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制度是勞動法規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國都對本國的工作時間進行規范。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的標準工時制度。有學者認為,這一工時制度已經影響到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因而建議實行每日6小時的工時制度。這個建議當然很好,但是就我國目前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和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而言,6小時工作制并不可行。
工時制度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和制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國工時標準都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在19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般實行每日10~12小時、每周6天的工時制度。例如,英國1850年的工廠法規定,工人周一至周五每日工作12小時(其中包括半小時早飯時間和1小時午飯時間),周六為8小時(其中包括半小時早飯時間),每周工作時間60小時。在20世紀,各國一般實行每日8小時、每周48小時的工時制度。目前,多數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都與我國一樣,實行每日8小時、每周40小時的工時制度;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土耳其和羅馬尼亞等,仍實行每日8小時、每周48小時的工時制度;個別國家實行每日8小時、每周46小時的工時制度,如保加利亞和波蘭等。
從實際運行情況看,當前各國的工時制度基本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要求,沒有出現勞動者廣泛抗議或抱怨的情況。另外,即使是在發達國家,最低的工時規定也沒有降低到每日6小時的水平。菲律賓雖然曾在2002年短暫地實行過每周4天工作制,但由于要求勞動者每日工作10小時,結果遭到民眾的反對而不得不取消。
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人均G D P及勞動者工資水平均不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勞動生產率水平大概只有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實行高于發達國家水平的工時制度,可能超越了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而且,我國當前正處于“人口紅利期”,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較高,需要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這時如果過早地降低工時標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增長;如果等到我國人口已經嚴重老齡化之后,再想增加勞動投入恐怕就來不及了。因此,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從我國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我國還不具備實行6小時工作制的條件。
其實,我國勞動者對工作時間的抱怨,主要集中在超時工作嚴重,而不是對8小時工作制不滿意。一項針對12個城市的勞動者的調查表明,我國城鎮本地勞動者平均每日工作8.40小時,每周工作46.75小時;進城農民工平均每日工作10.26小時,每周工作69.22小時!兩類勞動者的實際勞動時間,都大大超過了工時制度的規定。而且,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勞動者加班后,都得不到加班費。超時工作嚴重,是影響我國勞動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