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師》雜志的編輯:
你們好!
我是《軟件工程師》的一名普通讀者,經常閱讀你們的雜志。我想對2007年第12期雜志“麥城”欄目中的《別把固執當個性》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我不是軟件企業的,也不是軟件工程師。
我認為,這篇故事寫得很好,反映了很多軟件人的通病——孤芳自賞,總覺得技術萬能,不太愿意為別人而改變自己的程序,在工作中與其他人溝通少、協調難。
我個人認為,在關于核心程序那次,劉華經理也有很大的責任。因為他作為部門的領導,應該知人善用,明明知道“我”個性比較固執,還讓“我”獨立擔當這部分工作。這種做法本身屬于指揮不力,應當為“我”配上助手,大家協力完成。要知道就算脾氣再執拗的人,在單位或者部門也會有一兩個關系比較融洽的,可以溝通共事。同時在與“我”發生爭執后,沒有繼續跟進“我”的進一步行動,以致到最后才發現致命問題。作為一個大項目,必須建立溝通機制,并且有測試小組不斷地進行程序的校正。所以,我認為該公司的工作流程有一定的問題。
而最后,作為公司老總有理由對“我”不滿,但同時也應該批評劉華經理,作為一個部門經理,手下員工出了問題,自己肯定要承擔主要責任。這種直接上書領導的做法,顯得氣度不夠。當然了,本文是以“我”為視角來敘述事情的經過,肯定有所偏離,甚至可能省略了關鍵的話語。我只是就本文的內容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最后,祝《軟件工程師》雜志越辦越好!
zhaohui1975
各位編輯:
你們好!
我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學校就經常閱讀你們的雜志,我覺得你們的雜志很好看。因為我剛剛畢業,面臨很多問題,非常迷茫。而在你們的雜志上,有很多關于職場的文章,對我啟發很大。
我比較喜歡“麥城”這個欄目,每期都會仔細閱讀。一個個麥城故事,仿佛就是一條條警示,在提醒著我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我對2007年第7期的“麥城”欄目文章《過度包裝,自食其果》印象很深,因為我的一個同學就有過類似的經歷。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找工作時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夸張式的自我推銷,用人單位很少去一一核實,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個人簡歷、自我陳述來了解。往往是那些簡歷做得好、自我陳述精彩的更容易給用人單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使得大學生開始包裝簡歷、美化自己。就像故事中的王亮,靠著包裝的簡歷通過了第一輪的篩選,進入了面試,又通過夸大自己的業務能力和英語水平,獲得了這份工作。其實只要用人單位稍作核實,就能戳穿王亮的謊言,但他們卻過于相信王亮的簡歷和自我陳述了。這種個人的不誠信和公司的不嚴謹最終使雙方都很受傷。我很喜歡這樣有故事的文章,可讀性非常強,希望你們的雜志以后多多刊登一些這樣的職場故事。
職場的其他欄目,我也都非常喜歡。像“貼士”,都是從非常細微之處入手,其中談及的關于面試和工作中的問題,往往都是很容易忽略的,而這個欄目就像是一個非常細心提醒我們的人。還有“釋疑”欄目,文如其名,解答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惑。可以說,你們雜志的“職場”讓從未涉足職場的我迅速成長,這對我適應真正的職場環境大有幫助。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閱讀體會。祝雜志越辦越好,祝各位編輯工作順利。
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