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弟畢業后進了一家知名I T公司,當問他是哪家公司的時候,他調侃說是“自由落體公司”。很顯然,他說的這家公司的高壓工作是所有業界人士都有所耳聞的,最近的一段時間,該公司接連有兩位員工跳樓自殺??煽紤]到所學的專業、自己的理想和公司的薪金待遇,學弟最終還是選擇了去這家公司工作,于是同學們笑著為他送行,仿佛都有點慷慨激昂的感覺。
近來似乎大家都在把工作當成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說起來便一副悻悻然地抱怨:忙碌的工作就是施虐屠殺幸福生活的劊子手,人人得而誅之!更何況在網媒上,加班沒有加班費、同工不同酬、血汗黑工廠的報導被頻頻熱炒,雪上加霜一般,工作的壓力很快變成眾矢之的,眾人開始迷茫,各種解決之道也呼之欲出。姒校長提議:減2小時工作時間,這樣可以減輕工作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質量。
6小時工作制好不好?我想很少有人會說不,因為眾所周知,在薪水不增長或者增長幅度不大的前提下,這樣做無疑相當于增加單位工作時間的薪酬,人們當然都愿意接受用更少的時間賺同樣的錢。若工作所得是個人價值的實現,那么顯然自己的價值也提高了。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實行6小時工作制之后真的能改變生活質量么?仔細思考之后,我的回答是:不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壓力并不單純來自于工作。在薪水不增加的情況下,即便工作時間減少了,我們仍然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房價高、物價高、精神生活貧瘠等,或許人們還會恐慌多余時間該怎樣打發空虛,會不會有更多的無事生非的狀況在不被預想的情況下發生。多出來的2個小時,我們可能選擇去尋找一份兼職么?現在兼職的勞動力市場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在目前的形勢下,全職工作都難找,做人力資源工作的人到什么地方都能抱回厚厚的簡歷。很多人面對勞資糾紛之所以不敢聲張、不敢維權,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就業市場的風險太大。2個小時這么短暫的兼職恐怕是不能被大部分用人單位接受的,所以大多數人從事同一份職業的可能性還是最大的。
其次,過勞死和承受不了工作壓力而自殺或抑郁的人,本身并不完全是因為對工作太執著,而是生活的態度不正確。在面對生活的苦難和挫折的時候,某些人的神經太脆弱了,他們經常偏執或者選擇逃避。當然,這里并不是說要瘋狂地工作,所謂過猶不及。適度的工作對身心健康是有益處的。職業和工作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對社會的依存度,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在信息社會,如果說不勞動的人是可恥的,那么不會勞動的人就是可悲的。只有具備了改變生活的態度,才能改變生活的質量。只有深深愛上自己職業的人才會體會出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那種幸福。一個業內非常令人敬佩的CEO說過:“我們要用充滿快樂的心境去迎接生活中遇到的一切苦難。”
最后,從我的IT同行們所從事的工作來講,調試和研發的工作一般都是和項目掛鉤的,一個項目分攤下來,自己的工作如果做不完,即便到了下班的時間也不會回家休息的。有的時候碰巧遇到節假日,恐怕也沒有更多的報酬;做市場和企劃的同事更是經常用自己休息和吃飯的時間去與客戶溝通和交流。所以工作時間的增減似乎根本就不能改變我們的工作時間。
其實對于IT人來說,工作時間的調配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但是工作量是固定的。持續創新和研發、拓展的壓力是不斷增加的,所以調整工作時間對于我們的吸引力遠遠要比升職加薪小得多。
減少工時的訴求未必是改善生活質量的最好方法。希望有關職能部門監督實施同工同酬、節假日合理補償的力度更強一點,或者將合理加薪的幅度和頻度法制化。希望更多通過有效措施做出降低房價和物價、提供就業機會等惠民的舉措,讓我們生活的壓力不那么大;希望更多的主流傳統文化得到弘揚,讓我們的精神生活不那么貧瘠……這樣我們的生活質量才能得到提高。在這一切都未改變之前,只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保持健康的身心應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