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解放蘇里格

2008-01-01 00:00:00
十月 2008年1期

題記: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和供應商,中國石油要“保障供油,平穩供氣”,對石油來說,“加油站越多,責任越大”,對天然氣而言.“下游用戶越多,責任越大”,一百個用戶用不上氣是社會問題,一千個用戶用不上氣就是政治問題?!氨U瞎┯?,平穩供氣”,這是中國石油叉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

氣勢篇

2005年,北京。11月底的一天,氣溫驟降。這一天,每一位行走在北京街頭的人都想趕快回到家中,因為家中強勁的暖氣能使被嚴寒禁錮的血管得到舒張,讓溫暖的快意瞬間傳遍每一個細胞。

同一天,日理萬機的共和國副總理曾培炎到北京燃氣集團一個小小的供熱站視察工作,詳細了解有關天然氣供應及鍋爐裝置運行情況。

同一天,北京市遭遇30年一遇的嚴寒,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而居民的室內溫度都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這一天的北京是寒冷的,但北京人卻是溫暖的。

同一天,西去京城1100公里的毛烏素沙漠腹地,寒風凜冽。來自中國石油遼河油田-的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第二項目部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畢文亮正驅車趕往剛剛完鉆的蘇10-50-50井場。兩天前,由于氣溫驟降,-10號柴油凝固,所有以柴油為燃料的裝-置全部癱瘓,今天,這些裝置“喝”上了從靖邊縣城緊急調運的30號柴油,他要去看一看壓裂工程的準備情況。車在沙丘間顛簸前行,一位同車的工程師似乎是不經意間問了一句:“畢總,明年的這個時候,咱生產的天然氣就可以輸到北京了吧。”

2006年5月12日,筆者乘坐的汽車也奔馳在廣袤的毛烏素沙漠。

轉過一個沙丘,眼前是一片平坦開闊的草地。驀然間,汽車左右兩邊的三座井架躍入眼簾。筆者用相機的長鏡頭拉近了一座井架,于是,“川西鉆探·川鉆46隊”幾個大字赫然入目。

“蘇5區到了。”隨行的長慶油田公司第三采氣廠工會李明副主席告訴筆者。

這是2006年5月12日下午,筆者在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合作開發的蘇里格氣田蘇5區塊看到的一幕。而就在當天上午,記者看到的是另一個場面:遠處,在天幕和沙漠之間,兩座井架像擎天的巨臂;近處,數十臺壓裂車奏出震天的驚雷——由遼河石油勘探局合作開發的蘇lO區塊,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終于是時候了。從2000年8月26日蘇6井噴出強大的天然氣流到現在,蘇里格沉寂的時間太久了。

半生不熟的肉

毛烏素沙漠的春天是美好的。而毛烏素沙漠里,蘇里格氣田開發的春天,一如北國的春天那樣姍姍來遲,卻別有詩意。

我們所說的蘇里格氣田,在行政區劃上,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北部,橫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時間回溯到800多年前的元初,傳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數十萬蒙古鐵騎行軍到毛烏素沙漠腹地,在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山前扎營休息。一天,當鍋里的肉煮得半生不熟的時候,敵方突然來襲,蒙古大軍倉促進食后迎戰敵軍,結果大獲全勝。于是這里便得名“蘇里格”。在蒙古語里,蘇里格便是“半生不熟的肉”的意思。

2000年3月,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在蘇里格地區確定了一口以上古界盒8和山1(兩個地層的名稱,盒8指石盒組8段,山l指山西組I段)為目標的天然氣探井——蘇2井。在3400多米的地層深處。鉆頭刺穿了目的地層,經過儲層改造措施和試氣,該井噴出強大的天然氣流。當年8月26日,部署在該地區的另一口重點探井蘇6井也鉆穿同樣的目的層,經過實施壓裂作業,該井噴出了無阻流量達120多萬立方米的高產氣流——蘇里格氣田宣告誕生。此后,經過較為細致的地質研究,在更多探井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礎上,2003年,蘇里格氣田上報探明儲量達到5336億立方米,并得到國家儲委認定。5336億立方米,按照油氣當量的折算公式,相當于一個5億噸的大油田,它意味著蘇里格氣田將成為我國陸上探明的第一大氣田,也意味著為首都北京供氣的陜京天然氣管道有了更可靠的資源保證。一時間,在我國北部的鄂爾多斯盆地毛烏素沙漠腹地發現大氣田的消息不脛而走,國內各大媒體和眾多國際通訊社紛紛發布這一重大消息。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的石油職工,無不歡欣鼓舞。

但人們很快發現,蘇2井難以穩產,蘇6井的壓力也迅速下降,在關井后,壓力恢復緩慢。而且這一現象在此后的開發評價井中也相繼出現。此時,勘探家們才意識到,他們所面對的蘇里格氣田,地質結構和儲層特性異常復雜,開發方面將遇到極度嚴峻的挑戰。果不其然,在此后長達5年的漫長時間里,蘇里格氣田的天然氣開發進展異常緩慢。到2005年底,只累計采出了3.2億立方米天然氣——曾經名噪一時的蘇里格大氣田,真的成了一塊半生不熟的肉。

永遠凝固的河

數千萬年前,鄂爾多斯地區是另一番景象??v橫交錯的河流和大小不一的湖泊中,各種史前動物在游弋。那時的鄂爾多斯是一個史前生物的天堂。在這些河流和湖泊中,一場滔天洪水可能帶來厚厚的沙粒淤積,而沙層不久又被淤泥所覆蓋,河流隨之改道。然而有一天,這種景象在突如其來的地質變遷中被凝固成了永恒,并深埋在3500多米的地層深處,形成了鄂爾多斯盆地特有的河流相三角洲沉積體系。這種復雜的沉積體系,使蘇里格氣田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開發難題。

正是這種沉積體系,決定了蘇里格氣田的儲層特性。整個大蘇里格地區,包括現在蘇里格氣田的東部、北部、西部,分布面積達4萬多平方千米,預測資源量超過3.8萬億立方米,以上古界的盒8和山1氣藏為主。與其他規模開發的整裝氣田儲層性質完全不同。這些已經投入開發的整裝氣田,只要找到砂體,就等于找到了儲層,而在蘇里格氣田,縱向上,多達14個沉積體系層層疊疊,即使是同一個砂體也可能被夾在其中的致密泥巖巖層分割開來,儲層和非儲層難以通過地震識別,找到砂體并不意味著找到儲層。橫向上,不同沉積時期的儲層犬牙交錯,儲層或疏或密,支離破碎,導致儲層之間不連通或連通性極差,使一個儲層與鄰近儲層無法形成同一壓力體系。在油氣藏描述上通常把儲層的這種特性叫做非均質性,但蘇里格氣田的非均質性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好像整個儲層被分割成一個個的小塊。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說,在別的氣田,儲層像棉被,而蘇里格氣田的儲層像雞窩。即使找到了儲層,也面臨著低滲、低壓、低產的挑戰,如果不實施壓裂等儲層改造措施,氣井普遍沒有自然產能。這樣的儲層特性,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單井控制儲量小、產量低、壓力下降快,穩產期短。其間接結果是,投資回報率低甚至嚴重虧損,沒有經濟開發價值。按照前期開發評價中的常規鉆井。一口3500米的天然氣開發井,綜合建井成本大約1200萬元。加上配套的開發成本,單井綜合投資高達1500萬元,按目前的天然氣價格,蘇里格氣田的單井累計產量至少要達到2000萬立方米以上,才有經濟效益可言。但實際上,在前期的開發試驗中,平均單井最終采出量只有1800萬立方米,虧損是鐵定的。更讓長慶油田無法接受的是,前期評價和開發先導試驗中,三維多波、二維多波等地震技術,水平井鉆井、欠平衡鉆井、空氣鉆井等鉆井技術,CO2壓裂、大規模壓裂等各種先進的儲層改造技術都曾在蘇里格一試身手,最終都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儲量巨大的蘇里格氣田難以形成規模開采,八十多口開發井或開發評價井5年的累計產量只有3億多立方米,還不及中國西部另一個氣田——克拉2氣田一口氣井一個半月的產量。

兩大難題擺到了開發者的面前:一是提高鉆井成功率,提高單井平均產量;二是要降低鉆井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此,長慶油田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中國石油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曲折延伸的路

“看,我們到了。”李明的提醒把記者拉回到現實中來。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兩臺巨大的升降機吊臂直指蒼穹。那的確是我們當晚的宿營地——年處理能力達30億立方米的蘇里格第一天然氣處理廠。

長慶油田有油有氣,油氣并舉,但無一例外全是難啃的硬骨頭,同樣,長慶人別無選擇和這一塊塊硬骨頭較上了勁兒。

1983年,最終探明儲量達3.3744億噸的安塞油田被發現,該油田儲層埋藏深度為400-1600米,平均有效滲透率只有0.49毫平方微米,是國內外罕見的“低滲、低產、低壓”油田。同一年,靖安油田的發現井也鉆探成功,后來證實,靖安油田同樣是一個“低滲、低產、低壓”油田。安塞油田的巨大儲量吸引了一些國際著名油田開發公司的注意,CER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但該公司試驗研究后得出的結論是:安塞油田沒有開發價值。隨之打消了與長慶油田的合作意向,放棄了參與合作開發安塞油田的機會。

然而,長慶油田沒有放棄。在經過12年艱苦探索之后,1995年,在油價與1983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安塞油田開發技術難關被攻克,實現規模開發。此后不久靖安油田也投入規模開發。2005年,安塞油田的原油產量突破200萬噸,而靖安油田后來居上,2005年產量突破300萬噸。

在此過程中,長慶在實現了10個毫平方微米油藏的成功開發后,相繼攻克了1個毫平方微米、0.5個毫平方微米特低滲、超低滲油氣藏的開發難關,大批難動用儲量被解放出來。這一過程,體現了長慶油田不折不撓的企業精神,展示了長慶油田技術創新的實力。這一過程也說明,某一時期遇到的困難,并不意味著永遠不能逾越。

這一天雖然姍姍來遲,但終于還是來了。隨著中國石油集團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舉措的出臺,隨著長慶石油勘探局、遼河石油勘探局等五家未上市企業的加入,隨著一個個技術難題的攻破,隨著“技術集成化、材料國產化、設備撬裝化、服務市場化”戰略的實施,蘇里格氣田有效開發的瓶頸技術相繼取得突破,會戰之勢迅速形成。

2006年底,剛剛啟動合作開發只有一年的蘇里格氣田,已經出現了幾個方面的良好趨勢。鉆井周期由原來的45天左右,縮短到15天以內;單井油管和套管可節約成本200萬元。加上井口簡化、計量簡化等措施,其結果是,單井平均綜合建井成本由原來的1200萬元,降至800萬元以內。與此同時,開發井的鉆井成功率卻大為提高。按照開發先導試驗中形成的靜態和動態評價標準,合作開發前,累積產量可以達到2000萬立方米以上的I+Ⅱ類井比例只有62.7%左右,到2006年5月份,這一比例提高到了73.7%左右,提高了11個百分點。雖然這一切都有繼承性,但所有這些技術和思路更具顛覆性的色彩,這是一種創新與發展的色彩。

毛烏素沙漠的鉆井工程施工季節從3月初開始,到2006年5月底,五個項目經理部和長慶油田采氣三廠的第一輪鉆井剛剛進入高潮,但好消息已經接踵而至。2006年5月31日,時任長慶油田采氣三廠黨委書記、蘇里格氣田開發技術攻關組組長的張振紅向記者介紹說:“從目前完鉆72口開發井看,效果比預想要好得多。”與此同時,30億立方米骨架工程、30億立方米天然氣處理廠工程相繼開工……寂靜荒涼的毛烏素沙漠,春天來了。

出烏審旗政府所在地達布察克鎮東南5公里,一個醒目的廣告牌有些歪斜地立在路邊,“中國陸上探明儲量最大的天然氣田——蘇里格大氣田”兩行大字依然清晰可辨,但鮮紅的背景色早已褪去。7年過去了,蘇里格之花也像這個廣告牌一樣,褪盡了當初的嬌艷與浮華,變得平實而厚重。

從2005年底,合作開發正式啟動不到兩年時間內,合作開發之初確定的“I+Ⅱ類井比例達到80%,綜合建井成本控制在800萬元以內”的目標提前實現,蘇里格氣田實現規模開發、有效開發的兩大瓶頸全面突破,蘇里格氣田再次被喚醒。

也是在這7年中,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天然氣的需求量呈“爆炸式”增長。7年內,中國石油迎來一個石油天然氣儲量快速增長的春天;7年內,中國石油集團完成了重組改制后的轉型,物探、鉆井等工程技術水平獲得長足發展;7年內,“寶石花”在中國石油盛開。我們有必要把鏡頭拉得更遠些,去領略這7年的春光。

花開有時

2006年底,在西安召開的中國石油第二屆天然氣-開發年會上,中國石油副總裁胡文瑞把蘇里格氣田發現并實現規模有效開發稱為新世紀中國石油最鼓舞人心的三件大事之一。

胡文瑞副總裁描繪的三朵奇葩中,冀東的10億噸大油田、慶深氣田都已經次第開放,只有蘇里格氣田,“十五”初期花蕾初現,“十五”末年仍然是“含苞待放”。關心蘇里格的人們都期待這朵奇葩的盛開。

長慶幸運地探明了巨大的油氣資源量,又不幸地與世界級的低滲、特低滲甚至超低滲油氣藏狹路相逢。

滲透率是指流體在多孔固體介質中的流動能力,一個儲層的優劣,主要由三個指標構成,一是含油氣飽和度,二是孔隙度,三是滲透率。如果把孔隙度比做巖石孔隙中裝人液體的能力的話,那么滲透率就是指油氣從孔隙中流出的能力,而含油飽和度則是指巖石孔隙中流體所含油氣的多少。有人形象地比喻說,孔隙度是瓶子的大小,滲透率是瓶口的大小,而含油飽和度則是指瓶子中裝的油氣的多少。在石油天然氣行業,人們通常把滲透率低于50毫平方微米稱為低滲透,把滲透率低于10毫平方微米稱為特低滲,而把滲透率低于1毫平方微米稱為超低滲。70年代長慶面對的隴東侏羅系油田,屬于低滲透中的高滲透,滲透率一般在30 50毫平方微米。進入80年代,10個毫平方微米的油藏開發技術取得突破,長慶油田原油產量達到并穩定在140萬噸左右。

進入90年代中期,盆地勘探由侏羅系全面轉向三疊系。90年代中期發現的靖安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低滲透油田,最初探明儲量只有l億多噸,此后經過精細藏描述,儲量進一步增加,目前探明儲量已經超過3億噸。這個油田是典型的特低滲透油田,滲透率只有1個毫平方微米左右。投入開發后,長慶油田采用了區塊整體壓裂、同期或先期注水等10項技術,形成了“防蠟、防垢、防氣、防磨、防腐、降低井口回壓”的“五防一降”井筒管理技術,探索出了“合理、優質、高效”的“靖安模式”。目前該油田已經成為長慶的三大支柱油田之一,年產量超過300萬噸。五里灣一區是靖安油田的一個區塊,這個區塊的探明儲量已經超過1億噸,通過以上技術的應用,目前,僅該區塊的年產量已經超過100萬噸。早在1998年,靖安油田就被中國石油集團授予“高效開發新油田”項目獎。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藏是典型的“三低”油氣藏,“十五”期間,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中,滲透率在l毫平方微米左右的占了66.3%。1個毫平方微米的問題解決了,大批未動用儲量就解放了。2001年10月,儲量規模更大的西峰油田誕生,該油田平均滲透率只有1.2毫平方微米。由于解決了1個毫平方微米的特低滲油藏開發技術難題,佐以超前注水、井網匹配等新技術,西峰油田很快投入開發,使只有1至2噸的探井單井產量增加到了30噸,開發井產量達到100噸以上,很快形成了100萬噸的產能。

