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海量數據包圍下。起初靠直覺經驗決策的商業領袖們需要依靠好的軟件做出“出位”決策。
凌晨1點多,還在娛樂場所玩耍的James想從銀行卡中提取100美元現金,但其帳戶中只有28美元,銀行通過系統調用其數據信息發現,James是個高風險用戶,之前有過延期還款,而且James所要提取的ATM機位于一家娛樂場所旁,經過分析,銀行拒絕他提取100美元。
在時裝商場購物的Ann打算取200美元,但銀行卡中僅剩103美元,銀行從數據庫中得知,過去8個月,Ann透支過5次,但從沒延遲還款,經過系統分析,決定讓她提取200美元,并提示她需要收取手續費5美元,同時還通過ATM取現過程中向她推薦銀行信用卡,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還款將不收取手續費,這樣以來實現了交叉銷售。
還有一位叫Donald的老人在醫院旁的ATM上取4D0美元,當其銀行卡所剩金額為128美元,這時銀行通過系統自動分析,Donald從來沒有違約行為,個人信譽很好,并且他所取款的ATM機離他家非常遠,并且靠近醫院,系統分析認為Donald可能家人住院急需用錢,于是決定讓他取400美元,不收手續費,并且,還向他提供呼叫中心服務。
不僅僅是國外銀行,國內銀行也開始提供個性化服務。IDC中國副總經理萬寧認為,普惠制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已經進入一個服務個性化的時代,這需要更加智能的商業決策。
告別“直覺”年代
IDC的專家小組近日做了一項調查,針對2.2個國家的1072位企業管理者進行研究發現,一方面,領先的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商業智能來支持日常運營及傳統的戰略決策,另一方面,普通企業仍然依賴直覺制定重要的業務決策,其管理水平遠遠落后于投資商業智能技術的的企業。
其中,7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存在信息量過大的問題,特別是政府和醫療部分比例高達81%。58%的人認為業務決策日趨復雜,許多人聲稱超過一半的可得信息對其制定決策來說毫無用處,37%的業務決策仍然主要依賴直覺或者本能,這種憑靠直覺進行決策制定的現象在亞太地區更為普遍。
該白皮書的主要執筆者IDC首席研究官Gantz這樣寫道:“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份差距分析報告。”在傲這份報告中能觀察到商業智能技術的優勢及其應用領域,同時也能看到市場的現狀。
深秋初冬,各大商場的羽絨服專柜悄然登場,作為圍內羽絨服的第一品牌,波司登羽絨服的賣場分外扎眼。然而,就在數年前的5月,波司登公司瀕臨倒閉。波司登老總曾向IDC咨詢公司的副總經理萬寧透露,每到春夏兩季,代理商會將沒賣完的貨退返給波司登公司,那一年的國內氣候被稱為暖冬,加上保暖內衣等對市場的分食,波司登對市場信息以及經銷商信息未能及時掌握,導致存貨積壓太多。
為緩解俘貨危機,波司登公司采用了條形碼技術,對貨物的進出量有了初級的管理。萬寧分析,“當時波司餮的業務量小,所涉及數據量也少,但今天不同了。”諸如在大連這樣的細分市場,2007年的需求最為多少,如何配胃符合當地人喜好的羽絨服,這些都需要及時與生產銷售渠道進行梳琿。
波司餐需對信息的及時獲取,并對此:進行分析及時做山決策這在IDC最新發布的調研白皮書“理順信息混亂:商業智能應用于決策制定最新報告”中也有類似發現。
沃爾瑪中國一位高層與萬寧聊天時介紹,沃爾瑪全球1500多家店,每次復制和分字給供應鏈上的數據占全球數量的1%。比如圣誕節前夕,關于產品的促銷等各方面的信息會及時發送到供應商,并對相關的產品價格與數量做出相應調整。同樣訪問過華聯集團(www.hl678.cn)的萬寧做了一個比較,華聯集團一個月完成4輪資金的周轉,每周轉一次需要一個星期,在這個期間,利息差會吞掉很大部分利潤。
動態數據倉庫與決策
國內商業智能決策過程多集中在銀行與電信行業。2007年10月,Taradata公司從其母公司NCR拆分上市,并成為獨立的斂力于數據倉庫與BI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據Teradata公司中國區副總經理王闖舟介紹,國內15家大型銀行中有11家銀行采用了Taradata的數據倉庫解決方案,部分銀行已經能通過BI系統實現個性化的應用。
王闖舟介紹,要實現BI應用,首先需要數據倉庫的支持,即在原有數據庫的基礎上需要增加一個實時數據庫,形成龐大的數據倉庫,從業務的角度出發形成動態數據庫,目前這個技術已經能夠實現。
同時,通過動態數據倉庫對數據的挖掘是建立在海量數據的搜索整理的基礎上,銀行在經過整體的數據大集中以后已經具備這樣的條件。據中小企業管理專家對古權介紹,國內中小企業目前還在原有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ERP,從目前的需求迫切性來說,不太適合數據倉庫的應用。
而大型企業集團在對數據進行實時調用快速反應的基礎上最終需要支持各個層面的商業決策。西安揚森(www.xlan-janssen.com.cn)的CIO馮太用每天都會向老板提供幾張表,老板看著十分滿意,也有了更多時間去打打球,當起“甩手掌柜”。事實上這張表的最終形成,需要BI系統的分析作為支持。
萬寧認為,從社會人文學的角度來看,互聯網與計算機對人們生活產生滲透,其中所產生的信息反饋給企業便能提供決策支持。“BI決策之所以越來越重要是因為數據非常龐大,帶來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許多企業的需求驅動下,BI每年呈20%的速度在遞增,萬寧認為,通過BI應用普及,強者越強的馬太效應會逐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