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輕化中的應用。方法:采用腫脹吸脂術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將抽吸出的自體顆粒脂肪經過提純后超量30%均勻注射入面部及頸部標定的老化凹陷區域,不同部位選擇不同的注射層次。結果:17例患者38個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15ml(平均每個部位6.5ml)。除4例患者6~12個月后重復注射外,其余均注射一次。隨訪時間6個月到4年,效果良好。無感染、脂肪液化等并發癥發生,面部老化癥狀改善明顯,效果持久。結論: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種安全有效實現面部年輕化的手術方法。
[關鍵詞]顆粒脂肪注射移植;面部年輕化手術
[中圖分類號]R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08)05-03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n facial rejuvenation
SHI Lei, ZHANG Qing-guo,XIE Yang-chun,QUAN Yu-zhu,FENG Yue-jian
(Fourth Department of Plastic,Plastic Surgery Hospital,Chines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jing,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n facial rejuvenation. MethodsAutologous fat harvested by liposuction after purification was injected intorecipient areas of face and neck with an amount of 30% over.Results17 patients (38 sites) have undergone this procedure. Grafted fat volume ranged from 1 to 15 ml (average 6.5 ml) per site. 4 patients were rejected twice after 6~12 months, the others once only. After 6 months to 4 years follow-up, The results have been excellentsatisfactorywith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fat necrosis and fibrosis.Conclusion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ans to provide more complete faci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facial rejuvenation
自體顆粒脂肪由于具有來源充足,組織相容性好,供區及移植區創傷小等優點,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隆乳、面部外傷性凹陷畸形等疾病的治療中.但是在面部年輕化的治療中,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并未得到足夠的認識和應用。本文通過探討自體顆粒脂肪移植技術在面部年輕化手術中的應用,希望提供一種方法簡單,風險低,成本少,創傷小,效果持久的面部年輕化手術選擇。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7例,女15例,男2例,年齡36~67歲,平均47歲,共38個注射部位。顳部凹陷7例,老年性上瞼凹陷3例,鼻唇溝過深2例,均為雙側, 頰部凹陷4例,雙側3例,單側1例, 頸部皺紋1例,7個部位。其中2例患者同時行面中下部除皺術。
2方法
2.1術前設計:囑患者站立位,用龍膽紫標記面部軟組織凹陷區及皺紋,然后囑患者仰臥,根據凹陷區形態對標記線適當矯正。再標記供區脂肪抽吸部位,包括腹部和大腿。
2.2自體顆粒脂肪的獲取:供區采用局部腫脹麻醉,以直徑2mm銳頭吸脂針連接20ml注射器在皮下淺層往復抽吸獲取脂肪懸液。
2.3自體顆粒脂肪的純化:將抽吸出的脂肪懸液棄去上層游離脂肪以及下層的液體,用純凈生理鹽水將脂肪顆粒漂洗數次,靜置10min,再次去掉上層游離脂肪和下層液體。保證提純后的脂肪顆粒的體積達到估計注射量的2倍。
2.4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受區局部浸潤麻醉至凹陷平復,將純化后的顆粒脂肪以超量30%于麻醉藥的體積注射于標記受區。上瞼注射于上瞼提肌腱膜表面,鼻唇溝注射于肌層深部并使注射范圍局限,頸部皺紋注射于皺紋下方的真皮內,其余部位多角度多層次均勻注射于皮下組織層。
3結果
17例患者38個注射部位,注射脂肪量最多15ml,最少1ml,平均6.5ml。1例上瞼凹陷患者12個月后雙側均重復注射一次等量脂肪,3例頰部凹陷者6~12個月后雙側重復注射一次等量脂肪。其余均注射1次。隨訪時間6個月到4年,效果良好。無感染、脂肪液化、纖維囊性化等并發癥發生,面部老化癥狀改善明顯,效果穩定持久。

4典型病例
4.1 典型病例1,某女,63歲,因老年性上瞼凹陷于2005年要求行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術矯正上瞼凹陷,雙側上瞼各填充3.0ml自體脂肪,術后即刻效果滿意,術后12個月后因脂肪吸收再次注射等量脂肪。隨訪2年效果可靠,移植效果滿意(如圖1)。
4.2典型病例2,某女,38歲,因頸部皺紋于2005年行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頸部皺紋填充術,7條皺紋各注射自體顆粒脂肪1~1.5ml。術后效果滿意,隨訪6個月無復發(如圖2)。
5討論
由于自體脂肪獲得容易,供源充足,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同硅橡膠、膨體聚四氟乙烯、Medpor等人工材料和牛膠原、脫細胞真皮等異體材料相比,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已成為臨床上軟組織凹陷、半面萎縮等治療的首選填充材料[1-2]。