在長慶油田攻克低滲透的過程中,以縱式鉆井、注水、壓裂、油井方案優化和地面配套等為代表的8項全方位的技術攻關全面展開。經過8年開發,井組試驗、先導試驗和工業化試驗,逐步形成了具有長慶特色的提高單井產能、提高采收率、提高整體開發效益的三大系列三十多項配套技術。以安塞油田為例,在原來沒有自然產能的情況下,把單井日產量提高到4噸以上,總產量超過200萬噸。1995年,安塞油田正式投人開發后,4年內收回全部投資,獲得較好的開發效益,被中國石油集團定義為“安塞模式”。虎狼峁和王窯東等區塊的儲層埋藏深度為400-1600米,是國內外罕見的“低滲、低產、低壓”的特低滲透油田,一般滲透率只有0.5毫平方微米左右,目前,兩個區塊形成了120萬噸的產能。

從安塞油田到靖安油田,再到西峰油田,長慶油田一再突破滲透率極限,10毫平方微米、1毫平方微米、0.5毫平方微米,長慶人取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如果說0.5個毫平方微米是長慶挑戰低滲透的第三場戰役的話,它的勝利又使一大批儲量得到解放,使目前探明儲量的90%可以動用。但長慶并沒停止,兩年前,沖擊0.3個毫平方微米的戰役已經打響,目前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

長慶的天然氣開發,也始終伴隨著低滲透問題。1997年,探明儲量達3377億立方米的靖邊氣田隨著第一條陜京天然氣管道的修建而投入大規模開發。從而拉開了長慶人與低滲透氣藏決戰的序幕。2004年,該氣田產量突破40億立方米;2006年,該氣田的產量達到55億立方米。此后是榆林、勝利井等氣田,2004年,長慶天然氣產量超過70億立方米。2006年這一數字被長慶人改寫為86億立方米,2007年,長慶油田的天然氣產量達107億立方米,繼四川、塔里木之后,成為我國第三個百億大氣田。至此,鄂爾多斯低滲透氣田實現了有效開發。

廣袤的鄂爾多斯盆地,面積達37萬平方公里,山巒環抱,黃河環繞,屬中國大型沉積盆地之~。東有龍頭昂首的呂梁山,南倚堅如磐石的秦嶺,北接綿延起伏的陰山,西連擋沙遮風的賀蘭山,地域橫跨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五省區。

公元前,西漢王莽時代,就有“高奴出脂水”之說。東漢的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述“高奴有洧水可燃”。北宋的沈括在其所著的《夢溪筆談·雜志》中,有“漉延境內有石油,此物必后大行于世”的描述——“石油”一詞從此誕生。

1905年,清政府在盆地中部建立官辦油廠,但產量很低。真正讓鄂爾多斯盆地煥發青春的是新中國。作為整個盆地的油氣勘探開發主體,長慶油田2006年的油氣當量達到1700萬噸,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石油第二大油氣田、產量增長最快的油氣田和中國陸上第三大油氣田。在長慶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深厚的精神積淀,正是靠著這種強大的精神動力,長慶人一再突破低滲透極限,也為規模有效開發蘇里格氣田探索出了技術之路。

長慶奇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鄂爾多斯盆地石油勘探進入了全面的地質勘察時期。1957年,陜北石油勘探處在甘肅環縣以南的曹渠子鉆出了隴東第一口基準井。1966年,銀川石油勘探局又在隴東基準井的基礎上,獲得了三疊系油砂層,這一發現為此后展開的石油大會戰奠定了基礎。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5萬人的石油大軍,浩浩蕩蕩開入鄂爾多斯盆地,石油會戰拉開序幕。1970年9月日產原油36.3立方米的慶1井宣告了馬嶺油田的誕生,1971年2月吳旗地區勘探再獲突破,陜北第一口探井吳1井獲14.22噸的工業油流,6月,又一口探井馬9井完鉆,日產原油258立方米……五路會戰、紅井子會戰等一系列會戰相繼在那個年代展開。在這些會戰中,發現了一批侏羅系油藏,馬嶺、城華、紅井子等油田相繼誕生。這一系列發現使長慶油田在80年代原油產量穩定并徘徊在140萬噸左右。這一時期,侏羅系勘探陷入停頓,資源接替危機隨之產生。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長慶油田的勘探戰略實施了兩個歷史性的調整,即由侏羅系找油為主轉向三疊系找油為主,由中生界找油轉向古生界找氣,并且確定了“油氣并舉.協調發展”的戰略。戰略的調整隨之帶來了油氣勘探的突破,1983年,當時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2億噸的安塞油田被發現,接著3億噸儲量規模的靖安油田誕生。1989年日產天然氣13.9萬立方米的“陜參一井”完鉆,靖邊氣田誕生……但新的發現并沒有給長慶人帶來長久的喜悅,因為與侏羅系油藏相比.這些新發現的油氣田都屬于低滲、低壓、低產油氣藏.沒有自然產能??吹玫降馁Y源卻拿不出來,資源矛盾仍然沒有得到解決,長慶油田依然深陷困境之中。

惡劣的地表環境、深厚黃土層對地震勘探和加深地質認識的限制、特殊的地質結構和越來越惡化的社會環境等,都在威脅著長慶油田。整個90年代,長慶人都在“三低”油氣藏的開發研究之路上艱難探索,從油氣藏評價、先導試驗到工業。

實踐上的積累必然帶來認識上的飛躍,21世紀初,“三個重新認識”作為長慶人在長期勘探開發實踐中形成的認識成果,迅速成為指導長慶油田各項工作的思想方法。重新認識鄂爾多斯盆地資源潛力,堅定了長慶人不斷尋找大油氣田的信心,開創了安塞、靖安、西峰、姬塬、靖邊、榆林六大油氣田并舉的局面。重新認識長慶的低滲透,使長慶人清醒地面對現實。頑強地挑戰極限,繼攻克10毫平方微米之后,又實現0.5毫平方微米儲層成功有效開發,并把目標盯向0.3毫平方微米儲層。重新認識自己,不僅使長慶人有了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氣。也有了勇于實踐、敢于發展、能夠發展的自信和決心。

認識的飛躍又推動了實踐的進步。2000年后的6年以來,長慶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儲量超過1億噸,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每年新增原油產量超過100萬噸,新增天然氣產量超過10億立方米。

1997年以來,長慶相繼實現了向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等大城市供氣。2003年,實現了油氣當量突破1000萬噸的歷史跨越。

“甩出去,打下去”打破了傳統限制,使“甩出去”有了新發現。首先是立足西峰油田,向東、向北、向西三個方向甩開預探,發現合水億噸級儲量目標、上里塬——坪莊長8含油有利區,在環縣——賀旗地區獲得新發現。其次是立足鐵邊城,向西、向北甩開,發現堡子灣一馬家山地區中層、中下層和中上層復合含油層系,預計儲量規模達1.2億噸,發現小澗子中下層、中上層新的復合含油區,具備5000萬噸儲量規模;天然氣勘探在鎮原與惠安發現了山西和太原組的含氣砂層;在孤山和靖邊南分別發現了上古和下古的含氣儲層,展示了天然氣勘探的廣闊前景?!按蛳氯ァ币灿行峦黄?。立足白豹上層、中上層打下去,發現了兩個中下層含油富集區,預計可新增儲量5000萬噸以上;立足姬塬中上層打下去,發現了中下層油層,預計可新增儲量5009萬噸……

從安塞到姬塬,從靖邊到子洲——清澗,以及新的儲量接替區,長慶的勘探之路還在延伸,但展現在長慶人面前的,是更加美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西峰高度

2004年5月27日,新華通訊社向全球發布了中國石油在西部隴東地區發現西峰油田的消息。并稱這個超四億噸級儲量規模的大油田是中國石油近十年來找到的第一個如此規模的大油田。緊接著,路透社、中新社等相繼發布了這一消息,數以百計的報紙、網站和電視臺更是在顯要位置和重要時段播發這則消息。

西峰油田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境內的董志塬。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地表屬于典型的黃土塬地貌形態,地勢北高南低,溝壑縱橫,地面平均海拔1341米。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的隴東石油會戰到20世紀末,受地質認識和技術水平限制,西峰地區三次勘探都無果而終。

重新認識鄂爾多斯、重新認識低滲透、重新認識自己,創新的大門轟然大開。對西峰地區三疊系進行重新解剖的結果,推翻了原來認為該地區三疊系為湖底扇沉積、不具備成藏條件的結論,形成了該地區為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相的地質認識。

基于新的地質認識,長慶油田公司加大了西峰地區勘探力度,通過油藏評價、油藏精細描述和滾動勘探開發等技術,儲量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9月,新華社再次播發了關于西峰油田的消息,稱該油田三級儲量已達5億多噸。

西峰油田主力含油層為三疊系長8(一個叫延長組8段的地層),屬低孔、低滲油藏。經過近幾年的勘探與油藏評價,證明西峰油田長8是一個整裝、儲量超過億噸的大型低滲巖性油藏。為搞好西峰油田的滾動勘探開發,通過對特低滲儲層室內基礎實驗研究,長慶的地質專家們建立了適應西峰地質特點的特低滲透油藏非達西滲流方程。油藏評價同時展開,針對西峰長8為隱蔽性巖性油藏的特點,評價中主要采用了油水層判識技術,整體研究、整體解剖、整體評價、分步實施技術,評價成效顯著。油藏描述技術在西峰也得到成功應用,搞清了儲層的低滲成因和影響物性的主要因素,從而在開發中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對策。

如果說油藏評價和油藏描述是為油田開發作前期準備的話,那么井網優化技術的應用,則是西峰油田快速高效開發的關鍵。通過采用常規油藏工程研究、數值模擬,借鑒安塞油田、靖安油田同類油藏開發經驗,優選出菱形反九點井網,獲得了良好的開發效果。西峰油田除了低滲,還有低壓。對于低壓,長慶成熟的超前注水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整體采用了超前注水技術,與同步注水區油井相比,初期每日單井增產1.26噸,投產1年后增產1.0噸。對于低滲低壓油田,儲層壓裂改造技術必不可少。西峰油田開發中以整體優化壓裂技術為核心,綜合應用“特低滲儲層壓裂地質研究技術、低傷害壓裂液技術”等主體技術和配套技術,取得顯著效果。某區壓裂前單井平均日產只有幾噸,整體壓裂后試排平均日產油量達37.5立方米。

此外,叢式井單管集輸工藝技術、原油三相分離技術、小水量穩流配水工藝技術、低液量高氣油比油井功圖法自動計量技術、油井井口功圖計量技術、不加熱密閉輸送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在西峰油田都得到了推廣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3年,時任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股份公司總裁的陳耕在西峰現場辦公中,要求西峰油田的開發要充分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王道富此后提出:“把西峰油田建成中國陸上低滲透油田現代化開發的一面旗幟?!敝链?,西峰油田的開發大幕正式拉開。

2001年西峰油田誕生,2003年開始產能建設,2004年,西峰油田的原油產量達到58.8萬噸,2005年超過100萬噸。安塞油田從建產到產量實現100萬噸用了12年時間,靖安油田用了4年時間,而西峰油田只用了2年時間,創造了高質量、高科技、高效益和高水平開發低滲透油田的新紀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之花在西峰盛開,西峰也因此而成為中國石油低滲透油田高效開發的新模式。姬塬之戰

姬塬地區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西部,勘探面積8000平方千米。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現已證明該地區為多油層復合含油區,除發現大規模展布的長2、長4+5油層外,還發現了延長組其他層位及延安組油層。截至2004年底,除已擁有三級儲量近3億噸外,還預示了更大的勘探潛力,使這一區域成為鄂爾多斯盆地未來重要的戰略接替區。

姬塬油田的勘探開發過程,是長慶人油氣勘探開發這幅壯美畫卷的縮影,通過姬塬之戰,我們更能體會到長慶人“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精神。

姬塬地區的勘探早在20世紀中葉就已經啟動。1950至1969年間,遵循“背斜找油”理論,通過重、磁力詳查和電法勘探對該區域進行區域偵察,完成了一系列電法剖面,并開展地質詳查,鉆探了7口探井。雖然沒有取得重大突破,但對區內的石油地質條件及含油性形成了初步認識。70年代初,以侏羅系為主要目的層,對姬塬北部進行勘探,24口探井打下去。只有少數出油點,沒有取得重要進展。在北部勘探沒有進展的情況下,1976年至1980年,姬塬地區的勘探停頓數年后,長慶啟動了第三階段的東部勘探,但在姬塬東坡的探井20口,只有兩口試獲工業油流,勘探仍未取得突破。1982年到1993年,以姬塬南坡侏羅系勘探為主的第四次姬塬之戰打響,其間共鉆探井24口,這次終于小有收獲,發現了元城、樊家川兩個侏羅系油田。

1983年.陜北安塞和靖安兩大油田被相繼發現,盆地勘探整體轉移到陜北地區,姬塬地區的勘探再度中斷。此后,由于對三疊系延長組特低滲透油層開發缺乏技術儲備不能有效動用,連續幾年勘探思路又轉移到尋找侏羅系油藏,因而姬塬南坡勘探又受重視,1989年到1993年先后完鉆探井28口,12口井獲得工業油流,探明了慶101井區、慶64井區、樊101井區等一批侏羅系油田,累計提交探明地質儲量3410萬噸。

隨著安塞油田的成功有效開發,姬塬勘探進入第五階段,并由尋找侏羅系油藏轉而尋找三疊系油藏。在這次勘探中。雖然發現了姬塬地區的延長組油藏,但卻與大發現的機遇擦肩而過,只新增了長1探明地質儲量532萬噸。

雖然這五次勘探均未獲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第五次勘探因受當時認為長4+5為湖侵期,難以形成有效的儲集體的認識局限,未能對中淺層油藏進行試油,但長慶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逼近了大油田。

在落實姬塬地區長2油藏儲量規模的同時,及時捕捉中淺層油藏動態信息。針對在一口老井某些長4+5層位試油獲得8.42噸工業油流的地質信息,適時對該區以往鉆穿中淺層油藏的探井進行了復查,對1997年完鉆的元48井中深層油藏進行了試油,獲得21.59噸的高產油流。此時,人們才意識到,姬塬地區長4+5油層儲量有著巨大的勘探潛力,引起了高度重視。為了加快該區中淺層油層的勘探,隨后開展了油層對比、砂體預測等一系列工作,并結合最新研究成果.確定鐵邊城區作為勘探突破口,對原部署進行調整,加大了該目標區鉆探工作量的投入,勘探獲得重大發現,實現姬塬地區中淺層勘探的重大轉移。

先期的勘探成果,推動了地質認識的加深。與原來長4+5難以形成大規模儲集相反,新的觀點認為,姬塬地區緩坡帶砂體發育,厚度大,物性好,成為低滲背景上相對高滲帶,三角洲砂體向湖盆中心延伸,生儲蓋配置好,臨近生烴中心,易捕捉油氣,是油氣聚集的有利場所。在此認識指導下,加快了姬塬長4+5地層的勘探。此后的勘探一路凱歌高奏,長慶油田堅持“勘探開發一體化”和“甩開預探一塊,落實評價一塊,開發試驗一塊”的部署思想,共完鉆探井、評價井119口。目前完試87口.5l口獲得工業油流,在相應地區初步落實了3個億噸級規模含油區。

姬塬地區擒獲三個億噸級后,長慶油田迅速啟動開發工程。姬塬一鐵邊城長6和長8儲層為低孔、特低滲儲層,在進一步認識鐵邊城長6和長8層儲層改造地質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了儲層改造工藝技術研解放蘇里格·報告文掌究,研究成果及時應用于2004年研究區各類油井的現場改造,改造效果顯著提高,形成了適合鐵邊城地區中淺儲層改造的有效模式。截至目前共壓裂改造55口井,41口井壓裂后獲得工業油流,占壓裂總井數的74.6%,其中22口井試排產量大于20噸,占壓裂總井數的40.0%,壓裂改造效果良好。在姬塬地區規劃近期建產100萬噸。另外還在另一區塊規劃第二個百萬噸。大量資料表明,這一地區將是長慶油田下一步增儲上產的又一重要地區。

從安塞到西峰,從榆林到姬塬,我們看到了長慶人在油氣勘探開發方面的硬實力。從“三個重新認識”到“甩出去,打下去”,我們也看到了長慶強大的軟實力。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面對蘇里格氣田低滲、低壓、低產、非均質性強等難題,長慶一定會知難而進,并取得最終的勝利。

氣魄篇

BP、TOTAL等國際研究機構和國內眾多研究機構的反復測算和前期開發評價說明,蘇里格氣田的儲量是落實的。有困難,但要堅定信心,因為蘇里格氣田的開發,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把氣采出來,滿足下游不斷增長的需求就是最大的政治。采不出來,說什么都沒有用。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冉新權

