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敞開心胸迎接Web2.0時代的時候,網絡加速有更多新挑戰。
綠色即未來,這是Web2.0時代IT運營管理的主旋律。而擺在眼前的現狀是,各種類型的企業業務發展需求對網絡架構的新需求,業務的復雜性無疑會增加網絡管理的復雜度和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安全,對企業的CIO們來說,這并非良性循環,因為這樣一來,就違背了當前提倡的“綠色”原則。
同時,企業分支機構之間,分支機構與總部之間的通信使得廣域網的傳輸任務也在加重。一個包含30個對象的網頁可能需要10次、或更多次的往返來傳輸所有的信息。1個1MB的文件傳輸需要250次往返。如果每次往返的距離是從香港到舊金山,或者從北京到西雅圖,那么幾百次的往返導致的時延就非常明顯了。IDC中國電信研究部經理級分析師相斌斌在一篇調研分析報告中稱:“應用趨向集中,員:工趨于分散”的趨勢使得廣域網的運營和管理成為企業IT和網絡經理目前無法回避的挑戰。
如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況下,提高廣域網傳輸效率,帶動企業整體IT應用效率的提高?Web2.0時代的網絡要安全,也要速度。
為WAN流量提供加速是網絡加速一貫的手法,但也無疑也加速了“壞”流量的傳輸,比如惡意程序、病毒和彈出式廣告。對于企業,它也加速了非業務應用,如電影、音樂下載。如果企業想控制員工在工作時間使用某些非授權的應用。所有這些應用或者活動必須進行管理、優先排序。
與這種利用底層分包傳送的加速方式不同,從廣域網的應用層結構著手,通過智能緩存、壓縮、協議優化、負載平衡和其他微調功能的相互結合,可以實現在不增加通道的同時顯著提高網絡和應用性能,而又能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對于互聯網廣域網的優化前景而言,“加速”是一個可行的計劃,究竟要怎樣做到,從事WAN應用傳送和安全Web網關的提供商Blue Coat(www.bluecoat.com.cn)(納斯達克BCSI)亞太區副總裁楊馬修(F.Matthew Young)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學校里,很多小孩子都會有夢想做黑客的好奇心,如果在一個由幾個學校連接而成的園區教育網里,這些好奇的孩子使用互聯網就必須受到控制。如果這時需要由Blue Coat為這家園區教育網想辦法,我想我們的技術人員會選擇在本地的一所學校放一臺Blue Coat的設備,然后在園區教育網再放一臺。通過本地的這臺設備,可以控制小孩子使用互聯網訪問哪些網站,學校可以在這臺設別上設置一些安全控制特性,來控制哪些網站是可以被學生點擊登錄的,哪些不可以。然后加速問題則可以通過讓本地設備與總部設備之間做一個緩存來完成,這是典型的廣域網優化加速。”楊馬修說,現在的網絡加速重點在于,上面這個小例子可以形象的告訴我們在很好控制了網站訪問流量的同時,怎樣又能保證網站的訪問速度。
IDC最新研究顯示,2007年中國廣域網應用交付市場規模將達到334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在未來的幾年中,該市場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2011年市場規模將有望比2007年翻一番。正因如此,許多原來從事安全內容和應用交付以及廣域網優化產品開發的廠商全部參與到廣域網應用交付的市場爭奪中來。這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美國這家BlueCoat公司。
成立于1996年的Blue Coat,之前的公司名稱是Cacheflow。當時Cacheflow的業務重點在于Web加速,即讓網站訪問速度更快。2002年之后,Cacheflow改為BlueCoat。“Blue Coat意為藍色外套。在美國,大部分警察經常身穿藍色套服,包括FBI,所以我們現在也希望Blue Coat可以擔當起互聯網中的FBI角色,在保證網絡速度的同時,還能幫助用戶判斷,那些流量應該優先訪問,那些流量不應該去訪問。”楊馬修說。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無所不包,從而也變相的讓人們越來越依賴互聯網。用戶希望互聯網可控制,其次還要有性能保障,要反應及時,速度要快。十七大期間,如果你有興趣點擊央視國際(CCTV.com)看幾眼大會的視頻轉播,會發覺時效幾乎是同步的,這
里面就有BlueCoat的功勞,接下來還要馬不停蹄為明年的北京奧運做準備,“為奧運做好在央視國際的視頻轉播,要比轉播‘十七大’壓力大很多,所以央視國際會考慮把臨近的‘春晚’轉播作為奧運前的試驗。”Blue Coat中國區總經理朱建志透露這個新消息時有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