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臣和他這些農民兄弟現在的動靜大了。我們去采訪的時候,他給我們看了好多全國各家媒體的采訪報道。村里人說起郝俊臣,都管他叫郝導演,是村里的名人。
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最近拍攝的“中國第一部農民拍攝的高清數字電影”《山杏》獲得了廣電總局的批準,將會有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夢想變為現實。
現在,就連境外媒體都發現了這一熱點,法國《經濟回聲報》駐華記者胡書言先生就親自采訪了這一意義深遠的事情。國內媒體的報道大多都是對于此事的熱情記錄與贊揚;而來自不同文化國度的記者則從較為理性的方面記述了這一事實。下面就是《經濟回聲報》上刊發的關于此事的報道。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領略這些新時代農民的風采。
畫面有一些輕微的晃動,鏡頭從遠到近,慢慢轉變,畫面中出現了演員,場景在不斷地變化著……
“從這部片子開始,我們進步了很多”。郝俊臣導演微笑著說。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郊,他有一個規模不算太大的婚紗影樓,在那里,他正在看他去年拍的第一部黑白電視劇,“因為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段過往的歷史”。這個總耗資7000歐元,已完成3集的《石門東郊手槍隊》是為了緬懷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發生在這里的真實故事。這個連續劇也使郝俊臣從一個農民變成了一個攝影師和導演。
屏幕上緩緩給出了片頭字幕,緊接著出現演員、道具、服裝等所有演職人員的名字。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相熟的街坊,或是周圍村子里土生土長的農民,其中一個主要演員還是當地一個做豆腐的人,據說在出演這部連續劇以后,他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好。還有一個是當地的一個小學教師。“他們所有的人都是義務工作的,我們沒有給他們錢。”郝俊臣導演明確地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大家都投入了比以往任何工作都大的熱情。
盡管這個農民自己拍攝的影片存在著不少瑕疵,無法與國際或者中國的大影片相比,但是這種新型的電影在中國開始發展,郝俊臣導演在他所生活的這個地方,制作了這種由農民自導、自演的,為廣大農民兄弟帶來了更為貼近真實生活的電影,也許現在在北京、上海等大都會沒有多少人會關注它,但是,這畢竟成為了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
“我們反映的全部都是大家的真實生活,現在很少有人談論到這些問題了”。孫國強,一個小學教師兼劇作家解釋道。如果他們喜歡中國知名導演張藝謀或者陳凱歌早期的電影作品的話,那么他們絕對不會喜歡他們現在所拍攝的這種好萊塢式的電影。“它們看起來不再是中國的了,這種電影離我們的生活簡直太遠了。”郝俊臣導演等人很肯定地說。
因此,這種農民自己拍攝的電影開始出現在現在中國的廣大農村,盡管他們拍攝的電影的水平和拍攝條件還是有限的,但是畢竟他們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這些電影談論到更多的關于農村和大城市之間的問題,關于教夸、醫療等社會保障的問題。
在郝俊臣導演最新拍攝的電影《山杏》中,講述了貧困山區女孩山杏,在村早你一分,我一角的捐助下才得以完成大學學習,并且大學畢業后毅然回家鄉創業,利用家鄉的杏林資源,幫助鄉親們致富的感人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絕對不是我瞎編亂造的。”孫國強堅定地說。
毫無疑問,這個感人的、真實的、有著深遠教育意義的影片,得到了國家廣電總局的高度評價和認可,也使得郝俊臣導演所執導的這部影片得到了一張千金難換的拍攝批準書,這是前所未有過的,以往雖然也有農民自拍電影,但是都沒有得到過國家廣電總局的正式批準,《山杏》稱為中國農民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高清電影,在得到這張拍攝批準書的同時,他們也得到了一些政府的幫助,包括一位專業的導演,以及從中央電視臺借來的專業的攝像機和攝影設備。
現在,這部影片已經拍攝完畢,正在北京進行后期制作。據郝俊臣導演介紹,等到制作、審核完畢,應該將在中央電視臺6頻道播出,并且還將在中國超過11家地方臺播出。“有些人告訴我,我的這部電影有可能走出中國,到國際的電影展上去呢。”郝俊臣導演若有所思地說。中國政府一直對音像制品的控制非常嚴格,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政府對于農民自己拍攝的更加反映農村真實生活的電影是非常支持的,正如這些年,中國政府大力建設、倡導“社會主義新農村”,這部影片與這種思想是高度吻合的,因此,我敢肯定,這只會是一個開始,后面將會有大批的類似的電影在中國出現,并將走入國際市場。