每年的3月到5月,古城西安應該是一個從姹紫嫣紅到綠肥紅瘦的季節,是萬物生長的季節。

2005年3月到5月,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對外合作部的趙建新整整瘦了16斤。

但趙建新對筆者說他無怨無悔,參與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的前期工作是他一生的榮幸。通過他和他的同仁們的工作,為我國探明儲量最大的氣田實現規模有效開發鋪平了道路。更重要的是,在他們手中,一種新的合作體制從此產生。

20世紀末,長慶油田在三角洲成藏理論和煤成氣理論的指導下,天然氣勘探開始向鄂爾多斯盆地的中北部轉移。2000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在蘇里格廟附近部署的兩口天然氣探井相繼噴出強大的天然氣流,從而宣告了蘇里格氣田的誕生。

然而,這里卻成為長慶石油人曾經的傷心之地——5年的開發及評價工作進展緩慢。

“魚與熊掌”的命題

2001年9月7日,為實現蘇里格氣田的有效開發,長慶油田公司成立第三采氣廠。同時明確第三采氣廠負責蘇里格氣田的開發。

人們希望采氣三廠成立后,能帶來蘇里格氣田新的好消息。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一個個開發試驗失敗的壞消息。根據蘇2井、蘇6井壓裂作業后的產能情況,人們最初雄心勃勃地為蘇里格氣田確定了平均單井日產40萬立方米的開發計劃。但這一計劃很快流產,此后不得不調整為25萬立方米,接著是15萬立方米、10萬立方米、8萬立方米。結果還是達不到,即使有個別井達到了,也會很快降下來。那么5萬立方米總行了吧,結果還是穩不住,于是又調整到3萬立方米。產量的一次次下調,使人們對蘇里格氣田的認識也由高產氣田變為復雜氣田,繼而是低產氣田,最后又定義為邊際氣田,甚至有人認為是無開發價值的氣田。這一過程中,也使相對于產量分別達50億立方米、20多億立方米的采氣一廠和采氣二廠來說,年產量不足1億立方米的采氣三廠處境尷尬。

采氣三廠的經歷折射出了蘇里格氣田的巨大開發難題。然而,蘇里格氣田又必須實現有效開發。在整個鄂爾多斯盆地,目前發現的天然氣資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下古界的靖邊型,屬于整裝的碳酸鹽巖氣藏;二是上古界的榆林型,屬于整裝的砂巖山2氣藏;三是上古界的蘇里格型,屬于非均質性強、連通性差的盒8和山1砂巖氣藏。在這三種類型氣藏的探明儲量中,蘇里格型占55%以上。更重要的是,根據預測,在鄂爾多斯盆地10.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中,蘇里格型氣藏所占比例高達70%以上。如果蘇里格氣田不能實現有效開發,那么,同類型的氣藏就無法實現規模有效開發。

一方面,受體制、投資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蘇里格氣田無法實現規模有效開發。另一方面,巨大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又要求蘇里格氣田必須實現規模有效開發。這是一個“魚與熊掌”的命題,在經濟效益與政治責任之間,長慶油田被推向了矛盾的風口浪尖,中國石油也被推向了矛盾的風口浪尖。

正確認識蘇里格氣田的開發難題是必要的,但正如時任中國石油勘探板塊副總經理的冉新權所說:“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條件的,蘇里格氣田的開發難題也不例外。長慶油區解決不了的問題,不等于中國石油集團解決不了;一段時間內解決不了的難題,不等于永遠解決不了;上市企業單獨解決不了的問題,與未上市企業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后不一定解決不了?!迸c蘇里格氣田開發難度相似的北美圣胡安氣田已經實現了有效開發。難道蘇里格氣田的開發真的走人絕境了嗎?

第三條道路

采氣三廠的前期評價和先導試驗,從宏觀上證明了四個方面的客觀現實:第一,蘇里格氣田的儲量是落實的。5年的開發評價中,不僅長慶油田和國內相關研究機構都做了大量工作,而國際上包括BP、道達爾等國際著名的石油公司都參與了開發評價,經過反復測算,都證實蘇里格氣田5336億立方米的探明儲量是落實的。第二,基本明確了蘇里格氣田開發的主體技術。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逐步看清了蘇里格氣田開發的主體技術思路。第三,形成了“依靠科技,創新機制,簡化開采,蘇里格氣田是可以有效、經濟開發”的總體認識。第四,初步明確了“提高I+Ⅱ類井比例、簡化地面工程,降低綜合建井成本”的開發思路。可問題的關鍵是,要降低綜合建井成本,起決定作用或者說起主導作用的是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必須通過提高鉆井速度、降低油管和套管投資來實現,在這~過程中,工程技術服務企業不僅不能獲得氣田開發中的任何利益,還會喪失一些本來可得到的利益。這種“賠本賺吆喝”的生意,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沒有積極性。因此,如果說技術是制約氣田開發的一個瓶頸的話,那么,體制又成為制約氣田開發的第二個瓶頸。

在蘇里格氣田開發遇到重重困難的時候,中國石油集團內部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一種開發蘇里格氣田的新思路。他們認為,制約蘇里格氣田實現規模有效開發的關鍵性問題只有兩個,那就是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高產井的成功率。蘇里格氣田的確存在低壓、低滲、低產和單井控制儲量少、儲層非均質性強的問題,但在蘇里格氣田面積2萬平方千米的范圍內,要想打一口一點氣都沒有的空井,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在“三低”氣藏中,存在滲透率相對較高、豐度也相對較高的“甜點”。無論是井位優選還是降低成本,技術問題只是一個方面,在長慶油田公司長期探索并形成技術思路之后,關鍵的是要解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問題。

中國石油集團內部重組時,為了避免內部在資源勘探開發方面的競爭,一方面,未上市企業失去了作為法人實體直接大規模參與油氣資源開發的資格。另一方面,作為上市企業的核心資產,已經探明的巨量油氣資源交由另一個或幾個法人實體去開發,沒有先例。有人甚至認為,讓非上市企業大規模參與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有違當初內部重組之初衷。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各未上市企業所屬的鉆井、測井、地面建設、壓裂等工程技術服務隊伍早已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并通過關聯交易的形式與油田公司建立了一對一的服務關系,缺乏適度的競爭。同時,由于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的利潤來源正是油田公司的成本,因此,降低成本缺乏原動力。然而,要想實現蘇里格氣田的規模有效開發,只有打破體制的藩籬,就需要打破這種體制的約束。這需要氣魄,一種敢于打破常規的氣魄。

其實,蘇里格氣田的開發,早已引起了中國石油集團領導層的關注和牽掛。2005年1月22日,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時任中國石油集團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中國石油總裁的蔣潔敏就做出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加快蘇里格氣田開發步伐”的指示。此后不久,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以下簡稱勘探板塊)主管天然氣業務的副總經理冉新權博士接到調往長慶油田工作的調令,調往長慶油田分公司擔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紀委書記和工會主席。在7天后到任的這位副總經理眾多的分工中,第一項職責就和實現蘇里格氣田的規模開發直接相關。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什么重大事件將要發生。

果不其然,4月15日,長慶油田公司向中國石油勘探板塊呈報了《關于“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意見”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有關合作開發蘇里格氣田的21個原則性問題。首先明確了合作開發的原則,即“簡化開采,創新機制,依靠科技,走低成本開發之路”。接著又提出了合作開發的總體目標,即近期建成10億立方米年生產能力,中期建成30億立方米年生產能力,遠期建成50億立方米年生產能力。同時強調了合作管理方式,即統一編制總體開發規劃,統一劃分合作區塊,統一建設主干輸氣管網,統一集氣、凈化、外輸和銷售;分區安排產能建設規模和進度,分區管理?!秷蟾妗穼⒚娣e為4737平方千米的合作區劃分為8個獨立區塊,包括蘇-25井區、蘇10井區、蘇5井區、蘇20井區、蘇6井區、蘇36 11井區、蘇14井區、桃7井區和蘇里格南區。合作開發僅限于地面坐標劃定范圍內上古界二疊系石盒子組8段(即盒8)和山西組l段(即山1)的探明天然氣資源。合作過程中新發現的其他層位的天然氣資源,合作方享有優先合作開發權,但需辦理報批手續。經批準并簽訂補充合同后實施。蘇14井區在與康菲石油公司的國際合作開發擱淺后,由長慶油田公司獨立開發,形成了“5+l”合作開發模式。同時,長慶油田還遞交了關于蘇里格南區實行國際合作開發的報告,擬與道達爾公司進行合作開發。至此,“合作開發蘇里格氣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005年5月25日,中國石油集團主管上游業務的副總經理王宜林在《報告》上簽字。第二天,中國石油發出了《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實施意見》。這份以《報告》為主體內容的文件指出,蘇里格氣田合作的甲方為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乙方為中國石油集團未上市企業,合作期限原則是30年。這份來自中國石油機關的文件同時明確了甲乙方的分工,甲方負責輸氣干線、凈化廠以及主干公路等骨干工程建設。乙方在已取得的合作區內按總體規劃編制開發方案和投資計劃,擔負鉆完井、集氣支線、集氣站及地面配套系統、生產操作等投資。

至此,蘇里格氣田的合作開發正式啟動。

最終的抉擇

2006年3月份,由關仕海帶領的遼河石油勘探局鉆井公司陜北項目部在蘇10井區,使鉆井周期由原來的45天創紀錄地縮短到14天。不久以后,長慶石油勘探局鉆井總公司70518鉆井隊將這一紀錄改寫為11天3小時。又過了一個月,這一紀錄再次被改寫為9天23小時,蘇里格氣田開發井的鉆井周期歷史性地進入了10天的新紀錄。與此同時,單井綜合建井成本下降到了810萬元。而另一方面,效果較好的I+Ⅱ類井比例由原來的62.7%提高到73.7%以上。

體制的突破,就像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一下子打開了思想的寶庫?!昂献鏖_發”概念提出一年后的2006年5月29日,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聯合管理委員會第二次聯席會議在昆明召開。參加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的各項目部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從已經完試的開發井看,效果比預想的要好得多。一年來的實踐證明,蘇里格氣田完全可以實現規模有效開發——信心終于來到了蘇里格。

然而,一年前的2005年6月,當長慶油田公司向中國石油集團內部十余家未上市企業發出招標邀請的時候,籠罩在招投標會議上的卻是懷疑和擔心。2005年6月9日,長慶油田公司向各個中國石油集團內部13家有條件的未上市企業發出招標文件,與油氣勘探開發主營業務闊別了6年之久的各未上市企業,紛紛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蘇里格氣田開發體制的突破,的確給我們帶來薪的機遇,但氣田開發需要大量的投資。需要承擔投資風險。同時,由于技術儲備不足,技術上也要冒失敗的風險。所以,直到遞上標書的那一刻,我們心里仍然忐忑不安?!币晃粊碜晕瓷鲜衅髽I的項目經理在向記者談起當時的心情時,依然感慨良多。

“我們也知道,蘇里格氣田是一塊硬骨頭,是世界級的開發難題,所以,當時我們的壓力是很大的,但我們也相信,通過發揮集團公司的整體優勢,蘇里格氣田的規模有效開發是能夠實現的,所以我們也是有信心的?!绷硪晃蝗^程參與投標的項目經理也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心理。

“當時我們共發出了14份標書,首先是集團公司領導大力支持,為招投標活動創造條件;其次長慶油田公司全方位地提供各種條件;同時,各勘探局或管理局領導都熱心參與,使得招標工作進展很順利。”長慶油田公司副總地質師張明錄對記者說。

雖然有懷疑也有擔心,但勇氣與決心還是在最后一刻占了上風,2005年7月30日,當投標截止日期到來時,14家未上市企業毅然向長慶油田公司投出凝重的一標。長慶油田公司組織了由中國石油集團內部各路專家組成的評標小組,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標,有5家未上市企業獲得合作開發蘇里格氣田的資格。9月上旬,8個獨立區塊中的7個已經名花有主。其中蘇6、蘇36-11區塊被長慶石油勘探局拿下,蘇10區塊歸入遼河石油勘探局名下,蘇5、桃7兩個區塊被四川石油管理局收入囊中,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直取蘇20區塊,華北石油管理局穩拿蘇25區塊。蘇14區塊在與康菲公司的合作談判擱淺后,由長慶油田公司獨立自主開發。至此,8個區塊的開發主體都已落實。同時,蘇里格氣田南區與道達爾石油公司的合作開發談判也進入實質階段,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2005年11月27日,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的5個項目經理部成立。此后,分別來自長慶石油勘探局、遼河石油勘探局、四川石油管理局、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華北石油管理局的工程技術隊伍相繼開進毛烏素沙漠,沉寂了5年多的蘇里格氣田再次煥發生機。

“我今天來,主要是聽聽我們長慶油田還有哪些沒有服務到位,看看大家還有什么需要我們長慶油田做的?!痹谔K里格氣田合作開發聯管會第二次聯席會議上,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王道富的一席話,迎來與會者一片熱烈的掌聲。

從蘇里格氣田聯合開發五個項目經理部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形成了以“統一規劃部署,統一組織機構,統一技術政策,統一外部協調,統一生產調度,統一后勤支持”為主要內容的運行機制。正如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所說,蘇里格氣田形成了“資料、信息、技術共享”的和諧局面,使“寶石花”在蘇里格閃閃發光。

有朋自遠方來

“集團公司在蘇里格氣田開發上,敢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突破體制上的禁區,實現體制上的創新,這一點,是實現蘇里格氣田規模有效開發的關鍵??梢哉f,沒有體制上的創新,就沒有蘇里格的規模有效開發。通過這種體制創新,使蘇里格氣田用市場的力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有機體,其效果勝似一場‘石油會戰’,但形式上既不同于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會戰,也不是單打獨斗的一盤散沙,最大特點就是集團公司的整體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集團公司的整體利益得到了維護。也真正體現了集團公司‘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006年7月22日,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第五項目部經理、來自華北石油管理局的李建榮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然而,一年前的這個時候,華北石油管理局開赴蘇里格氣田的前夜,李建榮的心情怎么也平靜不下來。華北油田作為20世紀80年代崛起于渤海灣中部的一個大油田,年產量曾高達1700多萬噸,但到20世紀末,產量已經迅速下降至500萬噸左右。而當時按照大慶油田規模建立的“大而全、小而全”卻沒有隨原油產量的下降而有所改觀,尤其是龐大員工基數無法降下來,生產經營也陷入困境。蘇里格氣田的合作開發后,華北石油管理局制作了詳細的投標方案和標書,并順利通過了評標,拿下了蘇25井區的合作開發權。然而,就在全局上下充滿期待地為開進毛烏素沙漠大干一場而做準備時,一種傳聞伴著華北平原深秋季節的北風,飄進了員工們的耳鼓:“蘇里格氣田根本就沒有當時說的那么多儲量,風險很大,投資回報率根本就沒有保證?!?、“‘蘇里格神話’本身就是一個謊言,所謂合作開發,是這個謊言的繼續,目的就是為中國石油找一個臺階下而已。”、“要是能開發,長慶油田早就自己干了,還等你去開發?”等等。當今世界上,傳言的能量有時候是很大的。華北石油管理局組建的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第五項目部就是在這種質疑聲中,頂風冒雪開進了毛烏素沙漠。

李建榮他們的心情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踏實。像華北一樣,經過半年多的實踐,長慶、遼河、四川、大港的心情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積極性和能動性都調動了起來。

2005年11月27日,在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聯合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王道富在會上指出:蘇里格氣田是我國迄今陸上探明儲量最大的整裝特低滲氣田,承載著重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國內外影響十分巨大。實現蘇里格氣田的成功開發,對于加快我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滿足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推動我國特低滲氣田開發,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因此,在氣價上,長慶油田的井口氣價是每立方米0.66元(后漲為0.77元),而從各合作方收氣的井口氣價則是每立方米0.8元。在地面工程上,集氣干線和天然氣處理廠都由長慶油田承擔。在市場銷售上,天然氣全部由中國石油統一銷售,解除了合作方在銷售方面的后顧之憂。在技術上,數年來長慶油田投資近lO億元取得的技術將無償與合作方實現共享。

2006年1月9日,長慶油田公司召開蘇里格氣田開發工作總結會議。會上,冉新權進一步指出:長慶油田公司相關單位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合作方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長慶油田與各合作方一樣,懷著發揮集團公司整體優勢的愿望,本著確保集團整體利益和向國家安全平穩供氣的目標,共聚毛烏素沙漠,共謀蘇里格開發大計。

2005年9月2日,冉新權代表長慶油田分公司與五個合作方簽訂這份重要的《合同》。至此,蘇里格氣田的合作開發,完成了所有的法律手續,長慶石油勘探局、遼河石油勘探局、四川石油管理局、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華北石油管理局的開發健兒們整裝待發。

那么,等待五家合作方的會是什么呢?

