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多年存在的傳染病,在歐亞國家和地區均有發生。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臨床癥候群,以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最為常見。
本病全年均可發病,有明顯的季節特點,4~8月份為流行高峰期。該病常以散發為主,但在托幼機構、學校等兒童聚集的地方常易暴發流行。其傳播方式多樣,以糞口傳播途徑為主。主要通過人接觸沾有病毒的毛巾、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經口感染發病;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也可被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患者在發病前數天即有傳染性,通常以發病后1周內傳染性最強。患者皰疹液中的病毒含量大,皰疹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時間可持續1~2周,糞便的排毒時間可持續3~5周。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癥狀)通常是3~7天。發熱是手足口病常見的首發癥狀。患者口腔黏膜可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可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如黃豆大小,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后不留痕跡。手、足、口病損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現。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患兒手腳上的水皰一般會在3~4天消退,同時體溫也恢復正常。口腔潰瘍卻可持續4周左右。不會留下后遺癥。患病后會獲得手足口病免疫力,但不是終身免疫。重癥病例可因并發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死亡。 手足口病按臨床表現,可以分為4個階段進行治療。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階段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對發熱、嘔吐、腹瀉等給予相應處理。
神經系統受累階段該階段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如頭痛、嘔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體無力、肌陣攣、抽搐或急性遲緩性麻痹等。治療主要是控制顱內高壓、提高免疫力,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這個階段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密切監護,注意嚴重并發癥。
心肺衰竭階段突然出現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發紺、出冷汗、心率快、頻繁的肌陣攣、驚厥或意識障礙加重等表現。此時治療主要為: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②確保靜脈通道暢通,監測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③呼吸功能障礙時,應及時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機械通氣;④在維持血壓穩定的情況下,限制液體入量;⑤仰臥,將頭、肩膀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導尿管(禁止壓迫膀胱排尿);⑥藥物治療。
生命體征穩定階段經搶救后生命體征基本穩定,但仍有一些患兒留有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此時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療:①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發呼吸道感染;②實施支持療法和給予促進各臟器功能恢復的藥物;⑧功能康復治療或中西醫結合治療。
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消毒隔離 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一般需隔離2周。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該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后傾倒。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患兒居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休息及飲食 患兒1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患兒常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故飲食宜清淡、可口,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過咸等刺激性食物。
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餐后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部位早日愈合。
皮疹的護理 患兒的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并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發熱的護理 小兒手足口病發熱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并發癥,故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請醫生處理。
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可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在托幼機構、小學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長帶小孩去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