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喝了南方的山心毛尖茶,現在喝的北方信陽毛尖(精制),感覺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同樣是茶,怎么不同地方種植就有那么大的差別! 如果是一只雞擺在飯桌上,你可能很難搞清楚是南方雞還是北方雞,可一壺茶上來,南方茶就是南方茶。跟北方的茶不一樣。
去年的時候我曾說。怎么喝山東的茶都喝得出“咸味”了?今天喝信陽毛尖,不但有“咸味”還有“油味”?!坝臀丁钡谋硎霾灰欢蚀_,大家還可以探討。我感覺嘴里厚了一層,好像多了一層保護膜,跟吃了羊肉嘴唇會有保護膜的感覺一樣。我不知道這個東西好不好,但我確定它是北方茶的特點。我甚至在蘇簫的幾個陜南茶里也感覺到這個味道,當時沒有太在意,就一直沒有提出來討論,今天感覺特明顯,所以就寫出來。正好有南北茶葉對比。
如果把南方茶比作清心寡欲的道士,北方茶就像酒肉不忌的魯智深:茶湯入口不是清爽而是渾厚。進入口腔不是直竄進入喉嚨而是停留,繼而你就可以感覺到“葷”的感覺了,開始有點“咸”,然后有點厚。下咽不難,囫圇就下去了,有一絲回甘,成線狀在喉嚨里留住了。
喝這個北方的茶,你會覺得口渴。會加快你的喝茶速度。我想可能就是“葷”的感覺了。
事后我又多喝了幾次,分別是早上剛剛起床喝,和晚上睡覺前喝。后來就白天黑夜喝。很奇怪,嘴巴里像鍍了一層“釉”的感覺:原來可以明顯感覺到舌苔與上腭的摩擦,可以數清楚上腭有幾個輪廓的,這個感覺在喝了北方的茶以后,變得忽略了,尤其在舌頭中部與上腭的接觸中,可以感覺到“釉平面”:應該是口腔黏液增多的表現,所以會感到“渴”,于是,就想喝茶。
初步分析。茶葉承受雨露少,多由地下水從根部吸收到茶葉。由于北方土壤酸性比南方弱,故茶葉的穿透力不足、茶葉本身的清甜感覺弱。但香氣自成一體,茶湯渾厚道勁。稍微次一點的北方綠茶帶某種添加花香氣。類似花茶,據說賣相不錯,我以為品質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