“合作,其實就是會戰。多少年了,每當想起石油會戰,我就熱血澎湃,真想去蘇里格看一看?!甭犃擞浾咴谔K里格氣田的采訪經歷,一位北京的同仁表達了無限的向往。

是啊,由合作到形成會戰之勢,這是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中體制和機制創新帶來的必然結果,但這種會戰完全不同于上世紀那種千軍萬馬、不計成本的會戰,它首先是技術攻關的會戰。

從2005年底,第一支鉆井隊冒著風雪潛入毛烏素。半年后的今天,近百支工程技術隊伍分頭挺進.已經對蘇里格形成合圍之勢。

圍殲儲層

從2005年9月2日華北石油管理局中標蘇25區塊,成立第五項目經理部,到2006年2月18日該項目部第一口評價開發井——蘇25-8-1井鳴機開鉆,整整用了5個半月的時間。當月25日,該項目部第二口評價開發井蘇25-13-5也開始向地層鉆進。到2006年5月底,該項目部完鉆的評價開發井只有4口。第五項目部成為蘇里格氣合作開發的5個項目經理部中開發井最少的一個。此間有傳聞說,華北石油管理局是在觀望。

2006年5月29日,傳聞終于被否定。記者從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管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獲悉,鉆井進度慢是因為第五項目經理部前期的工作重點是加深地質研究和儲層預測。這4口評價開發井中,I類井3口,Ⅲ類井1口,結果好于預期,他們的努力收到了滿意的效果。而華北石油管理局主要領導則做出明確指示:蘇25區塊的開發要加快節奏,工作量不受年度部署影響,華北石油管理局將全力以赴給予支持。

至此,中國石油集團參與開發蘇里格氣田的五路大軍中,最后一場圍殲天然氣儲層的戰斗也以勝利而告終。此前,以“高起點、高標準、快節奏”為準則進軍蘇里格的遼河石油勘探局已經完鉆開發井或評價開發井33口,其中I+Ⅱ類井比例達到81.3%。而由長慶石油勘探局組成的第一項目部在蘇6和蘇36-11兩個區塊已經完鉆的18口開發井中,I+Ⅱ類井比例達到了72%;由四川石油管理局組成的第三項目部完鉆的13口評價開發井,更是把I+Ⅱ類井比例提高到了89%;由大港油田集團公司組成的第四項目部的蘇20區塊I+Ⅱ類井比例也大幅度提高。截至5月29日,蘇里格氣田I+Ⅱ類井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的第一個戰略意圖提前實現:新鉆開發井的I+Ⅱ類井比例由一年前的62%提升至73.7%。更重要的是,進入第二季度以后,大部分項目部完鉆的新井中,1+Ⅱ類井比例已經超過了80%。

在蘇里格氣田,由于極強的非均質性,此地致密,而彼地相對疏松,此地的儲層與彼地的儲層雖同處一個層位,卻是不連通的,加之低滲、低壓、低豐度特性,難以形成同一個壓力體系。這樣,如果一口井正好打在致密的位置,即使目的層選對了,仍然是低產井,數百萬元的投資還是打了水漂。因此,在蘇里格氣田,要實現有效開發,首先要解決的是井位優選問題。然而,如果你以為選好井位就是萬事大吉,那你又大錯特錯了。在其他氣田,找到了砂體,就意味著找到了儲層,而在蘇里格.有效儲層只是砂體中的一個個小層,這些小層又在縱向上被致密的隔層所隔斷,如果一口井沒能找到真正的儲層,即使打到了砂體,那么這口井的投資同樣是白扔了。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在蘇里格氣田,尋找儲層就好比在沙堆里面挑芝麻。正是由于單井控制儲量少、總產量低,本來開發效益就比較低,如果一口開發井失敗,幾口開發井的效益就會被“吞噬”掉,因此必須慎之又慎。這就是為什么第五項目部僅確定第一口開發井就用了近半年時間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世界級難題,在三維多波、二維多波等先進技術均未收到滿意效果的情況下,高精度二維數字地震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各項目部探索出了適合蘇里格氣田的井位優選和儲層預測技術,大大提高了鉆井成功率。

2007年3月,記者從有關方面得到了“5+1”合作模式實施一年的結果。2006年,五個項目經理部和長慶油田采氣三廠共完鉆新井312口,其中I+Ⅱ類井比例達85.43%。一年前,在地質認識更為準確、儲層認識較為清晰的蘇6井區,I+Ⅱ類井的比例只有62%,一年間,提高幅度達23個百分點,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你無法看到硝煙,但這的確是一場戰爭,一場人類智慧與復雜地層的戰爭?,F在,第一份戰報從蘇里格開發一線傳來:我們贏了。

井簡之役

蘇里格氣田的合作開發,搭建了一個競爭的平臺,也搭建了一個團結協作的平臺和技術交流的平臺,各項目部除了各展其能、亮出看家絕活外,不設技術壁壘,強調技術共享和交流。同時,蘇里格氣田的開發,也是發揮中國石油集團整體優勢的典范之作。根據未上市企業缺乏勘探開發技術力量的實際情況,各項目部所在地區的油田公司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第二項目部領導班子的6名成員中,來自遼河油田公司的就占了4位。長慶油田公司除了對各項目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外,更是全力配合第一項目部對蘇6和蘇36-11區塊的開發。華北油田公司也派出了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等專家進入項目部,配合蘇25區塊的開發……“在蘇里格,我又一次找到石油大家庭的感覺。”一位在烏審旗一線的工程師這樣對記者說。

井筒之戰的勝利就是在這種大協作中完成的。天然氣開發井綜合建井成本的80%發生在井簡之中,開發評價階段,蘇里格的單井綜合建井成本高達1200萬元。在30億立方米產能規劃中,提出了單井綜合建井成本810萬元的目標。有人認為這一目標不可能實現。而一年后的今天,蘇里格的單井建井成本已經降至720萬元。這又是一個奇跡,而導致這一奇跡出現的.首先是鉆井周期的縮短。了解鉆井工程的人都知道,鉆井周期越長,鉆井成本就越高,縮短鉆井周期就意味著降低鉆井成本。合作開發之前,鉆井周期長達45天,合作開發的號角吹響后,以PDC鉆頭為核心的快速鉆井技術在各項目部得到推廣,鉆井施工流程得到優化。此后不久,第二項目部首先把單井鉆井周期縮短到14天,接著第一項目部又把這一紀錄改寫為9天23小時。在目前大規模開發的情況下,鉆井周期穩定在15天以內,比原來縮短了2/3,其結果是,鉆井施工成本大幅度降低。按照國際上目前每天5萬元的鉆井日費計算,僅此一項,單井就可節約成本150萬元。

單井綜合建井成本降低的另一個原因是油套管和井口裝置的國產化。由于天然氣開發的高風險性,在國內,大部分氣田都采用進口的油管和套管。如果實現國產化,那么每米套管就可以節約400元,每口氣井就可以節約成本近160萬元,加上油管國產化單井可降低成本40多萬元,每口井就可節約成本200萬元。長慶油田公司與中國石油集團管材研究所等單位一起開展技術攻關,成功實現蘇里格氣田油套管的國產化——中國石油集團的整體優勢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壓裂也是在井筒內進行的,此前的大規模壓裂不僅成本高,而且效果不理想,在取得了井位優選和儲層預測的成功之后,強調適度壓裂,分壓合采技術也逐步走向成熟。長慶油田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Y241封隔器進行合層求產,不僅實現了不動管柱一次分壓3到4層。而且減少了井下作業對儲層的傷害。此項技術在提高開采效率的同時,同樣帶來了成本的降低。一些項目部還探索出了簡化測井技術,并很快得到推廣……

2007年3月,記者了解到,在“5+1”模式中,各項目部的綜合建井成本都降到了720萬元以內,即使加上鉆井廢泥漿池治理、井場綠化、防風固沙等環境保護費用,單井綜合建井費用仍可控制在800萬元以內。

至此,降低成本的關鍵戰役——井筒之役宣告勝利。

挑戰壓力

“地動山搖,簡直就是地動山搖!就是這幾口井?!庇浾咴跒鯇徠觳稍L,第二項目部的一位工程師指著地圖上蘇10區塊的幾口井位對記者說,“為了避免浪費,我們只在排液后進行了很短暫的放噴,沒有進行流量測試。但這一噴,可了不得了,用地動山搖來形容強大的氣勢,一點都不夸張?!?/p>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第一項目部,記者在該項目部了解到,實施壓裂后,14口氣井的壓力均在20兆帕以上,有的高達40多兆帕。這是一個好消息。

2000年8月,蘇里格氣田也傳來過這樣的好消息。蘇6井在實施壓裂后,強大的地層壓力驅動著天然氣噴薄而出。也是地動山搖,計算無阻流量高達120萬立方米。然而此后,蘇6井的壓力迅速下降,僅5年后的2005年9月,該井的日產量已經降至0.57萬立方米,累計產氣量也只有1866萬立方米。這就是蘇里格的現實:初期產量高,壓力高,但單井控制儲量少,壓力下降快,產量遞減快。這一現實給氣田開發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井口和集輸裝置性能要求高,投資大,但后期壓力下降后,裝置剩余功能大,造成的浪費也很大。這就造成了一個尖銳的矛盾:前期的高壓要求井口裝置必須加大投資,確保安全生產,但后期的低產和單井累計產量低的現實又要求井口裝置必須壓縮投資。

同樣的矛盾也出現在集輸系統上。了解天然氣開發的人知道,如果采用高壓集輸,那么由于集輸管道同樣需要高強度的進口管材,同時還要配備壓縮機,以滿足氣井開發后期增壓外輸的需要。于是,第二個挑戰又出現了:采用價格昂貴的高壓集輸系統,勢必帶來成本的增加,而采用低壓集輸系統,則又難以確保生產初期高壓或超高壓情況下的安全生產。

更重要的是,在高壓集輸中,沒有經過凈化的井口氣由于含有水分,在彎頭、閥門等流相發生改變的地方,極易形成天然氣水合物,這種像冰一樣的物質,會堵塞管道,造成氣井停產。為了防堵和解堵,必須在井口部位增加注入解堵劑甲醇的裝置,而且還要長期注醇,同樣要增加成本。如果是采用中低壓集輸,就可以避免管道堵塞,可問題是,氣井前期的高壓或超高壓又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于是,第三個矛盾又跳了出來:如果采用不注醇的高壓集輸,那么管道堵塞問題無法解決;但如果采用不注醇的中低壓集輸,前期的高壓也會造成管道堵塞;而采用注醇的高壓集輸,又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太難了,真是太難了,我們在蘇里格氣田開發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似乎全是死胡同?!遍L慶油田采氣三廠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據專家介紹,類似的矛盾,在全世界所有投入開發的氣田中,只有蘇里格表現得最突出,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壓力。在油氣田開發中,有一個壓力系數的概念,是指井筒內油氣的壓力與等深水柱的壓力之比。壓力系數大于1,是油氣井有自然產能的前提條件,但在蘇里格氣田,氣井的壓力系數一般只有0.7,普遍沒有自然產能。但在實施壓裂作業后,氣井初產壓力又比較高,而由于單井控制儲量少、儲層非均質性強,這種壓力又會很快降下來。這就是矛盾,尖銳的矛盾。在“低成本開發”這一總體要求下,這些問題必須全部得到解決。

在長期艱苦的探索之后,“井下節流”的概念被提了出來。2006年以來,由長慶油田第三采氣廠主導的井下節流技術試驗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與之配套的緊急截斷裝置實現國產化。于是,以上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價格昂貴的進口管材被國產油管所取代;不加熱、不注醇、中低壓集輸技術投入工業化應用,通過實施“技術集成化、材料國產化、裝置撬裝化、服務市場化”,中國石油集團的整體實力得到發揮,各種積極因素被調動起來,蘇里格氣田的鉆井成功率在迅速提高,而開發成本卻在大幅度下降,制約該氣田開發的經濟和技術問題被一個個攻克。

探索篇

題記:中國石油集團以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和敢于打破體制堅冰的氣魄,用行動踐行著“中國石油追求的不僅僅是企業利益”的莊嚴承諾。

如果說“三低”油藏的突破是以安塞油田為標志的話,那么“三低”氣藏的突破無疑是蘇里格氣田。

——作者

中國石油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中國石油總裁蔣潔敏說:蘇里格是個大家伙,蘇里格是個好家伙,蘇里格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中國石油副總裁胡文瑞說:漂亮的媳婦不賢惠。蘇里格是個漂亮媳婦,但我們中國石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她也賢惠起來。

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三廠廠長余浩杰說:蘇里格的確是一個漂亮媳婦,其出產的天然氣是國內少有的優質天然氣,不含硫或其他任何有毒有害雜質,只要稍加脫水處理就可以直接供用戶使用。

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三廠黨委書記譚中國說:蘇里格這個漂亮媳婦確實不賢惠,但我們已經摸清了她的脾氣,她正在變得越來越賢惠。

事實是,面積達4萬平方千米的蘇里格氣田,總資源量達3.8萬億立方米,只要攻破一點,就可全線獲勝。6年來,擔任這尖刀班和爆破組任務的就是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三廠。

復雜油氣藏的開發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艱難過程,長慶油田采氣三廠原黨委書記張振紅說:“蘇里格氣田的開發難題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但我們的大慶精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長慶精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边@是一種氣概,一種無堅不摧的大無畏氣概。

精神干糧

2002年春夏之交,從蘇6井區到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沙丘間,有4個人在艱難前行。楊言海年齡稍大一些.也是這4個人的頭兒,其余3人,蔣成銀、王曉明和丁輝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是剛從其他采氣廠調來的青年技術員。

和冬季一樣,5、6月份,是毛烏素沙漠氣候最惡劣的季節之一。狂風卷著黃沙肆意沖撞,所到之處,太陽無輝,大地失色。楊言海、蔣成銀他們腳踩在松軟的沙丘上,邁出一步又向后滑回半步。正午時分,天空連一絲云彩都沒有,太陽,炙熱的太陽像火爐一樣追著他們烤。

“楊大哥,可以喝點水了吧?”不知是誰問了一句。

“喝兩口可以,但要省著點。不多了,還有一個下午呢?!睏钛院L蛄颂蚋闪训淖齑?,說。

“看,前面有棵樹,走,吃飯去?!?/p>

于是,巨大的天幕成了他們的餐廳,而他們的雅座就是那棵長著稀疏枝葉的沙柳灑下的樹陰。丁輝從背包里取出饅頭和咸菜,一頓沙漠“大餐”開始了。

兩個多月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干糧主要是饅頭和方便面,佐餐的大多是咸菜。所不同的是,剛開始的瓶裝水,變成大杯,又變成了容量更大的軍用水壺。這期間,饅頭吃了多少沒統計,光方便面,生活部門后來統計結果表明,他們吃了足有兩卡車。

“其實光我們4個,吃不了那么多方便面,虎廠長他們那一撥也吃了一車?!?月19日的采訪,丁輝向筆者解釋說。

丁輝說的虎廠長那一撥,是指原采氣三廠廠長張虎帶領下的蘇1站投產組。

2002年春天,蘇里格氣田各項開發建設工作全面鋪開。楊言海、王曉明、蔣成銀和丁輝他們干的是蘇里格第一條集氣管線,而虎廠長他們干的是蘇里格氣田的第一座集氣站——蘇1站。這條全長81公里的輸氣管線,由一條集氣管線和一條外輸管線組成。當時的蘇里格地區沒有像樣的公路,更沒有管線伴行路,汽車無法開進去,只能把他們送到離他們的測量和施工地段最近的地區,等收工時,再在離他們最近的地點接上他們。由于當時通訊條件不發達,進了沙漠就與外界斷了聯系,加之當時缺少沙漠生活的經驗,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沙漠中,他們四人一步一步地走,一點一點地勘測,施工開始后,又是沿著管線監督、檢驗、測量,無助與寂寞的感覺時常爬上心頭,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背有足夠的干糧和水。更重要的是。開發大氣田的激情和勇氣鼓舞著他們,那是他們精神的干糧。

