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末丙子年的夏秋之交,我與摯友繆君,慕名考訪于素稱武夷八大雄關之一的古桐木關。桐木關位于閩省最北端,地處武夷山脈的斷裂埡口。距離海平面高度約有1100米。桐木關自古就是閩贛古道中的交通咽喉,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時至今日,仍有公路貫穿于其間,仍然扮演著來往于閩贛交通要道的角色。
時值好天氣,我和繆君來到慕名已久的桐木關,站立于關頭之上,極目放眼,但見蒼嶺連綿,悠遠起伏,碧浪卷青云;林木森森,險溝峻壑,清溪布如線。此時此刻的我。頓然感覺生翅騰空。大有“登高云兮衣袂飄飄。縱遐思兮浮想聯翩”的感受。
我與繆君,素以茶交,嗜好近同。每常聞好茶而必索飲。遇典故而究根探源。此行遠涉于武夷峰頂,除覽山景以暢志以外,更有追根紅茶源地之臆想。往日書齋掩卷。烹煮品啜紅茶以消磨閑暇之時,總會油然共論有關桐木關孕育紅茶之祖正山小種的各種傳說。諸如九曲紅梅。太平軍過星村等。書齋閑論。常以未能親臨其境,考察和神領一番而為大憾事。
閩地自古號稱“東南山國”,就中橫亙著東南的戴云山脈和西北的武夷山脈。兩條著名山脈構成了八閩大地的主干,演繹著無數古今八閩的歷史與傳奇。中國人歷來喜歡奇山秀水(民間俗稱風水),其中的奧妙不僅僅在于癡迷于奇山秀水中的自然景觀,更是相信在這奇山秀水之中。能夠孕育出奇人奇事奇物。
雄恃于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呈東往西北走向。其山嶺巍峨蔥蘢,植被茂密;土地肥沃,物種豐富。在這如仙如幻的巖壑間,溝澗旁,生長著無數的神奇動植物種。其中,最被古今人們嘖嘖稱奇的是獨產于山中品種豐富的靈茶。古代的先民,最初是將茶葉作為靈丹妙藥來珍愛的。武夷是神山,是名山。自古名山出名茶,這是華夏歷史不可更改的哲理。
關頭清風徐徐,愜意非比往常,我任憑無羈的思緒奔騰而去。豁然間。我想起了明代學者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天下名山,多產名草。江南地暖,故獨宜。”現代著名茶學專家張天福說:“武夷品俊,寰宇同珍”。
是的。閩茶的靈異與優良,早在唐宋時代就已被人們所認識,其在中國茶茗大家庭里的地位,也在當時凸顯出來。不是嗎?在原產于華夏的六大茶類中,紅、白和青茶(烏龍茶)皆發源于閩地。其中,白茶發源于閩東北的太姥山。紅茶和烏龍茶則皆起源于著名的武夷山脈。武夷山誕生了紅茶,紅茶之祖則孕育于桐木關。想到這里。我忽然感到對腳下的雄關,有一種沖動的景仰。于是,情不自禁地步韻古人之風雅,脫口而出曰:
正山小種當鼻祖,化出閩紅比天姝。
艷透香濃金瑪瑙,工夫茶里有功夫。
繆君見我忘情,順勢挑起另外一個話題。說是腳下的桐木關,古來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隘。其每逢天下動蕩,這里便成為熱鬧的場所、兵家必爭的要地。一場場刀兵廝殺。一次次變換城旗,在這僻處深山之中的桐木關上,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歷史畫面。然而,在這些厚重的爭戰歷史畫面中,是何因而能夠孕育出一品聞名天下的名茶呢?
繆君的疑問,何曾不是我向來苦苦追尋的答案?往常。每當我以平和清寂的心情品啜著正山小種紅茶的時候,思此答案,便會心血激涌,不能自禁。今天,繆君再提此問,恍惚間,從遙遠的時空中,傳來了一陣比一陣清晰的刀槍撞擊聲和勇士吶喊聲。頓時,我似乎看到了烈士的陽剛與殷紅。頃刻間,眼前又幻化出了一杯杯馨香的茶水,茶水是紅色的。
哦!我終于明白了!
我和繆君,帶著滿足和愉悅,帶著崇敬和祝福,離開了桐木古關。車行于路上,我的思緒仍然久久不能平靜。心里不斷翻涌著一個結論:佳茗自古出名山,獨有紅茶孕桐木。勇士陽剛灑熱血。化出殷紅企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