芽后,大呼“original(原始、天然)”,他覺得在這茶湯中不僅沒喝到農藥的味道,而且天然原始。
幾巡過后,我向沏茶人討要了茶底來看,喝過水的報春芽要比干茶飽滿許多,原來緊包著的嫩葉稍稍展開一些,由“小筍尖”變成含苞的“小玉蘭花”,尖尖的芽葉頂端向內微微彎曲,很像嬰兒的指尖,讓人忍不住想把臉貼上前去讓其輕撫著。沏茶人說,這茶和云南普洱茶一樣,是極耐泡的,如果把這茶底放到玻璃杯里慢慢泡著,還能喝上好幾巡。
這報春芽是經過一整個冬天的蟄伏與醞釀,開春發芽的,為了不破壞茶樹的生長,采摘量也是有限制的,所以一年采摘一次的報春芽也就極稀少了。聽店主人介紹報春芽也有被壓制成餅的,我們聽了都感到惋惜。有立體感的東西,在它還有生命與活力的時候被做成平面的標本是讓人不忍的,如果是供人欣賞也就罷了,但是還有許多芽苞要被壓擠到茶餅的中間,只有在撬開茶餅的時候才能被人看見,對于這些美麗而稀有的芽苞來說是很殘忍的。
末了,我在報春芽茶底中挑了一葉芽苞,準備夾在書中待日后賞玩,朋友們看到了也紛紛效仿。其實,沒有了這番來歷,報春芽也只能算是茶中花草,但在聽聞過它的種種經歷之后,斷然覺得它們是我們生態環境日漸遭受破壞后的幸存者,就像那位外國客人的評價一樣,這報春芽帶著春天天然的味道,讓人覺得珍貴。多少年后,人類是否要從那夾著芽苞的書本中去回味那股最原始最純潔的氣息呢?我們無法預測,只有珍惜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