2001年9月10日,第三采氣廠正式宣布成立時,只有廠長張虎、黨委書記張振紅、副廠長兼總地質師譚中國他們領導班子的3名成員,既沒有辦公地點,也沒有生產科研設施,廠部所在的那個河南鄉柳林小院,還是從采氣一廠借來的。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沖著蘇里格氣田巨大的開發前景,沖著在開發大氣田中施展才華的夢想,很快,一批年輕人匯聚到采氣三廠。最初3個人的隊伍,迅速擴大到百余人,一支年輕、精銳的氣田開發建設隊伍開進了蘇里格氣田。當時,一位極富浪漫情懷的蘇里格采氣人說:“我們與草原有個約定,相約去尋找上古生界的夢。”“我來了,我們來到圓夢的地方!”不為別的,全為了那個誘人的“蘇里格”……這群蘇里格采氣人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成了探明面積4737平方公里、探明儲量5336億立方米的蘇里格大氣田的主宰。

然而,滿懷激情開進蘇里格氣田準備大干一場的采氣三廠人,遇到了世界級難題!在2001年打的數十口探井和開發評價井的基礎上,2002年開始打開發生產井,一鼓作氣地連打了二十多口。測試結果,揪緊了人們的心:靜態解釋顯示,這批井的I+Ⅱ類井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多一點。然后是壓裂改造,進而是試采,結果更糟:新投產的開發井相繼出現壓力下降快、產量遞減快的問題。大規模開發蘇里格氣田的航程剛一起錨,便又擱淺,采氣三廠的生存和發展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失望情緒籠罩在采氣三廠每個人的心頭。

秋天從南遷大雁的翅膀上飄下來,落到了毛烏素沙漠的沙柳和青草上,草葉變黃了,柳葉飄落了。2002年,草葉變黃的時候,集輸氣管線建成了,1號集氣站也建成了。2002年9月20日下午17:30,蘇里格氣田3億立方米先導性開發試驗工程一次性成功投入運行。蘇里格氣田生產的天然氣加入到長慶油田其他氣區生產的強大天然氣流中,流向北京,流向西安,流向銀川,向“國慶”和“十六大”隆重獻禮了!這些工程投運時,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中國探明儲量最大的氣田終于向外輸氣了,虎廠長親自倒流程,親自開閥門,員工們也個個精神振奮。

然而,這些設施投入運行不久,一口口開發井的壓力和產量就開始飛快地往下跌,這些設施也面臨著吃不飽的困境。管道水合物堵塞、氣井出水等一系列開發問題也接踵而至?!坝绕涫?002年底,我們的心里都是很苦惱、很彷徨的。每天在沙漠里干十幾個小時,搞得灰頭灰腦,曬得如同黑人,連女朋友見了面都認不出來,但這種苦和累我們都無怨無悔,讓我們揪心、令我們徹夜難眠的,是產量的下跌和層出不窮的開發難題。”已經是生產科副科長的王曉明動情地對筆者說。

像行走在沙漠深處的探險者,此時,采氣三廠人需要新的精神動力。

大漠情懷

在艱難的日子里,堅守在干燥沙漠的采氣人,可以忍受缺水的干渴,而面對沙丘起伏的曲線,長年忍受讓人想入非非的情感饑渴就不那么容易了。為了安撫火一樣青春焦灼的心,廠領導多次關心青年人的婚事,盡管如此,一些員工的婚事還是因工作而變得曲折離奇。蘇里格1號集氣增壓站站長、采氣三廠采氣技術狀元孟占才的婚事,充滿離奇色彩。他與女友戚曉莉相識在集氣站。封閉在高高的院墻里,整天在壓縮機、儲氣罐、脫水塔、加熱爐和密密麻麻的管道巡查、監控、記錄、維修,工作寂寞而刻板,但要求特別嚴格,必須分外專注而小心。站外是茫茫沙漠,站內十分封閉,與外界的聯系通道,除了輸氣管線,就是手機電話。在這樣日復一日枯燥、單調的生活里,兩人的感情,實在說不上花前月下詩情畫意。但站外一片無垠的沙漠,站內轟鳴的機器和淡淡的綠草,還有天上的明月、星星為他們作證,同學習、同鉆研、共堅守、共命運的真情,構筑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愛情。曉莉將她找對象的事,用手機短信告訴了遠在甘肅慶陽的父母,相約“五一”假日回家見面,“五一”到了,但集氣站大修的黃金季節也到了,站上人手少,兩人不可能同時回去,只好讓父母熱切的愿望落了空。接著是“十一”,可“十一”又因為工作而錯過了。于是約定春節見面,正式訂婚,并讓孟占才的奶奶見見未來的孫媳婦。在銀川家中的盂占才家長做好了一切接待未來親家的準備。但到春節時員工輪休倒不開班,孟占才l臨時頂崗又一次放棄了訂婚計劃。女方家長生氣了,孟占才這才急了,安排好工作,請好假,專程去見曉莉父母,道了歉,并說明了原委。本想這下可讓雙方父母見上一面,把婚訂了。就在這時,接到電話,遇上不幸,奶奶突然去世了。奶奶未見上孫媳而遺憾地走了,孟占才對此特別傷心。直到2005年9月,他們登記結婚,雙方家長還未曾見面。又拖到2006年2月,在廠里安排下,孟占才終于回到銀川的家中舉辦了婚禮。沒有長長的車隊,沒有大擺婚宴,只有甜蜜、爽朗的笑容,還有一席團圓飯。雙方家長都是老石油,大手緊緊一握,兒女終身大事,就這樣簡單樸素地敲定了。蜜月度了一半,30億立方米骨架工程和天然氣處理廠建設工期緊,任務重。于是,他們又雙雙趕回到了工作崗位。

生產管理科助理工程師李攀可以說是長慶第二代石油人精神風貌的一個寫照。父親70年代初跑步上隴東,一干就是30多年。兄弟2人先后“子承父業”進入石油行業,堪稱“石油世家”。如今,古稀父親雖然已退休在家,卻不賦閑,自覺承擔起了養育第三代石油人的重任。每逢一家團聚時,父親總是以老石油的驕傲與嚴肅告誡他們,“家里的事情,小孩子的成長,你們都別操心,多把精力用在工作和學習上,不要落伍。你們工作干好了,我和你媽最高興。”他2002年7月從西安石油學院石油工程專業畢業之際,恰逢采氣三廠如火如荼開發評價蘇里格氣田之時,千載難逢的感慨促成了他義無反顧地奔向蘇里格氣田。從采氣工干起,一路艱苦奮斗,一路激情燃燒,父輩期望、石油情結和職業理想,將他錘煉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蘇里格采氣人。一年到頭,他穿得最多的是長慶油田的紅工服,紅衣紅帽,走在沙漠里,遠遠望去,像地平線上一抹紅霞,分外耀眼。他稱之為“長慶時裝”。

“多看一眼,安全保險”;“多查一步,少出事故”:“不怕千日緊,只怕一時松”;“一人違章,眾人遭殃”,這些膾炙人口的安全警句都出自一個人之口。曾獲長慶油田公司勞動模范、優秀管理者,以及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的第三采氣廠安全總監楊言海,身兼數職,歷年來一直兼任蘇里格氣田前期評價和產能建設項目副總經理及生產管理科科長等職,足跡踏遍了采氣三廠轄區內7.6萬多平方公里的點點線線、溝溝壑壑,長年累月心里裝著生產、生活、出行的各個安全環節。凡是涉及安全的地方,他都全方位、全過程地監控,一絲也不放過,一刻也不放松。員工乘車出外,誰職務高,誰是黨員,誰就得對這趟車的安全負責。采氣工作的每個環節,都是高危工作,安全更是重于泰山,要嚴密無縫,一點也不能馬虎。除了保護人身、設備安全。還要精心保護環境、植被的安全。因此,他成了最忙碌的人。廠領導調侃他一人睡了3張床:在前線指揮部一張床,在產能建設施工現場一張床,還有一張床就是越野車的坐墊。在他的奔忙下,5年多來,全廠沒有發生過一次大小安全事故。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氣田開發遇到困難的時候,依靠堅定的信念,依靠“寧肯少活20年,誓要拿下大氣田”的強大精神力量,采氣三廠人選擇了迎難而上。

筆者手里拿著的是一份重要文件——《蘇里格氣田“十一五”業務發展規劃》。這份規劃展示了未來5年內,蘇里格氣田建成年產量50億立方米大氣田的美好前景。在另一份資料中,筆者看到了關于蘇里格氣田開發中12項關鍵技術:富集區優選技術、快速投產技術、排水采氣技術等,有的已經全面推廣應用,有的已經獲得突破性進展。

“如果沒有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三廠提供的這些統計資料,我們在蘇里格還不知道要摸索多長時間,如果沒有采氣三廠提供的技術服務,我們在蘇里格就如同瞎子摸象?!币晃豁椖拷浝碓谡劦讲蓺馊龔S時,不無感激地對筆者說。

2003年,采氣三廠人,踏上尋求蘇里格氣田有效。

漫漫探索路

2003年春天,沙漠腹地的蘇6井區多了幾個簡易鐵皮房,這些彼此相隔三五公里、過一兩個月還可能移動一次的鐵皮房里,就住著采氣三廠的試驗人員。

從進入采氣三廠時轟轟烈烈的大好局面,到前期開發試驗的失敗,落差太大了。但采氣三廠必須面對這一現實。他們必須首先摸清蘇里格的“脾氣”,為此。他們必須盡早把資料拿到手,必須掌握準確的第一手資料。

蘇平1井是蘇里格氣田實施的第一口水平井,2002年9月開始生產,這口寄托著蘇里格人太多希望的井,日產只有3000立方米,但這是在試驗,要跟蹤測試這口井的產量,就必須吃住在井上。2003年夏,丁輝和另外一名技術員就盯在這口井上。

“時間久了,我們對這口井還產生感情,如今還經常過去看看它。別看這口井產量低,可如今5年過去了,3000立方米日產量一直保持到現在,累計產氣量已經超過400萬立方米,但油壓卻非常穩定。”說起蘇平1井,丁輝頗顯依戀。

然而,當初的現場試驗,可讓他們吃盡了苦頭。丁輝他們采用的是一種叫“修正等時試井”試驗方法,就是每隔一定的時間取一次參數,為的是采集更準確的數據。試驗評價過程中,項目繁多,什么油壓、套壓、含水量、產氣量、水合物堵塞次數,每隔兩小時就要不折不扣地錄取一次資料。兩個年輕人住在簡易鐵皮房里,除了運送生活物資的車偶爾來一次,他們只有星星為伴、野草為伍。由于簡易鐵皮房無法洗澡,刮胡子也沒有必要,而“修正等時試井”必須是一次單井試驗45天,從不間斷,所以等丁輝他們從沙漠里出來時,居然沒有人認出他們。

2003年的夏天總算過去了,他們終于從蘇平1井錄取了準確的第一手資料。草長鶯飛,到了冬天,他們又轉到了蘇39-14井開展試驗,同樣是“修正等進試井”。蘇39-14井所在地區的沙漠植被相當稀少,遍地黃沙,北風一起,黃沙滾滾,鐵皮房根本擋不住風沙,飯剛做好,到點了,該錄資料了。等錄完回來,飯菜上早已覆蓋了一層黃沙。不管怎么說,只要能順利錄取資料,吃點黃沙算不了什么。要是在天寒地凍的時候遇上井堵,那可就慘了。蘇40-14日產只有2000立方米,但要從試驗的角度,它與相對高產井具有同樣的價值。試驗中不能停產,為了保證氣井生產和試驗的順利進行,一旦發生井堵必須盡快進行解堵,偏偏這種井還特別容易發生堵塞。在零下30多度的氣溫下,先關上下面的閥門,打開上面的閥門,然后向井口灌人甲醇;接著再關上上面的閥門,打開下面的閥門,讓甲醇流入井筒。每次只能灌幾升。一天不停地灌,不停地倒流程,不停地錄資料,一天下來,胳膊都是腫的。

“光蘇6區,就是3l口井,每測試一口井就是45天,吃住都在沙漠里,不管什么天氣,每天只與黃沙為伴,那種苦,是常入難以想象的?,F在,每看到這些曲線和統計結果,我的眼窩都酸酸的。要知道,每一個數字、每一條曲線都凝聚著采氣三廠員工的心血。”作為作業一區的經理,蔣成銀參與了這些試驗,回首往事,他心潮起伏。

在艱苦的工作中,采氣三廠的凝聚力在加強。白星華就是在試驗研究中累病的。作為采氣三廠計劃財務部副主任,為了密密麻麻的數據,白星華常常是白天跑現場,晚上搞預算,精益求精,常常加班到深夜。長期勞累,積勞成疾,最終被確診為罕見的淋巴系統癌變,且已到了晚期,不得不到北京就診。消息傳來,全廠干部員工為之嘆息。當聽說治療費用將大大突破企業公費醫療所核定的標準時,采氣三廠發動了義務捐助,沒想到,只有一百余名員工的采氣三廠一夜之間竟捐款八萬八千余元,人均捐款達800余元。而病床上的白星華卻魂牽夢繞著蘇里格,時時惦記著蘇里格合作開發的進程。

經過兩年多的試驗研究,采氣三廠終于摸清了蘇里格氣田的儲層特性和單井運行狀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些新認識,為日后蘇里格氣田開發方案的制訂提供了依據,也為參與開發蘇里格氣田的各合作方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艱苦攻關時

2004年6月6日,中國石油勘探板塊在陜西省寶雞市召開蘇里格氣田開發專題研討會。與會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石油、石油大學等相關部門的院士和專家根據采氣三廠的前期評價與研究結果。首次提出了“面對現實,依靠科技,創新機制,簡易開采,低成本開發”的思想。

當時,蘇里格氣田的情況已經基本搞清,原來認為蘇里格是高產、高豐度整裝氣田,通過前期的開發評價,形成了“儲層薄、砂體小、滲透率低、氣藏壓力低、非均質性強、單井控制儲量小”的新認識。在這次會議上,時任中國石油勘探板塊副總經理的冉新權指出:“從2003年開始,蘇里格氣田進入評價試驗階段,在這一過程中,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也看到,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還是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堅定了我們繼續攻關的信心。”冉新權說,“蘇里格氣田的各項評價過程也是一個認識不斷進步、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過程?!?/p>

而此時。采氣三廠的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多項技術試驗。在蘇6井區,2002年投產17口井,2003年又投產12口,兩年內總的生產井數目達到29口。但由于產量低、壓力低,到2003年年底有些井就開始積液了。了解采氣的人都知道,天然氣開采最怕的就是出水,尤其是蘇里格這樣的低壓、低產氣田,井簡一旦積水,天然氣就無法產出。怎么辦?就是要向井筒里加發泡劑,使水變為密度非常小的水泡,打破井簡的壓力平衡,恢復生產。于是,恢復生產的過程,就成了發泡劑選型的過程,就成了排水采氣試驗的過程。加發泡劑的過程同加解堵劑的過程一樣,由于井口帶壓,開閥門的次數非常頻繁,體力重。這29口井每一口井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井固體制劑起作用,有的井液體制劑起作用。每月每口井都要進行分析,確定新措施:藥最、周期、加藥品種、生產制度,一井一策,一井一閥一工藝,每口井都要試驗多種發泡劑。有的井還有耐藥性,前半月加某種發泡劑,到下半月再加這種就不起作用了,接著就得更換加藥方案。每天加藥,排積液、解井堵,同時還要記錄試驗結果。在這種艱苦的探索中.“排水采氣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同時,全體參與人員打破了專業之分,知識水平和技能都大有提高,一批青年人鍛煉了出來。

現在蘇里格氣田開發中的每一項技術都是采氣三廠試驗和積累的結果,優化鉆井技術也是如此。什么樣的鉆頭最適合蘇里格氣田的巖層、什么樣的套管尺寸及井身結構更合理,什么樣的泥漿配比更能保護儲層廈有利于提高鉆井速度等等,每一個參數都凝聚著采氣三廠人的心血。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探索中,富集區優選技術、排水采氣技術、滾動建產技術、穩產接替技術、優化鉆井技術、分壓合采技術、地面簡化技術等12項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這12項技術都不是一次就成功的,都是經過無數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后得來的。

在技術攻關的過程中,領導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帶頭學習鉆研地質、采氣等相關理論知識,帶頭將理論與開發實踐相結合;崗位操作人員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裝備蔚然成風。

2006年新春佳節剮過,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王道富再一次親臨蘇里格氣田,并與采氣三廠的領導班子成員、技術骨干、工人代表一起討論座談,給采氣三廠獨創的蘇里格氣田開發工藝配套技術和合作開發的管理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毛烏素沙漠,有一種神奇的花,無論是在沙蒿叢中,還是干旱的沙地上,這種花總是勇敢地挺著單薄的身體,把一朵如指甲蓋般大小的黃色小花高高舉起.在缺乏色彩的沙漠里,顯得格外鮮艷。尤其是它那淡淡的香味,清雅而醉人。每當看到這種花,我就會想起毛澤東的那句詩:戰地黃花分外香。

出陜西省寶雞市西北30余公里,就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大散關,在那里,南宋詩人陸放翁的“鐵馬秋風大散關”成為我國古代最能表達馳騁北疆、縱馬揚鞭之豪邁的詩句。出大散關北行,就是廣袤的鄂爾多斯盆地,而在鄂爾多斯盆地中部的毛烏素沙漠,采氣三廠5年的大漠求索,不正是“鐵馬秋風大散關”的真實寫照嗎?

