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來做去都是那些事,枯燥無味,一點感覺都沒有了。早上起床就想請假,真不想上班。”你是否時常在上班路上聽到這樣的抱怨?或者講這些話的主人公就是你?“累,沒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士的口頭禪,它如同籠罩在人們頭上的烏云,一不小心就要降暴雨。
對工作的認同、成就感是人們的精神享受,也是職業生涯中的一份持久動力。而從目前職場來看,能達到人職匹配的指數非常低。一份對工作1~10年的近千位職場人士的調查數據表明,83.5%以上的職場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或不適合的工作。
心中或許有夢想,卻走著一條自己不認同的人生之路。壓抑的情緒使自己在工作中更難有出色的表現。是該跳槽,還是該尋求一種解脫?本期中華英才網特邀職場專家洪向陽先生將為你解答。洪向陽,上海向陽生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職業規劃師、總經理,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職業規劃崗位資格證書》專家組秘書長,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認證培訓導師。工作沒激情,怎么辦?
懶惰蟲:我以前工作很有激情,也很努力,就算加班到半夜12點也不會覺得累。可是老板并沒有重用我,而是把我調到倉庫做倉管,可能是因為我不會處理和領導的關系吧。之后我就從這家公司辭職了,又先后進了幾家公司。可這幾家公司的效益都不是很好,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我又失業了,又開始不斷地找工作換工作,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現在我還處在失業中。我感覺找工作很恐怖,只要想到找工作,腦海里馬上會反應“找不到”。
洪向陽:看到你的網名“懶惰蟲”我就覺得問題也許出在這里了。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猜測。千萬別被屢次的碰壁打消積極性,不要讓自己變得懶散,懶散只會讓人越來越怯步。在暫時沒有工作前,我建議你每天清晨中長跑,一定要早起哦!然后我們再來次對話怎樣?
堅果:我是07屆的畢業生。自2007年4月以來,一直在一家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做職業規劃師。在外人看來,我的發展很不錯。但是最近感覺工作一下子沒有了激情。每天早上我都會問自己:“我要不要請假?我可不可以不上班?”盡管我非常清楚工作的目的不是工資(我的工資在同學中目前是最高的),而是學市場分析,為以后的發展打基礎;但每天還是會在不自覺中墮落,下班的時候發現自己又一天什么也沒做!所以我很苦惱,我該怎么辦?掙扎了很久,矛盾了很久,最終雖然沒有沖動地選擇辭職,但似乎往日的工作激情已經不見了!
洪向陽:首先祝賀你有一份“在同學中工資最高”的工作,然后我欣喜地發現你是有著下一步目標的——“學市場分析”。目前的公司給你提供了如此好的一個平臺,一邊拿著不錯的薪水一邊可以在工作中積累經驗,難道不值得感恩與知足嗎?
職業規劃師是一個非常有趣和充滿激情的工作,在每日的案例中我們理解并分析個體,將自己的認知與激情影響到受助者。你說到“一天什么也沒做”,我想是不是應該總結一下自己是否有工作并未做到實處或沒有深入開展?大量的案例積累本就是一種“市場經驗”的積累,若你的目標是市場分析,現在你所做的工作正是在為下一步目標打基礎。
楊楊:我剛開始是在辦公室工作的,感覺沒有挑戰性,本想從事采編或記者行業,來到公司后卻逐漸承擔了業務角色。剛開始挺新鮮,可一段時間之后感覺趨于枯燥了,自己的專業、特長都沒有發揮的機會。想辭職,卻沒有方向,總是會感到一陣陣壓力襲來,有點彷徨。這種情況下,我是該堅持自己現在的工作,還是重新發掘機會呢?
洪向陽:在找到方向前千萬別辭職。可以先自我定位一下,適合做什么,也可以請專業老師幫助做分析。你的壓力和彷徨大概來自于性格類型與工作(包括環境)的不匹配。
另外,辭掉任何一份工作前,都需要先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帶著你的價值離開,沒有做好本職工作前是沒有資格說不喜歡也沒有資格跳槽。而且,跳槽不是逃離前一個工作,而是借助前一個工作的業績撐桿跳高。
對工作的認同、成就感是人們的精神享受,也是職業生涯中的一份持久動力。而從目前職場來看,能達到人職匹配的指數非常低。一份對工作1~10年的近千位職場人士的調查數據表明,83.5%以上的職場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或不適合的工作。工作沒有激情,
能輕易跳槽嗎?
貓兒:我是一位21歲的女孩,以前是一名手機銷售人員,現在是房產銷售人員。我喜歡銷售,每成交一次,就很有成就感。但是同事和老板總是說我沒有激情,我自己也這樣覺得。天天面對他們,心里就有莫名的自卑,好想逃避。我現在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這一行?我該怎樣調整自己?或是否該選擇其他行業?
洪向陽:從你的心理來看,應該說你是適合做銷售的,但為什么同事說你沒有激情?是業績上不如別人還是有其它的原因?只要是你喜歡的工作,不管目前業績如何、別人怎么說,千萬別逃避!現在受到一點負面的打擊是好的,也許你更能蓄積能量。虛心請教同事,問問他們你的沒激情到底是什么問題,然后面對它,克服它,戰勝它。
在你沒有做好當下這份工作前,在你還沒有在老板面前體現他要的價值前,千萬別離開。挫敗并不是失敗,放棄才是真的失敗。
christine:每一份工作我只會干3~5個月就辭職了。可能是我對收入不滿意吧,了解到那么多人為老板所做的貢獻比我小,收入卻比我高很多,于是就產生了失落。有個老板對我的期望一直很高,而我滿足了他某一些期望后他又會提高對我的期望,我一直在付出更大的價值與回報給老板,但老板卻沒有在試用期結束后給我加薪,還說要延長試用期。而且,有些老板總是朝令夕改,再加上為了壓榨更多的價值而故意質疑下屬的能力……沒有一點領導藝術,煩惱之下我就屢屢辭職。總在這樣的困境之中的我,應該怎么樣調整才能走出低谷?
洪向陽:在職場中我們要學會妥協,好的工作就是一個好的妥協。機會也蘊藏在適度的妥協之中。也許你一直在為老板工作,所以你會有這樣的心態。當什么時候你在為自己的成長開始打工而不是為老板、為薪水打工時,你就可以收獲成功和快樂了。
海水:我今年32歲,在一家科技期刊工作,國有性質。兩年前的我在工作上盡心盡力,得到了領導的賞識。隨著工作能力的提高,廣告業務、廣告設計、計算機網絡維護、客戶的款項,都由我全權負責。可是單位里責權不統一,我感覺自己只有工作,沒有效益,吃的是大鍋飯,這使我的工作積極性很受影響,好多工作都拖著不愿意做。這樣下去,對我可能是最大的損失,時間浪費了,工作能力卻沒能提高。洪向陽:你的職業倦怠源于內心的不平衡,你感到你的回報遠遠低于自己的付出。誰該為我們的付出買單?當然是我們自己。實現的方法也很多,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應該換個工作環境,或者通過第二職業的方式去實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