面部皮膚老化的病理表現有皮膚變薄,彈性降低,皮下脂肪萎縮,深層軟組織松弛下垂等[3]。傳統的面部除皺手術可以有效改善軟組織松弛下垂,但對于皮下脂肪萎縮所引起的上瞼、顳部、頰部的生理性凹陷沒有改善作用。鼻唇溝位于面部內外側分區的分界線,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解剖特點,傳統的除皺術對改善鼻唇溝過深畸形的矯治效果也不盡人意。大多數頸部皺紋是與生理性皮紋一致的自然性皺紋,大范圍的頸部除皺術并不適合年齡尚輕,下垂畸形不嚴重的患者。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可以有效解決傳統面部除皺手術面臨的上述難題。我們將自體顆粒脂肪注射于顳部、上瞼、頰部的生理性凹陷區,矯正凹陷的同時,使面部輪廓飽滿柔和,有效改善了面部皮下脂肪萎縮引起的老化癥狀。考慮到鼻唇溝區動態下的形態改變,我們將自體顆粒脂肪注射于鼻唇溝肌層深部,避免了因注射過淺引起的鼻唇溝區形態不自然。我們將自體顆粒脂肪直接注射于頸部皺紋真皮內,以微創手術代替大范圍頸部除皺,也得到了滿意的效果。Guerrerosantos曾報道將除皺術結合自體顆粒脂肪移植技術[4],在面肌、頸肌和筋膜下注射薄層脂肪,隨訪10年效果良好。我們將顆粒脂肪注射移植應用于面部年輕化手術中,注射層次、部位雖然不同,效果同樣令人滿意。
應用自體顆粒脂肪移植治療組織缺損和發育不良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直到1986年IIlouze提出顆粒脂肪移植理論[5]及1994年Von提出前脂肪細胞理論[6]以來,隨著脂肪抽吸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廣泛應用,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才逐漸被認可并應用在隆乳、面部先天及后天凹陷畸形的治療中。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移植后脂肪的過度吸收無法保證手術效果。將抽吸脂肪充分純化,保留更多的前脂肪細胞,超量注射,被認為提高注射后脂肪存活率的有效方法。我們采用2mm銳頭吸脂針連接20ml注射器進行脂肪抽吸,并通過洗滌、靜置等方法將抽取的顆粒脂肪加以純化,利用局部麻醉藥用量精確預估所需脂肪量,超量30%注射,遠期效果滿意。對于目前比較常用的離心法,由于臨床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合理離心速度,Kurita M等人認為過快的離心速度反而會破壞脂肪干細胞和前脂肪細胞的完整性[7],我們未采用離心方法提純脂肪。
面部皮下組織薄,感染、脂肪液化、纖維囊性化等并發癥[8]一旦出現就可能引起明顯的面部畸形。我們治療的17例患者無一出現上述并發癥,治療效果良好,考慮與面部所需脂肪量少、顆粒脂肪與血運豐富的組織接觸充分,操作時多角度多層次均勻注射,嚴格遵守無創原則有關。
2001年,Zuk PA等人分離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9],在生物學性質、表型及多向分化潛能上,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相似,可作為多種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用于組織缺損的修復。ADSCs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的也必將對顆粒脂肪注射移植手術及其相關的面部年輕化手術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
對于面部老化、軟組織下垂不明顯的患者,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能夠避免傳統面部除皺術的較大創傷引起的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并充分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可以考慮作為面部年輕化的首選手術。面部老化癥狀嚴重的患者,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可與其它手術同期完成,不會顯著增加手術風險和時間,能夠安全有效實現面部年輕化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由 磊,晏曉青.注射性軟組織填充材料[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7,13(2):116-119.
[2]李青峰.自體脂肪顆粒移植臨床應用回顧與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05,(1):17-18.
[3]王 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095-1110.
[4]Guerrerosantos J. Simultaneous rhytidoplasty and lipoinjection: a comprehensive aesthetic surgical strategy[J]. Plast Reconstr Surg,1998,102(1):191-199.
[5]Illouze YG.Surgical implication of fixed points: a new concept inplastic surgery[J].Aesthetic Plastic Surg,1989,13(3):137.
[6]Von Heimburg D, Lemperle G, Dippe B,et al.Free transplantation of fat autografts by tissue expanders in rats[J].Br J Plast Surg,1994,47(1):470-476.
[7]Kurita M, Matsumoto D.Influences of centrifugation on cells and tissues in liposuction aspirates: optimized centrifugation for lipotransfer and cell isola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2008,121(3):1033-1041.
[8]戚可名,王 陽.注射器脂肪抽吸術和脂肪顆粒注射移植[J].引進國外醫藥技術與設備, 1998,4(4):113-121.
[9]Zuk PA, Zhu M, Mizuno H, et al.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J].Tissue Eng,2001,7(2):211-228.
[收稿日期]2008-02-18 [修回日期]2008-05-06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