風過林梢

風,掠過河南鄉的那片柳林,其聲蒼涼而悠遠。采氣三廠的員工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這片荒涼的地方—住就是五年。而今,仍是風過林梢,他們聽出的分明是雄渾與激揚,那是輝煌的前奏,是希望的序曲。

又是一個周末。聽說妻子要到天然氣處理廠臨時宿舍來辦事,負責外協工作的張五部特地換上了一套干凈整潔的新衣服。但時間已經過了8點,與烏審旗國土局約的辦事時間是在9點,他該走了。由于骨架工程投運在即,受阻現象屢有發生,加之各項目部都加快了鉆井節奏,要申請的井位顯著增多,與當地農牧民和基層鄉村組織協調關系的工作也成倍增加,兩周來的緊盯慢磨,與某鄉的關系終于有了進展,張五部意識到,得趁熱打鐵。直到車拐上去烏審旗的路,妻子胡玉珍還沒有出現。這已經是第三周了,兩口子一個在河南鄉,一個在蘇里格氣田第一天然氣處理廠,一個小時的車程,但就是見不了面,可張五部說:等了5年。憋著一股勁兒就等這天了,如今蘇里格氣田實現規模有效開發,再苦再累心里也高興。

在合作開發的今天,長慶油田采氣三廠只有蘇14井區這塊“自留地”了,開發區域縮小了,但是用該廠廠長張虎的話說:“責任更大了,要做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也更多了?!碧K14區塊位于蘇里格氣田中部。是長慶油田公司自主評價的區塊,是探索實施技術集成化、材料國產化、設備撬裝化、服務市場化的試驗場。而他們探索出的技術路線將無償推廣到合作開發的其他區塊。通過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開展井位優選技術攻關。提高I+II類井比例的井位優選技術試驗,就是該廠成功的典范之作。

下面是記者5月10日下午的一段采訪札記:

標題是《一次不知道采訪對象是誰的采訪》

當我接完電話抬起頭時,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身份介紹已經結束,在座的被采訪者我仍然一個也不認識。而又不好意思再問,于是,采訪中出現不明白的問-題。我只能無稱謂地提問,諸如“對不起,剛才說的這口井是什么時間完鉆的?”等等。

采氣三廠的情況介紹開始了。站在大屏幕前講解幻燈片的是一位年輕人,方正的國字臉上帶著自信而沉穩的微笑。他從蘇14區塊的基本概況講到各項開發試驗的進展,從幾年來的經驗教訓講到現在的技術對策。我驚嘆于他的記憶力之強,幻燈片中關于每一項試驗都要有一些片子之外的數據以及類似于蘇14-13-41之類的井號加以佐證,從蘇6井區失敗的記憶,到蘇14井區正在進行的試驗,數十口評價井,而這位年輕人竟能如數家珍般地信口道來。他是誰呢?

年輕人的介紹不時被一位坐在我對面的中年人所打斷。更讓我驚嘆的是,這位中年人記得似乎比那位年輕人更詳細。試驗中的細節、哪口井在哪個層位鉆遇氣層、已經交給長慶石油勘探局開發的蘇6井區中某一口井目前的產量等等他都了然于心。他又是誰呢?

采訪結束時,我才知道,那位年輕人是一位工程師,他叫賈增強。而那位中年人則是采氣三廠的黨委書記、技術攻關組組長,他叫張振紅。

這是記者采訪中一個小小的花絮,但透過這件事,記者看到的是采氣三廠從普通職工到領導那種強烈的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

管理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實現技術的突破。高精度二維地震效果好、投資少,但要獲得良好的效果,第一關就是資料采集關。要獲得優質的地震資料,一是要確保把干擾降到最低,二是要確保激發深度。在蘇14井區高精度二維地震中,設計要求在潛水層以下的高速層中激發,以提高有效震波的能量,提高信噪比。采氣三廠與東方物探的專家們集思廣益,有效地解決了激發深度等系列問題,保證了采集質量。

地震是地質家的眼睛。通過集成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高精度二維地震擦亮了地質家的眼睛,蘇里格的儲層預測不再是“霧里看花,云中觀月”了。然而,井位優選和儲層識別畢竟是人站在地上研究數千米的地下,誰具有一雙“慧眼”呢?

雁陣驚寒

擁有優質的地震資料,是搞好井位優選和儲層識別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想利用這些地震資料獲取井位坐標、確定目的層層位,還需要經過艱苦細致的研究。為此,采氣三廠率先實行“服務市場化”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在其他油田,要確定一口開發井的井位,只需要該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一家就可以了,這是由地震波阻抗與儲層預測之間的單解性決定的。但在蘇里格氣田,由于盒8層和山1層內各種巖性以及有效儲層之間沒有固定的波阻抗關系,常規地震反射沒有特定的響應,儲層預測存在很大的多解性。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冉新權曾經形象地告訴筆者,如果把砂體與儲層比作盒子和珍珠的話,那么,在其他油氣田,找到盒子就等于找到了珍珠,而在蘇里格氣田,找到的盒子里只有一顆是真珍珠,而其他全是假珍珠。從地震波阻抗關系上講,這些假珍珠和真珍珠幾乎沒什么兩樣。如何在這些假珍珠堆中找出那顆真珍珠,就成了井位優選和儲層預測的關鍵。

2005年底,針對蘇14井區東南部100平方千米區塊內的“尋珠”行動,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東方物探長慶分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銳浪公司都來了。“服務市場化”的機制把各單位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都調動了起來。面對的是同樣的高精度二維地震資料,根據“在地震測線上確定50口井位坐標參考”的要求,分別解釋,分別拿出井位坐標,分別提出儲層預測。然后,長慶采氣三廠甄別各家方案,五家都看好的井位,有四家看好的井位……直到只有一家看好的井位分別統計出來。在此基礎上,優選了14口井的坐標下發到鉆井隊?!胺帐袌龌笔固K里格氣田開發的關鍵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其實,不光是在井位優選和儲層預測的技術服務實行了市場化運作,在如今的蘇14井區,采氣三廠對其他方面也實行服務市場化,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井下節流裝置是實現廢舊油管淺埋、井口不加熱、不注醇、中低壓集氣的關鍵裝置,為了提高該裝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同時降低成本,由中國石油集團內部多家單位參與研制,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如果采用井下節流技術,那么由于集氣管線只適用于中低壓輸氣,一旦井下節流裝置失效,就將對輸氣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此,必須采用超壓緊急截斷閥。為此,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多家國內企業參與研制,并提供了樣品,替代了進口產品……

如今的蘇里格氣田蘇14井區,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競技場,聽不到鏑鳴馬嘶,看不到刀光劍影,但可以感受到各服務單位各展絕技的緊張氣氛。工程技術服務市場的開放,使采氣三廠如魚得水,井位優選、測井試氣、地面簡化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采氣三廠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而今邁步

2006年9月,長慶油田公司第三采氣廠新的領導班子成立,余浩杰擔任廠長,曾經在第三采氣廠主管生產的譚中國擔任該廠黨委書記。

第三采氣廠迎來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二屆領導班子,也迎來了同樣嚴峻的挑戰。首先是整個氣田投產準備已經到了最后關頭,各項工作安排非常緊張。采氣三廠擔負著蘇里格氣田集氣干線和第一天然氣處理廠等骨架工程的建設任務,而這些工程都是控制整個氣田生產運行的咽喉,稍有閃失,就會影響整個氣田的開發進展,進而影響到北京冬季用氣高峰期的供氣。其次,蘇14區塊的開發也要像其他區塊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并按時順利投產。面對大部分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不能正常單獨上崗的現實,新一屆領導班子迅速進入角色,從容調度,穩步推進,使各項工作沒有因為班子的調整而受到影響。到2006年11月22日,由采氣三廠負責建設的蘇里格第一天然氣處理廠一次投產成功,保證了各項目部的順利投產,受到各項目部的高度贊揚。同時,蘇14開發試驗區已經建成年產1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共投產氣井28口,生產平穩,到2007年2月底,累計生產天然氣3092萬立方米。

2007年,年處理能力達50億立方米的蘇里格第二天然氣處理廠將建成投運,統一的前線生產指揮中心也將在烏審旗破土動工,而蘇14井區將有168口開發井,形成年產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能力。同時,還要繼續建設和完善氣田骨架工程,確保各項目部新的產能建設能夠正點運行,工作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2007年3月24日,記者在西安再次見到了余浩杰廠長,他對記者說,蘇里格氣田的開發關系到長慶油田2007年天然氣超百億和油氣當量達到2000萬噸計劃的實現,關系到2010年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200億立方米、油氣當量3000萬噸的實現,目前的開發技術系列為提高鉆井成功率、降低開發成本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探索無止境.采氣三廠將把各項開發先導試驗進行到底,力爭在各項配套技術試驗中取得新的突破。

余浩杰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蘇里格氣田規模開發航程已經起錨,蘇里格的明天會更美好,采氣三廠的明天也會更美好。

勝利篇

2006年7月10日,時任長慶油田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兼副總經理的冉新權向筆者描繪著他的美好憧憬:今年年底,蘇里格氣田的日產量將超過300萬立方米,可保證京津地區300多萬個三口之家生活用氣。也就是說,屆時。蘇里格氣田將使近1000萬人受益。2007年年底,蘇里格氣田的日產量迭到1000萬立方米,然后是1500萬立方米……通過陜京管線、陜京二線.京津冀地區長期穩定供氣就有了可靠的保障,長慶氣區在以西氣東輸工程等為主干的國家天然氣供應網中的樞紐作用將得到充分體現。

——作者

蘇里格氣田的規模有效開發,是“5+1”合作模式的結果,在這一我國石油天然氣開發史上獨一無二的事件中,五家未上市企業的事跡同樣可歌可泣。

2005年5月20日,在由中國石油勘探板塊呈報中國石油集團并得到批準的《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實施意見》第七條中明確“合作方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未上市企業。在同等條件下,長慶石油勘探局優先”。

2000年中國石油集團實行內部重組以來,長慶油田公司與長慶石油勘探局共同發展,使長慶油區成為我國第三大油氣田和中國石油第二大油氣田。2005年,長慶的油氣當量突破1500萬噸,2006年長慶油田的油氣當量達到1700萬噸,2007年長慶實現油氣當量2000萬噸,再上新高點,凝聚著長慶全體職工家屬的心血。而今,“共舉中國石油一面旗,同唱長慶油田一首歌”已經成為長慶油區的共同理念。參與蘇里格氣田的合作開發,長慶石油勘探局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兩年后的今天,第一項目部正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譜寫著“創建模范和諧油區”的激揚樂章。

大手筆

合作開發的號角一吹響,長慶石油勘探局就直取蘇6區塊和蘇36一ll區塊,這兩個區塊的面積總和達1036平方公里,探明含氣面積和儲量在各項目部中排名第一,從而揮就了合作開發的第一個大手筆。

第一項目部成立后,各項工作迅速啟動。三個月之后,即向中國石油上報了蘇6和蘇36—11兩個區塊的開發方案,并通過了中國石油的審批,從而揮就了合作開發的第二個大手筆。

在這一開發方案中,蘇6區塊動用天然氣地質儲量460.87億立方米,建產4億立方米;蘇36-11動用294.3億立方米,建產3億立方米,兩個區塊共計建產7億立方米。計劃建成的生產能力和天然氣產量都是合作項目經理中最大的。

而合作開發并投產的第一年,即2006年,第一項目部計劃建產3億立方米,其中蘇6區塊建產2.4億立方米,蘇36-11區塊建產0.6億立方米,當年就生產天然氣1.5226億立方米。為實現這一計劃,需要建開發井50口,3口評價井,加上改造和新建的地面工程。第一項目部合作開發的第一年建產最多,地面工程最大,從而揮就了合作開發的第三個大手筆。

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以來,長慶石油勘探局經歷了兩位局長,可不管是江夕根局長還是茍三權局長,都對蘇6和蘇36-11區塊的開發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局領導非常重視蘇里格氣田的合作開發,項目部成立后,一年多以來,江局長和茍局長多次親臨一線,統一思想,協調工作,形成了項目部、供應處、油建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極大地促進了我們的工作?!惫P者在第一項目經理部采訪,每一位被采訪者幾乎無一例外地這樣說。

大成果

第一項目經理負責管理的蘇6和蘇36-11是位于蘇里格氣中部的兩個相鄰井區,蘇6位于蘇36-11的東側。原來認為在這兩個井區之間有一個s形的區帶,在這個區帶里沒有天然氣富集區。通過加深地質認識,在反復研究地震資料和沉積相的基礎上,第一項目部果斷地在靠近S形區帶的地段部署了蘇36-5-18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于是,又乘勝追擊,大膽向東甩開兩個井距。打了蘇36-2-20井,實施下來,效果也是同樣很好,從而徹底打破了“s形區帶為一缺失帶”的概念,發現了一個新的儲量富集區。

這是第一項目經理部科學的運行機制結下的又一大碩果。此前,該項目部就在蘇6區塊刨下I+Ⅱ類井比例78.6%的可喜成績。2006年5月29日,筆者從蘇里格聯合管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技術研討會上獲悉,該項目部在蘇6井區完鉆的14口開發井中,I+Ⅱ類井占11口。加上地質認識程度較低的蘇36-11井區,當時兩個區塊共完井18口,I+Ⅱ類井比例達到72.2%。對于這個結果,一向低調而謙和的第一項目部經理楊志倫對筆者說:“靜態評價還要通過最終結果來驗證,這只是靜態評價的結果,主要看試氣的情況。”不久以后,筆者就得到了最終驗證的試氣結果:實施壓裂作業后,試氣情況與靜態解釋的情況完全一致。

項目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開發原則,即“先肥后瘦,先優后差。盒8為主,兼顧山1,以局部成果取得主動,帶動全區塊連片開發,以蘇6為主戰場,蘇36-11開辟先導性試驗區”。同時,還確定了科學的井位優選程序:項目部依據地質分析和老井動態提出初步的井位意見。然后根據地震資料由東方物探和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共同討論。最后由油田公司天然氣處組織研究院、東方物探、項目部的專家集體討論,對每一口井自由發表意見,提出井位方案。項目部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根據風險大小進行排序,在打井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此保證I+II類井比例的提高。

到2006年底,第一項目部全面完成了各項生產建設任務,其中共完鉆開發井60口,靜態評價結果顯示,I類井25口,Ⅱ類井22口,I+Ⅱ類井比例達到78.4%。經過半年的生產,動態評價顯示,這批井的I+Ⅱ類井比例達到了76.7%,動靜態評價結果基本吻合。這一年,第一項目部建成了年產3.1218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投產新井50口,加上仍在生產的50口老井,2006年全年共生產天然氣1.6993億立方米,超額完成了生產計劃。通過一年的開發,第一項目部加深了對蘇6和蘇36-11兩個區塊的地質和儲層認識,進一步摸清了氣井的生產規律,為下一步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大和諧

