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什么,禪是拈花一笑的頓悟;茶是什么,茶是舉杯輕呷的淡泊;而畫,是那心靈感悟在筆尖的坦露。曾幾何時。我期待有人能將這些因素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作出一幅表現(xiàn)“茶禪一味”的茶畫,懸掛于茶室之壁,助我茶興,引我逸思,那該多好。當然,我的愿望在遇到《一品茶畫》之日,終得實現(xiàn),此雖我之幸,誠也為眾茶人之幸事也。
作為潮汕人,自幼喝著“工夫茶”,對茶之偏好已久,是至不可一曰無茶。但近年來我非閑暇之余,從不喝茶,更不說品。品茶之于我已視為一件正經(jīng)、嚴肅之事事之,決不馬虎。且喜獨飲,不愛旁人在側(cè),因而我最喜歡的紫砂壺就有“烹茶無客至,得味有詩來”之銘刻。品茶是一項行為藝術(shù),我一直這樣認為,每次品飲,每一杯茶,都可能帶給自己不同的感悟,品之愈久,就更使自己沉進平和、沖淡、真我、清心之境。有時,望一望墻上的“一品茶畫”,不覺翩翩入畫中做一山人了。
觀一品茶畫,其筒約的筆墨“狀物寫形”,寥寥數(shù)筆勾勒,畫中品茗之山人神態(tài)躍然于紙,俱有脫塵出俗、天人合一之意蘊,與茶壺、茶杯、茶爐和題款都融入茶禪中來,達到“以形寫神”之暢境。真正的茶畫,并非對品茶場景的記錄與再現(xiàn),而是一種以寫意筆觸去感悟茶禪的映象。張利烽(《一品茶畫》作者)在茶畫中對寫意的強調(diào),使他的用筆率性,創(chuàng)作意識更顯率真,就“真”一字已得茶禪三味了。當然,強調(diào)寫意和心性并非隨意涂鴉,而必須依托有美感的造型、筆墨和構(gòu)圖的圭臬,我想,拿捏這些許的分寸就是“度”,“度”是藝術(shù)之“道”,也是茶之“道”。也正是走對了這條“道”,利烽才能將水之飄逸性靈和墨的渾厚樸茂結(jié)合出如此引人入勝的一品茶畫。
利烽是畫家。也是茶人,愛茶愛壺使他將原來漫畫創(chuàng)作的功底最大限度地在茶畫中將“寫”與“意”功能發(fā)揮、提煉、升華;也使他在題寫畫款時體現(xiàn)出對茶文化內(nèi)涵的深刻解讀,如:“香茗勝小酒”、“花落可煮醉人香”、“一枝和露帶清芬”、“聞香莫忘前時苦”、“松間煮茶,月下濯心”等等,不一而足,俱與茶境諧合。自從深入云南茶區(qū),備受普洱茶文化的濡染,他就偏好用手工茶紙作畫,略顯粗糙的手工茶紙呈現(xiàn)出一種質(zhì)樸無華的原生態(tài),這種原始的樸拙和氣韻意趣并重的筆墨相得益彰。可以看出他在茶畫創(chuàng)作上的漸悟,美學概念、茶禪精神系統(tǒng)上的進一步追求。這種追求是從自發(fā)到自覺的蛻變。
茶禪是一個大圈子的圓心,茶畫中的山人、泥爐、壺、茶、杯子以及一花一木、一棋一琴等等,都是這個圓圈的點。圓心和這些靜止的點放射出一個無限大的空間,在這個無限大的空間中一切都是自由自在。沒有干擾的化境和從未猶豫的“平常心”,以平常心入畫。用平常心作畫,持平常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