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必須給文章的標題加一個限定語:現實地講。因為在企事業單位中“情侶檔”曾經發生,正在發生,還會發生,對組織、對企業它可能好,也可能壞,真的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任何一個小集團都有可能是積極性團體,也可能是消極性團體,關鍵在于它和周圍組織的互動關系。
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曾經事實上長期執行系統內就業的體制,一家人往往在同一個大單位工作,夫妻、父子、婆媳等同事搭檔屢見不鮮。但是以我的經驗,如今的企業多半是不喜歡“情侶檔”的。那是因為現實地講,“情侶檔”讓大家——領導、同事及當事人本人都很累。
作為一個曾經的企業領導,也作為一個曾經在某個企業中充當過“情侶檔”的一分子的過來人,從理論上講,我深信對企業而言,“情侶檔”本無罪。正如一對情侶可以相得益彰,互相因為這種情感而使自身的行為更加積極,有利于社會和周圍的人。但是也可能“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對他人構成某種威脅。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極少有“情侶檔”能夠做到不影響工作,不腐蝕團體;“情侶檔”在組織中形成一個私有的“運營中心”,處于團體的大運營中心之中。受到小中心的影響,“情侶檔”中的個體在處理和調整位置的時候,難以很好地與團體中心進行最佳的位置適配;當“情侶檔”中的一方處理各種事務的時候,很難在一般同事與自己的情侶之間做到公正、客觀。當然,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有時即使你是公正的,在旁人看來也未必就是公正的。因為人們在看待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是會受到某種看事物的框架的支配。因此在很多企業就對情侶在同一個單位就業亮起了紅燈。即便是企業內部發生的“情侶檔”,企業也要求在形成事實(婚姻)后,其中的一方需要離開企業另謀高就。
我認為,對于企業的這種做法無法苛責。因為組織內“小團體”對組織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這是理論上的說法。但“小團體”給企業帶來的麻煩和威脅卻是現實的。“情侶檔”正是這樣一種小團體。這種小團體在組織中表現為一種同盟關系。雖說組織內個體間的結盟,對組織整體及組織中其他個體的影響和作用,并非都是負面的,也非都是正面的。但多半很容易和組織利益發生摩擦,與組織中其他成員形成不均衡。我們不妨來做如下分析。
首先要看同盟關系的性質,當這種同盟是利益同盟的時候,由于同盟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同盟所能獲得或保障的利益有增大的傾向。雖然這種利益可能并不一定取自公共或共同分享的資源池(可分配利益總稱),但是卻一定會有很大部分來自于這個共同的利益空間。因此有一個結論是很顯然的,結盟體在利益競爭中較普通個體具有優勢。換句話說,如果競爭現實發生的話,同盟對非結盟的其他個體利益構成了威脅。
在現實中“情侶檔”正是一種帶有利益同盟性質的結盟關系,是帶有但不僅僅是利益的同盟關系。綜合地講,“情侶檔”對于組織和組織內其他個體是一個中性的同盟體。但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比較看重利益(這也與社會的價值觀息息相關),利益同盟的性質便變得更加突出。這種情況必定導致組織和其他個體對這種同盟在利益競爭中的預防和防范。這主要表現為引致組織內部人際關系復雜化(當然人際關系復雜化并非此單一原因),增加組織運轉的摩擦和管理的復雜度。有鑒于此,很多企業通過組織規則的方式來避免這種情況。
其次,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情況是很難避免的,因為“情侶檔”很多是在企業內部產生,而非從外部以此種形式進入企業的。有些則是以很不明朗的形式進入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一般以婚姻作為判別的標志。事實上就是規避“夫妻檔”而無法規避“情侶檔”。不過規避“夫妻檔”的規則,事實上提高了“情侶檔”的成本預期——一旦結婚,一方就要調離,一旦事實上發生了,結果必然是“雙輸”的。對企業和個人都是損失,都要付出較高的機會成本。人們都是會趨利避害的,在這種意義上講,企業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對規避“情侶檔”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這種作用在愛情或者各種愛情變種面前往往效力有限。
最后,套用一對心理學概念——積極個體和消極個體,來更好地解釋“情侶檔”對企業的利弊。組織內的各種小圈子、小規模組織很容易形成小集團,“情侶檔”也是其中之一。而小集團對于組織而言可能是積極群體,也可能是消極群體,典型的積極群體如創新小組、互助小組。典型的消極群體如貪腐同盟等?!扒閭H檔”在與組織及組織內其他成員發生利益沖突和摩擦的時候,極易或者說多半會表現出對組織的消極作用。雖然我們可以應用各種管理制度和協調手段,使得“情侶檔”發揮積極作用,但是這樣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機會成本不容低估,因此很多企業從規避風險的角度考慮,還是選擇回避“情侶檔”。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給情侶們開出一個藥方的話,還是秦觀《鵲橋仙》里的兩句詞: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