在第一項目部,筆者真正感受到了“和諧”的力量。由于項目部成立后在烏審旗附近缺少庫房等設施,加之許多設備還沒能按時到位,而從采氣三廠接手的蘇6井區的開發卻不能停止,怎么辦?向長慶油田公司求助?!耙坏┯龅嚼щy,需要什么設備,給一廠打電話,一廠支援;給二廠打電話,二廠支援;給三廠打電話,三廠支援。需要技術支持,也是一樣,油田公司那邊三個采氣廠,甭管是哪一家,只要一個電話,對方馬上派人來解決。在第一項目部,勘探局和油田公司雙方的優勢都發揮了出來?!钡谝豁椖坎口w喜民總工程師說。

這就是和諧,和諧方能凝聚,和諧才有力量。2005年11月,第一項目部從采氣三廠接管了蘇1站和蘇2站兩個集氣站。特別是l號站,大型設備多,站內自動化控制程度高。雖然第一項目部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但接手后,要馬上進入狀態,保證其安全生產,實際操作中還會出現很多問題,為此,采氣三廠義無反顧地派技術人員進行跟蹤指導。

長慶油田公司對蘇里格蘇6區塊和蘇36-11區塊的開發全力支持和配合。2005年底,這兩個井區原有的開發井都交給了第一項目部,但這些井大多都進入了開發后期,含水上升,天然氣水合物堵塞的幾率升高,單井管理難度增大。遇到堵塞問題,第一項目部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油田公司,用于解堵的注醇車、井下節流器、操作車等裝置和設備,需要的時候,一個電話過去,馬上就解決了。

和諧的外部環境,使第一項目部如魚得水。而內部的和諧則是第一項目部成功的關鍵。項目部領導班子成員每天都要跑現場,中午帶干糧,一干就是一天,常常是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到達布察克鎮,凌晨一倆點回來也是常事。從5月初到7月20號,項目部總工程師趙喜民沒回過一次西安的家。其他領導也沒有專門回過西安。領導吃苦在前,員工自然不甘落后。職工鄒國署的父親有病,長期臥床,為了項目上的事,鄒國署沒顧上照顧??墒菦]過多久,他的岳父也生病住了院.銀川的一家醫院里一下子住進了鄒國署的兩位親人。即便如此,鄒國署也只是抽空回去看了兩次。

內外和諧的局面,帶來的是第一項目部的三個最快:建井速度最快、投產速度最快、地面建設最快。2007年,第一項目部將部署開發井95口,新建天然氣生產能力4億立方米,計劃全年生產天然氣3億立方米。該項目部經理楊志倫表示,2007年第一項目部將以蔣潔敏總經理“強化技術、積極試驗、穩步推進、有效開發”和“發展大油田,建設大氣田”的指示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蘇里格氣田“十一五”發展規劃,結合實際,合理部署,積極有效,和諧共建,為規模開發蘇里格氣田做出應有的貢獻。

2005年9月12日,李文權、畢文亮、王民、李玉成離開遼河灣,離開盤錦,離開他們溫暖而舒適的家,長途奔襲蘇里格。一年半多過去了,蘇里格氣田第二項目部跨出東北也是虎,在蘇里格創造了一項項好成績。他們在遠方,為遼河石油勘探局20萬職工家屬點燃了一團希望之火。

一擊制勝

猛虎出擊,快如閃電。第二項目部如一頭捕食的東北虎,快速撲向蘇里格,而且一擊制勝。 2005年9月,遼河石油勘探局與長慶油田公司簽訂了合作開發蘇里格氣田蘇10區塊的合同,遼河石油勘探局就成立了蘇10項目部。第三天,蘇10項目部部分人員就已經到達古城西安,與長慶油田洽談開發的具體事宜。同時,另一組人員直奔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勘察現場,為第一口井的上鉆做準備。

2005年10月26日早晨8時18分,第二項目部蘇-里格氣田第一口合作開發井——蘇10-58-46井在蘇10區塊正式鳴機開鉆。在蘇里格合作開發五個項目經理部中,第二項目部是動作最快的項目部之一,也是最早取得成果的一個。

2006年5月中旬,筆者在第二項目部獲悉,該項目部一進入蘇里格,就確立了“滾動開發、滾動控制、滾動建產”的開發指導思想。利用老的地震資料和沉積相研究成果,在第一批部署的60口開發井中,已有33口完鉆,平均鉆井周期21.1天,完成電測解釋32口,共解釋氣層126層,計400米,平均單井解釋氣層4層12.5米。依據蘇里格氣田靜態評價標準,當時的這批開發井中,I+Ⅱ類井比達到81.3%。

更為可喜的是,在筆者第二次蘇里格采訪即將結束時獲悉,第二項目部打破了“蘇里格氣田的開發井沒有自然產能”這一神話,在原來認為儲層物性較差的地區,大膽甩開,打出了一口有自然產能的開發井。該井在沒有實施壓裂作業的情況下,每天自然產能達2000多立方米,成為蘇里格氣田發現以來,第一口有自然產能的天然氣井。該項目部還在縱向上取得突破,在蘇10-34-34井解釋盒7段氣層2層13.2米,而儲層物性較好,從而在盒8和山1之外發現了新儲層。

2006年9月26日,第二項目部的蘇10區塊正式投產。新完鉆的92口新井中,I+II類井比例進一步升高,其中I類井72口,占78.3%,Ⅱ類井14口,占15.2%,I+II類井比例達到93.5%。

2006年,第二項目部還完成了4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任務,建成兩座集氣站和162千米的集、采氣管線。第二項目部真是一頭幸運虎,一個個勝利為該項目部實現既定的目標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保證。

不辱使命

由遼河石油勘探局組成的第二項目部合作開發的是蘇里格氣田蘇10井區。該區塊位于蘇里格氣田的西北部,區塊面積542平方公里,探明含氣面積358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儲量629.11億立方米。在這一廣大的區域內,原來只有探井或評價井8口,是開發難度相對較大的一個區塊。

但蘇10區塊也寄予了遼河石油勘探局20萬職工家屬的希望。中標蘇10區塊后,全局上下高度重視,認真落實蘇里格氣田蘇10區塊合作開發合同,遼河石油勘探局局長張鳳山明確指出:“要站在滿足西氣東輸天然氣供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認識蘇里格氣田開發,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完成,高水平、高速度開發好蘇10區塊,樹遼河形象,創遼河品牌?!睂O崇仁書記更是要求全局上下全力支持蘇10區塊的開發工作,要鉆機上鉆機,要設備上設備,確保蘇10區塊的開發順利進行。

不僅遼河石油勘探局領導重視,遼河油田公司領導同樣給予高度重視。針對未上市企業缺乏勘探開發專業技術人才的現實,遼河油田公司要人給人,要隊伍給隊伍。現在的第二項目部領導班子共有6名成員,其中4名就來自遼河油田分公司。

“來之前沒想到蘇里格地區的自然條件這么惡劣,在對蘇10-52-53并實施壓裂時,正值冬季大風,真讓我們體會到了‘飛沙走石’的厲害,沙子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玻璃片的風鏡一會兒就被打得跟磨砂瓶似的,不得不戴帶金屬片的風鏡。2006年初,大港的壓-裂隊伍在蘇10區塊實施壓裂作業時,道路反漿,車進不去,不得已用鏟車把作業車輛一一拖進去。當時,頭天白天的氣溫還是28度,一夜之間,第二天就變成零下20多度,已經加了-10號柴油的車輛全部結凍、癱瘓,不得不從靖邊拉了一車30號柴油,把原來的油放出來,重新加上新油才啟動。更可怕的是,這里沙丘會走動,開鉆時修的路,10多天打完井后,路就找不著到了。在這么惡劣的環境和工作條件下,我們也想慢一些,也想抽時間回遼河多待幾天,但遼河油田20多萬職工家屬在看著我們,遼河油田的領導也在看著我們,不行啊。”在采油廠干了20年,成立第二項目部時從遼河油田分公司調入第二項目部的畢文亮對筆者說。

正是在這種強大的使命感驅動下,第二項目部不僅在優選富集區、優選井位方面成效喜人,而且也探索出了降低成本的途徑。2006年9月底,第二項目部有24口新井投產,其中,蘇21站投產11口,計劃是產氣25.5萬立方米,蘇18站投產13口,計劃是產氣量為31.5萬立方米,合計產氣達到57萬立方米。為此,該項目部進行了投產培訓,從置換、試壓、開井等多方面進一步深入了解掌握了采氣工藝,為今后提高采氣管理水平,挖掘氣井潛力打下了基礎。

這是寄托遼河油田全體職工家屬希望的24口井,為了確保第一批新井順利投產,在實施中,第二項目部組織遼油建一公司、油建二公司、遼河設計院等十余家參戰單位,本著“超前部署,緊密協作,優化設計,確保效益”的原則,統一對外協調,統一生產調度。最終實現了一次投產成功。

內蒙古烏審旗達布察克鎮林蔭路南004號,寬敞的大院里干凈整潔。就連整齊碼在墻邊上的鋼管也被擦得油光锃亮。幾臺車牌號為“川A”××××的車告訴筆者,第三項目部到了。

正是這支川軍,不僅創造了蘇里格的高產井新紀錄。還發現電阻率僅有6歐姆米的地層仍是有效儲層,從而使大量低阻氣藏顯露無遺。在電阻率只有6歐姆米的蘇5-4-27B井盒7段,獲得了產純氣14.57萬立方米的高產氣層,從而在盒了這一原來認為是禁區的層系,發現了大量的低阻氣藏……

川軍出川

2006年5月29日筆者在蘇里格氣田聯管會第二次聯席會議上獲悉,由四川石油管理局組成的第三項目部當時在蘇5區塊已經完鉆的評價開發井有13口,其中I+Ⅱ類井比例高達89%。

兩個月之后,筆者在烏審旗達布察克鎮林蔭南路004號采訪時獲悉,在蘇5區塊取得階段性成果后,第三項目部的戰線開始轉向桃7區,又馬到功成。6月20日,對桃7-10-18井實施壓裂作業,排液4小時后開始出氣,油壓達25兆帕,日產量達12.5萬立方米,折算無阻流量達31.89萬立方米。出川的川軍打出了一個個漂亮仗。但緊接著完鉆的一口井又把人們的心提到了嗓跟上。蘇5-16-23用傳統眼光看,盒8儲層并不發育,測井資料油氣顯示級別較低,多為干層特征,因此有人不主張進行壓裂。但也有人認為,該層砂體厚度大,連續性好,砂體預測橫向有變好的趨勢。姑娘都嫁了,還在乎一身嫁妝!此時,川軍勇往直前、能征善戰的精神表現了出來,壓!結果,該井無阻流量高達43.2萬立方米,是當時蘇5區塊產能最高的井。更重要的是,這口井從此打開了低阻氣藏的大門。

2005年9月,四川石油管理局與長慶油田分公司簽訂合作開發蘇里格氣田蘇5井區和桃7井區的合同。合同區塊總面積達1210平方千米,是五個項目部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達866.58億立方米。在五個項目部中名列第二。

2005年9月25日,第三項目部成立,四川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張本全擔任項目部總經理,前線指揮部設在內蒙古烏審旗達布察克鎮。第三項目部自成立之日起,就嚴格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設置機構和進行人員配置。領導班子成員全部是高級職稱,勘探部、工程技術部等部門的主要領導也都是高級職稱,以此來實現高效。

項目部一成立,就確立了“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繼續堅持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學習創新、規模有效”’的合作開發工作思路,提出了“滾動勘探開發,加強成本管理,加強安全清潔生產”的工作要求。

從四川盆地到毛烏素沙漠,雄心勃勃的第三項目部長驅直入,以川軍特有的精細和嚴謹,也以川軍特有的勇猛和無畏。直面蘇里格這一世界級的開發難題。

深入不毛

在招標中拿下總面積最大的兩個區塊后,第三項目部前線指揮部和部分工程技術人員、鉆井隊等于2005年9月底開進了毛烏素沙漠,然而斗志昂揚的川軍剛一進入烏審旗,就遭遇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打擊。

毛烏素沙漠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的西北部,屬于高原盆地,地面海拔在1250—1350米之問,空氣干燥,晝夜溫差大。在氣候濕潤、氣溫平和的四川盆地生活慣了的人,來到烏審旗,一下子被水土不服和氣候反應所打倒:干燥的氣候使全項目部沒有一個人沒流過鼻血?!肮饬鞅茄土T了,最難受的是牙疼,許多人牙疼超過20天。疼得腮幫子腫得老高?!钡谌椖坎靠碧讲坎块L趙紹新介紹說。

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倒也罷了,最讓第三項目部苦惱的是工作上的問題:確定井位和目的層。同時,蘇5區塊是蘇里格氣田各區塊含水最高的區塊,稍不留意,就會出水,而氣田開發最怕的就是出水。

毛烏素沙漠的冬天是寒冷的,這讓第三項目部也吃盡了苦頭。該項目部副經理兼工程技術部部長陶建林介紹說:“沒想到氣溫這么低,在成都零下1度就算超低溫了,但在蘇里格,動輒零下30度。人受點苦也就算了,關鍵是習慣于在川渝地區施工的川局,因不習慣這樣的低溫,走了不少彎路。”陶建林說2005-年冬天。從四川帶來的柴油都是-10號或20號的。結果都沒法使用。在蘇5-6-23井,部分作業車已經上去了,但還不具備施工條件,正準備熄火休息,可一看氣溫,不敢熄火了。9臺壓裂車著了一晚上,沒有熄火。一直等到第二天開始作業?!叭ツ甓?,我們固了兩口井,今年年初就出現砂堵,這時才發現是固井質量的問題。分析原因,最后才發現是天冷造成的。當然,目前我們的固井成功率達到100%,壓裂成功率也達到100%?!碧战纸榻B說。

雖然遇到了這么多困難,但第三項目部沒有在困難面前止步,創新技術頻頻成功:首先鉆井周期縮短到了12天左右,超過了磨溪速度。在完井方面,第三項目部進一步優化了井身結構,同時,采用簡易套管以及70兆帕/35兆帕復合井口,建井成本又降了135萬元。在油管方面,第三項目部采用J55和N80復合型油管,滿足了工藝要求,又滿足了開發要求,單井降低成本達7萬元之多。在試氣方面,第三項目部簡化審批,從固完井到壓裂再到出氣只有5天時間。

揚威大漠

第三項目部成立后,四川石油管理局副局長、項目部總經理張本全就提出“只要蘇里格有氣,四川石油管理局就一定要把它找出來、拿出來”。

這種說法,在其他氣田甚至在蘇里格氣田的其他區塊。都算不上“豪情壯志”,但在蘇5區塊就不同了。據第三項目部總會計師任欽虎介紹,整個蘇5區塊雖然無邊際水,也無底水,但地下水活躍,束縛水含量高,氣層含氣飽和度很少能超過60%。這種情況在蘇里格氣田其他區塊都是沒有的。這一特殊性導致的第一個結果是儲層預測和井位優選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因為束縛水含量高,必然導致儲層電阻率低,從而使得儲層和非儲層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其次,束縛水在生產過程中,會因為地層物性的變化而變成游離水,從而導致井簡積水或者形成天然氣水合物。這對四川局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為了攻克蘇5區井位優選和儲層預測難關,第三項目部收集了長慶油田以前的二維或三維資料,讓四川石油管理局研究院、物探公司、原西南地質局研究院改制的德陽研究院等三家單位背靠背平行解釋。幾家都認為好的井位確定下來,對于認識不統一的,再進行討論。這樣的機制,不僅使第三項目部的I+Ⅱ類井比例保持了較好的水平,而且還不斷有新的發現。蘇5-2-18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獲得成功的。該井的位置在原蘇里格的儲量線之外,但第三項目部認為,對于像蘇里格這樣的大型巖性氣藏來說,儲層不可有清晰的邊界。在加深地質認識和沉積研究的基礎上,第三項目部大膽甩出去10多千米。部署了蘇5-2-18井,測試結果,該井產量達2萬多立方米,無-阻流量達6萬多立方米,從而開辟了新的儲量區,圈定了蘇5井區等4個油氣富集區,探制了蘇5-2-47等三個有利油氣富集區,預測了蘇5區塊東南、蘇5區塊西南和桃7區塊中偏東等3個潛在油氣富集區。

目前,第三項目部還積極開展氣井科學配產試驗,進一步探索蘇6井區的氣藏開發規律,尤其是尋找解決冬季低溫下采輸的規律。

在建產方面,第三項目部2006年建成2.5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2006年底,45千米的集氣管線建設以及蘇5-1集氣站集氣、分離等流程的工藝裝置建設、交接計量站已經建成投產,26名采氣工已經全部培訓完畢,并開始頂崗作業。

2006年,第三項目部還創下了合作開發以來,單井產量最高的新紀錄。第三項目部是走出四川的一支勁旅,他們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他們正以他們的努力去創造更大的輝煌。

為了尋找鄂托克前旗糧食局集資樓,我們找到了一個小門,門邊掛著一塊牌子,上書“長慶油田公司蘇里格氣田開發第四項目部”。

進了門就是一個大辦公室。穿過辦公室,里間是一個小會議室,大概可以容10個人圍桌而坐。會議室有兩個側門,一個通往樓梯,上面是員工休息的場所,另一個通往天井,那里是食堂。這就是第四項目部的營盤。

中國石油副總裁胡文瑞在一次講話中指出,要在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的過程,造就一支虎狼之師。在第四項目部的采訪,讓記者感到了虎狼之師的威武和氣勢。

出 擊

2005年8月,在13家未上市企業的角逐中,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中標蘇20區塊。

大港油田集團公司的領導十分重視蘇里格項目部的工作,中標前組織多家單位,集中力量,認真研究蘇里格的地質情況和投標方案,中標后,調動各種優質資源和優秀人力,組織了9家單位協同配合第四項目部。

2005年11月,習慣了天津港濕潤海風的大港油田集團公司一干人馬正式開進蘇里格,干冷的風立刻讓他們體會到北方冬天的嚴酷。但他們沒有因為惡劣的自然環境而停下來,而是迅速進入了戰斗狀態。首先,該項目部確定了蘇20區塊開發的指導思想,認真落實中國石油的決定,執行長慶油田有關蘇里格氣田開發要求,嚴格履行蘇20區塊開發合同約定,解放思想。靈活創新,穩步推進,規范管理,安全運行,實現低成本開發,力爭全面完成產能建設和產量任務。其次,該項目部認真開展技術準備。進入蘇里格后,第四項目部并沒有急于打井,而是利用老的地震資料,在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三廠、鄂爾多斯分院的大力配合下,對這些地震資料進行了重新解釋處理,加深了地質認識,為開發部井工作提供了初步參考。同時,針對大港油田不熟悉天然氣業務的現實,第四項目部多次派人到采氣三廠等單位學習,為蘇20區塊的大規模開發做好了人才和技術儲備。

經過認真的前期準備,2005年11月,第四項目部下發了首批4口開發井的井位坐標。當月28日,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第四項目部在蘇里格氣田的第一口開發井——蘇20-10-18井鳴機開鉆。33天后的12月31日,蘇20-10-18終于完鉆,8天后的2006年1月8日蘇20-10-18完井。按照蘇里格氣田靜態評價標準,該井山1氣層3層,累計厚度26.2米,應為I類井。但最終結果還得由試氣來驗證,2006年5月28日,對該井實施分壓后,用8毫米油嘴試氣,油壓16兆帕,獲無阻流量15.9萬立方米的高產氣流。

“雖然我們的第一口鉆完井周期長了一些,但在第一次出擊就獲得高產氣井,對項目部和時刻牽掛著蘇里格的大港職工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鼓舞?!睂Φ谒捻椖坎扛苯浝砣沃靥飦碚f,當初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

發 現

在蘇20-10-18井鼓舞下,第四項目部乘勝前進。接著又取得了可喜進展。2006年5月底,蘇20區塊已完鉆前5口井,平均砂巖厚度44.5米,有效厚度11.6米,3口試氣井平均無阻流量10.2萬立方米。似乎是一片大豐收的景象。

然而,成功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緊接著蘇20-13-14井的試氣,就讓第四項目部遭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挫?。哼@口深3600米的開發井,雖然解釋盒8和山1氣層各2層,總厚度達12米,但靜態評價結果卻認為,該井為Ⅲ類井。6月8日分壓試氣結果驗證了評價結果:用8毫米油嘴試氣,油壓只有1兆帕,日產氣1.2萬立方米,折算無阻流量低于5萬立方米。

但希望之火緊接又在蘇20-16-14井燃起。7月10日壓裂試氣,此前,該井測得山1氣層5層累計厚度11.6米,實施壓裂試采后,用5毫米油嘴試氣,油壓達25.5兆帕,排液后為了不造成浪費,沒有測試無阻流量,估算無阻流量達20萬立方米以上。

山1,又是山1。結合蘇20-10-18井等數口高產井的情況,第四項目部的專家似乎感到一些異常,這是一種在蘇里格氣田不合常理的異常,難道這一異常中蘊藏什么有價值的玄機嗎?

蘇里格氣田主要發育盒8和山1兩套儲層,在已經探明的5336.52億立方米儲量中,上古生界石盒子組8段(盒8)氣層探明儲量達4189.77億立方米,山1氣層探明儲量為1146.75億立方米,在整個儲量結構中,盒8氣藏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正是按照這一儲量結構,蘇20區塊3億立方米產能建設初步設計中,采用了“一套井網、一套層系”的開采方案,而這套主產層系就是盒8,山1只是兼顧層。第四項目部通過創新認識,得出了“在蘇20區塊內,山1氣藏和盒8氣藏一樣,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的新認識。

在這種薪觀念的指導下,第四項目部一路凱歌高奏,在此后完鉆開發井中,有10余口無阻流量超過10萬立方米,其中,蘇20-16-22井無阻流量更是高達65萬立方米。

根據蘇20區塊的開發現實,大港油田集團公司領導指出: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揮一切可以發揮的能量,全力配合蘇里格氣田的開發。2006年7月16日,筆者在第四項目部采訪時獲悉,蘇20區塊已經完井9口,正在加快時度。7月18日,記者獲悉,參戰蘇20區塊的鉆機已經由原來的3部增加到6部。

收 獲

桌子對面坐的大港鉆采院院長助理張勝傳,從2006年5月5日假期還沒結束就來到蘇里格,到筆者采訪時。他已經有近3個月沒回家了。這期間他大部分時間盯在井上,要不就是研究地質資料。

“3個月,想家嗎?”筆者問。

“還用問嗎?可你也看到了,只有這么多人,一個蘿卜幾個坑,一個人當幾個人用,沒辦法。不過在蘇里格干,值。等有一天我回到了天津,一定請你到小古林吃海鮮?!边@位憨厚的北方漢子,一臉的達觀。

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在2006年完鉆地29口開發井中,I+Ⅱ類井的比例達到了90%。這些井的平均氣層厚度為12.7米,單層最大厚度達10.8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3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能力。在鉆井成功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第四項目部的建井成本也在大幅度降低。2005年12月31日完鉆的蘇20-10-18井鉆井周期達33天,2006年1月完井,建井周期4l天。而2006年7月中旬,該項目部的鉆井周期已經縮短到了15天至18天,建井周期縮短了加天左右,速度提高了近一倍。同時,隨著材料國產化的推廣,油套管成本也大幅度下降,整個建井成本已經降至800萬左右。在地質認識上,根據原來完整通過蘇20區塊的二維地震測線只有8條的現實,第四項目部新采集二維地震測線19條約374千米,并進行了多家平行解釋。

在建產方面,根據《蘇里格氣田蘇20區塊開發合同》和蘇20區塊3億立方米產能建設初步方案,蘇20區塊采用一套層系、一套井網開采,動用地質儲量186億立方米,共鉆井197口,以年產3億立方米的規模生產,穩產11年,共生產19年,累積產量40.91億立方米?,F在,實際工作量遠遠超過了這一規定。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現在到了收獲的季節。

與其他項目部不同,第四項目部的投產時間要稍晚一些。2006年的工作目標是,全年實施鉆井20口。建集氣站1座,形成1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年內產氣3000萬立方米,力爭4000萬立方米,實現HSE工作“四個為零”。同時,完成二維地震勘探371.5千米;編制完成區塊整體開發方案。7月中旬,筆者在蘇里格采訪時獲悉,第四項目部已經有4口井具備投產條件。采氣工已經在長慶油田采氣一廠培訓完畢,正整裝待命。蘇35集氣站9月15日內設施將全部完成,蘇34集氣站9月23日站內設施全部完成。清管站9月15日達到投產條件,其他配套系統正常進行。

經過2006年的工作,第四項目部加深了對蘇20區塊的認識,認為509平方千米的蘇20區塊含氣面積將由116平方千米擴大到41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也將由合作開發之初的136.88億立方米,增至500億立方米以上。2007年,第四項目部將加快開發步伐,制訂兩套方案,一是確保新建生產井36口,新產能1.8億立方米,累計建產達到3.2億立方米。二是力爭建井73口,新建產能3.6億立方米,累計建產達到5億立方米。同時,確保2007年全年生產天然氣1.83億立方米,力爭完成2.5億立方米。

現在,蘇20區塊的每一口井、每一條管線、每一個集氣站都牽動著大港油田集團公司職工家屬的心,項目部每天都要向大港的總部匯報當天的情況。筆者堅信,第四項目部不會辜負大港數萬職工家屬的期望。

在因為資源而擁有現代化氣息的靖邊縣城,筆者終于找到了第五項目部所在地:一個相對寒酸的私人旅館,一棟三層小樓。

筆者怎么也不相信,一個背負著華北石油管理局數萬職工家屬希望的群體,一個在蘇里格創造單井產量新紀錄的群體,一個遠離家庭和親人的精英群體,在張揚與奢華的靖邊城,竟然蟄居在這樣一個簡樸的小樓里。

責任如山

沒有套間,在辦公室兼臥室的房間,采訪開始了。筆者的提問,把第五項目部經理李建榮的思緒引向了一年前。

從2005年5月,華北石油管理局接到了長慶油田公司關于參與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的邀標書。9月2日華北石油管理局中標蘇25區塊,成立第五項目經理部,到今年2月18日該項目部第一口評價開發井——蘇25-8-1井鳴機開鉆,整整用了5個半月的時間。在面積達590平方千米的探明區域內,確定一口開發井的井位,竟然要用5個半月的時間,華北石油管理局的第五項目部成為五個項目部中上鉆最晚的一個。

是第五項目部動作慢嗎?不是。作為項目部經理,李建榮2002年就來到了長慶,一直在長慶油田從事工程技術服務。合作開發蘇25區塊的合同簽訂后,項目部迅速進入角色,但他們沒有像其他項目部那樣把布井作為工作重點,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加深地質認識和老資料的研究上。

其實李建榮他們這樣做,是由華北石油管理局的實際情況決定的。這個原油田產量曾高達1700萬噸、在計劃經濟時代按照大慶規模建立起來的油田,在中國石油集團內部重組時,其大而全、小而全的劣勢暴露無遺。由于油田原油產量的下跌,作為未上市企業的華北石油管理局工程技術服務工作量也急劇下降,龐大的員工隊伍成了沉重的負擔。中標蘇25區塊,對華北石油管理局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第五項目部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華北石油管理局中標的蘇25區塊位于蘇里格氣田東北部,西與第二項目部的蘇10區塊相毗鄰,南與第三項目部的蘇5區塊接壤。區塊面積590平方千米,探明含氣面積254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67.64億立方米。從2005年9月2日簽訂合同的那一刻起,蘇25區塊就成了第五項目部肩上的責任,這責任重如泰山。

信念如石

中標后,第五項目部一頭扎進了認識和研究之中。第一步是加強了對蘇25區塊的基本認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五項目部首先在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辦公室和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與蘇25相鄰區塊的地質基礎資料,全面熟悉了蘇里格氣田的地質背景。接著,第五項目部把目光收回來,專攻蘇25區塊。原計劃在該區塊部署實施南北向二維地震測線3條,東西向二維測線16條,總計380千米。但工夫不負苦心人,執著的第五項目部居然找到了本區塊16條地震測線的老資料,滿足了地質研究需要,節約了地震費用。通過研究初步明確了天然氣相對富集區。并在2005年底完成了蘇25區塊初步開發方案的制訂,提出了首輪兩口評價井的井位,為2006年蘇25區塊順利實施開發評價奠定了基礎。第三步是加強了地質跟蹤評價,為更好落實初步開發方案,提高I、Ⅱ類井比例,第五項目部聘請中國石油大學專家組來確定首批14口井的井位方案,搞好現場跟蹤評價和井位部署調整。

2006年2月18日,凝聚著第五項部心血和汗水的蘇25-8-1井終于鳴機開鉆。同月25日,另一口評價井——蘇區25-13-5也正式開鉆。在施工中,第五項目部嚴格控制地質,按工程設計,加強地質錄井工作,取全取準各項資料,取芯收率達到100%。

兩口評價井全部獲得成功,極大鼓舞了第五項目部??恐鴪远ǖ男拍睿恐鷮嵱行У墓ぷ鳎麄兪斋@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成功如花

雖然靜態評價中,前期的四口井都屬于I+Ⅱ類井,但由于蘇里格氣田異常復雜的地質條件,李建榮他們心里還是不踏實。他們要等到試氣結果。

這四口井的壓裂試氣工作安排在6月進行。進入6月的毛烏素沙漠也炎熱起來,但這種熱比不上第五項目部人的心情熱。第一口井試氣,無阻流量為11萬立方米,超過了10萬立方米,毫無疑問是I類井;第二口井試氣,日產量沒有達到10萬立方米,人們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緊接是第三日井,試氣結果,日產量達16萬立方米,又是一個喜訊;然而更精彩的還在后面,6月29日,第四口井即蘇25-8-9開始排液,數小時后,強大的天然氣便噴射而出,測試無阻流量達53萬立方米,創當時的蘇里格氣田合作開發后單井產量新紀錄。截至2006年7月底,第五項目部共打了8口井,效果都比較好。

在開發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第五項目部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該項目部在同等條件下,先用華北的內部隊伍。對于內部滿足不了的工程,運用市場機制,招標選擇外部隊伍。測井實施招標,壓裂隊伍是大港的,工程設計通過招標北京設計院中標……通過招標。施工質量提高了,成本卻降低了。鉆井方面,第五項目部平均建井周期縮短到25天,鉆井周期縮短到14天。7月下旬,筆者在蘇里格采訪時獲悉,第五項目部鉆井周期已經縮短到13天。

按照蘇25區塊的開發規劃,2006-2007年計劃鉆井53口,投產氣井48口,區塊總的日產氣量達到61萬立方米。鼓舞人心的局面使第五項目部已經不能滿足于這規劃。于是,原來的由兩部鉆機增加到了6部,僅2006年就計劃打40口開發井。2006年初,第五項目部計劃全年生產天然氣0.8億立方米,到了7月份,調整為1.5億立方米,增加了近一倍。而到了11月份,在蘇25區塊轟鳴的鉆機已經達8部。在這一強勁勢頭鼓舞下,到12月底,第五項目部已經全面完成了2006年的開發建產計劃,完鉆開發井40口。其中I、Ⅱ類井的比例高達84.6%。建成了1.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能力。除此之外,當時該項目部還在區塊探明儲量區外新增探明儲量約50億立方米,擴大了區塊資源量。

不是尾聲

2007年,長慶油田實現油氣當量2000萬噸。中國石油油氣儲量產量增長領跑者的地位進一步穩固。這一年,還有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便是蘇里格氣田日產氣量在年底突破1000萬立方米,具備年產40億立方米的能力。雖然隆冬的蘇里格滴水成冰,但萬億儲量的現實,百億產量的前景,使正在建設現代化大氣田的蘇里格,吹拂著強勁的春風,中國第一大氣田蘇里格氣田,正把巨大的溫暖,向人間傳遞……

責任編輯:宗永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久久a毛片| 全部毛片免费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1av在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天天色综合4|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极品国产在线|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男女精品视频|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色香蕉影院|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系列|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欧美激情网址|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色悠久久综合| 伊人激情综合网| 免费看a毛片|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毛片视频网址|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99热最新在线|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午夜毛片免费看|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国产门事件在线|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国产欧美|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成人91精品| 久久五月天综合|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久久夜色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色婷婷狠狠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九九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国产三区二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最新在线| 经典三级久久|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